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光頭和李宗仁兩人正在爭論功勞歸屬、相互禮讓之際,突然間,一個機要室的秘書如同一顆炮彈一般,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衝進了房間。
他甚至顧不上看一眼自己的主任,一路狂奔著,同時失態的扯開嗓子大聲喊道:“報告委員長!報告李司令長官!第五戰區代司令長官白崇禧將軍,發來十萬火急的電報,第五戰區全線軍情告急啊!”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讓光頭和李宗仁都猛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光頭二話不說,一把將電報拽到了手中。定睛一看,隻見電報上的文字清晰地顯示著:北路進攻的鬼子各路主力,竟然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間放棄了迴救霍山第13師團的行動,轉而如同一群發了瘋的野獸一般,轉身繼續對第五戰區的防線,展開了無比瘋狂的進攻。
由於之前的戰略調整,這突然的反手一擊,完全出乎了各條戰線軍隊的意料,導致他們猝不及防,多處防線瞬間變得搖搖欲墜,情況十分危急。
光頭看著手中的電報,臉色瞬間變得慘白,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他的手不由自主地微微顫抖著,仿佛那薄薄的電報紙有千斤之重。當他將電報遞給李宗仁時,那嗦嗦的細響,在這緊張的氛圍中顯得格外刺耳。
李宗仁接過了電報,擦拭了一下眼睛,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之後,他的麵龐上沒有絲毫的波瀾,仿佛這戰場上的突變對他來說不過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他的聲音平靜而堅定:“委員長,您不必過於擔憂。這僅僅是戰場形勢突然發生變化,所呈現出來的表麵現象罷了。前線有建生在,他完全有能力應對這種情況。
然而,在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之中,我懇請委員長下達命令,讓湯安伯部立刻加入第五戰區各個防線的防守。
隻要我們能夠穩住防線,那麽一切都還有轉機。”
在權衡是去爭搶功勞還是穩定整個防線的利弊之後,最終,光頭還是以大局為重,果斷地命令機要室主任,立刻給湯恩伯部發電報,要求他毫不遲疑,全力以赴協助第五戰區,抵擋住敵人這突如其來的轉變,確保戰線的穩定。
機要室主任領命後,小跑著去發報了。
辦公室裏,隻剩下光頭和李宗仁兩人。
李宗仁沉穩的開口,向光頭提議道:“如今,全殲第13師團的重任,已然全部落在了徐劍飛的肩上。我認為,委員長您應當親自發電報給參戰的各個部隊,明確指示他們務必齊心協力,毫無保留地聽從徐劍飛的指揮。”
光頭就這個這個半天,最終還是心有不甘,詢問道:“是不是將前線的各部,再做一下調整?”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犯這種微鈔的老毛病了,但他這次如此詢問李宗仁,並不是因為他獨斷專行,而是因為他對李宗仁的極度倚重。
如今的抗日戰場上,有四位巨頭備受矚目。
第一位巨頭自然是那位光頭,他的地位和影響力無人能及。
而第二位巨頭,便是站在眼前的李宗仁與白崇禧。他們二人在軍事上的才能和謀略,使得他們成為了光頭不能離開的得力助手。
此外,還有副委員長馮玉祥,但他更像是一個擺設。就如同被供奉在佛龕裏,僅供人們瞻仰,享受著香火的供奉,卻並無實際的權力和作用。
另外一位巨頭是閻錫山。然而,他的抗戰動機並非純粹,更多的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那片一畝三分地,對於國府的調動,他根本不予理會。
隨著戰爭的持續發展,局勢愈發嚴峻,光頭漸漸意識到,要想繼續支撐這個搖搖欲墜的爛攤子,他必須依靠李宗仁這樣長袖善舞、善於團結雜牌軍且聽從他指揮的人,以及在軍事上天賦異稟的小諸葛白崇禧。
而白崇禧卻如諸葛亮對待劉備,別的人誰也不聽,包括整個最高統帥光頭,一切都以李宗仁馬首是瞻。
正因如此,光頭才會放下身段,罕見地隻對李宗仁展現出虛心詢問的態度,而非像往常那樣乾綱獨斷。因為他深知,如果這兩個人也離他而去,那麽這個爛攤子恐怕就真的難以收拾了。
其實光頭黨微操,也是迫不得已。
國府軍中派係林立,其實整個中國現在的中央政府,就是散裝的,堅決的執行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其實友軍有難不動如山,那還是往好聽的說的,往往是友軍有難,堅決要做到落井下石背後捅刀。
就是在現在國難危機的時候,也是如此。為此光頭不得不時刻親自下達命令到各師,變相的督戰,否則就是壞了整個大局。
但這位光頭最高統帥,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在軍事素養上,的確是不咋地。往往他的這種微操技術,起到了讓那些不動如山的軍隊,動起來的作用。但往往卻是適得其反,把事情搞得更糟。
究其原因就是它遠在大後方,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他做的往往都是馬後炮。
一見光頭又要犯老毛病,對前線執行微操,在這種全線告急戰場突變的情況下,壞了大事的。
李宗仁深思熟慮後,麵色凝重地開口說道:“我們身處大後方,對於前線那瞬息萬變的敵情,實在是鞭長莫及啊!
