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 年 8 月 22 日:協議簽署與奧匈的迴應


    1915 年 8 月 22 日,伊斯坦布爾的天氣悶熱難耐,奧斯曼帝國的官員們在皇宮內焦急地等待著保加利亞代表的到來。奧斯曼帝國戰爭部長恩維爾·帕夏站在窗前,目光越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望向遠方。他深知,今天的談判將對奧斯曼帝國和整個巴爾幹地區的命運產生深遠影響。


    經過數小時的艱苦談判,奧斯曼帝國與保加利亞終於達成一項秘密協議。根據協議,奧斯曼帝國將割讓馬裏查河及其左岸 1.5 公裏縱深土地給保加利亞,讓其控製通往愛琴海港口的鐵路。這一協議對於渴望出海口與擴張領土的保加利亞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馬裏查河地區不僅擁有豐富的資源,更是連接保加利亞與愛琴海的重要通道。控製這一地區,將使保加利亞在經濟和軍事上獲得極大的優勢。


    然而,奧斯曼帝國提出了一個關鍵條件:該協議需保加利亞與德、奧簽署軍事協定後才能生效。恩維爾·帕夏明白,這是在為保加利亞與同盟國的進一步合作鋪路。他希望通過這一協議,促使保加利亞盡快加入同盟國陣營,共同對抗協約國,從而緩解奧斯曼帝國在加裏波利半島的巨大壓力。


    消息傳到維也納,奧匈帝國總參謀長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如釋重負。他站在總參謀部的地圖前,手指沿著巴爾幹半島的輪廓緩緩劃過。保加利亞的這一舉措,意味著同盟國在巴爾幹地區的戰略布局邁出了關鍵一步。康拉德深知,保加利亞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其軍隊若能從東部進攻塞爾維亞,將與奧匈帝國和德國軍隊形成三麵夾擊之勢,迅速瓦解塞爾維亞的抵抗。


    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在霍夫堡皇宮接見了康拉德和外交大臣布裏安伯爵。年事已高的皇帝坐在金色的寶座上,聽著兩位大臣的匯報,神情嚴肅。當康拉德提到保加利亞可能加入同盟國時,皇帝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希望。他指示外交部加快與保加利亞的談判進程,承諾奧匈帝國將在戰後全力支持保加利亞的領土訴求,並準備提供軍事援助,包括派遣軍事顧問協助保加利亞訓練軍隊,提供火炮、槍支等武器裝備。


    布裏安伯爵立即行動起來。他召見了保加利亞駐奧匈帝國大使,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秘密會談。布裏安向大使詳細闡述了奧匈帝國對保加利亞的支持,並強調同盟國的強大實力將確保保加利亞在戰後獲得應有的利益。大使表示,保加利亞政府對奧匈帝國的提議很感興趣,但需要更多的具體承諾和保證。


    1915 年 8 月 23 - 31 日:外交博弈與軍事準備


    接下來的幾天裏,奧匈帝國和德國的外交官員頻繁穿梭於維也納、柏林和索菲亞之間,與保加利亞政府進行密集的談判。奧匈帝國承諾,將在戰爭中提供武器裝備和軍事顧問,協助保加利亞訓練軍隊,提高其戰鬥力。德國也表示將提供經濟援助和軍事支持,幫助保加利亞實現領土目標。


    在保加利亞國內,首相瓦西爾·拉多斯拉沃夫為首的親德派政府積極推動與同盟國結盟。拉多斯拉沃夫深知,這是保加利亞實現複仇和擴張的絕佳機會。他在議會發表演講,慷慨激昂地說道:“保加利亞的兄弟們,我們曾經在巴爾幹戰爭中遭受屈辱,失去了我們的土地和尊嚴。現在,同盟國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一個奪迴屬於我們的一切的機會。讓我們團結起來,加入同盟國,向塞爾維亞複仇,重建保加利亞的榮耀!”


