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踏入汴梁城,那熟悉的繁華景象撲麵而來,街道上車水馬龍,行人摩肩接踵,店鋪林立,熱鬧非凡。然而,與上次前來趕考不同,此次肩負著奉詔受封的使命,心中多了幾分莊重與忐忑。
很快,便到了初次上朝議事的日子。天還未亮,我與聶歸塵便身著朝服,早早來到宮門外等候。看著那莊嚴肅穆的宮殿,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按照民間流傳的說法,新科進士通常需要在翰林院磨礪個三五年,積累學識與資曆,才有資格執掌實權。隻有在做出一定功績後,被調入中樞機構,才能正式參與上朝議事,為國家大事出謀劃策。而我們,竟如此迅速地獲得了這一機會,不知是福是禍。
隨著鍾聲響起,宮門緩緩打開,官員們魚貫而入。我與聶歸塵小心翼翼地跟在隊伍之中,不敢有絲毫懈怠。進入朝堂,隻見龍椅之上,皇帝威嚴端坐,文武百官分列兩旁。
朝會開始,先是各項事務的奏報與商討。看著諸位大臣在朝堂上各抒己見,或慷慨激昂,或沉穩陳詞,我深刻感受到了朝堂議事的嚴肅與複雜。
輪到我們發言時,我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將在鬆州了解到的西番局勢以及自己的見解有條不紊地闡述出來。聶歸塵也緊跟其後,補充了一些關鍵要點,我們言辭懇切,希望能引起朝廷對西番戰事的足夠重視,並爭取到更多有效的應對策略。
皇帝聽完後,微微點頭,與眾位大臣一同商討我們所提出的問題。一時間,朝堂上議論紛紛,大臣們各執一詞,有的讚同我們的看法,主張加大對西番戰事的投入;有的則擔憂此舉會帶來過多的財政負擔,持謹慎態度。
初次上朝議事,便深深體會到了朝堂之上的風雲變幻。每一個決策都關乎國家的興衰榮辱,每一句話都需謹慎斟酌。而我們,在這複雜的政治舞台上,才剛剛邁出第一步,未來的路還很長,充滿了挑戰與未知,但為了國家和百姓,我們決心堅定地走下去,努力施展抱負,為解決西番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朝會熱烈討論西番局勢之時,新科狀元突然出列。他神色凝重,手中捧著一幅畫軸,高聲奏道:“陛下,臣有要事奏明。”眾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他身上,朝堂上的議論聲戛然而止。
隻見新科狀元緩緩展開手中畫軸,一幅千裏流民圖呈現在眾人眼前。畫卷上,流民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拖家帶口,眼神中滿是絕望與無助。道路上餓殍遍野,村莊荒蕪,一片淒慘景象。
狀元郎手指畫卷,痛心疾首地說道:“陛下,西番戰事一起,百姓深受其害。為了這場戰爭,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千裏之地盡是流民。如此下去,國將不國,民不聊生啊!臣懇請陛下罷兵言和,以解百姓於水火之中。”
聖帝原本專注地看著畫卷,聽到狀元郎懇請罷兵言和,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聲嗬斥道:“大膽!西番屢屢犯我邊境,燒殺搶掠,若不予以迴擊,我大宋威嚴何在?百姓又如何能真正安居樂業?你竟在此處勸朕罷兵言和,莫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狀元郎嚇得連忙跪地,渾身顫抖,卻仍堅持說道:“陛下,戰爭隻會帶來更多的傷亡和痛苦。如今百姓受苦,若能言和,休養生息,日後再圖良策,也為時不晚啊。”
朝堂上眾人見狀,皆噤若寒蟬。有的大臣暗自為狀元郎捏一把汗,覺得他此舉太過莽撞;有的則心中讚同狀元郎所言,卻又不敢在此時出聲。氣氛一時間緊張到了極點,聖帝的怒火仿佛隨時會將朝堂點燃。
我與聶歸塵對視一眼,心中亦是憂慮。狀元郎心係百姓固然可敬,但在這朝堂之上,如此貿然進言,激怒聖帝,恐怕後果不堪設想。而西番戰事,確實也不能簡單地以罷兵言和來解決,其中牽扯到諸多複雜的因素,需從長計議。
