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宣傳科依據車間提供的材料,撰寫了專題報道。


    這一報道引起了部、省、市各級部門的高度關注,他們紛紛派遣專業記者奔赴錦東。


    記者們進行實地調查,多方走訪錦東的先進青年,挖掘先進事跡,並將其刊登在報紙上。


    工廠借著報紙報道的這股春風,順勢提出了“學先進,趕先進,與勞動競賽相結合”的號召。


    一時間,各車間積極響應,紛紛行動起來。


    畢邊伯在彈體車間提出了“比產值、賽班產,先進路上趕一趕”的競賽口號;


    43 - 9車間開展了“賽優質、比增產,學習先進做貢獻”的活動;


    彈尾車間則喊出了“超質超量,前三進京”的響亮口號……


    各車間的競賽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湧現出大量優秀典型和感人事跡,有力地推動了生產發展。


    紀廣才對此十分滿意,每次開會都會對相關車間和個人提出表揚,並且每月都給予獎勵。


    那些先進人物每個月不僅能獲得獎狀,還有床單、臉盆、暖壺等物資獎勵,這讓許多人羨慕不已。


    車間裏的競賽熱情也感染了科室部門。


    機關支部率先提出競賽倡議,設備科緊跟其後,提出:“落實鞍鋼憲法,奮鬥四個月,是英雄,是狗熊,紅五月中看總結。”


    財務部也不甘示弱,喊出:“賽學習比執行財務製度,講團結比協作分錄合理。”


    計劃部則提出:“賽優質比多快好省,講貢獻比業績爭先。”


    顏兆祥看到大家提出的競賽口號後,結合當時的政治形勢,提出:“賽學習,比弄懂弄通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賽革命,比政治掛帥。”


    這一競賽口號得到了安合英的大力支持。


    眾人一致認為,該競賽項目符合當下的政治要求。


    於是,一時間辦公室的走廊上貼滿了大紅紙書寫的標語。


    為了清晰體現競賽進度,各科室還專門開辟了競賽成果匯報欄,科室員工們紛紛在上麵展示自己漂亮的鋼筆字和毛筆字。


    周山的媽媽迴到單位後,遞交了一張病假條。


    病假條上寫明媽媽因重感冒需要休息,落款是林學慶開具的。


    單位統計員看後表示,農村大隊級開具的病假條不符合規定,需要公社一級開具的才行。


    周山媽媽解釋說,她們大隊離公社太遠了,往來實在不便。


    最後,周山媽媽給了統計員十多個粘豆包,統計員這才將媽媽的考勤按病假上報。


    周山與李風順閑聊迴老家的事情時,李風順說自己的老家也在那個方向,不過他隻有小時候去過,印象中那裏一馬平川,沒有山。


    周山聽後說道:“除了咱們三線,別的地方都沒有山。”


    接著,兩人又聊起在奎龍的過往,以及剛到三線時的經曆,感慨時光飛逝,感覺自己真的長大了。


    周山想起了那隻軍貓,便向吳權和高文革繪聲繪色地描述起來。


    可他倆卻不以為然,說道:“別說了,隻有軍犬,哪有什麽軍貓。”


    周山急得又是連說帶比劃,可吳權和高文革依舊不信。


    周山拗不過他們,隻好不再提軍貓的事,轉而說道:“騎馬,同學們都說騎馬可有意思了。”


    雨水節氣前下了一場小雪,周山由此想起了老家,那個沒有山的農村,一下雪,大地便白茫茫一片。


    他跟同學們說起老家那種白毛風裹挾著雪的場景。


    村裏上了年紀的人看到這季節下雪,不禁說道:“一冬都沒下雪,偏偏這時候下,太反常了,看來今年怕是要有災啊。”


    但也有人持不同觀點,反駁道:“能有什麽災?不管下雨還是下雪,都能保住農田墒情,有利於種田。況且按農曆算還在正月呢,下雪很正常。”


    地上的雪第二天就化沒了,農村小隊長便吆喝著大家上工,開始備耕。


    農田裏,這兒一群人,那兒一夥人,紛紛開始勞作起來。


    企業裏的人見狀,議論道:“你瞧,農村人掙得少,可一年到頭休息的時間多,哪像咱們工人,總得掐著點上班。”


