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河邊的孟婆湯鋪最近來了位怪客。他每天寅時準時出現,卻不喝湯,隻坐在角落盯著湯鍋發呆。他穿件褪色的青布長衫,袖口磨出毛邊,唯獨手裏攥著塊暖玉,玉上刻著半朵殘破的並蒂蓮。第七天,我終於忍不住問:\"客官可是忘了什麽?\"他猛地抬頭,眼裏竟有忘川水的幽藍:\"我在等一個人,等她記起如何煮粥。\"


    後來才知道,他是民國年間的糕點師,妻子臨終前說想喝他煮的蓮子粥,可他轉身取糖時,她就咽了氣。這百年間,他在忘川河底種滿蓮子,卻總煮不出當年的味道。我舀了勺湯遞過去:\"嚐嚐看,我在湯裏加了人間煙火氣。\"他喝完突然落淚——湯裏有他妻子圍裙上的皂角香,有灶台柴火的劈啪聲,還有那句沒說完的\"粥要稠些\"。


    有個姑娘在湯鋪前徘徊了三百年。她總對著忘川水麵照鏡子,可倒影裏的臉每天都在變:今天是二八少女,明天就成了白發老嫗。我往她掌心放了顆\"忘川花種\":\"種在執念最深的地方,花開時就能看見真相。\"她把花種在倒影裏,第三天,水麵開出朵半紅半白的花——花瓣正麵是她嫁人的紅妝,背麵是她臥病的素衣,花蕊裏藏著張藥方,正是當年被庸醫錯換的安胎藥。


    \"原來不是我老得太快,是有人用壽命換了我三日梳妝。\"她笑中帶淚,那朵花突然化作蝴蝶,翅膀上寫滿丈夫的字跡:\"若有來生,換我為你描眉。\"後來我才知道,她丈夫是個窮書生,用自己五十年陽壽求地府讓她臨終前美三天,卻不敢告訴她真相。如今花蝶飛去,她的倒影終於定格在最美的模樣,喝了湯便輕快地過了橋。


    戌時的湯鋪常來個吹骨笛的鬼差。他的笛子是用自己腿骨做的,吹出來的調子總帶著鐵鏽味。某天他喝醉了,把笛子拍在桌上:\"三百年前我還是捕快,追賊時摔斷腿,同僚卻用我的骨頭做了笛子討好上司。\"話音未落,笛子突然自己響了,吹出的竟是當年他追捕時哼的小調,調子末尾還混著個女孩的笑聲。


    我順著笛聲找到忘川石縫裏的碎玉——那是他追賊時,從女孩發間碰掉的玉簪。當年他怕耽誤追賊,沒迴頭撿,卻不知那女孩是為了等他,在原地站成了望夫石。我把碎玉嵌進骨笛,再吹時調子清亮如溪,鐵鏽味變成了槐花香氣。後來他每次路過人間,都會在那望夫石旁吹笛,笛聲裏有他遲來的道歉,也有石頭縫裏新長出的、帶著玉色的槐樹苗。


    梅雨季來了位撐油紙傘的先生。他的傘麵繡著《清明上河圖》,可圖裏的人都會動:挑擔的貨郎會對他眨眼睛,船上的歌女會朝他揮手。他說這傘是光緒年間的名匠所製,匠人死前把魂魄封在傘裏,想讓世人永遠看見盛世繁華。\"可現在傘麵開始褪色了。\"他摸著傘骨歎氣,我往傘麵滴了滴忘川水,褪色處竟長出真的桃花。


    \"忘川水養魂,也養執念。\"我指給他看:傘麵上的貨郎挑著的不再是虛擬的貨物,而是人間百姓寄來的心願紙條;歌女唱的不再是舊調,而是孩子們新學的童謠。後來這把傘成了忘川河上的渡船,傘骨化作船槳,傘麵化作帆,載著那些放不下人間的魂魄,去看他們牽掛的土地上,早已長出比《清明上河圖》更熱鬧的春秋。


    中元節那晚,湯鋪來了對特別的客人。老爺爺牽著老奶奶的手,兩人都穿著壽衣,可眼裏沒半分茫然。\"我們想喝碗湯,卻又怕忘了對方。\"老奶奶把發簪遞給我,簪頭鑲著顆煤塊——六十年前礦難,老爺爺就是用這煤塊在井下畫了幅求婚圖。我把煤塊磨成粉融進湯裏,湯麵上立刻浮現出他們的過往:


    煤塊畫的求婚圖旁,有她用紅綢子迴的\"好\";結婚時買不起戒指,他用煤塊雕了對指環;晚年她失憶了,卻總記得在煤爐旁等他迴家。\"這碗湯叫''見字如麵''。\"我看著他們喝完湯,煤塊指環突然變成真金的,而他們的記憶裏,所有模糊的地方都被煤黑色的字跡填滿——那是他寫了六十年的情書,每封都藏在煤餅的縫隙裏。


    如今我常看見他們在奈何橋邊散步,老爺爺指著雲說:\"你看,那朵像不像當年我畫的煤塊心?\"老奶奶笑著點頭,鬢角的白發裏,還別著那支用煤塊鑲邊的發簪。忘川河水悠悠流過,湯鋪的燈籠忽明忽暗,而有些執念,終究會在光陰裏,熬成比孟婆湯更暖的味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怕怕勿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白灼西生菜的呂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白灼西生菜的呂子並收藏怕怕勿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