皇帝盛怒之下,整個朝堂鴉雀無聲,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眾臣紛紛跪地,誠惶誠恐地勸解皇帝息怒。我與聶歸塵深知此時局麵棘手,但念及林羽雖行事欠妥,卻也是一心為百姓著想,是個有所為之人,實在不忍見他因此遭受重責,便也硬著頭皮出列,為他發聲相助。
我拱手向皇帝說道:“陛下,林羽狀元此舉雖方式不當,但初心是憂慮百姓疾苦,望陛下念其一片赤誠,從輕發落。”聶歸塵也緊接著說道:“陛下,西番戰事與百姓生計皆為重中之重,林羽言辭雖莽撞,但其心係天下的胸懷值得肯定。”
皇帝聽了我們的話,麵色稍緩,但餘怒未消,冷冷說道:“林羽妄議戰事,擾亂朝堂,本應重責,念其初犯且尚有幾分愛民之心,罰他去翰林院掃地,好好反省。至於你們二人,明知其言不當,還出言相助,亦有過錯。”
說罷,皇帝降旨:“授聶歸塵為定邊縣縣令,即刻上任,望你到任後能有所作為,保一方百姓安寧。”又看向我,“命你為觀風使者,此職雖無實權,但需遍遊大宋,將各地風土人情、民生百態繪成大宋天下太平圖呈於朕,讓朕知曉天下真實境況。”
我與聶歸塵領旨謝恩。雖遭此罰,但我們心中並無太多怨懟。定邊縣臨近西番,聶歸塵前往任職,可在當地為應對西番戰事出一份力;而我作為觀風使者,能深入民間,了解大宋真實國情,或許對日後解決西番問題以及國家發展也有所助益。
退朝後,我們找到林羽。他一臉愧疚地說道:“此次是我莽撞,連累二位了。”我笑著安慰他:“林兄不必自責,你我皆為大宋百姓,心懷天下,隻是方式不同罷了。日後你在翰林院,也可從旁助力,為國家出謀劃策。”聶歸塵也點頭表示讚同。
隨後,我們各自準備啟程。聶歸塵收拾行裝,奔赴定邊縣;我則著手準備觀風之旅所需物品,一場新的征程在這意外的安排下拉開帷幕,而我們都期待著能以自己的方式,為大宋的安定與繁榮貢獻力量。
領命之後,我便陷入了對行程路線的思索之中。皇帝並未規定我具體的行進順序與方向,這既給予了我極大的自由,卻也帶來了選擇的難題。畢竟,此次觀風之旅意義重大,路線的規劃直接關乎能否全麵、深入地了解大宋國情。
我將自己關在房內,對著大幅的大宋輿圖,反複比劃、權衡。然而,一人的思路終究有限,苦思冥想多日,仍未得出一個滿意的方案。
好在我並非獨自麵對這一難題。叢倩倩、甄霄弦、青青、千夜、聶歸塵、仇書花、仇來福等人得知我的困擾後,紛紛前來相助。大家圍坐在輿圖前,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熱烈非凡。
叢倩倩率先開口,她靈動的眼眸閃爍著光芒:“依我看,咱們可以先往富庶之地出發,瞧瞧那些繁華州縣的民生,也好做個基準,看看其他地方與之的差距。”
甄霄弦輕撫著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倩倩所言有理,但我覺得也不能忽視邊境地區。西番戰事正緊,邊境州縣的情況或許能為解決戰事提供線索,不如先向西出發,看看臨近西番之地的百姓生活與防務狀況。”
青青微微點頭,補充道:“相公此去,安全最為重要。從汴京往西,道路相對熟悉,且有諸多城鎮可以落腳,較為穩妥。之後北上,可了解北方邊防,再往東,看看沿海地區的貿易與海防,折返向南,領略南方的風土人情與經濟發展,最後北返汴京,如此便能繞大宋疆域大半,盡可能全麵地觀察。”
千夜也輕聲說道:“這樣的路線,既能看到不同地域的差異,也能順著各地的交通要道行進,方便許多。”
聶歸塵則從戰事角度分析:“向西而後北上,能深入了解西番與北方勢力對大宋邊境的影響。東部沿海地區商業繁榮,可為國家財政提供思路。南方向來是賦稅重地,看看那裏的民生與產業,對朝廷的決策也至關重要。”
仇書花和仇來福也表示讚同這一方案,覺得如此規劃能最大程度達成觀風目的。
