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編寫教材
大明:從監國開始卷瘋全世界 作者:糖醋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少得讓解縉明白畏懼。
打斷了解縉的話,朱瞻基開始切入正題:
“如今皇爺北征,短時間內你是安全的,但這並不絕對。
如果你想活得長久,就必須展現自己的價值,否則即便熬過這段日子,等皇爺班師迴朝,我卸任監國,你也難逃一死。”
解縉聽後點頭稱是,深知朱瞻基所言屬實,隨即又麵露愁容:
“殿下,臣其實也想證明自身價值,可現下深陷牢獄,縱使有心也無力施展啊!”
“我還沒講完呢,何必著急?”
朱瞻基冷笑一聲:“你想離開這裏,近期內我是無能為力,盡管如今詔獄由我掌控,但一旦放了你,恐怕第二*廷就會收迴這項權力!”
解縉啞口無言。
朱瞻基卻不賣關子,接著說道:“不過我這裏倒是有件事,就算你人在詔獄,也是可以做到的,隻是不知你願不願意參與?”
解縉一聽頓時喜形於色,未加思索便道:“殿下請吩咐!”
朱瞻基見他如此積極,甚是滿意,就怕他無所作為,絕不怕他冥頑不靈。
隻要他想活命,一切皆有可能。
朱瞻基調整了一下坐姿,嘴角揚起笑意:“這事若論起來,對你而言也算得上一件流芳百世的大好事。
若是做得出色,那修撰《永樂大典》的事,恐怕連提都提不上了。”
解縉聽到這話,眸光頓時明亮了幾分。
編纂《永樂大典》,向來是他引以為豪的成就。
畢竟這本巨著是皇帝文治的象征,能夠參與其中,已然讓他名垂青史。
然而,朱瞻基的話卻暗示著,眼前之事的重要性遠超於此。
解縉忍不住好奇,立刻表態:“殿下隻管吩咐,臣必竭盡全力!”
朱瞻基笑了笑,接著說道:“近來我與戶部達成協議,不久之後,便會得到巨額財富,這些錢數目龐大,每年至少兩三千萬兩銀子。”
朱瞻基給出一個保守估計,隨即話鋒一轉:“你知道的,我是皇太孫,這江山遲早歸我。
錢財對我而言,不過是個數字罷了。
再多的銀子,於我並無多大意義。”
解縉默然,內心吐槽:什麽叫對錢不感興趣?既然不感興趣,幹脆送我算了!
盡管腹誹,但表麵依舊恭敬聆聽。
朱瞻基瞥了他一眼,繼續說道:“這些錢我留著無用,打算用來推動大明的教育事業。
每年拿出一兩千萬兩,用於在全國各地興辦書院。”
“每年拿出一兩千萬兩辦書院?”
解縉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盯著朱瞻基,“殿下可知一兩千萬兩能做多少大事?”
朱瞻基冷哼一聲:“你是覺得我見識淺薄,還是覺得我對這筆錢特別看重?”
他略帶不屑地掃了解縉一眼,又道:“不過是一兩千萬兩銀子,你就這般驚訝?格局太小了吧。”
解縉張口欲言,卻又見朱瞻基滿臉輕蔑之色,於是識趣地閉上了嘴。
他覺得自己待在詔獄的日子不算太久,怎麽才一兩千萬兩銀子,就成了格局大小的問題了呢?
豈料短暫別離,竟似曆經漫長歲月?
不對,該是南柯一夢?
又似乎並非如此。
他心中暗忖,身為堂堂大學士,如今竟連幾句古語都用不上了。
不過數日關押,外界已天翻地覆?
解縉心生疑惑。
朱瞻基未理他,繼續說道:“實話說給你聽,即便大明如今財力不足,若能年收入一兩千萬兩白銀,我仍覺不夠。
解縉,你既追隨於我,就須牢記一事!”
解縉見朱瞻基神色鄭重,亦正色道:“殿下請講,臣必洗耳恭聽。”
朱瞻基滿意他的態度,覺得此人並非無可救藥。
於是嚴肅地道:“記住,我不在乎大明過往如何,亦不會過問未來,但我父曾叮囑,身居其位一日,便需為百姓盡責一日。
我不如我父那般慈悲,但凡我能做的,必定全力以赴。
就如眼下辦學院一事,隻要我在位一日,縱使囊中羞澀,大明的教育也絕不會中斷一日!”