然而,據我所知,那個徐劍飛竟然能夠搞出如此大的場麵,想必他定有其過人之處。而馮治安老總呢,那可是一員久經沙場的猛將啊!這兩人若是能夠齊心協力、緊密配合,想必定能應對當前的局勢。”
他頓了頓,接著分析道:“而且,原本前來救援的鬼子突然調轉方向,繼續對我第五戰區發動猛烈進攻,如此一來,救援第 13 師團的鬼子自然就不複存在了。如今,風度已然成功消滅了 13 師團的所有步兵主力,依我之見,在霍山縣城內,鬼子所剩兵力恐怕已然不多,充其量也就三四千人而已。反觀徐劍飛和馮老總手中掌握的軍隊,尚有兩萬之眾,以他們的實力,要達成目標應當並非難事。”
然後微微一笑:“即便達不成目的,以現在的戰場形勢,已經打廢了第13次團,讓他們不得不撤出武漢會戰的戰場,打亂了日本華中派遣軍武漢會戰的節奏,這已經就實現了這場戰役的目的。我們也應該滿足了。”
他甚至顧不上看一眼自己的主任,一路狂奔著,同時失態的扯開嗓子大聲喊道:“報告委員長!報告李司令長官!第五戰區代司令長官白崇禧將軍,發來十萬火急的電報,第五戰區全線軍情告急啊!”
這突如其來的消息,猶如一道晴天霹靂,讓光頭和李宗仁都猛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光頭二話不說,一把將電報拽到了手中。定睛一看,隻見電報上的文字清晰地顯示著:北路進攻的鬼子各路主力,竟然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間放棄了迴救霍山第13師團的行動,轉而如同一群發了瘋的野獸一般,轉身繼續對第五戰區的防線,展開了無比瘋狂的進攻。
由於之前的戰略調整,這突然的反手一擊,完全出乎了各條戰線軍隊的意料,導致他們猝不及防,多處防線瞬間變得搖搖欲墜,情況十分危急。
光頭看著手中的電報,臉色瞬間變得慘白,額頭上也冒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他的手不由自主地微微顫抖著,仿佛那薄薄的電報紙有千斤之重。當他將電報遞給李宗仁時,那嗦嗦的細響,在這緊張的氛圍中顯得格外刺耳。
李宗仁接過了電報,擦拭了一下眼睛,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之後,他的麵龐上沒有絲毫的波瀾,仿佛這戰場上的突變對他來說不過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他的聲音平靜而堅定:“委員長,您不必過於擔憂。這僅僅是戰場形勢突然發生變化,所呈現出來的表麵現象罷了。前線有建生在,他完全有能力應對這種情況。
然而,在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之中,我懇請委員長下達命令,讓湯安伯部立刻加入第五戰區各個防線的防守。
隻要我們能夠穩住防線,那麽一切都還有轉機。”
在權衡是去爭搶功勞還是穩定整個防線的利弊之後,最終,光頭還是以大局為重,果斷地命令機要室主任,立刻給湯恩伯部發電報,要求他毫不遲疑,全力以赴協助第五戰區,抵擋住敵人這突如其來的轉變,確保戰線的穩定。
機要室主任領命後,小跑著去發報了。
辦公室裏,隻剩下光頭和李宗仁兩人。
李宗仁沉穩的開口,向光頭提議道:“如今,全殲第13師團的重任,已然全部落在了徐劍飛的肩上。我認為,委員長您應當親自發電報給參戰的各個部隊,明確指示他們務必齊心協力,毫無保留地聽從徐劍飛的指揮。”
