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三田這人特別會為人處世,每次從市裏迴來,總會帶上幾包糖。


    一到科室,他就客客氣氣地給大家分發,那模樣,就好像是在請大家賞臉嚐嚐他帶的糖。


    同事們若想在市裏買點緊俏商品,找他幫忙,他也從不推脫。


    每次幫忙采購完,發票與物品一並交到人家手上,絕不含糊。


    大家心裏都清楚,讓他跑腿受累了,可他從來不會占人便宜。


    吃人嘴軟,大家吃著他給的糖,自然都向著他。


    即便心裏隱隱猜出他和常永梅之間的事兒,也都默契地守口如瓶,從不外傳。


    那天,科室的電話響了,接電話的人跑去找到麻三田,特意湊到他耳邊,小聲說道:“趙福田來的電話。” 麻三田聽了,臉上笑嗬嗬的,點頭應道:“好!”


    接完電話,那人又好奇地湊到跟前,偷偷問道:“啥事兒啊?”


    “晚上請我去他家吃飯。” 麻三田如實相告。


    那位女同事聽了,不禁豎起大拇指。


    過了一會兒,麻三田去五金庫,之後又轉身來到電器庫,見到常永梅便問:“咋突然想起請我吃飯了?”


    常永梅告訴他,是趙福田主動提出來的。


    在常永梅去送奶之前,麻三田迴到了辦公室。


    中午,賈飛龍、郭會計、宋獻忠、李沈來到商店前麵,與生產科長蔡淑誌、後勤科科長張東強及技術科鑄造的兩名技術員會合,一同乘坐公汽前往縣裏,隨後又從縣裏坐火車去了遷灤縣。


    下午一上班,劉海福來到輔料辦公室,當著眾人的麵表揚起麻三田。


    他說道:“上午我跟謝書記匯報了老麻背迴電焊條的事兒,領導聽了很高興,說老麻這人溝通能力強,是個人才。這次能背著這麽重的物資迴來,說明老麻責任心強,一定要當麵好好表揚表揚……”


    領導走後,班組裏的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對麻三田表示恭維。


    這讓麻三田有些不好意思,隻好也跟著大家互相吹捧起來,一會兒說組長為工作做了多大貢獻,一會兒又誇李師傅弄到了什麽緊俏物品,還有張師傅有什麽厲害的門路。


    大家正說得高興時,鄭維岩來了,打斷了眾人的談話。他開口問道:“哪位是麻師傅?”


    麻三田聽到聲音,轉過頭看向門口。


    坐在門口辦公桌的同事抬手朝他這邊指了指,說:“他就是。”


    鄭維岩麵帶微笑,走上前來,說道:“麻師傅,您好,初次見麵,真是不好意思。我先自我介紹一下。”


    說著,他遞上一支煙。


    兩人相互認識後,便坐在辦公桌旁,一邊抽煙,一邊聊起正事。


    鄭維岩說:“現在農場發展得還算可以,就是缺一些器具和備件。正常申請的話,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才能批下來。大家都說您能力強,在市裏關係硬,您看能不能幫忙弄點器具或者農機備件?這件事,我也隻能拜托您了。”


    麻三田對農用物資不太了解,便讓鄭維岩把采購計劃留下,說道:“我試試看吧。”


    鄭維岩見狀,邀請麻三田去喝酒,麻三田推辭說有事走不開。


    鄭維岩也沒多勉強,便告辭離開了。


    晚上,麻三田赴了趙福田的約。


    第二天一大早便起床迴到市裏。


    在進行正常采購工作的同時,他也留了個心眼,幫忙打聽農機備件的事兒。


    鄭維岩接手農場後,購置了一批農用機具。


    可在使用過程中,也不知道是操作人員技術不過關,還是農機本身質量有問題,這些機具老是出故障,動不動就趴窩。


    鄭維岩心想,開春可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覺得需要做三件事:第一件,找到熟練操作農機的人;第二件,找個會修理農機的人;第三件,找個能幫忙買到農機或備件的人。


