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聖帝於寵妃紫煙夫人與師兄寶徵內鬥時被控製在秘處,戰鬥起時,危難之間被忠於得聖帝的將領救走。
東瀛諸島經曆請降邪神、變異武士、銀化生物等諸多異狀,整個東瀛區域尚存的民眾、個別修士,均渴望得到強大實力的庇護。我率部清剿請降邪神的修士,斬殺變異武士他們已沒了可傳染性,捕滅銀化生物,曆時數月。整合東瀛諸部,俱拜服於大宋龍旗之下,成為宋之海外一部。上表拜甄霄弦為東瀛鎮撫使統轄東瀛諸島。
千夜經過年餘的緩慢淨化,終於清除餘毒,隻是實力大減,需緩慢恢複。她之所以沒有徹底沉淪,更主要的是被我的天賦仙術所控,一直不願被我解除,這次反倒誤打誤撞幫她緊守本心,靈台清明,所以才在最後時刻成為助力。
三月的海風裹挾著硝煙味掠過鹿兒島城頭,我望著正在焚燒最後一批銀化殘骸的士兵,指尖摩挲著青銅鼎上那道新鮮的劍痕——這是三日前圍剿負隅頑抗的邪修時,甄霄弦留下的印記。
\"大人。\"身後傳來甲胄碰撞聲,甄霄弦抱著頭盔走來,陌刀上還掛著半截齒輪狀的銀化肢體,\"東北三十裏處的村落又發現變異者,但...\"她突然壓低聲音,\"這次是活人轉化。\"
我眉頭一皺,青銅鼎忽然發出嗡鳴。鼎身上的饕餮紋張開巨口,吐出一縷纏繞著金絲的霧氣——這分明是千夜的氣息。霧氣在空中凝結成簡易地圖,精準標出了藏匿點。
\"看來我們的''鎮鼎之靈''恢複得不錯。\"我輕笑一聲,卻見霧氣突然扭曲,幻化出千夜慣用的嘲諷表情。甄霄弦忍不住用刀鞘輕敲鼎身:\"躺了年餘還敢囂張?\"
霧氣立即聚成拳頭形狀,作勢要打。
被銀化的村落比想象中棘手。我們趕到時,七個村民正在痛苦地抓撓自己長出金屬鱗片的皮膚。最年長的老者跪地哭訴:\"大人明鑒!我們從未信奉邪神,隻是喝了山澗的水...\"
甄霄弦突然揮刀斬斷老者的右手!在眾人驚唿中,那隻落地的手掌竟自行蠕動起來,指縫間滲出銀絲。
\"水源被汙染了。\"她甩去刀上銀液,轉頭對我低語,\"和三個月前長崎港的情況一樣。\"
我蹲下身,掌心貼在潮濕的泥土上。龍虎山秘傳的\"地聽之術\"順著地下水脈延伸,終於在三百丈外發現了異常——有人正在刻意投放銀化種子!
當夜,軍帳內的青銅鼎突然劇烈震顫。千夜的虛影從鼎中浮現,蒼白的臉上還帶著金屬紋路:\"西南...珊瑚礁...有船...\"
我們連夜突襲,果然在暗礁間截獲一艘改裝商船。船艙裏被鐵鏈鎖著的,竟是當年僥幸逃脫的得聖帝!這位曾經的梟雄如今雙目渾濁,胸口嵌著半塊仍在蠕動的銀色肉塊。
\"嗬...嗬...\"他嘶啞地笑著,\"你們以為...贏了?\"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吐出的血沫裏閃爍著金屬光澤,\"紫煙...寶徵...早把銀種...撒向...\"
甄霄弦的刀尖抵住他咽喉:\"誰在指使你?\"
\"指使?\"得聖帝癲狂地指著自己胸口的銀肉,\"是它在喂養我啊!\"話音未落,那塊銀肉突然爆開,化作無數細絲射向四周!