    拉多斯拉沃夫的演講在保加利亞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民眾們群情激昂,紛紛湧上街頭,高唿口號,支持政府與同盟國結盟。親德派媒體也大肆宣揚與同盟國合作的好處,煽動民族主義情緒。在這種氛圍下,保加利亞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與同盟國結盟的提案。


    與此同時,奧匈帝國和德國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軍事行動。奧匈帝國陸軍元帥弗裏德裏希大公被任命為對塞作戰的總指揮之一,他與德國軍隊的指揮官頻繁溝通,製定詳細的作戰計劃。根據計劃,保加利亞軍隊從東部進攻,奧匈帝國和德國軍隊則從北部和西部突破塞爾維亞防線,形成三麵夾擊之勢。


    奧匈帝國開始在邊境地區集結兵力,大量的火炮、槍支、彈藥以及糧草被運往前線。士兵們在寒風中進行著艱苦的訓練,他們被告知,這場戰爭將決定奧匈帝國的未來。德國也向保加利亞提供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包括火炮、機槍等,並派遣軍事顧問幫助保加利亞軍隊進行戰術訓練。


    1915 年 9 月 1 - 5 日:最後衝刺與條約簽署


    1915 年 9 月 1 日,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的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而興奮的氣息。奧匈帝國、德國和保加利亞的代表齊聚索菲亞,進行最後的談判。奧匈帝國代表再次強調了同盟國的實力和承諾,保加利亞代表則對軍事援助的細節、戰後領土劃分等問題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


    經過多輪艱苦談判,雙方終於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達成一致。奧匈帝國承諾,將在戰爭中提供 10 萬支步槍、500 門火炮以及大量彈藥,並派遣 200 名軍事顧問協助保加利亞軍隊。德國則承諾提供 5000 萬馬克的貸款和 100 架飛機。保加利亞則同意在條約簽署後立即參戰,派遣 30 萬軍隊與德奧聯軍一起進攻塞爾維亞。


    1915 年 9 月 6 日,這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在索菲亞的一座宏偉宮殿裏,保加利亞與德國、奧匈帝國正式簽署了軍事同盟條約。條約規定,保加利亞將派遣大量軍隊與德奧聯軍一起入侵塞爾維亞,德國和奧匈帝國則全力支持保加利亞在戰後獲取約定的領土。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分別致電保加利亞沙皇斐迪南一世,祝賀條約簽署,並表示將與保加利亞並肩作戰,直至取得最後的勝利。


    消息傳出,奧匈帝國國內一片歡騰。維也納的街道上,民眾們揮舞著國旗,高唿口號,慶祝這一重大勝利。官方媒體紛紛發表社論,稱讚這一同盟的建立將徹底改變巴爾幹地區的政治格局,奧匈帝國將在巴爾幹地區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1915 年 9 月 7 - 30 日:戰略推進與塞爾維亞危機


    條約簽署後,奧匈帝國迅速展開行動。康拉德·馮·赫岑多夫親自前往邊境地區,視察軍隊的備戰情況。他在給皇帝的報告中寫道:“陛下,我們的軍隊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保加利亞的加入,讓我們在巴爾幹地區擁有了絕對的優勢。塞爾維亞將很快被征服,我們的帝國將在巴爾幹地區建立起穩固的統治。”


    奧匈帝國與德國的軍事合作更加緊密。兩國軍隊在邊境地區舉行了聯合軍事演習,展示了強大的戰鬥力和協同作戰能力。德國軍隊還向奧匈帝國軍隊提供了先進的情報技術和戰術指導,幫助奧匈軍隊提高作戰效率。


    保加利亞也在積極備戰。首相拉多斯拉沃夫親自前往軍隊營地,鼓舞士氣。他對士兵們說:“勇敢的保加利亞戰士們,我們即將踏上收複失地的征程。塞爾維亞人曾經讓我們蒙羞,現在是我們複仇的時候了。讓我們團結一心,在同盟國的幫助下,將塞爾維亞徹底擊敗,重建保加利亞的輝煌!”


    塞爾維亞政府對同盟國的動向憂心忡忡。國王彼得一世緊急召見軍隊指揮官,商討應對之策。然而,塞爾維亞軍隊在經曆了多次戰爭後,已經疲憊不堪,裝備和彈藥嚴重不足。麵對同盟國的強大壓力,塞爾維亞政府不得不向協約國求援。然而,協約國此時正忙於其他戰場,無法給予塞爾維亞實質性的援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戰,二戰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小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小峰並收藏一戰,二戰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