    這三件事,他之前跟李春雨提過,李春雨隻辦成了一件,就是請運輸科的同誌幫忙修理。


    幹部調整後,張東強來了,鄭維岩便向張東強匯報並再次提起這三件事。


    張東強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第一件事,讓鄭維岩自己想辦法找人培養;


    第二件事,由張東強找勞資辦。


    第三件事,讓他去找麻三田試試看;


    沒想到,這件事還真成了,馬保華被調來當了修理工。


    馬保華調入農場,其實是他自己主動提出來的。


    一般來說,車間對於崗位上能幹、有水平、有技術的人,是堅決不同意調動的。


    這也很正常,從生產、管理崗位調到輔助崗位,通常都是因為員工生病或者受傷才會安排,以前還從來沒有從車間調能人、調成手去輔助崗位的先例。


    李春雨當後勤科長的時候,也曾申請要人,但一直沒能辦成。


    這次領導考慮到張東強剛接手工作,這又是他第一次提條件,實在沒辦法,隻好答應了。


    兩個星期過去了,勞資科那邊卻毫無進展,徐誌海打電話把勞資調配員叫了過來。


    勞資調配員一臉為難地說:“沒人願意去,我也實在沒轍。”


    徐誌海問道:“你都問了誰啊?你怎麽就知道沒人願意去呢?”


    “各個車間領導都是這麽說的。”


    “這些領導啊,都隻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想放人,可不就這麽說嘛。這可不行,別指望他們了。你可以私下把農場要人的事兒透露出去,讓有想法的人主動找組織嘛!”


    “領導,這樣能行嗎?”


    “這次就這麽辦……”


    按照領導的意見,調配員先找了財務的一位姐妹,又跟機關裏那些愛傳消息的人透了口風。


    當天,農場調人的消息就傳了出去。


    兩天後,馬保華提出了申請,勞資科找到老馬所在單位的車間主任,順利將馬保華調入了農場。


    經過半年多的發展,農場有了二十名員工,包括正式工和臨時工。


    其中正式工有四名,鄭維岩和老馬是國營編製,另外兩位是集體編製,這四人都是男性,其餘的都是女性臨時工。


    現在,農場已經有幾個人學會開拖拉機了,都是前一陣運輸科的司機教出來的。


    雖說她們是臨時工,但技術可比從廠集體辦派來的那位司機強多了。


    沒辦法,鄭維岩隻好讓那位集體辦的司機去養殖場當了管理員。


    除了養殖場的管理員,集體辦還有一人在農場負責農機修理,給馬保華當助手。


    馬保華在廠裏的時候,能力不算突出,但在車間裏耳濡目染了多年,手藝雖說比不上車間裏的工友,可比起一般的農村人還是強不少。


    而且他幹活肯出力,每天都忙著收拾農具。


    鄭維岩覺得這次可算是安排了個得力的人。


    可沒過幾天,他發現拆下的破舊零件少了不少,一問才知道,被馬保華撿迴家了。


    鄭維岩批評了他,可效果不大,這讓鄭維岩心裏很不痛快。


    有一次,鄭維岩跟領導們喝酒時說起了這件事。


    宋東方聽了,說道:“農機器材都修好了嗎?要是修好了,就別太計較這些小事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老馬這人能幹,這是大家公認的。”


    劉玉也跟著說:“車間裏的能人能去你那兒?想都別想。別琢磨那些不切實際的事兒了。我問你,你那養殖場什麽時候能讓大家都吃上肉啊?”


    “不是已經吃上了嘛,有雞肉、雞蛋,還有……”


    “是,這些是吃到了,我問的是豬肉,得保證供應量足夠大,讓全廠職工家家戶戶都能吃到的那種。”


    “明白,春節前應該能保證一部分,但具體數量還不好說。”


    農場的肉雖然還無法滿足企業全體職工的需求,但好歹解決了招待所、領導特供,以及劉玉、宋東方等人喝酒時的用肉問題,也算是完成了一部分任務。


    鄭維岩離開辦公樓,走在路上,迴想起這些事兒,心裏既感受到了工作中的困難與苦澀,又有著些許欣慰與喜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線情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於老三333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於老三333並收藏三線情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