千鈞一發之際,帳外飛來一道紫色流光——竟是千夜本體趕到!她手中八咫鏡碎片折射月光,形成屏障擋住銀絲。但代價是她剛恢複的身體再度被腐蝕,臉上重新浮現金屬紋路。
\"胡鬧!\"我一把扣住她手腕,卻摸到脈搏裏異常的金屬震顫。她虛弱地靠在我肩上:\"大人...三年前...您在我靈台種的禁製...現在該發動了...\"
我這才想起當年用\"言出法隨\"在她體內埋下的後手。隨著咒語吟誦,她周身浮現出金色鎖鏈虛影,將銀化物質一點點逼向左手小指。甄霄弦手起刀落,那截銀指落地即化。
三個月後的受降大典上,最後一位大名獻出家傳寶刀時,青銅鼎突然自主鳴響。千夜的身影從鼎中完全凝實,雖然臉色蒼白如紙,但眼中已恢複清明。
\"看來我們的鎮鼎之靈痊愈了。\"我故意板著臉,\"按照約定,該解除禁...\"
\"且慢!\"千夜突然抓住我的袖子,在眾人目瞪口呆中理直氣壯地說,\"那道禁製...還挺暖和的...\"
甄霄弦的陌刀\"哐當\"掉在地上。
如今東瀛的孩童們都知道,鎮守府裏有三奇:
一是甄大人的陌刀永遠纖塵不染;
二是青銅鼎偶爾會自己轉方向;
三是每年櫻花祭時,總有個戴鬥笠的姐姐把最新鮮的劍州紫藤,放在焚銀紀念碑前。
而每當海霧彌漫的清晨,早起的人們能看到:
八咫鏡的碎片在碑頂閃爍,
仿佛在凝視著,
這片重歸安寧的海。
三載光陰如白駒過隙,我廖天瀾的官靴踏遍了半個大宋的海疆。每當汴河兩岸的楊柳新綠,我便要啟程南下,腰間的魚袋裏總裝著數道加急奏章。
青青在琉球王府的廊下種滿了茉莉,她說這香氣能讓漂泊的海商想起故鄉。去年臘月,我親眼看見那些曾經刀頭舔血的島民,如今捧著新編的農書在田間爭論插秧深淺。最令人稱奇的是,聖焰教的經堂裏,此刻竟傳來孩童誦讀《論語》的琅琅聲。
行至交趾時,恰逢羅炎陵夫婦在驗收新修的水渠。黃靜茵執筆繪製的《嶺南水利全圖》鋪滿整張案幾,她指著圖上朱筆勾勒的支流對我說:\"這條金池河,如今能灌溉三倍於從前的良田。\"羅炎陵聞言大笑,順手將鬥笠扣在我頭上:\"廖兄且看,連昔日山越首領的女兒,如今都在學繡大宋的纏枝紋了。\"
東瀛的櫻花第三次綻放時,甄霄弦在焚銀紀念碑前擺下了受降宴。那些曾經寧死不屈的武士家主,此刻正笨拙地模仿宋禮向她敬酒。我注意到她陌刀柄上新纏的繩結——用的是大宋特有的五色線,想必是那些被解救的巫女傾慕大宋文化學習而來,專意表贈。
每當夜深人靜,我都會在航海圖上朱筆記下各處見聞:
\"琉球重商,當以利導之\"
\"南疆畏威,須恩威並施\"
\"東瀛尚武,宜以武製武\"
墨跡未幹時,窗外已現曙光,又該啟程奔赴下一個需要撫慰的疆土了。
得聖帝的楠木棺槨在十二匹駿馬牽引下緩緩駛離鹿兒島港時,海麵上漂浮的銀化殘骸仍在反射詭異光芒。甄霄弦親自在棺槨上烙下九重封印,每一道符咒都閃爍著淨火。