朱瞻基言辭堅定。
解縉聽後,仿佛雷鳴炸響。
腦海中不斷迴蕩的是朱瞻基最後的話語:
“隻要我在位一日,縱使貧乏,大明的教育也不會停滯一日!”
解縉凝視朱瞻基,忽覺眼前這位少年比肩朱棣之雄才大略。
他稍愣片刻,隨即站起,整理囚衣,將額前亂發梳理整齊。
而後畢恭畢敬麵向朱瞻基,沉聲說道:
“臣解縉,願為殿下宏圖竭力效命,臣解縉苟存於世一日,便願為大明教育鞠躬盡瘁!”
話畢,解縉深深一拜!
朱瞻基見狀並未阻攔,待其行禮完畢,笑道:“好,既然你答應了,那我來說說你的事吧!”
然而解縉聽後,苦笑著道:“臣倒是想出外授業,隻是殿下您也說了,臣目前尚不能離開這裏。”
“授業?”
朱瞻基一愣,見解縉神情,方知他所指何意,無奈道:
“何時說過要派你去教書?”
朱瞻基覺得自己可能是瘋了,才會為了一個教書先生,硬著頭皮跑到詔獄裏勸說對方,還講了一堆深奧的道理。
解縉也被他的話驚得一愣,疑惑地問:“難道不該這樣嗎?”
在他看來,朱瞻基應該是想借助他的名聲來創建學院,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入學。
可現在看他這副樣子,似乎並不是這麽迴事。
朱瞻基沒有理會他的猜測,直接說道:“憑你的才能去做教書先生,實在太可惜了。
你被譽為五百年來讀書最多的人,還編纂過《永樂大典》,想必對各類書籍都非常熟悉吧!”
提到自己的專業,解縉本能地想要炫耀一番,但想起剛才被訓斥的經曆,立刻老實地點頭,認真傾聽。
朱瞻基見他態度端正,很滿意,接著說:“既然我要創辦學院,當然需要教學用書。
所以我想讓你在詔獄期間,主要負責編寫教材。”
“編寫教材?”
解縉驚訝地抬頭看著他。
朱瞻基肯定地點點頭,“沒錯,就是編寫教材。
但我要的教材不是什麽‘之乎者也’,也不是什麽‘四書五經’或八股文,我希望你能憑借編纂《永樂大典》的經驗,把所有知識分類整理,像天文、地理、經濟、民生、文學、工藝、醫學、農業等,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成書籍。”
解縉聽了這話,呆呆地看著朱瞻基,滿臉震驚:
“殿下這樣做……此舉……”
他張了張嘴,卻不知該如何迴應。
什麽叫不推崇四書五經,不看重八股文?如果這話傳出去,恐怕明天大明就會亂套了。
朱瞻基明白他心裏的想法,笑著說:“害怕了嗎?”
反問之後,朱瞻基沒等他迴答,話鋒一轉:“怕什麽呢?怕那些同僚,還是怕國子監的那些人?”
解縉張了張嘴,感覺嗓子發幹,忽然覺得答應朱瞻基是個錯誤。
不過朱瞻基並沒有給他反悔的機會,上了這條船,就別想輕易下來,要麽堅持到底,要麽提前備好一口棺材。
但他並沒有繼續恐嚇解縉,而是語氣柔和了些,安慰道:“別擔心,我不讓你去跟別人爭鬥,你就專心寫書就行!”
朱瞻基沉默片刻,嘴角再次揚起一抹危險的笑意:“況且這是我自己掏腰包辦的學堂,教什麽書我自然有權決定。
若有誰不安分妄圖插手,大不了我直接動手,不聽話就砍手,不閉嘴就割嘴。
若這樣還不行,那我隻能掀桌走人!”
解縉:“………”
…………
…………
…………
ps:求票票啊,諸位大佬,票票還有嗎?可憐可憐正在拚命碼字的小作者吧,月票、推薦票,什麽都缺,小作者急需支持!
——
看著朱瞻基說得如此決絕,解縉知道已無退路,苦笑著說道:“殿下既然這麽說,那老夫算是小覷太孫殿下了,不過是一死罷了,為了殿下,這條老命豁出去算了!”
聽到這話,朱瞻基的笑容更加燦爛,宛如春風拂麵:“看來解先生也是明理之人,我沒有看錯你!”
解縉內心暗自冷笑,若非無奈,他絕不願登上這條‘賊船’。
誰知道這條船哪天會不會與天下讀書人鬧得不可開交。
但他也清楚得很,如果不這麽做,自己恐怕連死都算不上好結果。
如今隻有眼前這位太孫殿下或許能保他性命。
左右都是死,何不放手一搏?
