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1914年7月28日,德國總參謀部地下會議室】
燈光昏黃,煤油燈在地圖桌上投下晃動的影子。赫爾穆特·馮·毛奇(小毛奇)背手站在比利時地形圖前,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腰間的元帥佩劍。作戰部長塔彭少將抱著一摞文件推門而入,皮靴在瓷磚地麵敲出急促的節奏。
第一幕:棋盤上的困局
塔彭(將文件摔在桌上,地圖被震得卷起邊角):總參謀長閣下,奧匈帝國已對塞爾維亞宣戰,俄國動員令預計48小時內下達。我們的東線兵團還需要——
小毛奇(轉身,鏡片反光遮住眼神):需要時間。而時間,是我們最奢侈的敵人。(指尖劃過比利時邊境線)施裏芬元帥臨終前反複叮囑:“戰爭爆發時,我的右肩必須有70個師。”現在呢?(目光掃過牆上兵力部署表)西線隻有53個師,其中10個師還在普法邊境啃法軍的混凝土要塞。
塔彭(抓起教鞭指向比利時):這就是關鍵!列日到那慕爾的馬斯河防線,把法軍主力釘死在洛林山區。隻要我們從比利時平原突入,第一集團軍迂迴到巴黎北側,第二、三集團軍切斷法軍補給線,兩周內就能完成合圍!(教鞭重重敲在布魯塞爾位置)比軍隻有12萬人,防線漏洞百出——
門突然推開,海軍大臣提爾皮茨伯爵闖入,製服上還帶著海風的鹹澀味。
提爾皮茨(氣喘籲籲):毛奇,你知道英國外交大臣格雷今天說什麽嗎?“若德國軍隊踏上比利時領土,我們將視為對全歐洲文明的宣戰!”(從口袋裏掏出電報)這是駐倫敦武官的急電,皇家海軍已經進入臨戰狀態。
小毛奇(坐迴皮椅,手指交叉抵住下巴):所以呢?伯爵閣下希望我們放棄施裏芬計劃,等著法軍從洛林和阿爾薩斯雙線進攻?(敲了敲桌上的《1892年法俄軍事協定》副本)當俄軍的哥薩克騎兵踏上東普魯士時,我們的西線還在跟法軍的堡壘群捉迷藏?
塔彭(插話):英國佬的遠征軍不過5個師!等我們擊潰法軍主力,他們就算登陸比利時海岸,也隻能對著我們的後背開槍——
提爾皮茨(一拳砸在地圖上):但比利時的中立是寫進《倫敦條約》的!1839年,我們普魯士也在條約上簽了字!現在全世界都盯著我們,一旦越界,意大利、羅馬尼亞這些牆頭草都會倒向協約國,奧斯曼帝國也會猶豫是否加入同盟——
小毛奇(突然冷笑):條約?1870年法軍轟炸斯特拉斯堡時,可曾想起過什麽條約?(抽出抽屜裏的備忘錄,甩給提爾皮茨)看看施裏芬元帥1905年的批注:“若戰爭不可避免,比利時的中立將是我們獻給戰略的祭品。沒有比利時平原,我們的鐵路網無法在3周內完成兵力集結——而俄軍的戰爭機器,隻需要6周就能全麵開動。”
第二幕:祭品與絞索
塔彭(展開鐵路分布圖):諸位請看,比利時鐵路網密度是德國的1.5倍,尤其是布魯塞爾到沙勒羅瓦的三線電氣化鐵路,每天能運送20個步兵師。(指針劃過列日要塞)而列日的運河係統,能讓我們的重炮部隊比法軍預計時間提前48小時抵達戰場——
提爾皮茨(打斷):但比軍不會坐視我們借道!1913年他們就擴建了列日要塞,12座鋼筋混凝土堡壘配備300毫米主炮,還有馬斯河天險——
小毛奇(從文件夾中抽出情報匯總):比軍總兵力11.7萬,其中4萬部署在荷蘭邊境——他們以為我們會像1830年那樣走荷蘭通道?(冷笑)我們的先頭部隊會從亞琛方向直撲列日,第16後備軍負責佯攻荷蘭邊境,吸引比軍主力。(轉向塔彭)主攻部隊配備多少重炮?