\"這具屍身運到汴京時,怕是要驚動欽天監的老家夥們。\"我撫過棺槨上漸漸隱去的血紋,那是寶徵臨死前種下的詛咒。
港口的另一端,叢倩倩正指揮教徒將大貓熊抱上商船。那黑白相間的靈獸啃著嫩竹,憨態可掬的模樣引得東瀛孩童歡唿雀躍。她手中聖焰教的旌旗獵獵作響,旗麵上繡著的卻不是火焰,而是各島特產——琉球的珍珠、交趾的稻穗、東瀛的櫻花。
\"教主此番北上,是要把高句麗的參茸也繡上去?\"我打趣道。
她莞爾一笑,袖中滑出個精巧的羅盤:\"先去新羅度化幾個鬧事的山神,順便...\"指針突然指向西北,\"看看東胡為何要攔我們的路。\"
戰蒼狼的玄甲軍已在鴨綠江畔列陣三月。昨日哨騎來報,北狄可汗竟派使者給東胡王送來九隻海東青——這是草原上最淩厲的戰前信號。
\"辛帥的棋局越來越有意思了。\"我展開最新的軍報,聶歸塵的先鋒已逼近西夏都城,而巫瑤迦的輕騎兵昨夜焚毀了北狄三處糧倉。
海浪輕搖間,龍駒的嘶鳴與聖教誦經聲交織成奇特的安魂曲。得聖帝若泉下有知,當見他畢生妄圖分裂的疆土,正在他棺槨行過的路上漸成一體。
辛帥的玄色大纛插上邏些城頭時,布達拉宮的金頂正在晨光中淌血。那些號稱刀槍不入的吐蕃重甲僧兵,此刻跪在冰河裏清洗戰場的血汙——他們鑲嵌密宗符文的鎧甲,被辛帥特製的破甲箭射成了篩子。
\"第七個歸附的部落。\"參軍數著新呈上的降表,突然壓低聲音:\"帥爺,大相說他們的聖女想見您...\"
辛棄疾正在擦拭劍穗上的血痂,聞言冷笑:\"告訴那些喇嘛,本帥隻收三種東西——\"劍尖依次點過降書、戶籍冊和鹽鐵契,\"投降書、戶口簿、茶馬契!\"
賀蘭山口的朔風卷著血砂,聶歸塵的輕騎兵像群饑餓的狼徘徊在瀚海邊緣。昨夜奇襲興慶府的戰鬥裏,他特意留了個活口迴去報信。
\"告訴你們國主,\"這個素來沉默的將領難得說了長句,\"要麽開城獻降,要麽等我用西夏皇宮的金磚,給將士們砌慶功酒壇!\"
探馬帶迴的消息令人玩味:西夏王連夜打包了三十車典籍,卻把最精銳的鐵鷂子軍留在了斷後位置——顯然存著東山再起的心思。
我收到戰報時,正看著海圖盤算東胡戰事。辛帥的西南軍報與聶歸塵的西北戰報並排攤開,墨跡未幹的軍報上還沾著塞外的黃沙。
\"西夏人學聰明了。\"甄霄弦突然伸手點向賀蘭山某處,\"他們在這藏了支奇兵。\"
我順著她裹著鐵甲的指尖看去,果然發現幾處不自然的屯糧記錄。正要傳令提醒聶歸塵,窗外突然飛來一隻信鴿——腳環上係著的,正是西夏皇室獨有的青玉髓!
子時的鴨綠江畔,運送棺槨的隊伍突然被濃霧籠罩。十二名抬棺力士同時悶哼倒地,他們的影子竟被某種秘術釘在了青石板上。為首的宋軍校尉剛拔出佩刀,就看見自己的刀身映出東胡薩滿獨有的狼頭刺青——可四周分明空無一人!
