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2月24日,鐵路通車了。
通車那天,領導們前往程屯火車站,聽到消息的老百姓紛紛聚集在程屯鐵路大橋下。
周山與李風順他們也站在那裏。
他們去的時候,西張村的老大爺也來了。
裹著破棉衣的老大爺感慨道:“活了一甲子嘍,這一輩子值了,見過汽車,等會兒還能看到火車,不知道這玩意兒啥樣?”
“這東西肯定比汽車厲害,汽車來之前修的隻是土路,你看火車線上鋪的是啥?”
高文革嫌棄老農民髒,躲到了一邊。
周山沒有走,他想聽這幾位老人家的高見。
“火車肯定比汽車厲害,聽三線廠的人說,他們就是坐火車來的,一列火車可以拉好幾千人呀。”
“那也太厲害了。”
“可不,三線廠每天汽車拉來的設備,他們說也是從火車上卸下來的。”
“哎喲,那火車車廂肯定比汽車車廂大。”
大家正說著,“嗚、嗚、哐當、哐當”的聲音傳了過來,一列貨車冒著黑煙從橋東開了過來。
十節車廂在車頭的帶領下,幾分鍾後開過了大橋。
村裏的大爺、大媽們抬著頭,認真地看著。火車開過去沒影了,過了許久,一位大爺說:“媽呀,這家夥太大了,躺著跑都這麽快,站起來不得一步跨過大橋?”
“可不,人家不像汽車隻有一個車廂,人家是一個車頭帶一大堆車廂。”
也許是站在寒風中看的時間久了,有的人流下了眼淚。
周山走過去問:“大叔,為什麽哭呀?”
問了好幾個人,都沒人理他。
李風順說:“周山,別問了,迴家吧。”
迴家路上,李風順講了自己關於電池的夢,問周山信不信。
周山說:“信,你說的事,幾萬年前有,幾萬年以後也會有。我相信一切都是真的,夢就是以前經曆的事。”
入冬後,不知是誰在學校橋下開辟了一塊冰場,時常有人在冰場滑冰。
或許是滑冰勾起了大家對老廠冬天的迴憶,又或許是星期日冰場太過擁擠。
幾天後,又有人在南北河麵清理出三塊冰麵,一時間,這裏成了大家玩冰的好去處。
1973年元旦,學校放了一天假。
放假前,周山約李風順一起滑冰。
冬天的女兒河河麵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河流如一條長長的蛇,從壓兒山下蜿蜒伸過鐵路大橋。
殘雪與枯草堆在溝邊,冰麵好似蛇蛻,清理過的地方如同銅鏡一般可以照人,未清理的地方則像蛇蛻上的紋理,還伴著裂痕。
周山與吳權來了,周山還拎著冰車。
他倆來得早,冰麵上人不多,他們一邊玩一邊等著李風順。
周山的冰車是用炮彈箱做的。
前段時間,周貴璽在廠裏找了一個炮彈箱和幾根一尺長的角鐵。
他先把角鐵鋸成兩根一樣長的,再鑽眼、倒角。而後把箱板拆了,鋸成八寸見方的板,將箱板上的龍骨架一左一右均勻地釘在八寸方板下,做成了冰車的腿,再把角鐵放在冰車腿下,用木螺絲旋緊。
做好冰車後,他又做了一副冰釺子。
冰車送給周山時,周山非常高興。
今天他特意帶著冰車來到冰場。
周山兩腿盤在冰車上,用冰釺紮向冰麵,冰車滑了起來,不過滑得不快。
旁邊的人告訴他,釺子要連續紮向冰麵,才能滑得快。
他嚐試連續紮冰,差點撞到別人,沒辦法,隻好慢下來,一點一點地學習停車、拐彎。
