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蘇念安十八歲生日那天,手腕的珍珠手鏈突然發燙,七顆珍珠同時裂開,飛出螢火蟲般的光粒。光粒在她掌心聚成半枚玉佩,背麵刻著模糊的\"沉\"字——正是當年老嫗拋入海中的那半塊。與此同時,南海鑽井平台的探測器捕捉到異常信號,海底三千米處,那口嵌著珍珠花的朱漆小棺正在規律性震動,棺蓋縫隙滲出的不再是海水,而是帶著同謠的氣泡。


    \"是冥婚司的最後印記。\"陸沉摩挲著玉佩斷口,銀鏈殘段突然發出共鳴,鏈身浮現出從未見過的符文,\"當年老嫗用怨念設下的''潮汐咒'',每十八年借滿月潮汐複蘇一次。\"話音未落,念安的手鏈裂痕中滲出黑血,在地板上繪出海底冥船的圖案,船頭站著的虛影舉起燈籠,照亮了船帆上\"蘇\"姓族譜——念安的名字被紅筆圈出,旁邊標注著\"第十八代祭品\"。


    南海的滿月夜,念安被莫名力量牽引至海邊。潮水褪去的沙灘上,七道發光的腳印延伸向深海,每步腳印裏都沉睡著前世新娘的記憶碎片:民國船家女的船槳、抗戰女學生的鋼筆、明清童養媳的銀鐲......當她踏完最後一步,海底突然升起座由骸骨與珊瑚構成的祭壇,壇上的朱漆小棺自動打開,裏麵躺著件巴掌大小的繡金嫁衣,衣領處別著枚會流淚的珍珠發夾。


    \"戴上它,完成最後的儀式。\"老嫗殘存的怨念附在發夾上,珍珠淚滴在念安手腕,瞬間腐蝕出纏枝蓮紋。陸沉和林夏及時趕到,銀鏈殘段與玉佩合體,爆發出的光芒卻被祭壇吸收,反而讓小棺中的嫁衣膨脹成正常大小,紅綢帶自動纏繞住念安的脖頸。千鈞一發之際,念安想起母親講過的故事,咬破舌尖將血滴在珍珠發夾上——這滴混合著七世血脈的血珠,竟讓發夾浮現出姐姐蘇若雪的笑臉。


    \"姐姐?\"念安震驚地看著發夾,珍珠淚突然化作白光,衝散了老嫗的怨念。嫁衣上的金線開始崩裂,露出內裏用星光編織的襯裏,每顆星點都刻著\"愛\"字。祭壇轟然倒塌,骸骨化作遊魚,珊瑚長成許願燈的形狀,朱漆小棺沉入海底時,棺蓋內側露出新的刻字:\"因果已了,潮落新生\"。


    念安手腕的纏枝蓮紋逐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珍珠發夾留下的淡粉色光斑。陸沉將合體的玉佩銀鏈拋入海中,鏈身符文與海底的星核餘燼共鳴,竟在海麵形成巨大的光網,將所有殘存的冥魂咒文徹底淨化。遠處的漁船上,老漁民望著發光的海麵,喃喃自語:\"七十年了,那些沉在海底的姑娘,終於能安息了。\"


    三個月後,念安在整理祖母(林夏母親)遺物時,發現個上了鎖的木盒。用珍珠發夾當鑰匙打開後,裏麵躺著本泛黃的航海日誌,最後一頁貼著張老照片:民國時期的海邊,年輕的林夏(船家女)與戴銅鈴的陸沉(阿沉)並肩站在船頭,身後的永樂號帆影重重,卻在船舷處畫著小小的許願燈。照片背麵用鋼筆寫著:\"若有來生,願做平凡夫妻,看潮起潮落。\"


    與此同時,南海的某個珊瑚礁群中,那口朱漆小棺正被熱帶魚圍繞,棺蓋上的珍珠花吸收著陽光,開出了第一朵真正的白色花瓣。花瓣落下時,驚動了附近的一隻大海龜,它馱著花瓣遊向深海,龜甲上的紋路,竟與當年鎮妖司密室的封印陣完全吻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怕怕勿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白灼西生菜的呂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白灼西生菜的呂子並收藏怕怕勿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