\"是影傀儡術!\"隨行的龍虎山道士甩出符咒,火光中顯出三個正在結印的東胡修士,\"快護住...\"話音未落,棺槨上的九重封印突然迸裂三道,滲出的黑血瞬間腐蝕了三個高句麗邊卒。
巫瑤迦接到密信時,正在北狄邊境玩一場貓鼠遊戲。她故意放走的北狄探子懷裏,揣著份塗改過的布防圖——上麵標注的\"薄弱環節\",實則是戰蒼狼布下的鐵騎埋伏。
\"東胡王倒是打得好算盤。\"她指尖燃起幽藍火焰將信箋焚毀,灰燼竟自動聚成高句麗地形圖,\"傳令給戰蒼狼,明日日出時分在鷹嘴崖演場戲。\"
翌日清晨,東胡哨兵驚恐地看見:宋軍重騎兵在邊境線上來迴奔馳,揚起的塵煙中隱約有巨獸輪廓——那是巫瑤迦用幻術投射的攻城獸虛影。
東胡王庭的爭論持續到三更天。大祭司握著從棺槨偷來的詛咒黑血,堅持認為這是削弱宋軍的聖物;老將軍卻指著邊境急報上\"巨獸\"二字渾身發抖。
\"報——!\"傳令兵跌進大殿,\"宋軍使者說...若午時前不給答複,就當我們選擇...開戰。\"
王帳突然死寂。所有人都看向那個被呈上的漆盤——裏麵盛著宋帝親筆寫的\"借道\"文書,和一把出鞘的陌刀。
五牙戰艦的青銅撞角劈開渤海晨霧時,桅杆上的望卒突然吹響海螺號。我放下千裏鏡,看見高句麗沿岸的烽燧台接連燃起狼煙——他們終究還是發現了這支繞過關隘的奇兵。
\"登陸艦準備!\"我抬手斬斷迎麵而來的海風,身後立刻響起連環機括聲。三百艘艨艟同時放下踏板,披甲士如潮水般湧向灘頭。最前排的盾牌上,全都用朱砂畫著猙獰的狴犴紋,在朝陽下仿佛要活過來噬人。
\"報——東胡邊軍正在拆除浮橋!\"斥候的聲音淹沒在戰鼓聲中。
我拔劍指向對岸尚在集結的高句麗軍隊:\"神機營壓製箭樓,鐵浮屠正麵破陣,龍驤衛兩翼包抄!\"命令剛落,戰艦上的霹靂炮已發出震天怒吼,碎石與火油將敵軍前沿陣地化作火海。
高句麗王的求和使者幾乎是爬著來到艦下。這個頭戴烏紗的官員抬頭時,正看見我軍士卒將東胡修士的屍體拋入海中——那些屍體手腕上還戴著嫁禍用的高句麗軍牌。
我按劍走到船首像頂端,讓聲音順著海風傳遍戰場:\"山河分裂數百年,今時今日正該歸於一統了。\"使者聞言麵如土色,他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麽——當年漢武帝設樂浪郡時,用的正是這個典故。
戰鼓聲忽然變成渾厚的鍾鳴,那是後方運來的禮器在奏響。士卒們齊聲呐喊的聲浪中,一麵繡著\"複我漢疆\"的大纛緩緩升起,與朝陽同輝。
東瀛諸島經曆請降邪神、變異武士、銀化生物等諸多異狀,整個東瀛區域尚存的民眾、個別修士,均渴望得到強大實力的庇護。我率部清剿請降邪神的修士,斬殺變異武士他們已沒了可傳染性,捕滅銀化生物,曆時數月。整合東瀛諸部,俱拜服於大宋龍旗之下,成為宋之海外一部。上表拜甄霄弦為東瀛鎮撫使統轄東瀛諸島。
千夜經過年餘的緩慢淨化,終於清除餘毒,隻是實力大減,需緩慢恢複。她之所以沒有徹底沉淪,更主要的是被我的天賦仙術所控,一直不願被我解除,這次反倒誤打誤撞幫她緊守本心,靈台清明,所以才在最後時刻成為助力。
三月的海風裹挾著硝煙味掠過鹿兒島城頭,我望著正在焚燒最後一批銀化殘骸的士兵,指尖摩挲著青銅鼎上那道新鮮的劍痕——這是三日前圍剿負隅頑抗的邪修時,甄霄弦留下的印記。
\"大人。\"身後傳來甲胄碰撞聲,甄霄弦抱著頭盔走來,陌刀上還掛著半截齒輪狀的銀化肢體,\"東北三十裏處的村落又發現變異者,但...\"她突然壓低聲音,\"這次是活人轉化。\"
我眉頭一皺,青銅鼎忽然發出嗡鳴。鼎身上的饕餮紋張開巨口,吐出一縷纏繞著金絲的霧氣——這分明是千夜的氣息。霧氣在空中凝結成簡易地圖,精準標出了藏匿點。
\"看來我們的''鎮鼎之靈''恢複得不錯。\"我輕笑一聲,卻見霧氣突然扭曲,幻化出千夜慣用的嘲諷表情。甄霄弦忍不住用刀鞘輕敲鼎身:\"躺了年餘還敢囂張?\"
霧氣立即聚成拳頭形狀,作勢要打。
被銀化的村落比想象中棘手。我們趕到時,七個村民正在痛苦地抓撓自己長出金屬鱗片的皮膚。最年長的老者跪地哭訴:\"大人明鑒!我們從未信奉邪神,隻是喝了山澗的水...\"
甄霄弦突然揮刀斬斷老者的右手!在眾人驚唿中,那隻落地的手掌竟自行蠕動起來,指縫間滲出銀絲。
\"水源被汙染了。\"她甩去刀上銀液,轉頭對我低語,\"和三個月前長崎港的情況一樣。\"
我蹲下身,掌心貼在潮濕的泥土上。龍虎山秘傳的\"地聽之術\"順著地下水脈延伸,終於在三百丈外發現了異常——有人正在刻意投放銀化種子!