畢竟比起與天下讀書人為敵,麵對朱棣這樣的對手,哪個更明智,根本無需多想。
前者頂多受些皮肉傷還能活下去,而後者卻是必死無疑!
“不過殿下,編纂書籍絕非易事,資料收集整理需要多人協作,且您規劃的書籍種類繁多,是否可以給老夫增派人手?”
朱瞻基略作思索後點頭同意。
確實,僅憑解縉一人之力完成所有教材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朱瞻基手裏的項目——羊毛、玻璃、食鹽等,一旦盈利便會有新計劃展開。
時不我待,他無法預測朱棣此次北征究竟何時結束。
若是在朱棣迴朝之前不能將所有的事情處理妥當,待到朱棣歸來,就如同頭頂懸著一座巨山,他的行動必將受到極大的束縛!
想到這裏,他便轉向解縉問道:“這件事並不難解決,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既然這是你提出的,想必心中已有人選了吧?”
解縉沒有讓他失望,點頭一笑說道:“確實有幾個合適的人選。
永樂十年的狀元馬鐸馬彥聲,他師從鄭孟宣,精通詩書百家之學,與我也有些交情;還有王景、鄒輯,這兩位曾與我一同參與《永樂大典》的編撰工作,皆為世間名士……這些人都是我的朋友,若有他們的幫助,定能事半功倍!”
解縉隨口報出好幾個名字,連同各人的大致情況都一清二楚,朱瞻基聽罷不時點頭示意,待解縉說完,便笑道:
“那就有勞解先生將剛才提到的名字按順序列成一張名單。”
他的笑意中似有深意,解縉還未揣摩透其中之意,卻見朱瞻基已然起身,說道:
“我這就不過多打擾解先生了,稍後我會派人送來筆墨,煩請解先生將好友姓名寫畢後交予現任錦衣衛指揮使張懋即可。”
解縉聞言忙點頭道:“太孫殿下盡管放心,我定不會遺漏一人。”
話音剛落,他又露出諂媚之態問道:“不知太孫殿下能否讓手下每日送些酒菜進來?這幾日的生活實在太過艱難。”
打斷了解縉的話,朱瞻基開始切入正題:
“如今皇爺北征,短時間內你是安全的,但這並不絕對。
如果你想活得長久,就必須展現自己的價值,否則即便熬過這段日子,等皇爺班師迴朝,我卸任監國,你也難逃一死。”
解縉聽後點頭稱是,深知朱瞻基所言屬實,隨即又麵露愁容:
“殿下,臣其實也想證明自身價值,可現下深陷牢獄,縱使有心也無力施展啊!”
“我還沒講完呢,何必著急?”
朱瞻基冷笑一聲:“你想離開這裏,近期內我是無能為力,盡管如今詔獄由我掌控,但一旦放了你,恐怕第二*廷就會收迴這項權力!”
解縉啞口無言。
朱瞻基卻不賣關子,接著說道:“不過我這裏倒是有件事,就算你人在詔獄,也是可以做到的,隻是不知你願不願意參與?”
解縉一聽頓時喜形於色,未加思索便道:“殿下請吩咐!”
朱瞻基見他如此積極,甚是滿意,就怕他無所作為,絕不怕他冥頑不靈。
隻要他想活命,一切皆有可能。
朱瞻基調整了一下坐姿,嘴角揚起笑意:“這事若論起來,對你而言也算得上一件流芳百世的大好事。
若是做得出色,那修撰《永樂大典》的事,恐怕連提都提不上了。”
解縉聽到這話,眸光頓時明亮了幾分。
編纂《永樂大典》,向來是他引以為豪的成就。
畢竟這本巨著是皇帝文治的象征,能夠參與其中,已然讓他名垂青史。
然而,朱瞻基的話卻暗示著,眼前之事的重要性遠超於此。
解縉忍不住好奇,立刻表態:“殿下隻管吩咐,臣必竭盡全力!”
朱瞻基笑了笑,接著說道:“近來我與戶部達成協議,不久之後,便會得到巨額財富,這些錢數目龐大,每年至少兩三千萬兩銀子。”
朱瞻基給出一個保守估計,隨即話鋒一轉:“你知道的,我是皇太孫,這江山遲早歸我。
錢財對我而言,不過是個數字罷了。
再多的銀子,於我並無多大意義。”
解縉默然,內心吐槽:什麽叫對錢不感興趣?既然不感興趣,幹脆送我算了!
