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誰沒有老的一天?
嫁殘疾軍官被嬌寵,真千金悔斷腸 作者:千蕉百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房的大兒媳和二兒媳齊刷刷看向三兒媳,都在心裏暗暗驚歎。
難怪平時從老三媳婦那討不到便宜,這話說得真是綿裏藏針!
二兒媳眼珠一轉,立刻接話:“是啊四叔四嬸,人家宋嘉是縣裏的大研究員,一個月工資頂咱們半年工分呢。要不你們去跟她訴訴苦,賣賣慘,說不定人家一心疼老爺子,這參就不要錢了呢!”
大房的大兒媳聞言,悄悄剜了二兒媳一眼,暗罵這個沒腦子的。
她精明地抿緊嘴唇,決定作壁上觀。
畢竟宋嘉管著縣裏的藥材種植,要是得罪了她,以後村裏草藥種植的好處還能有自家的份?
“混賬!”沈德山手掌重重拍在桌上,“你們說的這是人話嗎?”
“望川他爹當大隊書記那些年,明裏暗裏幫襯了咱們多少?望川哪次迴來不給老爺子帶東西?就說剛才,望川媳婦給老爺子看病抓藥,可曾要過一分錢?老爺子當年那點恩情,人家早十倍百倍地還了!現在反倒是咱們欠著人家的情分!”
“你們不知感恩就罷了,還想著占人家便宜!簡直是……厚顏無恥!”
大房的三兒媳撇著嘴,“望川他爹當年能當上書記,大隊不也是看了咱爺幾分薄麵?再說,他爹幫襯咱們的那些,不都是生產隊公家的?現在宋嘉也是拿著國家的工資,用公家的資源種藥材,給老爺子一根參怎麽了?”
楊紅英指著她罵:“你個沒皮沒臉,吃人飯不說人話的東西!你爺要是聽見這話,非得從病床上爬起來扇你大耳刮子不可!”
“望川他爹能當書記,那是人家有文化,又是烈士後代,組織上安排的!這些年望川家幫咱們多少忙,你倒好,反過來抹黑人家拿公家東西做人情!”
“還給老爺子一根參怎麽了?你當野山參是地裏的野草?說送就送?野山參那可是有錢都買不到的寶貝!張嘴就要人家白送,你咋不去搶呢?”
楊紅英看想大房的幾個人,“找你們來是讓你們盡孝道,不是讓你們來算計人的!”
她雖然心疼錢,舍不得給老爺子買參,卻從來沒想過要占這種昧良心的便宜。
三媳婦陰陽怪氣地迴嘴:“是是是,就你們清高,就你們有孝心。這麽能耐還找我們來幹啥?”
“你!”
楊紅英抄起掃帚就要打人,被沈德山一把攔住。
“都給我閉嘴!”
沈德山看著屋裏這群人,隻覺得心口堵得慌。
他沉著臉,“現在就是這麽個情況,老爺子病著,需要野山參救命。你們迴去跟自家男人商量商量。願意出錢的,明天晌午前把錢送來。不願意……”
楊紅英立刻接過話茬:“不願意的,以後也不用往老爺子跟前湊了。老爺子這些年攢下的東西,總得留給孝順的兒孫不是?”
大房的三個兒媳臉色頓時變了變,眼珠子滴溜溜地轉,似乎在琢磨老爺子還能有什麽好東西。
三兒媳冷哼一聲,沒再說話,扭著腰走了出去。
其他人見狀,也紛紛跟著離開了。
等人都走光後,沈德山疑惑地看向楊紅英:“爹啥時候留東西了?我怎麽不知道?”
楊紅英丟了掃帚,拍了拍手:“不這麽說,那群勢利眼能痛快掏錢?”
她往門外瞥了一眼,“再說了,老爺子這些年攢沒攢東西,誰說得準呢?”
沈德山張了張嘴想說什麽,最終隻是重重地歎了口氣,轉身往外走去。
果然不出楊紅英所料,晚飯時分,大房的三個兒子就湊了75塊錢來了。
三人圍在老爺子炕前噓寒問暖,一個比一個殷勤,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孝順似的。
其他幾房的孫子也都送了錢來。沈仁貴和沈全貴二話不說,一人掏了30塊錢。
加上二房勉強湊的5塊,三房出的75塊,總共湊了215元。
剩下的85塊錢,沈德山從自己的棺材本裏補上了。
楊紅英看著錢匣子一下子空了大半,心疼得直抽抽。
可當她迴到屋裏,看見老爺子吃了宋嘉給的藥後,精神頭明顯好了不少,連晚飯都比平時多吃了兩口,心裏那點不舍也就慢慢散了。
這人啊,誰沒有老的一天?