當夜,軍帳內的青銅鼎突然劇烈震顫。千夜的虛影從鼎中浮現,蒼白的臉上還帶著金屬紋路:\"西南...珊瑚礁...有船...\"
我們連夜突襲,果然在暗礁間截獲一艘改裝商船。船艙裏被鐵鏈鎖著的,竟是當年僥幸逃脫的得聖帝!這位曾經的梟雄如今雙目渾濁,胸口嵌著半塊仍在蠕動的銀色肉塊。
\"嗬...嗬...\"他嘶啞地笑著,\"你們以為...贏了?\"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吐出的血沫裏閃爍著金屬光澤,\"紫煙...寶徵...早把銀種...撒向...\"
甄霄弦的刀尖抵住他咽喉:\"誰在指使你?\"
\"指使?\"得聖帝癲狂地指著自己胸口的銀肉,\"是它在喂養我啊!\"話音未落,那塊銀肉突然爆開,化作無數細絲射向四周!
千鈞一發之際,帳外飛來一道紫色流光——竟是千夜本體趕到!她手中八咫鏡碎片折射月光,形成屏障擋住銀絲。但代價是她剛恢複的身體再度被腐蝕,臉上重新浮現金屬紋路。
\"胡鬧!\"我一把扣住她手腕,卻摸到脈搏裏異常的金屬震顫。她虛弱地靠在我肩上:\"大人...三年前...您在我靈台種的禁製...現在該發動了...\"
我這才想起當年用\"言出法隨\"在她體內埋下的後手。隨著咒語吟誦,她周身浮現出金色鎖鏈虛影,將銀化物質一點點逼向左手小指。甄霄弦手起刀落,那截銀指落地即化。
三個月後的受降大典上,最後一位大名獻出家傳寶刀時,青銅鼎突然自主鳴響。千夜的身影從鼎中完全凝實,雖然臉色蒼白如紙,但眼中已恢複清明。
\"看來我們的鎮鼎之靈痊愈了。\"我故意板著臉,\"按照約定,該解除禁...\"
\"且慢!\"千夜突然抓住我的袖子,在眾人目瞪口呆中理直氣壯地說,\"那道禁製...還挺暖和的...\"
甄霄弦的陌刀\"哐當\"掉在地上。
如今東瀛的孩童們都知道,鎮守府裏有三奇:
一是甄大人的陌刀永遠纖塵不染;
二是青銅鼎偶爾會自己轉方向;
三是每年櫻花祭時,總有個戴鬥笠的姐姐把最新鮮的劍州紫藤,放在焚銀紀念碑前。
而每當海霧彌漫的清晨,早起的人們能看到:
八咫鏡的碎片在碑頂閃爍,
仿佛在凝視著,
這片重歸安寧的海。
三載光陰如白駒過隙,我廖天瀾的官靴踏遍了半個大宋的海疆。每當汴河兩岸的楊柳新綠,我便要啟程南下,腰間的魚袋裏總裝著數道加急奏章。
青青在琉球王府的廊下種滿了茉莉,她說這香氣能讓漂泊的海商想起故鄉。去年臘月,我親眼看見那些曾經刀頭舔血的島民,如今捧著新編的農書在田間爭論插秧深淺。最令人稱奇的是,聖焰教的經堂裏,此刻竟傳來孩童誦讀《論語》的琅琅聲。
行至交趾時,恰逢羅炎陵夫婦在驗收新修的水渠。黃靜茵執筆繪製的《嶺南水利全圖》鋪滿整張案幾,她指著圖上朱筆勾勒的支流對我說:\"這條金池河,如今能灌溉三倍於從前的良田。\"羅炎陵聞言大笑,順手將鬥笠扣在我頭上:\"廖兄且看,連昔日山越首領的女兒,如今都在學繡大宋的纏枝紋了。\"
