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維岩倒是安然無恙。
他手下那些人沒什麽文化,大字報都不會寫,也總結不出他到底有啥問題。
那些想挑事兒的,也不過是指責他愛罵人;
而真有心寫點什麽的,又怕鄭維岩日後找機會整治自己,隻能把話憋在肚子裏。
紀廣才察覺到,鄭維岩管理的這幾個單位,批d、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運動開展得毫無起色。
於是,他親自下到基層,找了幾名工人談話。
可這些工人政治水平有限,說起話來完全沒法和黨中央的要求保持一致。
紀廣才心裏犯起了嘀咕,要是把這群人發動起來,搞不好火會燒到自己身上,思量再三,他隻能放棄了這個打算。
鄭維岩得知紀廣才去找工人談話後,氣得火冒三丈,心裏直罵:
我一心一意為你解決問題,你倒好,居然來找我的茬,這算什麽玩意兒!
就在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啤酒廠的計劃得到了批複。
計劃科忙著申請征地,最終,啤酒廠選定落在趙村。
緊接著,便是緊鑼密鼓地修路、引水、建廠房,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另一邊,於海泉迴到了部隊,在團部擔任參謀。春季招兵的時候,他來到了威寧。
於海泉到威寧縣武裝部報到時,結識了一同前來的海軍招兵人員,兩人恰好住在同一個宿舍。
這人有個朋友家的小孩想當兵,卻不想當海軍。
於海泉聽了,心有戚戚焉,他坦言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曆,還感慨道,招這樣心思不在的人進隊伍,往後可不好管理。
兩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當場就達成默契,決定日後互相照應。
下午,於海泉請假去了三姨家,把弟弟可以當兵的好消息告訴了三姨。
晚飯時,盛國琳和於海泉閑聊起來。
於海泉興致勃勃地說起:“三姨夫,前一陣子吉林下了一場隕石雨,那隕石個頭可大了,當地動靜特別大。”
盛國琳滿臉驚訝,連忙問道:“什麽時候的事兒?報紙上咋沒報道呢?”
“3月8日下午,在吉林市金珠公社。沒登報,所以老百姓都不知道。”於海泉解釋道。
盛國琳若有所思,緩緩說道:“這可是大事啊。你看《水滸》裏不是說,108將都是天罡星、地煞星下凡嘛,這隕石掉下來,裏頭的門道可多了去了。”
於海泉一聽,趕緊提醒:“三姨夫,您說的這個我也聽說過,可這話可千萬不能到外麵亂說,不然別人該說您封建迷信了。”
盛國琳拍了拍胸脯,保證道:“放心吧,我也是黨員幹部,這點覺悟還是有的,肯定不會到外麵瞎說。”
第二天一大早,於海泉就坐公交車迴城了。
而盛國琳則去找楊小東,要了輛車,前往青年點。
此時,青年點的年輕人正在村裏組織批鬥會。
他們照著工廠的樣子,寫了大字報,老百姓們圍在大字報下,聽著這些從三線來的青年慷慨激昂地宣講。
盛國琳找到盛明偉,把當兵的消息告訴了他,還鼓勵他去報名。
盛明偉一聽,和青年點的幾個朋友一合計,立馬寫了申請書。
他們拿著申請書,先找到生產隊隊長簽字,接著又馬不停蹄地跑到大隊、公社去簽批。
相比之下,公社的批d、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開展得遠不如三線廠那麽熱烈。