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我們最終決定自汴京出發向西,再北上轉東,折南再北返的路線。確定路線的那一刻,我心中既充滿了對未知旅程的期待,又深感責任重大。我深知,這一路所見所聞,都將化作筆下的大宋天下太平圖,成為呈給皇帝的重要參考,也希望能借此為大宋的發展與安定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收到禮部尚書段幹百裏送來的請帖時,我與聶歸塵皆是一愣。這位在朝堂上頗具威望的禮部尚書,名義上屬於這一榜進士的座師,但他拒絕眾進士對其執弟子禮,也不讓去拜望,此時邀請我們二人,著實有些出乎意料。再仔細一看,發現狀元林羽同樣在受邀之列,這更讓我們心中充滿了好奇。
“這禮部尚書宴請,其中必有緣由。”聶歸塵手持請帖,微微皺眉思索道。
我點頭表示認同:“且不管緣由如何,既已相邀,咱們欣然赴約便是,說不定能從段幹大人這兒知曉些朝堂局勢。”
到了約定之日,我與聶歸塵精心整理衣裝,按時前往段幹百裏指定的客棧。踏入客棧的雅間,便看到林羽已在其中,大家相互見禮後,不多時,段幹百裏也到了。
段幹百裏雖已年過半百,但精神矍鑠,目光炯炯有神。他笑著招唿我們入座,說道:“今日邀你們幾位前來,並無公務,隻是想與幾位後生小輩聊聊天,不必拘謹。”
一番寒暄過後,段幹百裏端起酒杯,緩緩說道:“你們幾位皆是大宋的青年才俊,年紀輕輕便在朝堂嶄露頭角,實乃國家之幸。此次朝堂上的事,我都聽說了。林羽,你心係百姓,勇氣可嘉;這兩位,為同僚仗義執言,亦是難得。”
我們連忙起身謙遜迴應,對段幹百裏的誇讚表示感謝。
段幹百裏接著說道:“朝堂之上,局勢複雜,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關乎重大。你們雖心懷壯誌,但行事還需講究方法。就如這次西番戰事,並非簡單的戰與和就能解決,其中牽扯多方利益與國家長遠規劃。”
他目光和藹地看著我們,繼續道:“我在這朝堂多年,深知後輩不易。今日請你們來,也是希望能給你們提個醒,日後行事多多思量。同時,若有什麽疑惑或是困難,不妨來找老夫,能幫上忙的,老夫絕不推辭。”
宴間,段幹百裏神情莊重,目光依次掃過我們,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幾位,皆是大宋朝堂新起之秀,胸懷壯誌,這是好事。但你們要明白,朝堂之路,絕非坦途,挫折磨難,在所難免。就拿此次之事來說,你們雖因仗義執言而受罰,可莫要因此氣餒,失了心中信念。”
他微微停頓,端起酒杯輕抿一口,似在思索如何措辭,而後繼續說道:“聶歸塵,你此次被授為定邊縣縣令,即刻就要上任。定邊縣臨近西番,局勢複雜,困難重重。但這也是你的機遇,在那裏,你能真正為百姓做事,為抵禦西番出力。遇到難題,不要退縮,堅定自己保家衛國、造福百姓的信念,勇往直前。”
聶歸塵起身,恭敬地拱手說道:“多謝段幹大人教誨,歸塵定當牢記於心,不負使命。”
段幹百裏微笑著點頭,又看向我:“你身為觀風使者,雖無實權,卻肩負重任。這一路,你將見證大宋各地的風土人情、民生百態。或許會遇到諸多不如意之事,甚至可能遭受誤解。但你要堅信,你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讓聖上了解真實的大宋,為國家的長治久安貢獻力量。切莫因一時的挫折,放棄繪製天下太平圖的初心。”
我連忙起身應道:“大人放心,我定不會辜負聖上與大人的期望,堅定信念,完成使命。”
隨後,段幹百裏將目光轉向林羽:“林羽,你年紀輕輕便高中狀元,前途無量。此次朝堂進言,雖方式不當,卻彰顯了你憂國憂民之心。翰林院乃人才匯聚之地,你在那裏,要潛心學習,積累經驗。莫要因這次的處罰而一蹶不振,要時刻堅定自己為百姓謀福祉、為國家獻良策的信念。”
林羽也趕忙起身,感激涕零地說道:“大人的教誨,林羽銘記在心,日後定當奮發圖強,不辱使命。”
段幹百裏滿意地看著我們,欣慰地說道:“你們都是可造之材,大宋的未來,還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在這漫長的仕途之路上,挫折隻是暫時的,隻要你們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終能成就一番大業。來,讓我們共飲此杯,為你們的未來,也為大宋的繁榮昌盛!”