盡管腹誹,但表麵依舊恭敬聆聽。
朱瞻基瞥了他一眼,繼續說道:“這些錢我留著無用,打算用來推動大明的教育事業。
每年拿出一兩千萬兩,用於在全國各地興辦書院。”
“每年拿出一兩千萬兩辦書院?”
解縉瞪大雙眼,難以置信地盯著朱瞻基,“殿下可知一兩千萬兩能做多少大事?”
朱瞻基冷哼一聲:“你是覺得我見識淺薄,還是覺得我對這筆錢特別看重?”
他略帶不屑地掃了解縉一眼,又道:“不過是一兩千萬兩銀子,你就這般驚訝?格局太小了吧。”
解縉張口欲言,卻又見朱瞻基滿臉輕蔑之色,於是識趣地閉上了嘴。
他覺得自己待在詔獄的日子不算太久,怎麽才一兩千萬兩銀子,就成了格局大小的問題了呢?
豈料短暫別離,竟似曆經漫長歲月?
不對,該是南柯一夢?
又似乎並非如此。
他心中暗忖,身為堂堂大學士,如今竟連幾句古語都用不上了。
不過數日關押,外界已天翻地覆?
解縉心生疑惑。
朱瞻基未理他,繼續說道:“實話說給你聽,即便大明如今財力不足,若能年收入一兩千萬兩白銀,我仍覺不夠。
解縉,你既追隨於我,就須牢記一事!”
解縉見朱瞻基神色鄭重,亦正色道:“殿下請講,臣必洗耳恭聽。”
朱瞻基滿意他的態度,覺得此人並非無可救藥。
於是嚴肅地道:“記住,我不在乎大明過往如何,亦不會過問未來,但我父曾叮囑,身居其位一日,便需為百姓盡責一日。
我不如我父那般慈悲,但凡我能做的,必定全力以赴。
就如眼下辦學院一事,隻要我在位一日,縱使囊中羞澀,大明的教育也絕不會中斷一日!”
朱瞻基言辭堅定。
解縉聽後,仿佛雷鳴炸響。
腦海中不斷迴蕩的是朱瞻基最後的話語:
“隻要我在位一日,縱使貧乏,大明的教育也不會停滯一日!”
解縉凝視朱瞻基,忽覺眼前這位少年比肩朱棣之雄才大略。
他稍愣片刻,隨即站起,整理囚衣,將額前亂發梳理整齊。
而後畢恭畢敬麵向朱瞻基,沉聲說道:
“臣解縉,願為殿下宏圖竭力效命,臣解縉苟存於世一日,便願為大明教育鞠躬盡瘁!”
話畢,解縉深深一拜!
朱瞻基見狀並未阻攔,待其行禮完畢,笑道:“好,既然你答應了,那我來說說你的事吧!”
然而解縉聽後,苦笑著道:“臣倒是想出外授業,隻是殿下您也說了,臣目前尚不能離開這裏。”
“授業?”
朱瞻基一愣,見解縉神情,方知他所指何意,無奈道:
“何時說過要派你去教書?”
朱瞻基覺得自己可能是瘋了,才會為了一個教書先生,硬著頭皮跑到詔獄裏勸說對方,還講了一堆深奧的道理。
解縉也被他的話驚得一愣,疑惑地問:“難道不該這樣嗎?”
在他看來,朱瞻基應該是想借助他的名聲來創建學院,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入學。
可現在看他這副樣子,似乎並不是這麽迴事。
朱瞻基沒有理會他的猜測,直接說道:“憑你的才能去做教書先生,實在太可惜了。
你被譽為五百年來讀書最多的人,還編纂過《永樂大典》,想必對各類書籍都非常熟悉吧!”
提到自己的專業,解縉本能地想要炫耀一番,但想起剛才被訓斥的經曆,立刻老實地點頭,認真傾聽。
朱瞻基見他態度端正,很滿意,接著說:“既然我要創辦學院,當然需要教學用書。
所以我想讓你在詔獄期間,主要負責編寫教材。”
“編寫教材?”