塔彭:420毫米“大貝爾塔”巨炮6門,305毫米臼炮24門,足夠摧毀任何混凝土工事。克盧克將軍的第一集團軍已經演練過12次要塞突破戰術,一旦列日陷落,布魯塞爾將無險可守。
提爾皮茨(聲音低沉):但英國的反應才是關鍵。1870年普法戰爭,他們保持中立;但這次不一樣——(指向牆上的海軍造艦計劃表)我們的公海艦隊還沒完成集結,無畏艦數量仍落後皇家海軍30%。如果英國參戰,我們的海外殖民地、鐵礦石進口線都會被掐斷——
小毛奇(突然起身,佩劍撞在桌角發出清響):所以我們更要快!(手指在地圖上劃出一道弧線)8月4日突破比利時邊境,8月20日前占領布魯塞爾,9月10日前在巴黎盆地完成合圍。隻要法軍主力被殲滅,英國佬的遠征軍不過是象征性的存在——(從製服內袋掏出一張紙條,字跡潦草)這是我上周麵見皇帝時的備忘錄:“若不能在俄國動員完成前結束西線戰事,我們將陷入1812年拿破侖的困境。”
塔彭(點頭):情報顯示,俄軍完成總動員需要35天,而我們的施裏芬計劃隻需要42天——隻要比利時不拖後腿。(突然壓低聲音)總參謀長,您真的認為比利時會抵抗?他們的國王阿爾貝一世不過是個書呆子,軍隊連現代步炮協同都沒練過——
小毛奇(望向窗外的夜色,遠處傳來隱約的軍列轟鳴):抵抗?(冷笑)1899年海牙和會,比利時代表曾提議“中立國領土不可侵犯”,當時我們的代表馮·馬沙爾伯爵怎麽說的?“在生存戰爭中,法律必須讓位於 necessity(必要)。”(轉身盯著提爾皮茨)伯爵,您以為英國佬真的在乎比利時的中立?他們隻是害怕我們控製英吉利海峽的港口,威脅到倫敦的安全。但隻要我們速戰速決,在英國議會達成共識前結束法國戰事,他們除了抗議,什麽也做不了。
第三幕:皇帝的決斷
會議室的門再次打開,侍衛長低聲耳語幾句。小毛奇立即立正,塔彭和提爾皮茨也迅速整理軍裝——德皇威廉二世身著元帥製服,在副官陪同下步入房間。
威廉二世(目光掃過地圖,停在比利時邊境):毛奇,奧匈帝國已經向塞爾維亞宣戰,俄國的動員令隨時會下達。(敲了敲腰間的佩劍)我們的“施裏芬之劍”,準備好斬斷第一根繩索了嗎?
小毛奇(敬禮):陛下,若放棄比利時通道,我們將不得不正麵進攻法軍的洛林要塞群,預計傷亡增加40%,進攻時間延長15天——這意味著俄軍將有足夠時間在東線展開。
威廉二世(皺眉):但比利時是中立國!1839年的條約,我們普魯士也有義務維護——(忽然注意到提爾皮茨欲言又止)提爾皮茨,你怎麽看?