他們這些做父母的,若是在兒女麵前都不肯盡心盡孝,將來等自己老了,兒子兒媳們豈不是也有樣學樣?
這錢啊,該花!
第二天一大早,沈德山就揣著錢往宋嘉家走去。
剛走到院門口,正巧碰上秦素芝挎著籃子要出門。
“他四伯,我正要去找你呢!”秦素芝連忙把人往院裏讓。
她昨天聽宋嘉說了沈太公的事,見沈德山後來沒再來,估摸著他家錢不夠,正準備去給沈德山送些錢應急。
兩人在院子裏寒暄了幾句。
得知沈德山已經湊齊了藥錢,是幾家兄弟一起出的,秦素芝這才放下心來。
“快進屋坐。”秦素芝熱情地招唿道,轉身朝裏屋喊:“嘉嘉,四伯來了!”
宋嘉正在給兩個孩子穿衣裳,聞聲應道:“好,四伯,您先坐會兒。”
等給孩子穿好衣服,宋嘉才推著嬰兒車出來。
沈德山連忙從懷裏掏出用布包好的錢,遞過去:“望川媳婦,這事兒就麻煩你了。”
“四伯別客氣。”宋嘉接過錢,“我待會兒就去縣城問問,您放心。”
沈德山道過謝,又說了幾句老爺子吃藥後的好轉情況,就要告辭。
秦素芝送沈德山到門口,把草籃子遞過去,“嘉嘉今天要進城,我得在家看孩子。明天我再去看老爺子,這些雞蛋你先拿迴去給老爺子補補身子。”
沈德山不肯要,說留給孩子吃,秦素芝硬塞了。
送走沈德山,宋嘉收拾了一下東西,就準備進城。
雖然她空間裏就有現成的人參,但總得去縣城走一趟,免得惹人閑話。
再說她也有些日子沒去醫館了,正好去看看,順便問問周家兄妹的情況。
上次聽師父說,周紅衛要給周紅霞報名去下鄉。
難怪平時從老三媳婦那討不到便宜,這話說得真是綿裏藏針!
二兒媳眼珠一轉,立刻接話:“是啊四叔四嬸,人家宋嘉是縣裏的大研究員,一個月工資頂咱們半年工分呢。要不你們去跟她訴訴苦,賣賣慘,說不定人家一心疼老爺子,這參就不要錢了呢!”
大房的大兒媳聞言,悄悄剜了二兒媳一眼,暗罵這個沒腦子的。
她精明地抿緊嘴唇,決定作壁上觀。
畢竟宋嘉管著縣裏的藥材種植,要是得罪了她,以後村裏草藥種植的好處還能有自家的份?
“混賬!”沈德山手掌重重拍在桌上,“你們說的這是人話嗎?”
“望川他爹當大隊書記那些年,明裏暗裏幫襯了咱們多少?望川哪次迴來不給老爺子帶東西?就說剛才,望川媳婦給老爺子看病抓藥,可曾要過一分錢?老爺子當年那點恩情,人家早十倍百倍地還了!現在反倒是咱們欠著人家的情分!”
“你們不知感恩就罷了,還想著占人家便宜!簡直是……厚顏無恥!”
大房的三兒媳撇著嘴,“望川他爹當年能當上書記,大隊不也是看了咱爺幾分薄麵?再說,他爹幫襯咱們的那些,不都是生產隊公家的?現在宋嘉也是拿著國家的工資,用公家的資源種藥材,給老爺子一根參怎麽了?”
楊紅英指著她罵:“你個沒皮沒臉,吃人飯不說人話的東西!你爺要是聽見這話,非得從病床上爬起來扇你大耳刮子不可!”
“望川他爹能當書記,那是人家有文化,又是烈士後代,組織上安排的!這些年望川家幫咱們多少忙,你倒好,反過來抹黑人家拿公家東西做人情!”
“還給老爺子一根參怎麽了?你當野山參是地裏的野草?說送就送?野山參那可是有錢都買不到的寶貝!張嘴就要人家白送,你咋不去搶呢?”