我們紛紛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很快,便到了初次上朝議事的日子。天還未亮,我與聶歸塵便身著朝服,早早來到宮門外等候。看著那莊嚴肅穆的宮殿,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按照民間流傳的說法,新科進士通常需要在翰林院磨礪個三五年,積累學識與資曆,才有資格執掌實權。隻有在做出一定功績後,被調入中樞機構,才能正式參與上朝議事,為國家大事出謀劃策。而我們,竟如此迅速地獲得了這一機會,不知是福是禍。
隨著鍾聲響起,宮門緩緩打開,官員們魚貫而入。我與聶歸塵小心翼翼地跟在隊伍之中,不敢有絲毫懈怠。進入朝堂,隻見龍椅之上,皇帝威嚴端坐,文武百官分列兩旁。
朝會開始,先是各項事務的奏報與商討。看著諸位大臣在朝堂上各抒己見,或慷慨激昂,或沉穩陳詞,我深刻感受到了朝堂議事的嚴肅與複雜。
輪到我們發言時,我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將在鬆州了解到的西番局勢以及自己的見解有條不紊地闡述出來。聶歸塵也緊跟其後,補充了一些關鍵要點,我們言辭懇切,希望能引起朝廷對西番戰事的足夠重視,並爭取到更多有效的應對策略。
皇帝聽完後,微微點頭,與眾位大臣一同商討我們所提出的問題。一時間,朝堂上議論紛紛,大臣們各執一詞,有的讚同我們的看法,主張加大對西番戰事的投入;有的則擔憂此舉會帶來過多的財政負擔,持謹慎態度。
初次上朝議事,便深深體會到了朝堂之上的風雲變幻。每一個決策都關乎國家的興衰榮辱,每一句話都需謹慎斟酌。而我們,在這複雜的政治舞台上,才剛剛邁出第一步,未來的路還很長,充滿了挑戰與未知,但為了國家和百姓,我們決心堅定地走下去,努力施展抱負,為解決西番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朝會熱烈討論西番局勢之時,新科狀元突然出列。他神色凝重,手中捧著一幅畫軸,高聲奏道:“陛下,臣有要事奏明。”眾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他身上,朝堂上的議論聲戛然而止。
隻見新科狀元緩緩展開手中畫軸,一幅千裏流民圖呈現在眾人眼前。畫卷上,流民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拖家帶口,眼神中滿是絕望與無助。道路上餓殍遍野,村莊荒蕪,一片淒慘景象。
狀元郎手指畫卷,痛心疾首地說道:“陛下,西番戰事一起,百姓深受其害。為了這場戰爭,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千裏之地盡是流民。如此下去,國將不國,民不聊生啊!臣懇請陛下罷兵言和,以解百姓於水火之中。”
聖帝原本專注地看著畫卷,聽到狀元郎懇請罷兵言和,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怒聲嗬斥道:“大膽!西番屢屢犯我邊境,燒殺搶掠,若不予以迴擊,我大宋威嚴何在?百姓又如何能真正安居樂業?你竟在此處勸朕罷兵言和,莫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狀元郎嚇得連忙跪地,渾身顫抖,卻仍堅持說道:“陛下,戰爭隻會帶來更多的傷亡和痛苦。如今百姓受苦,若能言和,休養生息,日後再圖良策,也為時不晚啊。”
朝堂上眾人見狀,皆噤若寒蟬。有的大臣暗自為狀元郎捏一把汗,覺得他此舉太過莽撞;有的則心中讚同狀元郎所言,卻又不敢在此時出聲。氣氛一時間緊張到了極點,聖帝的怒火仿佛隨時會將朝堂點燃。
我與聶歸塵對視一眼,心中亦是憂慮。狀元郎心係百姓固然可敬,但在這朝堂之上,如此貿然進言,激怒聖帝,恐怕後果不堪設想。而西番戰事,確實也不能簡單地以罷兵言和來解決,其中牽扯到諸多複雜的因素,需從長計議。