解縉驚訝地抬頭看著他。
朱瞻基肯定地點點頭,“沒錯,就是編寫教材。
但我要的教材不是什麽‘之乎者也’,也不是什麽‘四書五經’或八股文,我希望你能憑借編纂《永樂大典》的經驗,把所有知識分類整理,像天文、地理、經濟、民生、文學、工藝、醫學、農業等,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成書籍。”
解縉聽了這話,呆呆地看著朱瞻基,滿臉震驚:
“殿下這樣做……此舉……”
他張了張嘴,卻不知該如何迴應。
什麽叫不推崇四書五經,不看重八股文?如果這話傳出去,恐怕明天大明就會亂套了。
朱瞻基明白他心裏的想法,笑著說:“害怕了嗎?”
反問之後,朱瞻基沒等他迴答,話鋒一轉:“怕什麽呢?怕那些同僚,還是怕國子監的那些人?”
解縉張了張嘴,感覺嗓子發幹,忽然覺得答應朱瞻基是個錯誤。
不過朱瞻基並沒有給他反悔的機會,上了這條船,就別想輕易下來,要麽堅持到底,要麽提前備好一口棺材。
但他並沒有繼續恐嚇解縉,而是語氣柔和了些,安慰道:“別擔心,我不讓你去跟別人爭鬥,你就專心寫書就行!”
朱瞻基沉默片刻,嘴角再次揚起一抹危險的笑意:“況且這是我自己掏腰包辦的學堂,教什麽書我自然有權決定。
若有誰不安分妄圖插手,大不了我直接動手,不聽話就砍手,不閉嘴就割嘴。
若這樣還不行,那我隻能掀桌走人!”
解縉:“………”
…………
…………
…………
ps:求票票啊,諸位大佬,票票還有嗎?可憐可憐正在拚命碼字的小作者吧,月票、推薦票,什麽都缺,小作者急需支持!
——
看著朱瞻基說得如此決絕,解縉知道已無退路,苦笑著說道:“殿下既然這麽說,那老夫算是小覷太孫殿下了,不過是一死罷了,為了殿下,這條老命豁出去算了!”
聽到這話,朱瞻基的笑容更加燦爛,宛如春風拂麵:“看來解先生也是明理之人,我沒有看錯你!”
解縉內心暗自冷笑,若非無奈,他絕不願登上這條‘賊船’。
誰知道這條船哪天會不會與天下讀書人鬧得不可開交。
但他也清楚得很,如果不這麽做,自己恐怕連死都算不上好結果。
如今隻有眼前這位太孫殿下或許能保他性命。
左右都是死,何不放手一搏?
畢竟比起與天下讀書人為敵,麵對朱棣這樣的對手,哪個更明智,根本無需多想。
前者頂多受些皮肉傷還能活下去,而後者卻是必死無疑!
“不過殿下,編纂書籍絕非易事,資料收集整理需要多人協作,且您規劃的書籍種類繁多,是否可以給老夫增派人手?”
朱瞻基略作思索後點頭同意。
確實,僅憑解縉一人之力完成所有教材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朱瞻基手裏的項目——羊毛、玻璃、食鹽等,一旦盈利便會有新計劃展開。
時不我待,他無法預測朱棣此次北征究竟何時結束。
若是在朱棣迴朝之前不能將所有的事情處理妥當,待到朱棣歸來,就如同頭頂懸著一座巨山,他的行動必將受到極大的束縛!
想到這裏,他便轉向解縉問道:“這件事並不難解決,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既然這是你提出的,想必心中已有人選了吧?”
解縉沒有讓他失望,點頭一笑說道:“確實有幾個合適的人選。
永樂十年的狀元馬鐸馬彥聲,他師從鄭孟宣,精通詩書百家之學,與我也有些交情;還有王景、鄒輯,這兩位曾與我一同參與《永樂大典》的編撰工作,皆為世間名士……這些人都是我的朋友,若有他們的幫助,定能事半功倍!”
解縉隨口報出好幾個名字,連同各人的大致情況都一清二楚,朱瞻基聽罷不時點頭示意,待解縉說完,便笑道:
“那就有勞解先生將剛才提到的名字按順序列成一張名單。”
他的笑意中似有深意,解縉還未揣摩透其中之意,卻見朱瞻基已然起身,說道:
“我這就不過多打擾解先生了,稍後我會派人送來筆墨,煩請解先生將好友姓名寫畢後交予現任錦衣衛指揮使張懋即可。”
解縉聞言忙點頭道:“太孫殿下盡管放心,我定不會遺漏一人。”
話音剛落,他又露出諂媚之態問道:“不知太孫殿下能否讓手下每日送些酒菜進來?這幾日的生活實在太過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