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城牆巍峨壯觀,高聳入雲且綿延悠長。


    周偉向他們介紹道:“這可是明朝時期修建的城牆,距今已有500年曆史了。”


    賈新藝不禁感慨:“哇,實在是太久遠了!”


    他們沿著城牆,朝著南關方向走去。


    沒走多久,便停住了腳步,前方的路被阻斷了。


    原來,城牆有一處已然坍塌,坍塌處是一片鬱鬱蔥蔥的玉米地。


    周偉無奈地說:“也不知道這城牆啥時候塌的。本來想著繞到南關,從南關進城,再從東門出去,這樣順路。現在看來不行了,咱們迴去吧,從東門進城,你們在城裏逛一圈後,按原路返迴。”


    眾人迴到原點,走了四十餘米,便看到了東門的甕城。


    這甕城形狀奇特,猶如螃蟹的大鉗子,緊緊護衛著城門。


    甕城裏,有幾戶人家借著甕城的地勢搭建了住房,還用木條和牆磚壘起了半米多高的院牆。


    甕城盡職盡責地守護著城門,城門上方修築有箭樓,那是一座兩層的樓閣,雖曆經歲月洗禮,顯得破舊不堪,但重簷歇山頂的建築風格,依舊彰顯出雄渾大氣,讓整段城牆更添雄偉壯麗之感。


    甕城中央,鋪著一條石子路。


    周偉走到此處,停下了腳步,掏出一根煙點上,說道:“你們進去逛吧,我迴車上等你們。”


    走進城門,城內的建築布局規整了許多。


    一條十字形的主幹道,將整座城清晰地劃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區域。


    每個區域內,又有多條平行的小路縱橫交錯,再細分出若幹胡同。


    在每一個路口的院牆上,都掛著木牌,上麵用醒目的紅字寫著:東一胡同、北二胡同、南三胡同、西四胡同。


    他們一邊走,一邊好奇地打量著四周,看到了北四胡同的學校、西三胡同的醫院、東二胡同的政府大院,還有南一胡同的新華書店。


    整座城內,清一色的平房,唯有位於城中心的鼓樓,稍顯高大突出。


    鼓樓的位置恰到好處,與四個城門的距離近乎相等,均為250米。


    鼓樓巍峨聳立,高度甚至超過了三線的二層簡易樓。


    鼓樓下層是磚石結構的無梁拱券式墩台,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一個門洞,相互連通。


    幾位老人悠然地坐在馬紮上,靠著門洞乘涼。


    周山走上前去,禮貌地問道:“老爺爺,這樓能上去嗎?”


    “能,西邊有樓梯。”老人微笑著迴答。


    眾人來到西牆,離地一米多高的地方,有一個兩米左右的洞口,洞口下方墊著幾塊巨大的石頭。


    他們手腳並用地爬上石頭,鑽進了門洞。


    門洞裏有樓梯,隻是那破舊的石梯坡度很陡,裏麵彌漫著一股騷臭味,光線也十分昏暗。


    大家小心翼翼地借助著上方透進來的微弱光線,摸索著向上攀爬。


    轉了一個彎後,終於登上了鍾鼓樓。


    然而,樓上的景象卻讓人有些作嘔,垃圾遍地,有糞便、尿液,甚至還有帶著血跡的女人月經布,髒亂至極。


    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躲避著垃圾,在鼓樓上緩慢走動,放眼望去,城內許多街景盡收眼底。


    在西南角,百米開外,一片低矮的平房中間,有一處院落,院門口紅旗飄揚,院牆上寫著“人民醫院”四個大字。


    西北角,同樣百多米遠的地方,在一片破舊平房的北麵,有一個大大的院落,院牆上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再往北,是一片小樹林,樹林外,幾段城牆已經塌陷。


    東北角,排列著許多規整、幹淨的大院落,每個院落中都有紅旗隨風飄揚。


    東牆外,便是那雄偉壯麗的首山。


    再轉身看向別處,是他們剛剛走過的路,路的兩邊分布著幾處大院落。


    繼續轉身朝南望去,一座高高的牌樓映入眼簾。


    大家不禁說道:“走,到那兒看看去。”


    賈新藝實在受不了鼓樓上的惡臭,捂著鼻子匆匆走了一圈,便急忙向下走去。


    周山則邁著慢悠悠的步子,踩著樓上的垃圾,跟在後麵。


    下樓後,眾人向南行進,來到了那座高高瘦瘦的牌樓前,開始仔細端詳起來。


    牌樓的柱子是由一整塊大石頭雕琢而成,其大小與石嘴岩的石頭相比,相差無幾,隻不過經過了石匠的精心打磨,顯得精致許多。


    從側麵觀察,這牌樓原本應該有四根柱子。


    隻是兩邊的民房,借助牌樓柱子的石頭砌起了牆,把邊上的兩根柱子砌進了房屋裏,在屋內,隻能看到牌樓柱子在上麵露出個小尖和橫梁。


    中間的兩根柱子,有三麵也被砌進了牆裏,隻有一麵光滑油黑的部分露在外麵,無聲地訴說著牌坊的悠久曆史。牌匾上刻著許多字,隻是大家都不認識。


    正看著,一輛馬車緩緩駛過,馬蹄揚起的塵土中,馬糞落到地上,濺起的灰土沾到了賈新藝的褲腳上。


    他在地上撿起一根小樹枝,輕輕撣了撣。


    看了一會兒,他們便準備往迴走。


    拐進一條胡同,路過一間房子,隻見水泥牆上掛著一塊牌匾,上麵寫著:“東方紅飯店。”


    賈新藝熱情地說:“走,跟我進去,我請你們吃飯。”


    周山一聽,高興地跟著進了飯店。


    可一進去,大家就傻了眼,飯店裏蒼蠅亂飛,時不時還會撞到臉上。


    店內中央擺著三張圓桌,地麵上滿是垃圾和髒水,桌邊連一把椅子都沒有。


    飯口處站著三個人,台麵上放著兩個大盆,一盆裝著高粱米,一盆是白菜湯,兩盆食物上密密麻麻地爬滿了正在“就餐”的蒼蠅。


    飯口的人扯著嗓子喊道:“小孩,吃飯嗎?有糧票嗎?沒有就出去!”