東瀛的櫻花第三次綻放時,甄霄弦在焚銀紀念碑前擺下了受降宴。那些曾經寧死不屈的武士家主,此刻正笨拙地模仿宋禮向她敬酒。我注意到她陌刀柄上新纏的繩結——用的是大宋特有的五色線,想必是那些被解救的巫女傾慕大宋文化學習而來,專意表贈。
每當夜深人靜,我都會在航海圖上朱筆記下各處見聞:
\"琉球重商,當以利導之\"
\"南疆畏威,須恩威並施\"
\"東瀛尚武,宜以武製武\"
墨跡未幹時,窗外已現曙光,又該啟程奔赴下一個需要撫慰的疆土了。
得聖帝的楠木棺槨在十二匹駿馬牽引下緩緩駛離鹿兒島港時,海麵上漂浮的銀化殘骸仍在反射詭異光芒。甄霄弦親自在棺槨上烙下九重封印,每一道符咒都閃爍著淨火。
\"這具屍身運到汴京時,怕是要驚動欽天監的老家夥們。\"我撫過棺槨上漸漸隱去的血紋,那是寶徵臨死前種下的詛咒。
港口的另一端,叢倩倩正指揮教徒將大貓熊抱上商船。那黑白相間的靈獸啃著嫩竹,憨態可掬的模樣引得東瀛孩童歡唿雀躍。她手中聖焰教的旌旗獵獵作響,旗麵上繡著的卻不是火焰,而是各島特產——琉球的珍珠、交趾的稻穗、東瀛的櫻花。
\"教主此番北上,是要把高句麗的參茸也繡上去?\"我打趣道。
她莞爾一笑,袖中滑出個精巧的羅盤:\"先去新羅度化幾個鬧事的山神,順便...\"指針突然指向西北,\"看看東胡為何要攔我們的路。\"
戰蒼狼的玄甲軍已在鴨綠江畔列陣三月。昨日哨騎來報,北狄可汗竟派使者給東胡王送來九隻海東青——這是草原上最淩厲的戰前信號。
\"辛帥的棋局越來越有意思了。\"我展開最新的軍報,聶歸塵的先鋒已逼近西夏都城,而巫瑤迦的輕騎兵昨夜焚毀了北狄三處糧倉。
海浪輕搖間,龍駒的嘶鳴與聖教誦經聲交織成奇特的安魂曲。得聖帝若泉下有知,當見他畢生妄圖分裂的疆土,正在他棺槨行過的路上漸成一體。
辛帥的玄色大纛插上邏些城頭時,布達拉宮的金頂正在晨光中淌血。那些號稱刀槍不入的吐蕃重甲僧兵,此刻跪在冰河裏清洗戰場的血汙——他們鑲嵌密宗符文的鎧甲,被辛帥特製的破甲箭射成了篩子。
\"第七個歸附的部落。\"參軍數著新呈上的降表,突然壓低聲音:\"帥爺,大相說他們的聖女想見您...\"
辛棄疾正在擦拭劍穗上的血痂,聞言冷笑:\"告訴那些喇嘛,本帥隻收三種東西——\"劍尖依次點過降書、戶籍冊和鹽鐵契,\"投降書、戶口簿、茶馬契!\"
賀蘭山口的朔風卷著血砂,聶歸塵的輕騎兵像群饑餓的狼徘徊在瀚海邊緣。昨夜奇襲興慶府的戰鬥裏,他特意留了個活口迴去報信。
\"告訴你們國主,\"這個素來沉默的將領難得說了長句,\"要麽開城獻降,要麽等我用西夏皇宮的金磚,給將士們砌慶功酒壇!\"
探馬帶迴的消息令人玩味:西夏王連夜打包了三十車典籍,卻把最精銳的鐵鷂子軍留在了斷後位置——顯然存著東山再起的心思。
我收到戰報時,正看著海圖盤算東胡戰事。辛帥的西南軍報與聶歸塵的西北戰報並排攤開,墨跡未幹的軍報上還沾著塞外的黃沙。
\"西夏人學聰明了。\"甄霄弦突然伸手點向賀蘭山某處,\"他們在這藏了支奇兵。\"
我順著她裹著鐵甲的指尖看去,果然發現幾處不自然的屯糧記錄。正要傳令提醒聶歸塵,窗外突然飛來一隻信鴿——腳環上係著的,正是西夏皇室獨有的青玉髓!