    然而,大家並不知道,這種掐著點上班的模式即將發生改變,軍號聲即將成為三線人判斷上下班是否遲到早退的標準。


    春節過後,工廠剛恢複上班,便接到一份文件。


    上級要求在廠區和家屬區安裝廣播喇叭。


    領導們接到文件時,並未多想,單純認為這是出於宣傳工作的需要。


    因為文件明確指出,安裝廣播喇叭是為了宣傳毛澤東偉大思想,將無產階級文革進行到底,深入開展批林lin孔運動,開辟革命宣傳陣地,廣泛深入地開展廣播宣傳活動……


    安裝廣播喇叭的任務直接下達給了機電車間。


    高豐收組織電工們架設廣播線路,並要求大家本著節約的原則開展工作。


    孫璽雲設計方案,打算利用原有的輸電線路進行架設。


    大家看到開始安裝廣播,頓時議論紛紛。


    有人猜測是不是又要地震了,還有人說可能要來山洪了,總之,大家都往不好的事情方麵聯想。


    謝雲旺聽聞老百姓們的這些傳言後,要求組織和宣傳部門介入。


    組織部門要求各單位傳達上級文件,讓大家清楚事情的緣由;


    宣傳部門則撰寫大字報,張貼到各單位和家屬區。


    經過雙管齊下的舉措,大多數人明白了安裝廣播的目的,不過仍有少數人還是稀裏糊塗。


    廣播安裝工作推進過程中,領導決定將廣播站的工作交給宣傳部門負責。


    顏兆祥找到劉海福,請他幫忙挑選合適的工作人員。


    經過三天的選拔,蘭紅霞脫穎而出。


    隨後,廣播站開展了人員培訓、前期準備以及器材采購等一係列工作。


    就這樣,三線地區迎來了新的變化,每天清晨有歌聲響起,上下班有衝鋒號聲,夜晚還有熄燈號。


    清晨,“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的激昂旋律響徹三線的廠區和家屬區。


    緊接著,蘭紅霞清脆且略帶方言的廣播聲傳來:“1975年2月19日,星期一,早晨6點30分,錦東廣播站開始廣播,現在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節目。”


    居民們一邊聽著新聞,一邊忙著做家裏的早飯,或是打理自留地裏的農活。


    “廣播響了,起床了。”


    正在做飯的媽媽們聽到蘭紅霞播放新聞,趕忙唿喊家裏的孩子起床。


    這幾天,佟鐵山陷入了兩難的困境。


    春節期間,他與領導們喝酒時得知,工廠的施工任務有所減少,這可讓他犯了愁,這麽多工人可怎麽辦呢?


    他心想,開春後大隊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新增的梯田裏山石過多,實際可耕種的土地較少,根本用不了這麽多人;


    工廠那邊臨時工崗位又解決不了幾個人的就業問題;


    春節前,西張村又迴來了幾個勞改犯,這就業難題愈發棘手了。


    閑人越來越多,生產隊的土地卻越來越少,人多地少的矛盾愈發突出。


    佟鐵山找到唐立波商量對策,可唐立波也是束手無策。


    兩人又找到縣裏,縣裏卻讓他們自行解決。


    唐立波無奈之下,找到宋東方,希望工廠能幫忙解決一部分就業問題,宋東方表示需要開會研究。


    就在領導們想辦法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


    正月十二清晨,通向勝利街的一根水泥電線杆被炸斷,導致勝利街停電。


    大家出門後又發現,街口被人潑灑了許多大糞。


    廠裏和公社保衛部門想盡辦法,卻始終未能偵破此案。


    多數人認為這是敵人的猖狂行徑,必須堅決鬥爭,絕不能讓壞分子得逞。


    但停電事件嚴重影響了生產,領導們有些難以接受,最終選擇了妥協。


    領導態度轉變後,同誌們的觀點也跟著發生了變化。


    大家紛紛表示,壞人畢竟是少數,他們躲在群眾背後搞破壞,對於這樣的敵人,必須鬥爭到底。


    但對於西張村的普通百姓,我們應該給予關懷,對於改造良好的人,也應該給他們一條生存之路。


    恰在此時,有人給鄭維岩送了一隻野雞。


    當晚,鄭維岩便邀請劉玉和宋東方來到農場辦公室喝酒。


    席間,鄭維岩說道:“以前大煉鋼鐵的時候,我父親用當地一家工廠的廢鐵軋過鋼坯,煉過鋼鐵。前段時間,我跟馬保華聊起這事,老馬覺得可行。他說廠裏有台閑置的夾板錘,再修個加熱爐,從廠裏拿點鐵屑、鋅渣,就可以搞廢品迴收。這幾天我一直在琢磨這事,領導你們覺得怎麽樣?”


    劉玉思考片刻後說:“軋鋼、煉鋼應該沒問題,不過煉鋅好像不太對路。具體原理我說不太清楚,但我知道鋅渣提純不是靠煉,而是要用硫酸提取,具體怎麽操作我也不太明白。”


    宋東方則表態道:“好,有想法就是好事,這事我支持。你們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研究到底能幹什麽,隻要能做的項目,都可以去嚐試。項目多了,才能解決人員就業問題。迴頭你寫個報告給我看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線情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老三33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老三333並收藏三線情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