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盡管母親沈念與蘇然勇敢地選擇了重新在一起,但他們前方的道路,卻如布滿荊棘的荒野,每一步都充滿了艱難險阻。這段感情雖美好,可一旦麵對家庭瑣事與世俗觀念,便顯得格外脆弱。在世人眼中,沈念是帶著三個孩子的母親,而蘇然是單身帥氣的男子,這種差異所引發的世俗偏見,如一座無形的大山,橫亙在他們麵前。沈念不僅要麵對自己母親和蘇然母親的態度,還要應對外界異樣的眼光。蘇然的母親,是個精明的老太太,在那個每家普遍有五六個孩子的年代,因文革時期生活困苦,她選擇隻生了三個孩子。蘇然的弟弟妹妹由於特殊原因,沒有下放去鄉下接受知青鍛煉,一直被留在身邊,自然備受寵愛。沈念將要麵臨怎樣的局麵,實在難以預料。


    在父母辦理離婚手續時,趙悅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聰慧。她考慮到中國當時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將自己和兩個弟弟的戶口辦在了一個戶口本上,父母則各自持有單人戶口。如此一來,母親和蘇然結婚時,兩人名下看似沒有孩子,日後若想要孩子,從政策層麵來說,也具備一定的可能性。安排好這些後,趙悅便專注於自己的學業。


    與此同時,家裏的門麵樓也順利建成。趙悅原本按四層的標準打下地基,但考慮到實際情況,最終隻蓋了三層。“小姑,這地基按四層下的,要是以後有需要想加層還能加,不想加的話,這樣三層也挺好。蓋太高了,沒有電梯,人上樓累,還怕擋住後邊的陽光。”趙悅對小姑解釋道。校門口的房子也依照同樣的規格建造。這些房子蓋好後,都租賃給了兩位嫂子。起初,兩個嫂子一同經營生意,但難免產生摩擦,後來便各自經營,一個開小吃鋪,一個賣書。


    趙悅積極幫忙,不僅指導賣書的嫂子尋找進貨渠道,在北京這邊也協助她發書。對於開小吃鋪的嫂子,趙悅也給出不少經營建議。


    隨著家庭規劃的推進,趙悅打算讓哥哥們前往深圳發展。“大哥,你把店轉給你妻子那邊的親戚,比如妻弟或者妻妹。然後讓嫂子去深圳,再帶個親戚一起,到那邊開個小吃鋪。”大哥聽從了趙悅的提議,然而二嫂卻有自己的想法。二嫂高中畢業,自覺有文化、有頭腦,認為留在本地經營小書店也能有一番作為,便沒有聽從趙悅的提議前往深圳。趙悅雖有些惋惜,但也並未強求。


    果然,1984 年初,隨著時代的變革,小姑所在的廠子經營愈發艱難,麵臨倒閉。小姑既要拉扯婆婆家一家子人生活,又要應對廠子的困境,日子過得十分不易。好在每年趙悅都會給她提供諸如毛線之類的貨物,幫她增加收入來源。


    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趙悅一家的生活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母親沈念和蘇然努力突破世俗的束縛,試圖為他們的感情尋得一片安穩的天地;趙悅在學業上繼續奮進,同時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家庭的發展出謀劃策;哥哥嫂子們則在各自的選擇中探索著未來的道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雪夜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者雪夜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者雪夜紅並收藏雪夜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