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建設以來,鐵路沿線各縣建築項目增多,建築材料需求量也加大。各縣相繼建設了水泥廠、磚瓦廠、石材廠。
威寧也不例外,在前後嶺公社,建立了水泥廠,在程屯,建立了磚瓦廠、石材廠。
程屯的磚瓦廠、石材廠是公社集體企業,磚瓦廠的工人從各大隊挑選的,大家對和泥脫坯、燒磚出窯業務熟悉。
前一時期,產品基本保證了工地的需要,但近一時期,出現了幾起工傷事件影響了供應。
會議就是為保證安全召開的,領導同誌強調了安全生產的重要性,要求加強安全教育工作。
尤其關鍵工程程屯大橋的建築安全工作。
程屯大橋建在程屯山口,有鐵路橋墩十七座,橋墩為橢圓形,墩身長軸5米短軸3.3米,基礎為沉井式結構,墩帽較大,施工使用的鋼筋較粗。
十七座橋墩高矮不一,邊矮中間高,東西兩邊的橋墩高度三米三,中間最高的四根橋墩高八米,橋墩間距35米,女兒河從下麵跨過。
強調安全的第四天出事了,拆第九根橋墩四至六米澆築模板時,有兩名工人,不慎掉了下來,不幸的是安全網上,有一破洞,網沒有起到安全作用,人直接掉入河道裏,兩條生命沒了。
消息傳來,吳權感到害怕和惋惜,周山說:“為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他們不是死,是犧牲,是光榮的事,以後我們也要這樣死。”
過了幾天,周山找了幾名同學,一起去看看那個光榮戰鬥的場地。
到了那裏,看見橋墩已經建完。周山望著橋墩與夕陽說:“血堆墩長橋長長,殘陽日落夜茫茫。”
吳權學周偉的話:“別整沒用的,走。”
1971年前三季度,錦東機械廠完成了炮彈生產年度任務,今年有望完成4.2萬發。
完成弓鋸機生產四十四台套,滿足了本單位生產需用,同時根據部裏的指示,支援其它單位三十三台。
三線建設取得了較好成績。
幾天後,迴到三線的彭大軍,來到了政工科。
賈飛龍正在辦公室看著工廠計劃部門統計報表,並將相關數據記入日記時,彭大軍走了進來:“記日記,這個習慣好!”
賈飛龍抬頭一看,站了起來:“領導什麽時候迴來的,好多天沒看見您了,領導有什麽安排?”
“沒事,出門好多天,迴來上班,過來想看看大家”!彭大軍一邊看一邊說:“都很忙,挺好。”
大家站了起來,都說:“領導您坐。”
“ 不了,沒事”,他走到賈飛龍身邊:“你的日記,記的好,記的全,你記日記多少年了?”
說著拿起來翻了翻……
“十幾年了。”
“好,好,沒事。你們忙吧。”
彭大軍倒扣日記本走了。
賈飛龍坐在椅子上拿起領導翻的這頁,陷入沉思,為什麽領導翻到這頁?
他放下手中的日記本,將桌上的統計報表整理好收了起來。
隨後走到報刊架前,拿起一夾報紙翻看起來,看了一會兒,又換了一夾,就這樣看了許久。
突然,一種驚恐的感覺湧上心頭...
迴過神後,他下意識地拿起日記本,心裏猛地一緊,領導之前翻到這一頁,是不是發現有什麽問題?
他放下日記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怔愣了許久,還是不放心,又再度拿起日記本,逐行逐字仔細檢查,越看越心慌……
一位科員走了進來:“領導,查資料呢,用不用我?”
“沒查什麽,隨便看看。”
擔心自己查看日記的舉動,被科裏同事注意,他放下日記,重新拿起了統計報表。
下班時間到了,大家走了,他將日記本翻出並放入布袋中,拿迴了家。
周紅已經到家,搬過來後離家近了,下班不用坐二等了,再加上三線進了自行車,她分到了票買了車,迴家更方便了。
這會做完晚飯正擺放飯桌,見他帶迴布袋就問:“什麽東西?”
“ 沒事,先吃飯。”
飯後賈飛龍對著賈新藝說:“今天怎麽不去玩?”
“一會兒就去”,孩子走了。
周紅小聲的問:“出什麽事了?”
“不知道,”賈飛龍將今天彭政委及翻看報紙的情況說了一遍。
周紅說:“不能吧!”