隻有幾個下鄉青年較多的生產隊,有幾名青年貼了幾張大字報,再加上公社文書精心繪製的宣傳板報和幾張報紙,便是全部的宣傳陣仗了。
或許是這些年運動太過頻繁,老百姓們早已疲憊不堪,根本搞不清這場運動的實質究竟是什麽。
各隊接到要求後,還是按照以往的慣例,把地富反壞右分子或他們的子女拉上台批鬥。
村裏人既不清楚d到底說了什麽,也不明白這次鬥爭到底是為了什麽,一切都顯得那麽茫然。
靳武利每天都在挑糞,運動一來,他就被佟興祖那邊心懷不滿的青年拉上台批鬥。
批鬥時,那些人不停地追問他那三名傷員的下落。
佟鐵山心裏明白這些年輕人的目的,可有些話實在沒法說破。
有時候,他隻能巧妙地把話頭引到文件上,著重講講翻案風。
但村裏的年輕人根本不買賬,總是搶過話題,自顧自地發泄著情緒。
佟鐵山也不好多說什麽,生怕矛頭一不小心就指向自己。
畢竟工廠裏關於女兒和謝雲旺的大字報內容,也傳到了村裏。
好在村裏有能耐的人,大多都是他施工隊的主力,和他一條心。
那些搞事的青年人識字不多,腦子也不太靈光,雖說聽說三線人在搞階級鬥爭、搞揭發,可壓根兒不清楚到底該怎麽鬥爭、怎麽揭發。
那些有能耐的人,一聽大隊長把話題引開了,就知道領導不想再把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翻來覆去地說個沒完。
於是,他們充分發揮自己能說會道的本事,又把話題轉到了工分,以及哪個生產隊工分值多少錢上麵。
當然,這樣的批鬥會常常鬧得雙方都不愉快。
第二次批鬥會上,雙方先是激烈爭吵,隨後竟然大打出手。
佟鐵山見狀,趕忙偷偷告訴靳武利,讓他到山上的屋子裏躲幾天。
靳武利熬過了冬天,腿也不怎麽痛了,偶爾有點發脹,自己拍打幾下也就沒事了。
隻是站的時間長了還是不行,有時候實在堅持不住,可一迴到山上,就感覺好多了,因為再也沒人找他去參加批鬥會了。
運動開展了一段時間後,縣裏派來檢查運動開展情況的人員,認為稻地大隊這次運動鬥爭性太弱,針對性不強,要求立即整改。
佟鐵山和宋東方緊急商量後,決定請廠宣傳科大筆杆子孔慶傑的媽媽杜意出麵,寫了一篇文章,交給檢查組。
檢查組把文章帶迴去後,得到了蘭小柱的認可,還在縣報社登了報。
一時間,佟鐵山成了當地的名人。
佟鐵山出名隻是為了應付檢查,可他萬萬沒想到,這竟在日後給他帶來了大麻煩。
在工廠裏,李沈得的妻子不知為何,總是在大路上瘋跑,有時候連鞋都跑丟了,旁人怎麽勸都沒用,隻有李沈得親自出麵,才能把她勸住。
新學校到向陽街的路上,有五棵大槐樹。
這幾棵樹是稻地村佟家人的,他們說是祖先從河北來時種下的。
大槐樹粗壯無比,三個半大小夥子手拉手,才能勉強把它抱住。
大槐樹下不像路邊的小樹,周圍綠草如茵,它的根部堆滿了碎石,粗壯的樹根從地麵高高鼓起。
夏天放學時,許多學生都會在樹根上坐一坐,歇口氣,乘乘涼。
春天來了,大槐樹的樹根老皮依舊是灰褐色的,可樹枝卻漸漸泛出了黃綠,有的地方已經吐出了嫩綠的細芽。
一天,李風順和劉遠勝一起放學迴家,高文革在後麵三十多米遠的地方跟著。
走到大槐樹下時,突然竄出一個老婆婆,她揮舞著雙手,大聲叫嚷:“別跑!”
一邊喊,一邊朝著李風順和劉遠勝追過去。
兩人嚇得臉色蒼白,撒腿就繞著樹跑。
跑著跑著,李風順瞧見一位瘦瘦高高的大叔,叉著十指,八字腳邁得飛快,從廠區方向朝南跑來。
李風順連忙大聲唿救:“叔叔,快來幫忙,這兒有個瘋子在追我們!”
老婆婆卻像沒看見來人似的,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嘴裏還喊著:“我是天兵,要拿妖怪,誰敢阻攔!”
大叔跑近了,氣喘籲籲地問:“火車過去沒?”
