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婉清將林昭引至裏間的待客區。這裏布置得古樸雅致,一套梨花木的桌椅,牆上掛著幾幅意境悠遠的山水畫,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和泥土的芬芳。


    “你剛才說,你懂金繕?”蘇婉清給林昭倒了杯清茶,開門見山地問道。她那雙清澈的眸子緊緊盯著林昭,似乎想從他臉上看出些什麽。


    林昭也不隱瞞,將自己之前修複古董的經驗,以及對金繕工藝的一些淺薄理解簡要說了一下。當然,關於異能的部分,他巧妙地避開了。


    蘇婉清靜靜地聽著,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審視,漸漸轉為驚訝,再到一絲欽佩。林昭雖然年輕,但對傳統工藝的見解,以及一些修複手法的分析,都相當老道,甚至有些觀點讓她這個從小耳濡目染的傳承人都覺得耳目一新。


    “沒想到,你年紀輕輕,對傳統工藝竟有如此見地。”蘇婉清語氣緩和了不少,“實不相瞞,剛才那件瓷瓶,是我祖上傳下來的,修複它對我意義重大。隻是……金繕這門手藝,看似簡單,實則精微。我總覺得差了點火候。”


    “蘇姑娘過謙了。我看你剛才的手法,已經很熟練了,隻是在材料配比和對‘殘缺之美’的理解上,可能稍微……保守了一些。”林昭斟酌著詞句。


    “保守?”蘇婉清柳眉微揚。


    “嗯,”林昭點點頭,“金繕之美,在於它不試圖完美掩蓋傷痕,而是將傷痕轉化為器物新的生命印記。它是一種‘惜物’哲學的體現。如果過於追求修複得‘天衣無縫’,反而可能失去了它獨特的藝術魅力。”


    蘇婉清聞言,陷入了沉思。林昭這番話,確實點醒了她。她自小學習家族技藝,一直被教導要“恢複如初”,卻忽略了某些工藝本身所蘊含的深層文化意涵。


    “受教了。”半晌,蘇婉清才輕聲說道,看向林昭的眼神多了幾分認同。“林先生,你這次來,是為了請教微型金屬機關的製作?”


    “是的。”林昭將周先生委托的那個香爐提鈕的設計圖殘頁拿了出來,遞給蘇婉清,“這個機關要求極高,我目前的技術還達不到。不知蘇姑娘家族傳承中,是否有相關的記載或工藝?”


    蘇婉清接過圖紙,仔細看了起來。越看,她的眉頭蹙得越緊。


    “這……這似乎是失傳已久的‘玲瓏心’機巧。”蘇婉清喃喃道,臉上露出了凝重的表情,“這種機關,在我們蘇家一本殘缺的古籍《造物考工》中確有提及,但隻有寥寥數語,具體的製作工藝早已失傳。據說,這種機關不僅結構精巧,對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也達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非頂尖巧匠不能為之。”


    林昭心中一沉,連蘇家這種有傳承的都說失傳了,那看來希望渺茫了。


    “不過……”蘇婉清話鋒一轉,“《造物考工》中雖然沒有詳細工藝,但提到過一種特殊的‘冷鍛淬火’之法,或許對製作這種精密金屬部件有所幫助。隻是這種方法風險極高,稍有不慎,材料便會徹底損毀。”


    “冷鍛淬火?”林昭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


    “嗯,是一種不依賴高溫,而是通過特殊的捶打手法和淬火液,改變金屬內部晶體結構,從而大幅提升其硬度和韌性的古法技藝。我們蘇家早年也曾嚐試複原,但都以失敗告終。”蘇婉清的語氣中帶著一絲遺憾。


    林昭的眼睛卻亮了起來。高溫鍛造他已經有所涉獵,但效果始終有限。如果這種“冷鍛淬???火”真的能大幅提升金屬性能,那對製作“玲瓏心”提鈕無疑是巨大的幫助!


