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姐姐……嗯……那個……”我麵色微紅,顯得有些忸怩不安,實在不太好意思直接把話說出口。就在這時,隻見冰兒如同鬼魅一般輕盈地飄到我的身前,然後俯身在我的耳畔輕聲低語道:“建軍,這個可是一隻紅衣厲鬼哦!不過呢,奇怪的是它身上竟然沒有絲毫煞氣存在,依我看來呀,它應該從未傷害過任何人喲。”


    聽完冰兒這番話,我心中稍定,不著痕跡地點了點頭,表示認同她的看法。確實如她所言,如果這隻厲鬼身上既無煞氣,亦無戾氣,那極有可能是一隻心地善良、未曾作惡的善詭。於是,我略微沉思片刻之後,終於鼓起勇氣開口向那位姐姐解釋起來:“姐姐您瞧啊,那個虎子渾身上下都彌漫著濃烈的怨氣和煞氣,可想而知,它的雙手必定沾染過不少無辜之人的性命呐。”說罷,我又小心翼翼地抬眼觀察了一下她的臉色變化,發現她神情依舊平靜如水,毫無波瀾。看到這一幕,我心裏頓時有了底,想來這個姐姐對那鬼娃娃所犯下的罪孽定然心知肚明。緊接著,我繼續說道:“而我觀姐姐您周身並無半分陰煞之氣,更不見半點怨氣縈繞,想必您一定是個通情達理之人吧?所以請您放心,我絕無任何惡意,而且我還是正兒八經的道家弟子呢。”為了進一步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立場,說到此處,我趕忙伸手入懷,掏出隨身攜帶的那張珍貴符籙,並高高舉起向她展示,以此示意自己絕非什麽心懷不軌之徒。


    我擔心她對於正宗道士的含義一知半解,於是便再次詳細地向她解釋道:“所謂受籙的道士啊,那可是經過天地認可與鑒證的存在呢!我們身負使命,隻能一心行善積德,絕不可行任何惡事。倘若違背此道,不僅會遭到天地的厭棄,就連自身所擁有的法力都會逐漸消散殆盡哦。因此呀,除非對方真是罪大惡極之人,否則我絕不會輕易動殺念將其打殺的。”


    聽完我的這番話後,那位女詭原本緊繃著的神情稍稍鬆弛了下來。隻見她恭恭敬敬地向我行了一個萬福禮,接著緩緩開口說道:“小女子名為唐玲兒,乃是封門村之人。自從身死之後,就一直被困於此地不得脫身。然而,我與虎子從未做過半點壞事,還望道長高抬貴手,放過我的虎子吧!”當提及到那小鬼娃虎子時,唐玲兒的神情瞬間又變得有些癲狂起來。我心裏明白得很,雖說這唐玲兒本質或許並非邪惡之輩,但長期被困於這充滿怨氣與煞氣的風門之中,不斷地受到這些負麵氣息的侵蝕,久而久之,她的心性難免會受到影響。若繼續如此下去,恐怕她最終也會如那些隻知殺戮的惡鬼一般,陷入魔道而無法自拔。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紛亂的心緒平靜下來,然後緩緩地張開嘴巴,聲音略微有些顫抖地問道:“唐小姐,您是否知曉究竟是誰在此處布下了這道神秘的結界呢?還有,他為何要設置這樣一個結界啊?眼下,唯有將這件事徹底弄清楚並妥善解決掉,我才有辦法帶領大家離開此地,並消除虎子身上那濃重的怨氣和煞氣,助其順利轉世投胎呐!”


    當聽到我說想要幫助他們實現轉世投胎時,唐玲兒的臉上瞬間流露出難以抑製的激動之情。或許是由於她自出生以來直至生命終結,始終都被困在這封閉的封門村中,極少與外界之人有所往來。而且,她周圍所相處的皆是親朋好友,再加上此處又與塵世隔絕,種種因素疊加之下,使得她的性格格外單純,對於他人的言語自然也是深信不疑。因此,當聽聞我願意出手相助、幫他們完成轉世輪迴之事後,唐玲兒不禁喜出望外,滿心歡喜地點著頭,表示對我的信任。


    隻見她微微側過腦袋,認真思考了片刻之後,方才緩緩開口說道:“嗯……我在世的時候曾聽爺爺他們講起過,咱們所處的這塊地方乃是當年由我們老祖宗的師父——劉秉忠親自選定的方位。而後嘛……”然而,就在她即將道出關鍵信息之際,我卻突然情緒失控般地高聲大喊,硬生生地截斷了她尚未說完的話語。


    “你說誰?竟然是劉秉忠!就是那位身處元朝時期的劉秉忠啊!而且還是那名玄學大家——劉秉忠呐!”唐玲兒重重地點了點頭,表示對我的說法極為認可。而此時的我呢,則如同被點燃的火藥一般,情緒瞬間變得無比激動,整個人像是失去了控製似的,在四周瘋狂地轉動著身子!或許對於許多人而言,劉秉忠這個名字顯得有些陌生,但要知道,在風水玄學這一領域裏,他可稱得上是赫赫有名、如雷貫耳啊!接下來,就讓我大致給諸位講解一番吧!


    劉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劉侃,法名子聰,字仲晦,號藏春散人,是元代初期的傑出政治家、文學家和建築家。?他出生於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祖籍瑞州,出身於官宦世家。?


    劉秉忠自幼聰穎,八歲入學,十三歲進入元帥府做人質,十七歲成為邢台節度使府的令史。他對天文、地理、律曆、卜筮等學問無所不精,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器重。1238年,他辭去吏職,歸隱武安山,後入全真道,拜虛照禪師為師。1242年,他被北方禪宗領袖海雲禪師推薦給忽必烈,成為其重要幕僚,參與軍政要務。


    在忽必烈即位後,劉秉忠積極參與元朝的製度建設和城市規劃。他建議將蒙古更名為“大元”,並主持設計了元大都(今北京)的雛形。劉秉忠不僅在政治上有著卓越的貢獻,還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著有《藏春集》《平沙玉尺經》等作品。


    劉秉忠於1274年逝世,享年五十九歲。他被追贈為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常山王,諡號“文正”,是元代漢人中唯一被封三公的人。他的生平事跡和貢獻在元朝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被譽為“元朝典章製度之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詭玄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珠圓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珠圓玉並收藏養詭玄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