“叔叔,快救我們!”李風順和劉遠勝急得大喊。
“叔叔趕火車,救不了你們。”大叔說完,便喘著粗氣匆匆跑開了。
李風順和劉遠勝見沒人幫忙,隻好停下來,低頭撿起石頭和土塊,想嚇唬老婆婆。
可這根本不管用,老婆婆張牙舞爪地繼續逼近。
李風順一咬牙,將手中的石頭朝著老婆婆扔了過去,劉遠勝也不甘示弱,把手裏的沙土揚了過去。
揚起的沙土迷住了老婆婆的眼睛,她連忙躲到樹後,“啊啊”地叫著。
兩人趁機趕緊往家的方向跑去。
一直跟在後麵的高文革見狀,也加快腳步,快速跟了上來,三個人很快會合到了一起。
劉遠勝心有餘悸地問高文革:“媽的,那個老太太是誰啊?”
高文革迴答道:“李大爺,李沈得的老婆。”
“那甩著大爪子,八字腳跑的又是誰?”劉遠勝接著問。
高文革說:“這人具體叫啥我也不清楚,我隻聽別人都喊他宋大爪子。”
李風順聽了,一臉疑惑:“宋大爪子?日本人,四個字?”
“不是日本人,是中國人!你怎麽覺得四個字就是日本人呢?”高文革哭笑不得地解釋。
劉遠勝也跟著說:“不對呀,電影裏日本人的名字都是兩個字,像中村、渡邊、鳩山、豬頭、犬養,沒聽過四個字的呀。”
高文革白了他一眼,說道:“你這更不對,那隻是日本人的姓,後麵還有兩個字是名呢。”
“那他這名字……”李風順還是有些不解。
“他姓宋,手爪子特別大,所以大家給他起了這麽個外號。”高文革耐心解釋道。
一邊說著話,他們一邊往家走。
李風順和高文革興致勃勃地討論著宋大爪子的特點,早把前一段時間兩人之間的不愉快拋到了九霄雲外。
他手下那些人沒什麽文化,大字報都不會寫,也總結不出他到底有啥問題。
那些想挑事兒的,也不過是指責他愛罵人;
而真有心寫點什麽的,又怕鄭維岩日後找機會整治自己,隻能把話憋在肚子裏。
紀廣才察覺到,鄭維岩管理的這幾個單位,批d、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運動開展得毫無起色。
於是,他親自下到基層,找了幾名工人談話。
可這些工人政治水平有限,說起話來完全沒法和黨中央的要求保持一致。
紀廣才心裏犯起了嘀咕,要是把這群人發動起來,搞不好火會燒到自己身上,思量再三,他隻能放棄了這個打算。
鄭維岩得知紀廣才去找工人談話後,氣得火冒三丈,心裏直罵:
我一心一意為你解決問題,你倒好,居然來找我的茬,這算什麽玩意兒!
就在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啤酒廠的計劃得到了批複。
計劃科忙著申請征地,最終,啤酒廠選定落在趙村。
緊接著,便是緊鑼密鼓地修路、引水、建廠房,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另一邊,於海泉迴到了部隊,在團部擔任參謀。春季招兵的時候,他來到了威寧。
於海泉到威寧縣武裝部報到時,結識了一同前來的海軍招兵人員,兩人恰好住在同一個宿舍。
這人有個朋友家的小孩想當兵,卻不想當海軍。
於海泉聽了,心有戚戚焉,他坦言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曆,還感慨道,招這樣心思不在的人進隊伍,往後可不好管理。
兩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當場就達成默契,決定日後互相照應。
下午,於海泉請假去了三姨家,把弟弟可以當兵的好消息告訴了三姨。
晚飯時,盛國琳和於海泉閑聊起來。
於海泉興致勃勃地說起:“三姨夫,前一陣子吉林下了一場隕石雨,那隕石個頭可大了,當地動靜特別大。”
盛國琳滿臉驚訝,連忙問道:“什麽時候的事兒?報紙上咋沒報道呢?”