    “蘇姑娘,不知可否將這‘冷鍛淬火’之法告知一二?或者,我們能否一起研究嚐試?”林昭試探著問道。他知道這可能是人家的不傳之秘。


    蘇婉清看了林昭一眼,眼神有些複雜。她能感覺到林昭對技藝的執著和渴望,這與她自己何其相似。而且,林昭剛才對金繕的見解,也讓她頗為觸動。


    “這‘冷鍛淬火’之法,倒也不是什麽絕對的秘密,隻是複原難度太大,早已無人問津。”蘇婉清沉吟片刻,“我可以將古籍中相關的記載給你看看。至於一起研究……我最近精力主要在瓷器修複上,恐怕分身乏術。不過,如果你在嚐試過程中遇到什麽問題,可以來找我探討。”


    “太感謝了,蘇姑娘!”林昭喜出望外。


    蘇婉清很快取來了一本泛黃的線裝古籍,翻到其中一頁,指給林昭看。上麵用蠅頭小楷記載著關於“冷鍛淬火”的寥寥數語,旁邊還有幾個模糊的示意圖。


    林昭如獲至寶,仔細研讀起來。他發現,這古法確實艱深晦澀,很多描述都語焉不詳,充滿了古人的“謎語人”風格。


    【檢測到古代失傳技藝信息:《冷鍛淬火法殘篇》。】


    【係統分析中……殘篇完整度約15%,核心原理與現代材料科學存在可印證之處,但關鍵步驟缺失嚴重。】


    【宿主可嚐試結合自身異能‘能量引導’與‘金石篆刻’經驗進行補全推演,成功率極低,風險極高。】


    林昭看著係統提示,心中也是一凜。成功率極低,風險極高?這係統,還真是“主打一個刺激”。


    “林先生,這便是全部記載了。”蘇婉清見林昭看得入神,輕聲說道,“此法兇險,你若要嚐試,務必小心。”


    “我明白。”林昭點點頭,“蘇姑娘,多謝你的慷慨。作為迴報,如果你在瓷器修複上有什麽需要我幫忙的地方,盡管開口。或許,我在某些方麵,能提供一些……嗯,‘非傳統’的思路。”他想到了自己的異能,也許能在蘇婉清遇到瓶頸時,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幫助。


    蘇婉清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雨後初晴的陽光,清麗動人:“好。我聽說你木工和鐵藝都頗有造詣,說不定日後真有需要你幫忙的地方。”


    她頓了頓,又道:“其實,林先生你對傳統手藝的某些看法,比如將異能……哦不,是你說的‘特殊天賦’融入技藝,以求創新和突破,這種想法很大膽,也很有啟發性。我一直固守祖宗成法,有時確實會陷入僵局。”


    林昭心中一動,看來蘇婉清對他之前無意中流露出的“異能”端倪,並非毫無察覺,隻是沒有點破。


    “傳統是根基,創新是活水。”林昭說道,“一味守舊,技藝便會失去生命力。但脫離了傳統的創新,又容易變成無根的浮萍。如何平衡,確實是個難題。”


    “說得好。”蘇婉清讚許地點點頭,“我以前總覺得,任何對古法的改動都是對傳承的背叛。現在看來,或許是我太執拗了。時代在變,有些東西,確實需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


    兩人就傳統與創新這個話題,又深入交流了一番。林昭發現,蘇婉清雖然外表清冷,但內心對傳統文化和手藝的熱愛,絲毫不亞於任何人。而且她見識廣博,對各種工藝門類都有所涉獵,隻是礙於家族傳承的重擔和某些固有的觀念,讓她在創新方麵顯得有些束手束腳。


    林昭的出現,以及他那種“不走尋常路”的技藝提升方式,無疑給蘇婉清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和啟發。


    “林先生,今日與你一席談,勝讀十年書。”分別時,蘇婉清由衷地說道,“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與你交流。”


    “我也是,蘇姑娘。”林昭笑道,“說不定,我們以後會成為很好的……‘藝友’。”


    他拿著那份珍貴的《冷鍛淬火法殘篇》的抄錄,心中充滿了期待。雖然前路艱難,但他相信,憑借自己的異能和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攻克這個難關。


    而蘇婉清這位美麗而執著的傳統手藝傳承人,她的出現,也為林昭的手藝人修仙之路,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或許,他們之間的碰撞,真的能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手藝人修仙指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洛銀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洛銀兒並收藏手藝人修仙指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