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23日:後勤體係的強化升級
1914年9月21日,維也納的兵工廠內,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根據《奧地利史》記載,奧匈帝國的軍工產業在戰爭初期便已全力運轉,此時為籌備新一輪進攻,更是進入了白熱化生產狀態。工人們分成三班,晝夜不停地操作車床,製造槍支、炮彈等武器。步槍在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組裝完成,嶄新的軍裝也在紡織廠內趕製出來。這些物資被迅速打包,通過鐵路專列運往塞爾維亞邊境。
匈牙利平原此時也成為戰馬征集的重要區域。匈牙利作為奧匈帝國的騎兵搖籃,一直以優良的馬匹品種聞名。《匈牙利史》中提到,當地的貴族和牧民響應帝國號召,將健壯的戰馬送到征集點。新組建的騎兵部隊在布達佩斯附近的軍營進行訓練,騎兵們練習騎射、衝鋒戰術,馬蹄聲和口令聲交織在一起。
多瑙河上的運輸船隊也在不斷忙碌,將各類物資運往邊境的補給站。後勤部門還對補給站進行了擴容,增加了物資儲備量,確保前線部隊的供應穩定。
9月24-26日:心理戰場上的無聲較量
9月24日,奧匈軍隊的心理戰行動正式展開。在靠近塞爾維亞邊境的廣播站,播音員用塞爾維亞語反複廣播:“奧匈帝國的強大兵力即將發起進攻,抵抗隻會帶來毀滅。”宣傳部門精心製作的傳單被大量印刷,通過飛機、炮彈等方式投放到塞爾維亞軍隊的陣地和後方。傳單上除了“奧匈帝國百萬大軍即將壓境,抵抗隻有死路一條”的標語外,還配有奧匈軍隊整齊列隊、火炮林立的圖片,試圖從心理上震懾塞爾維亞士兵。
奧匈軍隊還策劃了虛假的軍事調動。他們在邊境地區燃起大量篝火,製造出軍隊大規模集結的假象;讓運輸車輛在夜間故意發出巨大聲響,佯裝運送大量兵力。塞爾維亞軍隊的偵察兵被這些虛假信號迷惑,將錯誤情報傳迴營地,引發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正如《劍橋戰爭史》中對心理戰的分析,這種不費一兵一卒的作戰策略,旨在從精神層麵削弱敵軍的戰鬥意誌。
9月27-30日:作戰計劃的最後定奪
9月27日,波蒂奧雷克在軍事指揮部再次召開軍事會議。參會的高級將領們圍坐在巨大的沙盤前,對“多瑙河利刃行動”進行最後的審核和調整。波蒂奧雷克手持指揮棒,指著沙盤上塞爾維亞的防線,強調:“各部隊必須緊密配合,第5集團軍正麵進攻要迅速吸引敵軍主力,第7集團軍的側翼迂迴務必出其不意。”
將領們就進攻時間、部隊銜接等細節展開討論。奧地利第5集團軍司令提出,鑒於塞爾維亞軍隊在某些區域的防禦加強,需要增加火炮支援。匈牙利第7集團軍司令則表示,山區地形複雜,部隊行進可能受阻,需要提前安排工兵清理道路。經過三天的激烈討論,作戰計劃得到進一步完善。
9月30日,波蒂奧雷克向各部隊下達了最後的作戰指令。隨著指令的傳達,奧匈軍隊進入了臨戰狀態,巴爾幹半島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即將爆發。
1914年9月21日,維也納的兵工廠內,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根據《奧地利史》記載,奧匈帝國的軍工產業在戰爭初期便已全力運轉,此時為籌備新一輪進攻,更是進入了白熱化生產狀態。工人們分成三班,晝夜不停地操作車床,製造槍支、炮彈等武器。步槍在生產線上源源不斷地組裝完成,嶄新的軍裝也在紡織廠內趕製出來。這些物資被迅速打包,通過鐵路專列運往塞爾維亞邊境。
匈牙利平原此時也成為戰馬征集的重要區域。匈牙利作為奧匈帝國的騎兵搖籃,一直以優良的馬匹品種聞名。《匈牙利史》中提到,當地的貴族和牧民響應帝國號召,將健壯的戰馬送到征集點。新組建的騎兵部隊在布達佩斯附近的軍營進行訓練,騎兵們練習騎射、衝鋒戰術,馬蹄聲和口令聲交織在一起。
多瑙河上的運輸船隊也在不斷忙碌,將各類物資運往邊境的補給站。後勤部門還對補給站進行了擴容,增加了物資儲備量,確保前線部隊的供應穩定。
9月24-26日:心理戰場上的無聲較量
9月24日,奧匈軍隊的心理戰行動正式展開。在靠近塞爾維亞邊境的廣播站,播音員用塞爾維亞語反複廣播:“奧匈帝國的強大兵力即將發起進攻,抵抗隻會帶來毀滅。”宣傳部門精心製作的傳單被大量印刷,通過飛機、炮彈等方式投放到塞爾維亞軍隊的陣地和後方。傳單上除了“奧匈帝國百萬大軍即將壓境,抵抗隻有死路一條”的標語外,還配有奧匈軍隊整齊列隊、火炮林立的圖片,試圖從心理上震懾塞爾維亞士兵。
奧匈軍隊還策劃了虛假的軍事調動。他們在邊境地區燃起大量篝火,製造出軍隊大規模集結的假象;讓運輸車輛在夜間故意發出巨大聲響,佯裝運送大量兵力。塞爾維亞軍隊的偵察兵被這些虛假信號迷惑,將錯誤情報傳迴營地,引發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正如《劍橋戰爭史》中對心理戰的分析,這種不費一兵一卒的作戰策略,旨在從精神層麵削弱敵軍的戰鬥意誌。
9月27-30日:作戰計劃的最後定奪
9月27日,波蒂奧雷克在軍事指揮部再次召開軍事會議。參會的高級將領們圍坐在巨大的沙盤前,對“多瑙河利刃行動”進行最後的審核和調整。波蒂奧雷克手持指揮棒,指著沙盤上塞爾維亞的防線,強調:“各部隊必須緊密配合,第5集團軍正麵進攻要迅速吸引敵軍主力,第7集團軍的側翼迂迴務必出其不意。”
將領們就進攻時間、部隊銜接等細節展開討論。奧地利第5集團軍司令提出,鑒於塞爾維亞軍隊在某些區域的防禦加強,需要增加火炮支援。匈牙利第7集團軍司令則表示,山區地形複雜,部隊行進可能受阻,需要提前安排工兵清理道路。經過三天的激烈討論,作戰計劃得到進一步完善。
9月30日,波蒂奧雷克向各部隊下達了最後的作戰指令。隨著指令的傳達,奧匈軍隊進入了臨戰狀態,巴爾幹半島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即將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