“3月8日下午,在吉林市金珠公社。沒登報,所以老百姓都不知道。”於海泉解釋道。
盛國琳若有所思,緩緩說道:“這可是大事啊。你看《水滸》裏不是說,108將都是天罡星、地煞星下凡嘛,這隕石掉下來,裏頭的門道可多了去了。”
於海泉一聽,趕緊提醒:“三姨夫,您說的這個我也聽說過,可這話可千萬不能到外麵亂說,不然別人該說您封建迷信了。”
盛國琳拍了拍胸脯,保證道:“放心吧,我也是黨員幹部,這點覺悟還是有的,肯定不會到外麵瞎說。”
第二天一大早,於海泉就坐公交車迴城了。
而盛國琳則去找楊小東,要了輛車,前往青年點。
此時,青年點的年輕人正在村裏組織批鬥會。
他們照著工廠的樣子,寫了大字報,老百姓們圍在大字報下,聽著這些從三線來的青年慷慨激昂地宣講。
盛國琳找到盛明偉,把當兵的消息告訴了他,還鼓勵他去報名。
盛明偉一聽,和青年點的幾個朋友一合計,立馬寫了申請書。
他們拿著申請書,先找到生產隊隊長簽字,接著又馬不停蹄地跑到大隊、公社去簽批。
相比之下,公社的批d、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開展得遠不如三線廠那麽熱烈。
隻有幾個下鄉青年較多的生產隊,有幾名青年貼了幾張大字報,再加上公社文書精心繪製的宣傳板報和幾張報紙,便是全部的宣傳陣仗了。
或許是這些年運動太過頻繁,老百姓們早已疲憊不堪,根本搞不清這場運動的實質究竟是什麽。
各隊接到要求後,還是按照以往的慣例,把地富反壞右分子或他們的子女拉上台批鬥。
村裏人既不清楚d到底說了什麽,也不明白這次鬥爭到底是為了什麽,一切都顯得那麽茫然。
靳武利每天都在挑糞,運動一來,他就被佟興祖那邊心懷不滿的青年拉上台批鬥。
批鬥時,那些人不停地追問他那三名傷員的下落。
佟鐵山心裏明白這些年輕人的目的,可有些話實在沒法說破。
有時候,他隻能巧妙地把話頭引到文件上,著重講講翻案風。
但村裏的年輕人根本不買賬,總是搶過話題,自顧自地發泄著情緒。
佟鐵山也不好多說什麽,生怕矛頭一不小心就指向自己。
畢竟工廠裏關於女兒和謝雲旺的大字報內容,也傳到了村裏。
好在村裏有能耐的人,大多都是他施工隊的主力,和他一條心。
那些搞事的青年人識字不多,腦子也不太靈光,雖說聽說三線人在搞階級鬥爭、搞揭發,可壓根兒不清楚到底該怎麽鬥爭、怎麽揭發。
那些有能耐的人,一聽大隊長把話題引開了,就知道領導不想再把這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兒,翻來覆去地說個沒完。
於是,他們充分發揮自己能說會道的本事,又把話題轉到了工分,以及哪個生產隊工分值多少錢上麵。
當然,這樣的批鬥會常常鬧得雙方都不愉快。
第二次批鬥會上,雙方先是激烈爭吵,隨後竟然大打出手。
佟鐵山見狀,趕忙偷偷告訴靳武利,讓他到山上的屋子裏躲幾天。
靳武利熬過了冬天,腿也不怎麽痛了,偶爾有點發脹,自己拍打幾下也就沒事了。
隻是站的時間長了還是不行,有時候實在堅持不住,可一迴到山上,就感覺好多了,因為再也沒人找他去參加批鬥會了。
運動開展了一段時間後,縣裏派來檢查運動開展情況的人員,認為稻地大隊這次運動鬥爭性太弱,針對性不強,要求立即整改。