提爾皮茨(斟酌字句):陛下,海軍擔心英國借題發揮。但正如總參謀長所言,時間是關鍵。(頓了頓)1806年,拿破侖也曾借道普魯士進攻英國,當時的普魯士選擇中立,結果換來耶拿戰役的慘敗——如今我們若重蹈覆轍,後果不堪設想。
塔彭(趁熱打鐵):陛下,施裏芬元帥臨終前曾說:“戰爭開始後,我的右肩必須有足夠的重量,以至於敵人無法站穩腳跟。”(指向比利時北部)這裏就是那個“重量”,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威廉二世(沉默片刻,忽然走向地圖,手指狠狠戳在列日位置):1870年,法軍在色當俘虜了我的父親(注:威廉一世的兒子,後來的腓特烈三世)。現在,決不能讓法軍有機會在我們的邊境站穩腳跟!(轉身盯著小毛奇)我授權你執行計劃,但必須給比利時國王最後通牒——(冷笑)“借道”也好,“友好通行”也罷,總之要讓全世界知道,是他們先開的第一槍。
小毛奇(敬禮):陛下,我們已經準備好兩份照會。若比利時允許過境,我們將保障其領土完整;若抵抗……(聲音冷下來)第16後備軍已接到命令,必要時可執行“焦土政策”,確保鐵路線暢通。
威廉二世(點頭,忽然注意到提爾皮茨的憂慮):伯爵,一旦我們突破比利時,需要多久才能讓海軍做好迎戰準備?
提爾皮茨(挺起胸膛):陛下,公海艦隊隨時可以出擊。但更重要的是——(瞥向小毛奇)陸軍必須在6周內解決法國,否則我們將陷入兩線消耗戰。
小毛奇(低聲卻堅定):6周足夠。列日要塞的工事再堅固,也擋不住我們的巨炮;比利時軍隊再頑強,也扛不住3個集團軍的合圍。(忽然想起什麽,從文件夾中抽出一張泛黃的紙)這是1905年施裏芬元帥寫給我的便條:“當你猶豫是否踏足比利時領土時,想想腓特烈大帝的話——‘政治沒有永恆的朋友,隻有永恆的利益。’”
威廉二世(最後看了眼地圖,轉身走向門口):那就讓利益戰勝條約吧。(停在門口,聲音低沉)記住,毛奇,我們賭上的不僅是比利時,更是整個德意誌的未來。如果失敗……(沒有說完,推門離去)
尾聲:午夜密令
會議結束,提爾皮茨匆匆離開,塔彭留下整理文件。小毛奇獨坐桌前,點燃雪茄,凝視著地圖上用紅筆圈住的比利時。敲門聲響起,副官送來一封加密電報——俄軍已於1小時前啟動總動員。
塔彭(掃過電文,臉色凝重):總參謀長,東線告急,普裏特維茨將軍請求增調2個軍——
小毛奇(深吸一口雪茄,火星在黑暗中明滅):迴複普裏特維茨:“西線決定一切。告訴東線,用現有的8個師擋住俄軍,直到我們擊敗法國。”(手指劃過比利時邊境,輕聲自語)施裏芬元帥,您的“祭品”即將獻上,希望您的計劃能接住這把燃燒的火炬……
窗外,探照燈的光束劃過夜空,遠處傳來持續的軍列轟鳴。1914年7月29日淩晨,德軍總參謀部向第一、二、三集團軍下達密令:“執行‘萊茵演習’計劃,8月3日零時越過比利時邊境。”
【曆史注腳】
- 對話中提及的“大貝爾塔”巨炮(420毫米口徑)實際參戰時間為1914年8月12日,首次炮擊列日要塞,成為攻堅戰的標誌性武器。
- 小毛奇在1914年7月29日給東線的電文真實存在,原文為:“西線需要全部力量,東線隻能依靠現有兵力。”
- 德皇威廉二世對“比利時中立”的矛盾態度,反映了德國精英層對“現實政治”(realpolitik)與國際輿論的複雜心態——既明知違反國際法,又堅信這是生存必需的“必要之惡”。
- 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在德軍入侵前48小時收到最後通牒,其迴複“我們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成為比利時抵抗的象征。
