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裏是應天,朱瞻基當然不會真的這樣做,必要的裝修還是要有的,至少在外表上不能破壞市容。


    不過裝修的事講起來複雜,朱瞻基決定先建一個樣板樓,再依樣複製。


    這樣建成的房子會顯得更為整齊、美觀。


    未來若有合適的機會,他甚至認為可以將應天打造成一座半現代的城市。


    當然,這隻是他腦中一閃而過的念頭,具體實施還需要很長時間,以及諸多專業人士參與規劃。


    若隻憑他一人之力,縱使耗盡畢生精力,也未必能達成目標。


    然而目前先行遷移部分物品,並無不可。


    想到這裏,朱瞻基身形略顯挺拔,說道:“除卻建造此物,應天的道路我也認為需要調整。”


    “太孫殿下所指為何?”


    周忱聽聞此言,心中滿是疑惑,不知朱瞻基提及的調整具體為何意,隻能帶著疑問的目光望向朱瞻基。


    朱瞻基解釋道:“如今應天的道路多由磚石鋪設,磚石易鬆散、碎裂,加之馬車頻繁碾壓,路麵常留車轍。”


    “既然水泥可替代磚石,何不直接以水泥修築道路?如此定能讓路麵更為平坦且經久耐用。”


    朱瞻基提到的問題,實則也是顧佐先前提出的問題之一。


    這個時代諸多城市的道路多為磚石或石板,用於建城尚可,但用於鋪路卻不甚理想。


    尤其是馬車通行頻繁之處,磚石非整塊結構,一旦受壓便易下沉,若缺乏及時維護,必會出現深坑。


    特別是城門口等區域,馬車與牛車並行,地麵若稍有鬆動,便可能形成巨大凹陷。


    逢雨季,則不僅積水成患,還常導致車輛陷入,阻塞交通。


    此類瑣事雖非大事,卻年複一年困擾百姓,戶部每年撥付工部用於修繕道路的資金數目龐大,遇特殊情況,單年度修路費用達數百萬亦屬平常。


    故而,水泥問世之後,朱瞻基首想到的便是修路。


    要富強,先修路!


    先將應天的道路改造,樹立典範,再逐步向外擴展,隻要資金充足,朱瞻基便不會終止修路計劃。


    周忱聽罷朱瞻基之言,眼中閃過一絲亮光。


    用水泥修路,這主意他從未想過。


    盡管他接觸水泥已有時日,但更多考慮的是修築城牆和房屋。


    可聽了朱瞻基的話後,他不禁細細思索起來。


    周忱深知水泥的成本優勢,比磚石更為低廉,製作起來也不複雜。


    尤其在施工中摻入更多沙石,成本進一步削減。


    而且水泥一旦硬化,便能形成堅固的整體,若整座應天城的道路皆為整塊石材鋪設……


    周忱光是想象,就能預見諸多便利。


    “殿下英明!”


    念頭至此,周忱立刻上前拍了個馬屁,接著說道:“殿下,臣以為此舉不僅於此,更應全麵推廣,尤其是官道建設。


    如若以水泥澆築,往來將更便捷、迅速,且年年可省去疏通費用。”


    朱瞻基聽罷,略顯詫異地看了眼周忱。


    不得不說,此人思維確實敏捷。


    自己才提了個頭,他已規劃出後續布局。


    ……


    用水泥修築官道?


    這當然在朱瞻基的考量之內。


    但凡事講究循序漸進。


    修路首要是培養熟練操作水泥的工匠,以及具備橋梁建築能力的技術人員,這是重中之重。


    缺乏這些專業力量,即便路修好,也會隱患頻出。


    單是地形勘測與線路設計,便是複雜的學問。


    沒有成熟團隊,即便想動工也舉步維艱,完工後也可能狀況百出。


    這不是朱瞻基希望看到的結果。


    因此他心中早有定計,一切從易入手,逐步推進,待技術成熟再全麵鋪開,而非貿然行動。


    想到這兒,朱瞻基笑了笑:“此事無需著急,官道之事等應天事務處理妥當後再議,不過有一項工作眼下必須著手。”


    周忱聽後略有失落,這位殿下總是如此“不急”


    。


    上次那個望遠鏡讓他費盡心思卻百思不得其解,但那位太孫殿下自那以後卻仿佛將此事拋諸腦後,未曾提及半個字。


    他多次想要發問,卻又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機會,直至今日,仍不知這位太孫殿下是否還記得這個望遠鏡。


    此刻聽聞太孫殿下說“不急”,他不禁覺得自己如同俗話所說,皇帝不急太監急。


    然而當他聽完後麵的話,頓時來了精神,立刻轉向朱瞻基,恭敬地說道:“請太孫殿下示下!”


    “嗯,這事說難也不難,說簡單也非易事。”


    朱瞻基點頭沉思片刻,接著說道:“如今工部大大小小的事務都由你操持,我打算對工部做一些調整,先聽聽你的意見。”


    “調整?”