子時的鴨綠江畔,運送棺槨的隊伍突然被濃霧籠罩。十二名抬棺力士同時悶哼倒地,他們的影子竟被某種秘術釘在了青石板上。為首的宋軍校尉剛拔出佩刀,就看見自己的刀身映出東胡薩滿獨有的狼頭刺青——可四周分明空無一人!
\"是影傀儡術!\"隨行的龍虎山道士甩出符咒,火光中顯出三個正在結印的東胡修士,\"快護住...\"話音未落,棺槨上的九重封印突然迸裂三道,滲出的黑血瞬間腐蝕了三個高句麗邊卒。
巫瑤迦接到密信時,正在北狄邊境玩一場貓鼠遊戲。她故意放走的北狄探子懷裏,揣著份塗改過的布防圖——上麵標注的\"薄弱環節\",實則是戰蒼狼布下的鐵騎埋伏。
\"東胡王倒是打得好算盤。\"她指尖燃起幽藍火焰將信箋焚毀,灰燼竟自動聚成高句麗地形圖,\"傳令給戰蒼狼,明日日出時分在鷹嘴崖演場戲。\"
翌日清晨,東胡哨兵驚恐地看見:宋軍重騎兵在邊境線上來迴奔馳,揚起的塵煙中隱約有巨獸輪廓——那是巫瑤迦用幻術投射的攻城獸虛影。
東胡王庭的爭論持續到三更天。大祭司握著從棺槨偷來的詛咒黑血,堅持認為這是削弱宋軍的聖物;老將軍卻指著邊境急報上\"巨獸\"二字渾身發抖。
\"報——!\"傳令兵跌進大殿,\"宋軍使者說...若午時前不給答複,就當我們選擇...開戰。\"
王帳突然死寂。所有人都看向那個被呈上的漆盤——裏麵盛著宋帝親筆寫的\"借道\"文書,和一把出鞘的陌刀。
五牙戰艦的青銅撞角劈開渤海晨霧時,桅杆上的望卒突然吹響海螺號。我放下千裏鏡,看見高句麗沿岸的烽燧台接連燃起狼煙——他們終究還是發現了這支繞過關隘的奇兵。
\"登陸艦準備!\"我抬手斬斷迎麵而來的海風,身後立刻響起連環機括聲。三百艘艨艟同時放下踏板,披甲士如潮水般湧向灘頭。最前排的盾牌上,全都用朱砂畫著猙獰的狴犴紋,在朝陽下仿佛要活過來噬人。
\"報——東胡邊軍正在拆除浮橋!\"斥候的聲音淹沒在戰鼓聲中。
我拔劍指向對岸尚在集結的高句麗軍隊:\"神機營壓製箭樓,鐵浮屠正麵破陣,龍驤衛兩翼包抄!\"命令剛落,戰艦上的霹靂炮已發出震天怒吼,碎石與火油將敵軍前沿陣地化作火海。
高句麗王的求和使者幾乎是爬著來到艦下。這個頭戴烏紗的官員抬頭時,正看見我軍士卒將東胡修士的屍體拋入海中——那些屍體手腕上還戴著嫁禍用的高句麗軍牌。
我按劍走到船首像頂端,讓聲音順著海風傳遍戰場:\"山河分裂數百年,今時今日正該歸於一統了。\"使者聞言麵如土色,他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麽——當年漢武帝設樂浪郡時,用的正是這個典故。
戰鼓聲忽然變成渾厚的鍾鳴,那是後方運來的禮器在奏響。士卒們齊聲呐喊的聲浪中,一麵繡著\"複我漢疆\"的大纛緩緩升起,與朝陽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