這場對話濃縮了德國軍事高層在戰略與道義、速度與風險之間的掙紮,而入侵比利時的決定,最終將歐洲拖入了史上最殘酷的塹壕戰深淵。
燈光昏黃,煤油燈在地圖桌上投下晃動的影子。赫爾穆特·馮·毛奇(小毛奇)背手站在比利時地形圖前,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腰間的元帥佩劍。作戰部長塔彭少將抱著一摞文件推門而入,皮靴在瓷磚地麵敲出急促的節奏。
第一幕:棋盤上的困局
塔彭(將文件摔在桌上,地圖被震得卷起邊角):總參謀長閣下,奧匈帝國已對塞爾維亞宣戰,俄國動員令預計48小時內下達。我們的東線兵團還需要——
小毛奇(轉身,鏡片反光遮住眼神):需要時間。而時間,是我們最奢侈的敵人。(指尖劃過比利時邊境線)施裏芬元帥臨終前反複叮囑:“戰爭爆發時,我的右肩必須有70個師。”現在呢?(目光掃過牆上兵力部署表)西線隻有53個師,其中10個師還在普法邊境啃法軍的混凝土要塞。
塔彭(抓起教鞭指向比利時):這就是關鍵!列日到那慕爾的馬斯河防線,把法軍主力釘死在洛林山區。隻要我們從比利時平原突入,第一集團軍迂迴到巴黎北側,第二、三集團軍切斷法軍補給線,兩周內就能完成合圍!(教鞭重重敲在布魯塞爾位置)比軍隻有12萬人,防線漏洞百出——
門突然推開,海軍大臣提爾皮茨伯爵闖入,製服上還帶著海風的鹹澀味。
提爾皮茨(氣喘籲籲):毛奇,你知道英國外交大臣格雷今天說什麽嗎?“若德國軍隊踏上比利時領土,我們將視為對全歐洲文明的宣戰!”(從口袋裏掏出電報)這是駐倫敦武官的急電,皇家海軍已經進入臨戰狀態。
小毛奇(坐迴皮椅,手指交叉抵住下巴):所以呢?伯爵閣下希望我們放棄施裏芬計劃,等著法軍從洛林和阿爾薩斯雙線進攻?(敲了敲桌上的《1892年法俄軍事協定》副本)當俄軍的哥薩克騎兵踏上東普魯士時,我們的西線還在跟法軍的堡壘群捉迷藏?
塔彭(插話):英國佬的遠征軍不過5個師!等我們擊潰法軍主力,他們就算登陸比利時海岸,也隻能對著我們的後背開槍——
提爾皮茨(一拳砸在地圖上):但比利時的中立是寫進《倫敦條約》的!1839年,我們普魯士也在條約上簽了字!現在全世界都盯著我們,一旦越界,意大利、羅馬尼亞這些牆頭草都會倒向協約國,奧斯曼帝國也會猶豫是否加入同盟——
小毛奇(突然冷笑):條約?1870年法軍轟炸斯特拉斯堡時,可曾想起過什麽條約?(抽出抽屜裏的備忘錄,甩給提爾皮茨)看看施裏芬元帥1905年的批注:“若戰爭不可避免,比利時的中立將是我們獻給戰略的祭品。沒有比利時平原,我們的鐵路網無法在3周內完成兵力集結——而俄軍的戰爭機器,隻需要6周就能全麵開動。”
第二幕:祭品與絞索
塔彭(展開鐵路分布圖):諸位請看,比利時鐵路網密度是德國的1.5倍,尤其是布魯塞爾到沙勒羅瓦的三線電氣化鐵路,每天能運送20個步兵師。(指針劃過列日要塞)而列日的運河係統,能讓我們的重炮部隊比法軍預計時間提前48小時抵達戰場——
提爾皮茨(打斷):但比軍不會坐視我們借道!1913年他們就擴建了列日要塞,12座鋼筋混凝土堡壘配備300毫米主炮,還有馬斯河天險——
小毛奇(從文件夾中抽出情報匯總):比軍總兵力11.7萬,其中4萬部署在荷蘭邊境——他們以為我們會像1830年那樣走荷蘭通道?(冷笑)我們的先頭部隊會從亞琛方向直撲列日,第16後備軍負責佯攻荷蘭邊境,吸引比軍主力。(轉向塔彭)主攻部隊配備多少重炮?
