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瓷嬰
古玩市場的角落擺著個裂了縫的白瓷瓶,瓶口總飄出若有若無的奶腥味。林溪蹲下身時,瓶身裂縫裏滲出的不是水漬,是帶著血絲的乳汁,在泥地上洇出嬰兒掌印。攤主是個戴鬥笠的老太,枯瘦的手指敲著瓶身:\"這是宋代定窯的''送子瓶'',夜裏能聽見娃娃哭。\"
當晚,林溪在燈下擦拭瓷瓶,裂縫突然亮起紅光。她看見瓶內浮著個模糊的嬰兒影子,正用頭撞擊瓶壁,每撞一下就有血珠滲出,在瓶身凝成\"救我\"的字樣。淩晨三點,床頭櫃的瓷瓶突然發出啼哭,她驚醒時發現枕頭上全是細小的血手印,而自己的手背不知何時多了道月牙形紅痕,和瓶身上的裂紋形狀分毫不差。
社區開始流傳怪談:誰家有嬰兒夜啼,隻要把搖籃靠近瓷瓶,哭聲就會變成笑聲。林溪跟蹤抱嬰兒的鄰居來到廢品站,看見戴鬥笠的老太正在用骨刀刮瓷瓶,刮下的瓷粉混著血,竟在地上堆出個蠕動的嬰兒形狀。老太抬頭時,鬥笠下露出的臉布滿嬰兒掌印:\"宋代窯工把夭折的兒子燒進瓷胎,要湊夠一百個活人血祭才能複活。\"
暴雨夜,瓷瓶在桌上自行旋轉。林溪衝過去時,瓶身裂縫已擴大成嬰兒嘴的形狀,正往外吐著帶血絲的繈褓。繈褓裏包著的不是嬰兒,是團纏著臍帶的瓷片,每塊瓷片上都刻著鄰居們的生辰八字。電視突然播放宋代窯廠的影像,畫麵裏的窯工妻子抱著死嬰跳進窯爐,而那死嬰的臉,和林溪兒時夭折的弟弟一模一樣。
當第一百聲雷響炸起,瓷瓶轟然碎裂。林溪被無數嬰兒影子包圍,它們的手指同時戳向她手背的月牙痕。劇痛中她看見,所有被血祭的嬰兒都化作瓷粉,在她體內重新拚湊成弟弟的模樣。戴鬥笠的老太掀開衣服,露出胸口燒製的瓷嬰——那竟是林溪母親年輕時的胎記。
天亮後,鄰居們發現林溪抱著個白瓷娃娃坐在樓道裏。她的手背上烙著完整的嬰孩掌印,嘴裏哼著宋代童謠,而懷裏的娃娃嘴角掛著血絲,眼睛是用林溪的眼睫毛粘成的。不遠處的廢品站裏,戴鬥笠的老太正在擦拭新收的瓷瓶,瓶身上的裂紋,正慢慢變成嬰兒微笑的形狀。
林溪懷裏的瓷娃娃突然睜開眼,瞳孔是兩枚燒製失敗的瓷珠,渾濁中透著血絲。樓道聲控燈忽明忽暗,每閃一次,娃娃嘴角的血絲就多一分,而林溪手背上的嬰孩掌印正在發燙,滲出的不是血,是帶著奶腥味的瓷釉。
“弟弟...是你嗎?”她顫抖著撫摸娃娃臉頰,指腹觸到冰冷的裂紋——那些紋路竟在蠕動,逐漸拚成母親臨終前的口型。十年前母親難產去世,繈褓裏的男嬰也一同夭折,如今這瓷娃娃的眉眼,與老照片裏那個未睜眼的弟弟分毫不差。
戴鬥笠的老太出現在樓梯拐角,竹籃裏滾出十幾個瓷嬰,每個都睜著不同顏色的眼睛。“你母親當年不肯獻祭,窯火就把她的魂兒封進了瓷胎。”老太摘下鬥笠,滿頭白發間纏著臍帶般的瓷釉,“現在輪到你了,用活人血養滿百天,你弟弟就能真正活過來。”
社區診所的嬰兒秤開始自動歸零。抱著瓷娃娃打針的母親們驚恐地發現,孩子的體重在接觸瓷嬰後憑空消失,而林溪家的冰箱裏,漸漸堆滿了用奶瓶裝著的血色瓷釉。某個深夜,她在廚房看見瓷娃娃趴在奶瓶上吸食,背後竟長出未成形的脊椎,每節骨頭上都刻著鄰居嬰兒的生辰八字。