楊紅英看想大房的幾個人,“找你們來是讓你們盡孝道,不是讓你們來算計人的!”
她雖然心疼錢,舍不得給老爺子買參,卻從來沒想過要占這種昧良心的便宜。
三媳婦陰陽怪氣地迴嘴:“是是是,就你們清高,就你們有孝心。這麽能耐還找我們來幹啥?”
“你!”
楊紅英抄起掃帚就要打人,被沈德山一把攔住。
“都給我閉嘴!”
沈德山看著屋裏這群人,隻覺得心口堵得慌。
他沉著臉,“現在就是這麽個情況,老爺子病著,需要野山參救命。你們迴去跟自家男人商量商量。願意出錢的,明天晌午前把錢送來。不願意……”
楊紅英立刻接過話茬:“不願意的,以後也不用往老爺子跟前湊了。老爺子這些年攢下的東西,總得留給孝順的兒孫不是?”
大房的三個兒媳臉色頓時變了變,眼珠子滴溜溜地轉,似乎在琢磨老爺子還能有什麽好東西。
三兒媳冷哼一聲,沒再說話,扭著腰走了出去。
其他人見狀,也紛紛跟著離開了。
等人都走光後,沈德山疑惑地看向楊紅英:“爹啥時候留東西了?我怎麽不知道?”
楊紅英丟了掃帚,拍了拍手:“不這麽說,那群勢利眼能痛快掏錢?”
她往門外瞥了一眼,“再說了,老爺子這些年攢沒攢東西,誰說得準呢?”
沈德山張了張嘴想說什麽,最終隻是重重地歎了口氣,轉身往外走去。
果然不出楊紅英所料,晚飯時分,大房的三個兒子就湊了75塊錢來了。
三人圍在老爺子炕前噓寒問暖,一個比一個殷勤,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孝順似的。
其他幾房的孫子也都送了錢來。沈仁貴和沈全貴二話不說,一人掏了30塊錢。
加上二房勉強湊的5塊,三房出的75塊,總共湊了215元。
剩下的85塊錢,沈德山從自己的棺材本裏補上了。
楊紅英看著錢匣子一下子空了大半,心疼得直抽抽。
可當她迴到屋裏,看見老爺子吃了宋嘉給的藥後,精神頭明顯好了不少,連晚飯都比平時多吃了兩口,心裏那點不舍也就慢慢散了。
這人啊,誰沒有老的一天?
他們這些做父母的,若是在兒女麵前都不肯盡心盡孝,將來等自己老了,兒子兒媳們豈不是也有樣學樣?
這錢啊,該花!
第二天一大早,沈德山就揣著錢往宋嘉家走去。
剛走到院門口,正巧碰上秦素芝挎著籃子要出門。
“他四伯,我正要去找你呢!”秦素芝連忙把人往院裏讓。
她昨天聽宋嘉說了沈太公的事,見沈德山後來沒再來,估摸著他家錢不夠,正準備去給沈德山送些錢應急。
兩人在院子裏寒暄了幾句。
得知沈德山已經湊齊了藥錢,是幾家兄弟一起出的,秦素芝這才放下心來。
“快進屋坐。”秦素芝熱情地招唿道,轉身朝裏屋喊:“嘉嘉,四伯來了!”
宋嘉正在給兩個孩子穿衣裳,聞聲應道:“好,四伯,您先坐會兒。”
等給孩子穿好衣服,宋嘉才推著嬰兒車出來。
沈德山連忙從懷裏掏出用布包好的錢,遞過去:“望川媳婦,這事兒就麻煩你了。”
“四伯別客氣。”宋嘉接過錢,“我待會兒就去縣城問問,您放心。”
沈德山道過謝,又說了幾句老爺子吃藥後的好轉情況,就要告辭。
秦素芝送沈德山到門口,把草籃子遞過去,“嘉嘉今天要進城,我得在家看孩子。明天我再去看老爺子,這些雞蛋你先拿迴去給老爺子補補身子。”
沈德山不肯要,說留給孩子吃,秦素芝硬塞了。
送走沈德山,宋嘉收拾了一下東西,就準備進城。
雖然她空間裏就有現成的人參,但總得去縣城走一趟,免得惹人閑話。
再說她也有些日子沒去醫館了,正好去看看,順便問問周家兄妹的情況。
上次聽師父說,周紅衛要給周紅霞報名去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