塔彭:420毫米“大貝爾塔”巨炮6門,305毫米臼炮24門,足夠摧毀任何混凝土工事。克盧克將軍的第一集團軍已經演練過12次要塞突破戰術,一旦列日陷落,布魯塞爾將無險可守。
提爾皮茨(聲音低沉):但英國的反應才是關鍵。1870年普法戰爭,他們保持中立;但這次不一樣——(指向牆上的海軍造艦計劃表)我們的公海艦隊還沒完成集結,無畏艦數量仍落後皇家海軍30%。如果英國參戰,我們的海外殖民地、鐵礦石進口線都會被掐斷——
小毛奇(突然起身,佩劍撞在桌角發出清響):所以我們更要快!(手指在地圖上劃出一道弧線)8月4日突破比利時邊境,8月20日前占領布魯塞爾,9月10日前在巴黎盆地完成合圍。隻要法軍主力被殲滅,英國佬的遠征軍不過是象征性的存在——(從製服內袋掏出一張紙條,字跡潦草)這是我上周麵見皇帝時的備忘錄:“若不能在俄國動員完成前結束西線戰事,我們將陷入1812年拿破侖的困境。”
塔彭(點頭):情報顯示,俄軍完成總動員需要35天,而我們的施裏芬計劃隻需要42天——隻要比利時不拖後腿。(突然壓低聲音)總參謀長,您真的認為比利時會抵抗?他們的國王阿爾貝一世不過是個書呆子,軍隊連現代步炮協同都沒練過——
小毛奇(望向窗外的夜色,遠處傳來隱約的軍列轟鳴):抵抗?(冷笑)1899年海牙和會,比利時代表曾提議“中立國領土不可侵犯”,當時我們的代表馮·馬沙爾伯爵怎麽說的?“在生存戰爭中,法律必須讓位於 necessity(必要)。”(轉身盯著提爾皮茨)伯爵,您以為英國佬真的在乎比利時的中立?他們隻是害怕我們控製英吉利海峽的港口,威脅到倫敦的安全。但隻要我們速戰速決,在英國議會達成共識前結束法國戰事,他們除了抗議,什麽也做不了。
第三幕:皇帝的決斷
會議室的門再次打開,侍衛長低聲耳語幾句。小毛奇立即立正,塔彭和提爾皮茨也迅速整理軍裝——德皇威廉二世身著元帥製服,在副官陪同下步入房間。
威廉二世(目光掃過地圖,停在比利時邊境):毛奇,奧匈帝國已經向塞爾維亞宣戰,俄國的動員令隨時會下達。(敲了敲腰間的佩劍)我們的“施裏芬之劍”,準備好斬斷第一根繩索了嗎?
小毛奇(敬禮):陛下,若放棄比利時通道,我們將不得不正麵進攻法軍的洛林要塞群,預計傷亡增加40%,進攻時間延長15天——這意味著俄軍將有足夠時間在東線展開。
威廉二世(皺眉):但比利時是中立國!1839年的條約,我們普魯士也有義務維護——(忽然注意到提爾皮茨欲言又止)提爾皮茨,你怎麽看?