    隨著這聲喊叫,蒼蠅受驚飛了起來,在眾人頭頂嗡嗡亂飛,好似在驅趕他們。


    賈新藝原本請客的興致也瞬間消散,李風順嫌棄地說:“這飯店的環境,簡直跟廁所裏的糞坑沒啥兩樣,還吃什麽呀!”


    眾人無奈,走出東門,坐上周偉的車,迴到了海邊。


    此時的海邊,臨近中午,天氣愈發炎熱。


    海水已經退潮,平靜的海麵上,成群的人在水中嬉戲,盡情享受著海水帶來的清涼。


    劉長明的兒子生病,他和範雨丹帶著孩子去了醫院,因而沒能陪同領導來海邊。


    溫利喜也沒來,他帶著方美彤迴老家結婚去了。


    段永軍和他一樣,也迴家籌備婚事了。


    時守誌和劉英跟著大部隊來到城裏,驚喜地看到雙方父母正站在鍾鼓樓邊,相談甚歡。


    時守誌和劉英走上前去,為彼此父母做了介紹。


    老人們笑著說:“我們在這兒都聊了一個小時了,感覺特別投緣。”


    劉英的父親為人十分實在,非要邀請大家去家裏吃飯。


    時守誌的父母本想爭著請客,但最終拗不過熱情的老紅軍,眾人聽從安排,來到劉英家。


    席間推杯換盞,雙方家長一合計,把兩個孩子的婚事給定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時守誌和劉英便騎著自行車,來到海邊與大家會合。


    7.16紀念大會在上午11點30分圓滿閉幕。


    縣裏各單位的人陸續撤離,不過海邊仍有許多人在遊泳,大家都舍不得離開,紛紛說:“這麽風平浪靜的,多玩一會兒多好啊。”


    宋東方考慮後,同意大家再玩一會兒,但要求騎自行車來的同誌先行返程,不然迴去太晚不安全。


    佟雪組織清點時,發現有三十多人表示實在騎不動了。


    佟雪向宋東方匯報後,宋東方當即指示,調兩輛貨車給佟雪,將騎不動的人用汽車拉迴。


    中午吃完飯,大家齊心協力,幫忙把需要坐車人員的自行車搬到汽車上,用繩子牢牢捆紮好,又把帳篷拆卸下來裝車,隨後踏上了迴家的路。


    迴去的路上,坡路眾多,下坡路稀少,騎行起來更加費力。


    半路上,汽車又收容了三十多人。不到三個小時,所有人都平安到家。


    騎自行車的迴來了,坐汽車的也都順利抵達,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高興的笑容。


    於誌歧迴到家,看著疲憊卻又興奮的郭秋菊,約她明天見麵。郭秋菊滿心歡喜,用力地點了點頭。


    夜裏,周山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夢中,他置身於空曠的四野,四周笛聲陣陣。


    他光著腳,走在懸崖之上,兩邊皆是深不見底的深淵。


    他走了很久,心中充滿了恐懼。


    突然,他看見李風順在前麵,便大聲唿喊:“李風順!”


    然而,李風順卻好像沒有聽到。


    他奮力向前,一把拉住李風順的手,焦急地問道:“我喊你,你為啥不答應?”


    李風順一臉茫然,迴答道:“我沒聽到啊。”


    周山懇請李風順帶他離開這危險的懸崖。


    李風順拉著他縱身一跳,竟然跳到了周偉的車廂上。


    周偉開著車,載著他們來到了海邊。周山興奮地大喊:“大海,我來啦!”


    他正準備下車,可周偉的車卻沒有停下,徑直朝著海裏開去。


    周山驚恐萬分,趕忙拉住李風順。


    李風順卻鎮定地告訴他:“別怕,這是幻覺。”


    車開進海裏後,竟然如同船一般,在水中平穩航行。


    突然,前方出現一塊巨大的石頭,橫亙在路中。


    周山見狀,急忙拍打駕駛室棚頂的鐵皮,大聲唿喊:“周偉,危險!”


    也不知周偉是聽到了他的唿喊,還是自己發現了危險,竟然直接開車鑽進了海底,在沙子裏繼續前行。


    無數海蛇出現,圍繞著車子,似乎在幫助他們向前。


    周山伸手劃水,卻突然發現,車廂裏的李風順不見了。


    從海邊迴來後,許多人都出現了曬傷的症狀,臉發紅,肩膀脫皮,有的人甚至整個後背都脫了一層皮。


    周山不禁暗自思忖:大家這模樣,難道都是蛇轉世?不然怎麽都會脫一層皮呢?


    這兩天,周山感覺格外疲憊,雙肩沉甸甸的,手臂也酸痛不已。


    見到李風順後,他說起了自己做的這個怪夢,還把心中關於大家都是蛇轉世的想法告訴了李風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線情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老三33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老三333並收藏三線情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