9月11 - 12日:邊境線上的鋼鐵洪流


    1914年9月11日清晨,巴爾幹半島的陽光灑在多瑙河與薩瓦河沿岸,映照出一片繁忙的景象。隨著一列列火車緩緩駛入邊境車站,新抽調的奧匈帝國部隊陸續抵達。空氣中彌漫著塵土與汗水的氣息,士兵們魚貫而下,迅速投入到緊張的軍營搭建工作中。


    奧地利第5集團軍作為正麵進攻的主力,在多瑙河下遊的斯雷姆地區展開集結。《奧地利史》記載,這支部隊繼承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軍事傳統,以紀律嚴明、裝備精良著稱。士兵們身著深藍色軍裝,頭戴裝飾著鷹徽的軍帽,有條不紊地搭建帳篷、挖掘戰壕。工兵部隊則迅速展開作業,在營地周圍設置鐵絲網、修建防禦工事。


    與此同時,匈牙利第7集團軍在薩瓦河上遊的巴奇卡地區集結。匈牙利軍隊以騎兵作戰聞名,士兵們騎著高大的匈牙利駿馬,英姿颯爽。他們搭建的營地充滿了匈牙利特色,帳篷上裝飾著馬紮爾民族的傳統圖案。匈牙利士兵們一邊搭建營地,一邊哼唱著家鄉的民謠,緩解著緊張的氣氛。


    9月12日,沿著多瑙河與薩瓦河一線,綿延數公裏的軍營已然成型。士兵們在烈日下進行體能訓練,跑步、負重行軍等項目一個不落,口號聲此起彼伏,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9月13 - 15日:參謀部裏的智慧交鋒與戰場演練


    9月13日,奧匈帝國軍事指揮部內,參謀部的軍官們圍坐在巨大的作戰地圖前,激烈地討論著新的作戰計劃。經過反複權衡,他們製定了“多瑙河利刃行動”。該計劃借鑒了《劍橋戰爭史》中經典的分進合擊戰術,旨在發揮奧匈軍隊的兵力優勢,迅速突破塞爾維亞防線。


    根據計劃,奧地利第5集團軍將從正麵發起猛烈進攻,憑借強大的火炮優勢吸引塞爾維亞軍隊主力;匈牙利第7集團軍則從側翼山區迂迴,利用騎兵的機動性突襲塞爾維亞軍隊後方,切斷其補給線和退路。為確保戰術成功,奧匈軍隊在邊境地區的模擬戰場上組織了多次戰術演練。


    9月14 - 15日,模擬戰場上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天。奧地利第5集團軍的炮兵率先開火,炮彈如雨點般落在模擬的塞爾維亞防線上。步兵們在炮火的掩護下,發起衝鋒,迅速突破了“敵軍”的第一道防線。與此同時,匈牙利第7集團軍的騎兵從側翼疾馳而來,繞過崎嶇的山路,成功突襲了“敵軍”後方的補給基地。各兵種密切配合,演練了突破防線、包圍敵軍等戰術動作。演練結束後,參謀部根據實際情況對作戰計劃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和完善。


    9月16 - 20日:元帥的鼓舞與軍隊的決心


    9月16日,波蒂奧雷克元帥開始前往各軍營視察。他身著華麗的元帥服,佩戴著象征榮譽的勳章,乘坐著敞篷汽車,威風凜凜地駛入奧地利第5集團軍軍營。士兵們整齊列隊,向元帥致敬。波蒂奧雷克站在高台之上,目光掃視著台下的士兵們,大聲喊道:“士兵們!我們奧匈帝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我們的軍隊是無敵的!此次進攻,我們要讓塞爾維亞人知道,奧匈帝國的威嚴不可侵犯!為了皇帝,為了帝國,奮勇殺敵!”士兵們群情激昂,高唿口號:“為了皇帝!為了帝國!”


    9月18日,波蒂奧雷克來到匈牙利第7集團軍軍營。他用流利的匈牙利語向士兵們發表演講:“匈牙利的勇士們!你們的祖先曾經在歐洲的戰場上縱橫馳騁,立下赫赫戰功。今天,輪到你們續寫輝煌!讓我們一起為了帝國的榮耀,為了匈牙利的尊嚴,衝鋒陷陣!”士兵們揮舞著馬刀,發出陣陣呐喊,表達著對勝利的渴望。


    在波蒂奧雷克的鼓舞下,奧匈軍隊士氣高漲。士兵們紛紛表示,將全力以赴,為實現“多瑙河利刃行動”的目標而努力奮鬥。隨著9月20日的臨近,奧匈軍隊完成了最後的戰前準備,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戰,二戰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小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小峰並收藏一戰,二戰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