電視台突然插播緊急新聞:全市育嬰店的瓷奶瓶集體開裂,裂縫裏滲出帶血的童謠錄音。專家分析稱是釉料含鉛,但林溪在新聞畫麵裏看見,那些裂紋正在組成宋代窯廠的地圖——中心位置,正是母親當年工作的陶瓷研究所。
研究所的地下窯洞裏,上千個瓷嬰在窯火中啼哭。林溪撞開鐵門時,戴鬥笠的老太正把最後一個嬰兒按進瓷胎,窯壁上嵌著母親的遺像,照片玻璃已被血瓷浸透。“你母親當年想毀掉窯變秘術,結果自己成了活祭。”老太的臉開始剝落,露出底下燒製失敗的瓷麵,“現在你和弟弟,要當新的窯神。”
瓷娃娃突然咬住林溪的手腕,她手背上的掌印猛地炸開,噴出的瓷釉瞬間凝固成繈褓。所有窯洞裏的瓷嬰同時睜眼,它們的哭聲匯集成母親的聲音:“快跑!這窯火...要燒盡所有母親...”林溪跌撞著衝出窯洞,身後的老太化作萬千瓷片,每片都刻著“百子祭窯”的詛咒。
黎明時分,陶瓷研究所的廢墟上豎起座新墳。墓碑沒有名字,隻刻著個瓷嬰圖案,每當雨夜就會傳出嬰兒啼哭。而城市另一端,某個母親正在給孩子衝奶粉,奶瓶上的卡通圖案突然裂開,露出裏麵蠕動的瓷釉——那些釉料在燈光下泛著詭異的光,漸漸拚成戴鬥笠的笑臉。
林溪抱著真正活過來的弟弟躲進深山,卻在某天發現孩子後頸出現月牙形紅痕。山腳下的古鎮新開了家瓷器店,店主是個總戴著鬥笠的女人,她的貨架上擺滿了會笑的瓷嬰,每個瓷嬰的眼底,都藏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血色。
古玩市場的角落擺著個裂了縫的白瓷瓶,瓶口總飄出若有若無的奶腥味。林溪蹲下身時,瓶身裂縫裏滲出的不是水漬,是帶著血絲的乳汁,在泥地上洇出嬰兒掌印。攤主是個戴鬥笠的老太,枯瘦的手指敲著瓶身:\"這是宋代定窯的''送子瓶'',夜裏能聽見娃娃哭。\"
當晚,林溪在燈下擦拭瓷瓶,裂縫突然亮起紅光。她看見瓶內浮著個模糊的嬰兒影子,正用頭撞擊瓶壁,每撞一下就有血珠滲出,在瓶身凝成\"救我\"的字樣。淩晨三點,床頭櫃的瓷瓶突然發出啼哭,她驚醒時發現枕頭上全是細小的血手印,而自己的手背不知何時多了道月牙形紅痕,和瓶身上的裂紋形狀分毫不差。
社區開始流傳怪談:誰家有嬰兒夜啼,隻要把搖籃靠近瓷瓶,哭聲就會變成笑聲。林溪跟蹤抱嬰兒的鄰居來到廢品站,看見戴鬥笠的老太正在用骨刀刮瓷瓶,刮下的瓷粉混著血,竟在地上堆出個蠕動的嬰兒形狀。老太抬頭時,鬥笠下露出的臉布滿嬰兒掌印:\"宋代窯工把夭折的兒子燒進瓷胎,要湊夠一百個活人血祭才能複活。\"
暴雨夜,瓷瓶在桌上自行旋轉。林溪衝過去時,瓶身裂縫已擴大成嬰兒嘴的形狀,正往外吐著帶血絲的繈褓。繈褓裏包著的不是嬰兒,是團纏著臍帶的瓷片,每塊瓷片上都刻著鄰居們的生辰八字。電視突然播放宋代窯廠的影像,畫麵裏的窯工妻子抱著死嬰跳進窯爐,而那死嬰的臉,和林溪兒時夭折的弟弟一模一樣。