李風順來了,他的哥哥李雷順與幾位好朋友也來了。
站在岸邊,李風順喊著周山。李風順打起了冰嘎,倆人一起在冰麵上玩了起來。
冰麵上已經有許多人了,有滑冰車的、有騎單腿驢的、有打冰嘎的、還有打呲溜滑的,也有在一旁看熱鬧的。
女兒河的冰麵不像嫩江的冰麵那樣一望無際,冰的質量也不是很好,起伏較大,冰嘎動不動就順著斜坡滑出好遠。
王寶利來了,周山認識他,在奎龍的時候就認識。
那年在保東文化宮前廣場,巨大的毛主席漢白玉雕像的基座平台上,王寶利與幾個人在打冰嘎,周山走過去時不小心碰著了冰嘎,王寶利打了他一鞭子。
搬到團結街後,周山又看見了王寶利,王寶利家與他家在同一個樓,一個樓上一個樓下,相隔兩個門。
王寶利的父親是王國慶,他家來得早,前兩年因為歲數不夠沒能入廠參加工作,現在不上學,在家待著。
周山記得當年的那一鞭子,王寶利卻不記得了。
周山看到他來了,拿著冰車上了岸,喊李風順上來,李風順玩得正歡,沒有理會。
王寶利歪戴著(夏)軍帽,穿著半新不舊的棉衣,用一根粗布條係著,手裏拿著根鞭子,晃晃蕩蕩地走到冰上。
李風順在前麵打冰嘎,沒有給他讓路,隻聽王寶利說:“哎呀!敢擋老子的路,不想活了。”
說完,鞭子就打了下來,打在李風順的後背上。
李風順嚇了一跳,“哎呀!”地叫了一聲。
哥哥聽到了,過來一問,雙方就打了起來。
李雷順與好朋友一起將王寶利摁在冰上,看熱鬧的人叫好。
不一會兒,王寶利丟盔卸甲,從人群中跑了出來,跑到河邊摔了一跤。
逃到岸上時,粗布條沒了,衣服裂開了,裏麵的灰秋衣破了洞,露出黑黃的肉,軍帽也沒了,嘴角還出了血。
“你們等著!”王寶利喊著跑了。
過了十多分鍾,王寶利帶著五六個人,拿著棍子、鞭子,氣勢洶洶地跑來。大戰一觸即發,周山害怕地跑迴了家。
後來聽說,雙方並沒有打起來。
1973年元旦過後,工廠對幹部進行了調整。
老百姓都說,一到元旦,領導就研究幹部調動,也不知道為什麽。
這次調整,機加車間調走一名副主任,調來一名副主任,還增加了一名支書,全廠新提拔六名幹部,其中張小會從副主任提拔為設備機電能源科科長。
批林整風運動掀起了高潮,各單位的大字報、學習體會紛紛張貼上牆。
學校圍牆上寫著:“深挖洞,廣種糧,不稱霸”。
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讓寒冷的冬天有了幾分熱度,樸實的人們堅信,消除反革命分子後,生活會好起來。
工廠組織各單位學習部裏關於落實最高指示的文件,下午3點準時集合。
眾人舉著紅旗,喊著響亮的口號,浩浩蕩蕩地向文革廣場進發。
賈新藝負責組織班組同學,來到學校廣場排隊集合。
各年級的學生們迅速整隊,六百多名學生人人胸前佩戴著毛主席像章,手中揮舞著小彩旗,排列得整整齊齊,邁著整齊的步伐向文革廣場走去。
由於學校離廣場較近,隊伍很快就抵達了目的地。
大家站在靠近學校的區域,齊聲唱著歌,滿懷期待地等待開會。
突然,橋頭傳來一陣熱鬧的鑼鼓聲。
原來是車間的同誌們推著小車,帶著鑼鼓趕來。
一時間,鑼鼓聲震耳欲聾,不絕於耳,其間還不時有喇叭高聲唿喊:“某某單位到了!”