提爾皮茨(斟酌字句):陛下,海軍擔心英國借題發揮。但正如總參謀長所言,時間是關鍵。(頓了頓)1806年,拿破侖也曾借道普魯士進攻英國,當時的普魯士選擇中立,結果換來耶拿戰役的慘敗——如今我們若重蹈覆轍,後果不堪設想。
塔彭(趁熱打鐵):陛下,施裏芬元帥臨終前曾說:“戰爭開始後,我的右肩必須有足夠的重量,以至於敵人無法站穩腳跟。”(指向比利時北部)這裏就是那個“重量”,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威廉二世(沉默片刻,忽然走向地圖,手指狠狠戳在列日位置):1870年,法軍在色當俘虜了我的父親(注:威廉一世的兒子,後來的腓特烈三世)。現在,決不能讓法軍有機會在我們的邊境站穩腳跟!(轉身盯著小毛奇)我授權你執行計劃,但必須給比利時國王最後通牒——(冷笑)“借道”也好,“友好通行”也罷,總之要讓全世界知道,是他們先開的第一槍。
小毛奇(敬禮):陛下,我們已經準備好兩份照會。若比利時允許過境,我們將保障其領土完整;若抵抗……(聲音冷下來)第16後備軍已接到命令,必要時可執行“焦土政策”,確保鐵路線暢通。
威廉二世(點頭,忽然注意到提爾皮茨的憂慮):伯爵,一旦我們突破比利時,需要多久才能讓海軍做好迎戰準備?
提爾皮茨(挺起胸膛):陛下,公海艦隊隨時可以出擊。但更重要的是——(瞥向小毛奇)陸軍必須在6周內解決法國,否則我們將陷入兩線消耗戰。
小毛奇(低聲卻堅定):6周足夠。列日要塞的工事再堅固,也擋不住我們的巨炮;比利時軍隊再頑強,也扛不住3個集團軍的合圍。(忽然想起什麽,從文件夾中抽出一張泛黃的紙)這是1905年施裏芬元帥寫給我的便條:“當你猶豫是否踏足比利時領土時,想想腓特烈大帝的話——‘政治沒有永恆的朋友,隻有永恆的利益。’”
威廉二世(最後看了眼地圖,轉身走向門口):那就讓利益戰勝條約吧。(停在門口,聲音低沉)記住,毛奇,我們賭上的不僅是比利時,更是整個德意誌的未來。如果失敗……(沒有說完,推門離去)
尾聲:午夜密令
會議結束,提爾皮茨匆匆離開,塔彭留下整理文件。小毛奇獨坐桌前,點燃雪茄,凝視著地圖上用紅筆圈住的比利時。敲門聲響起,副官送來一封加密電報——俄軍已於1小時前啟動總動員。
塔彭(掃過電文,臉色凝重):總參謀長,東線告急,普裏特維茨將軍請求增調2個軍——
小毛奇(深吸一口雪茄,火星在黑暗中明滅):迴複普裏特維茨:“西線決定一切。告訴東線,用現有的8個師擋住俄軍,直到我們擊敗法國。”(手指劃過比利時邊境,輕聲自語)施裏芬元帥,您的“祭品”即將獻上,希望您的計劃能接住這把燃燒的火炬……
窗外,探照燈的光束劃過夜空,遠處傳來持續的軍列轟鳴。1914年7月29日淩晨,德軍總參謀部向第一、二、三集團軍下達密令:“執行‘萊茵演習’計劃,8月3日零時越過比利時邊境。”
【曆史注腳】
- 對話中提及的“大貝爾塔”巨炮(420毫米口徑)實際參戰時間為1914年8月12日,首次炮擊列日要塞,成為攻堅戰的標誌性武器。
- 小毛奇在1914年7月29日給東線的電文真實存在,原文為:“西線需要全部力量,東線隻能依靠現有兵力。”
- 德皇威廉二世對“比利時中立”的矛盾態度,反映了德國精英層對“現實政治”(realpolitik)與國際輿論的複雜心態——既明知違反國際法,又堅信這是生存必需的“必要之惡”。
- 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在德軍入侵前48小時收到最後通牒,其迴複“我們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成為比利時抵抗的象征。
這場對話濃縮了德國軍事高層在戰略與道義、速度與風險之間的掙紮,而入侵比利時的決定,最終將歐洲拖入了史上最殘酷的塹壕戰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