當第一百聲雷響炸起,瓷瓶轟然碎裂。林溪被無數嬰兒影子包圍,它們的手指同時戳向她手背的月牙痕。劇痛中她看見,所有被血祭的嬰兒都化作瓷粉,在她體內重新拚湊成弟弟的模樣。戴鬥笠的老太掀開衣服,露出胸口燒製的瓷嬰——那竟是林溪母親年輕時的胎記。
天亮後,鄰居們發現林溪抱著個白瓷娃娃坐在樓道裏。她的手背上烙著完整的嬰孩掌印,嘴裏哼著宋代童謠,而懷裏的娃娃嘴角掛著血絲,眼睛是用林溪的眼睫毛粘成的。不遠處的廢品站裏,戴鬥笠的老太正在擦拭新收的瓷瓶,瓶身上的裂紋,正慢慢變成嬰兒微笑的形狀。
林溪懷裏的瓷娃娃突然睜開眼,瞳孔是兩枚燒製失敗的瓷珠,渾濁中透著血絲。樓道聲控燈忽明忽暗,每閃一次,娃娃嘴角的血絲就多一分,而林溪手背上的嬰孩掌印正在發燙,滲出的不是血,是帶著奶腥味的瓷釉。
“弟弟...是你嗎?”她顫抖著撫摸娃娃臉頰,指腹觸到冰冷的裂紋——那些紋路竟在蠕動,逐漸拚成母親臨終前的口型。十年前母親難產去世,繈褓裏的男嬰也一同夭折,如今這瓷娃娃的眉眼,與老照片裏那個未睜眼的弟弟分毫不差。
戴鬥笠的老太出現在樓梯拐角,竹籃裏滾出十幾個瓷嬰,每個都睜著不同顏色的眼睛。“你母親當年不肯獻祭,窯火就把她的魂兒封進了瓷胎。”老太摘下鬥笠,滿頭白發間纏著臍帶般的瓷釉,“現在輪到你了,用活人血養滿百天,你弟弟就能真正活過來。”
社區診所的嬰兒秤開始自動歸零。抱著瓷娃娃打針的母親們驚恐地發現,孩子的體重在接觸瓷嬰後憑空消失,而林溪家的冰箱裏,漸漸堆滿了用奶瓶裝著的血色瓷釉。某個深夜,她在廚房看見瓷娃娃趴在奶瓶上吸食,背後竟長出未成形的脊椎,每節骨頭上都刻著鄰居嬰兒的生辰八字。
電視台突然插播緊急新聞:全市育嬰店的瓷奶瓶集體開裂,裂縫裏滲出帶血的童謠錄音。專家分析稱是釉料含鉛,但林溪在新聞畫麵裏看見,那些裂紋正在組成宋代窯廠的地圖——中心位置,正是母親當年工作的陶瓷研究所。
研究所的地下窯洞裏,上千個瓷嬰在窯火中啼哭。林溪撞開鐵門時,戴鬥笠的老太正把最後一個嬰兒按進瓷胎,窯壁上嵌著母親的遺像,照片玻璃已被血瓷浸透。“你母親當年想毀掉窯變秘術,結果自己成了活祭。”老太的臉開始剝落,露出底下燒製失敗的瓷麵,“現在你和弟弟,要當新的窯神。”
瓷娃娃突然咬住林溪的手腕,她手背上的掌印猛地炸開,噴出的瓷釉瞬間凝固成繈褓。所有窯洞裏的瓷嬰同時睜眼,它們的哭聲匯集成母親的聲音:“快跑!這窯火...要燒盡所有母親...”林溪跌撞著衝出窯洞,身後的老太化作萬千瓷片,每片都刻著“百子祭窯”的詛咒。
黎明時分,陶瓷研究所的廢墟上豎起座新墳。墓碑沒有名字,隻刻著個瓷嬰圖案,每當雨夜就會傳出嬰兒啼哭。而城市另一端,某個母親正在給孩子衝奶粉,奶瓶上的卡通圖案突然裂開,露出裏麵蠕動的瓷釉——那些釉料在燈光下泛著詭異的光,漸漸拚成戴鬥笠的笑臉。
林溪抱著真正活過來的弟弟躲進深山,卻在某天發現孩子後頸出現月牙形紅痕。山腳下的古鎮新開了家瓷器店,店主是個總戴著鬥笠的女人,她的貨架上擺滿了會笑的瓷嬰,每個瓷嬰的眼底,都藏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