皇帝盛怒之下,整個朝堂鴉雀無聲,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眾臣紛紛跪地,誠惶誠恐地勸解皇帝息怒。我與聶歸塵深知此時局麵棘手,但念及林羽雖行事欠妥,卻也是一心為百姓著想,是個有所為之人,實在不忍見他因此遭受重責,便也硬著頭皮出列,為他發聲相助。
我拱手向皇帝說道:“陛下,林羽狀元此舉雖方式不當,但初心是憂慮百姓疾苦,望陛下念其一片赤誠,從輕發落。”聶歸塵也緊接著說道:“陛下,西番戰事與百姓生計皆為重中之重,林羽言辭雖莽撞,但其心係天下的胸懷值得肯定。”
皇帝聽了我們的話,麵色稍緩,但餘怒未消,冷冷說道:“林羽妄議戰事,擾亂朝堂,本應重責,念其初犯且尚有幾分愛民之心,罰他去翰林院掃地,好好反省。至於你們二人,明知其言不當,還出言相助,亦有過錯。”
說罷,皇帝降旨:“授聶歸塵為定邊縣縣令,即刻上任,望你到任後能有所作為,保一方百姓安寧。”又看向我,“命你為觀風使者,此職雖無實權,但需遍遊大宋,將各地風土人情、民生百態繪成大宋天下太平圖呈於朕,讓朕知曉天下真實境況。”
我與聶歸塵領旨謝恩。雖遭此罰,但我們心中並無太多怨懟。定邊縣臨近西番,聶歸塵前往任職,可在當地為應對西番戰事出一份力;而我作為觀風使者,能深入民間,了解大宋真實國情,或許對日後解決西番問題以及國家發展也有所助益。
退朝後,我們找到林羽。他一臉愧疚地說道:“此次是我莽撞,連累二位了。”我笑著安慰他:“林兄不必自責,你我皆為大宋百姓,心懷天下,隻是方式不同罷了。日後你在翰林院,也可從旁助力,為國家出謀劃策。”聶歸塵也點頭表示讚同。
隨後,我們各自準備啟程。聶歸塵收拾行裝,奔赴定邊縣;我則著手準備觀風之旅所需物品,一場新的征程在這意外的安排下拉開帷幕,而我們都期待著能以自己的方式,為大宋的安定與繁榮貢獻力量。
領命之後,我便陷入了對行程路線的思索之中。皇帝並未規定我具體的行進順序與方向,這既給予了我極大的自由,卻也帶來了選擇的難題。畢竟,此次觀風之旅意義重大,路線的規劃直接關乎能否全麵、深入地了解大宋國情。
我將自己關在房內,對著大幅的大宋輿圖,反複比劃、權衡。然而,一人的思路終究有限,苦思冥想多日,仍未得出一個滿意的方案。
好在我並非獨自麵對這一難題。叢倩倩、甄霄弦、青青、千夜、聶歸塵、仇書花、仇來福等人得知我的困擾後,紛紛前來相助。大家圍坐在輿圖前,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熱烈非凡。
叢倩倩率先開口,她靈動的眼眸閃爍著光芒:“依我看,咱們可以先往富庶之地出發,瞧瞧那些繁華州縣的民生,也好做個基準,看看其他地方與之的差距。”
甄霄弦輕撫著下巴,思索片刻後說道:“倩倩所言有理,但我覺得也不能忽視邊境地區。西番戰事正緊,邊境州縣的情況或許能為解決戰事提供線索,不如先向西出發,看看臨近西番之地的百姓生活與防務狀況。”
青青微微點頭,補充道:“相公此去,安全最為重要。從汴京往西,道路相對熟悉,且有諸多城鎮可以落腳,較為穩妥。之後北上,可了解北方邊防,再往東,看看沿海地區的貿易與海防,折返向南,領略南方的風土人情與經濟發展,最後北返汴京,如此便能繞大宋疆域大半,盡可能全麵地觀察。”
千夜也輕聲說道:“這樣的路線,既能看到不同地域的差異,也能順著各地的交通要道行進,方便許多。”
聶歸塵則從戰事角度分析:“向西而後北上,能深入了解西番與北方勢力對大宋邊境的影響。東部沿海地區商業繁榮,可為國家財政提供思路。南方向來是賦稅重地,看看那裏的民生與產業,對朝廷的決策也至關重要。”
仇書花和仇來福也表示讚同這一方案,覺得如此規劃能最大程度達成觀風目的。
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我們最終決定自汴京出發向西,再北上轉東,折南再北返的路線。確定路線的那一刻,我心中既充滿了對未知旅程的期待,又深感責任重大。我深知,這一路所見所聞,都將化作筆下的大宋天下太平圖,成為呈給皇帝的重要參考,也希望能借此為大宋的發展與安定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收到禮部尚書段幹百裏送來的請帖時,我與聶歸塵皆是一愣。這位在朝堂上頗具威望的禮部尚書,名義上屬於這一榜進士的座師,但他拒絕眾進士對其執弟子禮,也不讓去拜望,此時邀請我們二人,著實有些出乎意料。再仔細一看,發現狀元林羽同樣在受邀之列,這更讓我們心中充滿了好奇。