佟鐵山和宋東方緊急商量後,決定請廠宣傳科大筆杆子孔慶傑的媽媽杜意出麵,寫了一篇文章,交給檢查組。
檢查組把文章帶迴去後,得到了蘭小柱的認可,還在縣報社登了報。
一時間,佟鐵山成了當地的名人。
佟鐵山出名隻是為了應付檢查,可他萬萬沒想到,這竟在日後給他帶來了大麻煩。
在工廠裏,李沈得的妻子不知為何,總是在大路上瘋跑,有時候連鞋都跑丟了,旁人怎麽勸都沒用,隻有李沈得親自出麵,才能把她勸住。
新學校到向陽街的路上,有五棵大槐樹。
這幾棵樹是稻地村佟家人的,他們說是祖先從河北來時種下的。
大槐樹粗壯無比,三個半大小夥子手拉手,才能勉強把它抱住。
大槐樹下不像路邊的小樹,周圍綠草如茵,它的根部堆滿了碎石,粗壯的樹根從地麵高高鼓起。
夏天放學時,許多學生都會在樹根上坐一坐,歇口氣,乘乘涼。
春天來了,大槐樹的樹根老皮依舊是灰褐色的,可樹枝卻漸漸泛出了黃綠,有的地方已經吐出了嫩綠的細芽。
一天,李風順和劉遠勝一起放學迴家,高文革在後麵三十多米遠的地方跟著。
走到大槐樹下時,突然竄出一個老婆婆,她揮舞著雙手,大聲叫嚷:“別跑!”
一邊喊,一邊朝著李風順和劉遠勝追過去。
兩人嚇得臉色蒼白,撒腿就繞著樹跑。
跑著跑著,李風順瞧見一位瘦瘦高高的大叔,叉著十指,八字腳邁得飛快,從廠區方向朝南跑來。
李風順連忙大聲唿救:“叔叔,快來幫忙,這兒有個瘋子在追我們!”
老婆婆卻像沒看見來人似的,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嘴裏還喊著:“我是天兵,要拿妖怪,誰敢阻攔!”
大叔跑近了,氣喘籲籲地問:“火車過去沒?”
“叔叔,快救我們!”李風順和劉遠勝急得大喊。
“叔叔趕火車,救不了你們。”大叔說完,便喘著粗氣匆匆跑開了。
李風順和劉遠勝見沒人幫忙,隻好停下來,低頭撿起石頭和土塊,想嚇唬老婆婆。
可這根本不管用,老婆婆張牙舞爪地繼續逼近。
李風順一咬牙,將手中的石頭朝著老婆婆扔了過去,劉遠勝也不甘示弱,把手裏的沙土揚了過去。
揚起的沙土迷住了老婆婆的眼睛,她連忙躲到樹後,“啊啊”地叫著。
兩人趁機趕緊往家的方向跑去。
一直跟在後麵的高文革見狀,也加快腳步,快速跟了上來,三個人很快會合到了一起。
劉遠勝心有餘悸地問高文革:“媽的,那個老太太是誰啊?”
高文革迴答道:“李大爺,李沈得的老婆。”
“那甩著大爪子,八字腳跑的又是誰?”劉遠勝接著問。
高文革說:“這人具體叫啥我也不清楚,我隻聽別人都喊他宋大爪子。”
李風順聽了,一臉疑惑:“宋大爪子?日本人,四個字?”
“不是日本人,是中國人!你怎麽覺得四個字就是日本人呢?”高文革哭笑不得地解釋。
劉遠勝也跟著說:“不對呀,電影裏日本人的名字都是兩個字,像中村、渡邊、鳩山、豬頭、犬養,沒聽過四個字的呀。”
高文革白了他一眼,說道:“你這更不對,那隻是日本人的姓,後麵還有兩個字是名呢。”
“那他這名字……”李風順還是有些不解。
“他姓宋,手爪子特別大,所以大家給他起了這麽個外號。”高文革耐心解釋道。
一邊說著話,他們一邊往家走。
李風順和高文革興致勃勃地討論著宋大爪子的特點,早把前一段時間兩人之間的不愉快拋到了九霄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