這此起彼伏的喊聲、熱烈的鑼鼓聲持續了二十多分鍾,直到各單位全部到齊。
隨後,袁國嶺站在演出舞台上開始講話,台下的眾人則一邊唱著激昂的歌曲,一邊振臂高唿口號 ,現場氣氛熱烈非凡。
通車那天,領導們前往程屯火車站,聽到消息的老百姓紛紛聚集在程屯鐵路大橋下。
周山與李風順他們也站在那裏。
他們去的時候,西張村的老大爺也來了。
裹著破棉衣的老大爺感慨道:“活了一甲子嘍,這一輩子值了,見過汽車,等會兒還能看到火車,不知道這玩意兒啥樣?”
“這東西肯定比汽車厲害,汽車來之前修的隻是土路,你看火車線上鋪的是啥?”
高文革嫌棄老農民髒,躲到了一邊。
周山沒有走,他想聽這幾位老人家的高見。
“火車肯定比汽車厲害,聽三線廠的人說,他們就是坐火車來的,一列火車可以拉好幾千人呀。”
“那也太厲害了。”
“可不,三線廠每天汽車拉來的設備,他們說也是從火車上卸下來的。”
“哎喲,那火車車廂肯定比汽車車廂大。”
大家正說著,“嗚、嗚、哐當、哐當”的聲音傳了過來,一列貨車冒著黑煙從橋東開了過來。
十節車廂在車頭的帶領下,幾分鍾後開過了大橋。
村裏的大爺、大媽們抬著頭,認真地看著。火車開過去沒影了,過了許久,一位大爺說:“媽呀,這家夥太大了,躺著跑都這麽快,站起來不得一步跨過大橋?”
“可不,人家不像汽車隻有一個車廂,人家是一個車頭帶一大堆車廂。”
也許是站在寒風中看的時間久了,有的人流下了眼淚。
周山走過去問:“大叔,為什麽哭呀?”
問了好幾個人,都沒人理他。
李風順說:“周山,別問了,迴家吧。”
迴家路上,李風順講了自己關於電池的夢,問周山信不信。
周山說:“信,你說的事,幾萬年前有,幾萬年以後也會有。我相信一切都是真的,夢就是以前經曆的事。”
入冬後,不知是誰在學校橋下開辟了一塊冰場,時常有人在冰場滑冰。
或許是滑冰勾起了大家對老廠冬天的迴憶,又或許是星期日冰場太過擁擠。
幾天後,又有人在南北河麵清理出三塊冰麵,一時間,這裏成了大家玩冰的好去處。
1973年元旦,學校放了一天假。
放假前,周山約李風順一起滑冰。
冬天的女兒河河麵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河流如一條長長的蛇,從壓兒山下蜿蜒伸過鐵路大橋。
殘雪與枯草堆在溝邊,冰麵好似蛇蛻,清理過的地方如同銅鏡一般可以照人,未清理的地方則像蛇蛻上的紋理,還伴著裂痕。
周山與吳權來了,周山還拎著冰車。
他倆來得早,冰麵上人不多,他們一邊玩一邊等著李風順。
周山的冰車是用炮彈箱做的。
前段時間,周貴璽在廠裏找了一個炮彈箱和幾根一尺長的角鐵。
他先把角鐵鋸成兩根一樣長的,再鑽眼、倒角。而後把箱板拆了,鋸成八寸見方的板,將箱板上的龍骨架一左一右均勻地釘在八寸方板下,做成了冰車的腿,再把角鐵放在冰車腿下,用木螺絲旋緊。
做好冰車後,他又做了一副冰釺子。
冰車送給周山時,周山非常高興。
今天他特意帶著冰車來到冰場。
周山兩腿盤在冰車上,用冰釺紮向冰麵,冰車滑了起來,不過滑得不快。
旁邊的人告訴他,釺子要連續紮向冰麵,才能滑得快。
他嚐試連續紮冰,差點撞到別人,沒辦法,隻好慢下來,一點一點地學習停車、拐彎。
李風順來了,他的哥哥李雷順與幾位好朋友也來了。