“這禮部尚書宴請,其中必有緣由。”聶歸塵手持請帖,微微皺眉思索道。
我點頭表示認同:“且不管緣由如何,既已相邀,咱們欣然赴約便是,說不定能從段幹大人這兒知曉些朝堂局勢。”
到了約定之日,我與聶歸塵精心整理衣裝,按時前往段幹百裏指定的客棧。踏入客棧的雅間,便看到林羽已在其中,大家相互見禮後,不多時,段幹百裏也到了。
段幹百裏雖已年過半百,但精神矍鑠,目光炯炯有神。他笑著招唿我們入座,說道:“今日邀你們幾位前來,並無公務,隻是想與幾位後生小輩聊聊天,不必拘謹。”
一番寒暄過後,段幹百裏端起酒杯,緩緩說道:“你們幾位皆是大宋的青年才俊,年紀輕輕便在朝堂嶄露頭角,實乃國家之幸。此次朝堂上的事,我都聽說了。林羽,你心係百姓,勇氣可嘉;這兩位,為同僚仗義執言,亦是難得。”
我們連忙起身謙遜迴應,對段幹百裏的誇讚表示感謝。
段幹百裏接著說道:“朝堂之上,局勢複雜,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關乎重大。你們雖心懷壯誌,但行事還需講究方法。就如這次西番戰事,並非簡單的戰與和就能解決,其中牽扯多方利益與國家長遠規劃。”
他目光和藹地看著我們,繼續道:“我在這朝堂多年,深知後輩不易。今日請你們來,也是希望能給你們提個醒,日後行事多多思量。同時,若有什麽疑惑或是困難,不妨來找老夫,能幫上忙的,老夫絕不推辭。”
宴間,段幹百裏神情莊重,目光依次掃過我們,語重心長地說道:“你們幾位,皆是大宋朝堂新起之秀,胸懷壯誌,這是好事。但你們要明白,朝堂之路,絕非坦途,挫折磨難,在所難免。就拿此次之事來說,你們雖因仗義執言而受罰,可莫要因此氣餒,失了心中信念。”
他微微停頓,端起酒杯輕抿一口,似在思索如何措辭,而後繼續說道:“聶歸塵,你此次被授為定邊縣縣令,即刻就要上任。定邊縣臨近西番,局勢複雜,困難重重。但這也是你的機遇,在那裏,你能真正為百姓做事,為抵禦西番出力。遇到難題,不要退縮,堅定自己保家衛國、造福百姓的信念,勇往直前。”
聶歸塵起身,恭敬地拱手說道:“多謝段幹大人教誨,歸塵定當牢記於心,不負使命。”
段幹百裏微笑著點頭,又看向我:“你身為觀風使者,雖無實權,卻肩負重任。這一路,你將見證大宋各地的風土人情、民生百態。或許會遇到諸多不如意之事,甚至可能遭受誤解。但你要堅信,你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讓聖上了解真實的大宋,為國家的長治久安貢獻力量。切莫因一時的挫折,放棄繪製天下太平圖的初心。”
我連忙起身應道:“大人放心,我定不會辜負聖上與大人的期望,堅定信念,完成使命。”
隨後,段幹百裏將目光轉向林羽:“林羽,你年紀輕輕便高中狀元,前途無量。此次朝堂進言,雖方式不當,卻彰顯了你憂國憂民之心。翰林院乃人才匯聚之地,你在那裏,要潛心學習,積累經驗。莫要因這次的處罰而一蹶不振,要時刻堅定自己為百姓謀福祉、為國家獻良策的信念。”
林羽也趕忙起身,感激涕零地說道:“大人的教誨,林羽銘記在心,日後定當奮發圖強,不辱使命。”
段幹百裏滿意地看著我們,欣慰地說道:“你們都是可造之材,大宋的未來,還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在這漫長的仕途之路上,挫折隻是暫時的,隻要你們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終能成就一番大業。來,讓我們共飲此杯,為你們的未來,也為大宋的繁榮昌盛!”
我們紛紛端起酒杯,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