    周忱聽罷,心中微微一怔,隨之屏住唿吸。


    自古以來,改革並非小事,商鞅變法與王安石的新政便是前車之鑒。


    前者雖變法成功,卻落得自食其果;後者雖無性命之虞,卻終生鬱鬱寡歡。


    因此,當朱瞻基提及改革時,周忱內心忐忑不安。


    他擔心這位向來不按常理出牌的太孫殿下,又會推出什麽驚世之舉。


    想到這裏,他對朱瞻基的言辭不免多了幾分憂慮。


    朱瞻基並未察覺周忱的心思,即便知道也毫不在意。


    變法也好,改革也罷,隻要堅持統一思想、集中力量打擊少數派的原則,就不會出太大差錯。


    瞥見周忱滿臉糾結的模樣,朱瞻基笑了笑,說道:“別擔心,這不是什麽大事。


    我隻是想在工部下設一個新的機構,或者叫它公司。”


    得知隻是增設新部門,周忱心裏稍感寬慰。


    隻要不是全麵改革工部,問題就不大。


    增加新部門對大部分人而言都是好事,畢竟這意味著新的職位空缺。


    不過他又忍不住疑惑起來:“公司?”


    這詞對他來說有些陌生。


    雖然以司為後綴的部門在明朝並不罕見,但更多出現在軍隊或地方上。


    單單提及“公司”


    二字,他身為進士出身,也稱得上閱盡世事了。


    在孔子的《大同》與《列傳》裏,早已有了這個詞的釋義:


    “公者,聚多人之財;司者,運使之意。”


    莊子亦曾言:“聚小成大,合散為公,此乃公司之理。”


    但他對眼前這位太孫殿下有所了解,總覺得此事不會如此簡單。


    穀顲


    見朱瞻基笑意盈盈,周忱猶豫片刻,終究按捺不住好奇心,問:“太孫殿下,敢問‘公司’二字如何解?”


    “公司呢!”


    朱瞻基略一思索,腦海中閃過一句古語,便道:“公司者,集數十商人之資共營,出則協力齊心,歸則分利均享,其格局宏大且緊密相連。”


    此話出自清代魏源《籌海篇四》,原是用來描繪英國東印度公司的。


    他認為用這話向周忱解釋自己計劃成立的公司,倒也貼切。


    周忱聽罷,皺眉沉思,朱瞻基笑著繼續說道:


    “我要在工部設立的這家企業,是由皇室與工部共同創辦,名曰‘大明第一建築集團公司’,一為承擔朝廷各類建築工程,二可處理民間與建設相關事務。”


    “公司雖在外*運作,但名義上隸屬工部,受工部監督,提供技術和工匠,皇室出資卻不參與具體管理,公司自行承擔收益與虧損,所得利潤除去運營成本外,由皇室與工部共享。”


    稍作停頓,見周忱尚未完全明白,又補充道:


    “例如此次應天危房改造及鋪設水泥路項目,我會奏請聖上準許,待聖允後,工部統籌安排,交由大明第一建築集團公司執行,再由戶部商談價格,獲批準後支付款項,先預支部分資金,公司開工後完成任務,工部驗收合格後,戶部結算尾款。”


    盡管朱瞻基說得簡略,但已大致闡明了承包商的概念,周忱終於有所領悟。


    想起這個名字,表麵上看似乎並無特別之處。


    不過是個新設的工部下屬機構罷了。


    自今而後,但凡工部涉及營造之事,隻須統轄調度與最終核查,至於營建之責,則悉數交予這家大明首屈一指的建築企業。


    然而稍加思量,周忱察覺此事並不簡單。


    盡管這家大明頭號建築公司名義上隸屬工部,但實際上運轉全然不受工部節製。


    工部的職能僅剩發布指令及檢驗工程質量,連與戶部協調的工作也一並移交給了該公司。


    戶部撥下的款項更與工部毫無幹係,直接轉交給這家所謂的企業。


    然而,該企業的收益卻由工部與皇家共享。


    周忱不由細細權衡其中的利弊。


    誠然,自該公司成立以來,工部事務顯得更為清晰明朗,地位似乎也有提升之勢。


    但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工部的部分權力被重新劃分出去。


    作為如今的工部左侍郎,實際上的一把手,此事並非全然利好。


    如此安排雖能職責分明,提高效率,避免無謂開支,甚至某些隱秘的*。


    利弊顯而易見,周忱稍作思慮便頷首道:


    “殿下,微臣以為成立大明第一建築集團實屬必要。


    天下之人趨之若鶩,皆為逐利而來,有了利益,必能使建設工作更高效便捷。”


    “這麽說你並無異議?”


    朱瞻基聞言微笑,心中暗讚自己任命周忱為工部侍郎確是妙策。


    黃福閑散不理事務,周忱實質上已是工部尚書。


    而周忱又是他親手提拔起來的人選,對他的命令自然心懷認同。


    即便有些決策可能損害了他的利益,因著這種天然的歸屬感,他首先考量的是此舉對朱瞻基有何益處。


    待理清這一點後,才會顧及自身得失,評估是否劃算。


    周忱聽罷朱瞻基的話,苦笑著答道:“此乃利大於弊之舉,微臣絕不敢阻撓!”


    聽罷朱瞻基的話,朱瞻基輕笑一聲,點頭稱許:“你能有此覺悟最好不過,我並不認為工部侍郎是你最終的目標。


    關於工部事務,需得多加留心,工部絕非六部中可忽略的一環。


    日後你會明白,工部對大明而言意義非凡。


    隻需牢記一點:天下萬物,無工匠則不成!”


    周忱聞言心生敬畏,連忙俯身行禮:“臣謹遵殿下教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糖醋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糖醋人並收藏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