站在岸邊,李風順喊著周山。李風順打起了冰嘎,倆人一起在冰麵上玩了起來。
冰麵上已經有許多人了,有滑冰車的、有騎單腿驢的、有打冰嘎的、還有打呲溜滑的,也有在一旁看熱鬧的。
女兒河的冰麵不像嫩江的冰麵那樣一望無際,冰的質量也不是很好,起伏較大,冰嘎動不動就順著斜坡滑出好遠。
王寶利來了,周山認識他,在奎龍的時候就認識。
那年在保東文化宮前廣場,巨大的毛主席漢白玉雕像的基座平台上,王寶利與幾個人在打冰嘎,周山走過去時不小心碰著了冰嘎,王寶利打了他一鞭子。
搬到團結街後,周山又看見了王寶利,王寶利家與他家在同一個樓,一個樓上一個樓下,相隔兩個門。
王寶利的父親是王國慶,他家來得早,前兩年因為歲數不夠沒能入廠參加工作,現在不上學,在家待著。
周山記得當年的那一鞭子,王寶利卻不記得了。
周山看到他來了,拿著冰車上了岸,喊李風順上來,李風順玩得正歡,沒有理會。
王寶利歪戴著(夏)軍帽,穿著半新不舊的棉衣,用一根粗布條係著,手裏拿著根鞭子,晃晃蕩蕩地走到冰上。
李風順在前麵打冰嘎,沒有給他讓路,隻聽王寶利說:“哎呀!敢擋老子的路,不想活了。”
說完,鞭子就打了下來,打在李風順的後背上。
李風順嚇了一跳,“哎呀!”地叫了一聲。
哥哥聽到了,過來一問,雙方就打了起來。
李雷順與好朋友一起將王寶利摁在冰上,看熱鬧的人叫好。
不一會兒,王寶利丟盔卸甲,從人群中跑了出來,跑到河邊摔了一跤。
逃到岸上時,粗布條沒了,衣服裂開了,裏麵的灰秋衣破了洞,露出黑黃的肉,軍帽也沒了,嘴角還出了血。
“你們等著!”王寶利喊著跑了。
過了十多分鍾,王寶利帶著五六個人,拿著棍子、鞭子,氣勢洶洶地跑來。大戰一觸即發,周山害怕地跑迴了家。
後來聽說,雙方並沒有打起來。
1973年元旦過後,工廠對幹部進行了調整。
老百姓都說,一到元旦,領導就研究幹部調動,也不知道為什麽。
這次調整,機加車間調走一名副主任,調來一名副主任,還增加了一名支書,全廠新提拔六名幹部,其中張小會從副主任提拔為設備機電能源科科長。
批林整風運動掀起了高潮,各單位的大字報、學習體會紛紛張貼上牆。
學校圍牆上寫著:“深挖洞,廣種糧,不稱霸”。
轟轟烈烈的政治運動,讓寒冷的冬天有了幾分熱度,樸實的人們堅信,消除反革命分子後,生活會好起來。
工廠組織各單位學習部裏關於落實最高指示的文件,下午3點準時集合。
眾人舉著紅旗,喊著響亮的口號,浩浩蕩蕩地向文革廣場進發。
賈新藝負責組織班組同學,來到學校廣場排隊集合。
各年級的學生們迅速整隊,六百多名學生人人胸前佩戴著毛主席像章,手中揮舞著小彩旗,排列得整整齊齊,邁著整齊的步伐向文革廣場走去。
由於學校離廣場較近,隊伍很快就抵達了目的地。
大家站在靠近學校的區域,齊聲唱著歌,滿懷期待地等待開會。
突然,橋頭傳來一陣熱鬧的鑼鼓聲。
原來是車間的同誌們推著小車,帶著鑼鼓趕來。
一時間,鑼鼓聲震耳欲聾,不絕於耳,其間還不時有喇叭高聲唿喊:“某某單位到了!”
這此起彼伏的喊聲、熱烈的鑼鼓聲持續了二十多分鍾,直到各單位全部到齊。
隨後,袁國嶺站在演出舞台上開始講話,台下的眾人則一邊唱著激昂的歌曲,一邊振臂高唿口號 ,現場氣氛熱烈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