光頭就這個這個半天,最終還是心有不甘,詢問道:“是不是將前線的各部,再做一下調整?”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犯這種微鈔的老毛病了,但他這次如此詢問李宗仁,並不是因為他獨斷專行,而是因為他對李宗仁的極度倚重。
如今的抗日戰場上,有四位巨頭備受矚目。
第一位巨頭自然是那位光頭,他的地位和影響力無人能及。
而第二位巨頭,便是站在眼前的李宗仁與白崇禧。他們二人在軍事上的才能和謀略,使得他們成為了光頭不能離開的得力助手。
此外,還有副委員長馮玉祥,但他更像是一個擺設。就如同被供奉在佛龕裏,僅供人們瞻仰,享受著香火的供奉,卻並無實際的權力和作用。
另外一位巨頭是閻錫山。然而,他的抗戰動機並非純粹,更多的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那片一畝三分地,對於國府的調動,他根本不予理會。
隨著戰爭的持續發展,局勢愈發嚴峻,光頭漸漸意識到,要想繼續支撐這個搖搖欲墜的爛攤子,他必須依靠李宗仁這樣長袖善舞、善於團結雜牌軍且聽從他指揮的人,以及在軍事上天賦異稟的小諸葛白崇禧。
而白崇禧卻如諸葛亮對待劉備,別的人誰也不聽,包括整個最高統帥光頭,一切都以李宗仁馬首是瞻。
正因如此,光頭才會放下身段,罕見地隻對李宗仁展現出虛心詢問的態度,而非像往常那樣乾綱獨斷。因為他深知,如果這兩個人也離他而去,那麽這個爛攤子恐怕就真的難以收拾了。
其實光頭黨微操,也是迫不得已。
國府軍中派係林立,其實整個中國現在的中央政府,就是散裝的,堅決的執行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其實友軍有難不動如山,那還是往好聽的說的,往往是友軍有難,堅決要做到落井下石背後捅刀。
就是在現在國難危機的時候,也是如此。為此光頭不得不時刻親自下達命令到各師,變相的督戰,否則就是壞了整個大局。
但這位光頭最高統帥,軍事委員會的委員長,在軍事素養上,的確是不咋地。往往他的這種微操技術,起到了讓那些不動如山的軍隊,動起來的作用。但往往卻是適得其反,把事情搞得更糟。
究其原因就是它遠在大後方,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他做的往往都是馬後炮。
一見光頭又要犯老毛病,對前線執行微操,在這種全線告急戰場突變的情況下,壞了大事的。
李宗仁深思熟慮後,麵色凝重地開口說道:“我們身處大後方,對於前線那瞬息萬變的敵情,實在是鞭長莫及啊!
然而,據我所知,那個徐劍飛竟然能夠搞出如此大的場麵,想必他定有其過人之處。而馮治安老總呢,那可是一員久經沙場的猛將啊!這兩人若是能夠齊心協力、緊密配合,想必定能應對當前的局勢。”
他頓了頓,接著分析道:“而且,原本前來救援的鬼子突然調轉方向,繼續對我第五戰區發動猛烈進攻,如此一來,救援第 13 師團的鬼子自然就不複存在了。如今,風度已然成功消滅了 13 師團的所有步兵主力,依我之見,在霍山縣城內,鬼子所剩兵力恐怕已然不多,充其量也就三四千人而已。反觀徐劍飛和馮老總手中掌握的軍隊,尚有兩萬之眾,以他們的實力,要達成目標應當並非難事。”
然後微微一笑:“即便達不成目的,以現在的戰場形勢,已經打廢了第13次團,讓他們不得不撤出武漢會戰的戰場,打亂了日本華中派遣軍武漢會戰的節奏,這已經就實現了這場戰役的目的。我們也應該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