“難說啊。別想了,我把日記本帶迴來了,包括在保東的,一會兒,你幫我一本一本的看,有寫到的,用紙條先夾上,放家櫃裏。”
檢查日記忙了好多日,過段時間,文件來了,知道出事了,文件要求傳達到廠級,賈飛龍列席了會議。
會上要求大家表態,每個人雖不太清楚事件的始末,但心裏知道,必須堅決支持黨中央,必須永遠跟隨主席。
賈飛龍迴到家,將櫃裏夾上紙條的那頁紙小心的扯了下來,這個辦法他用過多次,扯下來的紙,放入炕洞燒掉。
也許參會人員保密工作出現了問題,第二天消息傳了出去,大家不知道應說什麽、不應說什麽。
他們來到三線,是為了讓主席放心,可是才來不到兩年,就發生了變故。
三線建設還要不要堅持下去。迷茫的人,不知,也不敢說什麽。
又過了十幾天,中央來了文件。
安得誌像往常一樣,趁著午休間隙,來到單位的報刊架前。
他熟練地拿起一疊報紙,逐頁翻看。
當他看到報道時,隻覺一股熱血直衝腦門,心中瞬間怒火中燒。
在他心中,主席就是光明與希望的象征,是他一生的信仰與依靠!
“這個叛徒!”
安得誌咬牙切齒地吼道,雙手緊緊握拳,手背上青筋暴起,恨不得立刻把這個叛徒徹底打倒。
安得誌對主席的愛和忠誠,是深入骨髓的。
平日裏,不管是在單位,還是在生活中,隻要一有機會,他就會滔滔不絕地講述主席的偉大功績。
他常說:“沒有主席,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主席永遠是我心中的紅太陽,我對他的忠誠,至死不渝!”
沒過多久,單位科室組織了一次會議。
會議剛開始,氣氛凝重得讓人喘不過氣,知識分子們都低著頭,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輕敲,似乎在字斟句酌,找尋最恰當的發言措辭。
這時,安得誌“噌”地一下站起身,他的聲音因憤怒微微顫抖,卻又充滿力量:“同誌們!我們堅決擁護黨中央!”
他的眼神堅定而熾熱,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仿佛在向大家傳遞著一種不可動搖的信念 。
王國慶緊接著站起身,用力地點點頭,附和道:
“老安說得對!咱們黨,從成立之初,就跟著中央幹革命,曆經無數艱難險阻,才走到今天。黨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帶領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必須永遠跟黨保持一致,這是我們的根本!”
他攥緊了拳頭,臉上寫滿了憤慨,話語間滿是對主席的崇敬與維護 。
威寧也不例外,在前後嶺公社,建立了水泥廠,在程屯,建立了磚瓦廠、石材廠。
程屯的磚瓦廠、石材廠是公社集體企業,磚瓦廠的工人從各大隊挑選的,大家對和泥脫坯、燒磚出窯業務熟悉。
前一時期,產品基本保證了工地的需要,但近一時期,出現了幾起工傷事件影響了供應。
會議就是為保證安全召開的,領導同誌強調了安全生產的重要性,要求加強安全教育工作。
尤其關鍵工程程屯大橋的建築安全工作。
程屯大橋建在程屯山口,有鐵路橋墩十七座,橋墩為橢圓形,墩身長軸5米短軸3.3米,基礎為沉井式結構,墩帽較大,施工使用的鋼筋較粗。
十七座橋墩高矮不一,邊矮中間高,東西兩邊的橋墩高度三米三,中間最高的四根橋墩高八米,橋墩間距35米,女兒河從下麵跨過。
強調安全的第四天出事了,拆第九根橋墩四至六米澆築模板時,有兩名工人,不慎掉了下來,不幸的是安全網上,有一破洞,網沒有起到安全作用,人直接掉入河道裏,兩條生命沒了。
消息傳來,吳權感到害怕和惋惜,周山說:“為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他們不是死,是犧牲,是光榮的事,以後我們也要這樣死。”
過了幾天,周山找了幾名同學,一起去看看那個光榮戰鬥的場地。
到了那裏,看見橋墩已經建完。周山望著橋墩與夕陽說:“血堆墩長橋長長,殘陽日落夜茫茫。”
吳權學周偉的話:“別整沒用的,走。”
1971年前三季度,錦東機械廠完成了炮彈生產年度任務,今年有望完成4.2萬發。
完成弓鋸機生產四十四台套,滿足了本單位生產需用,同時根據部裏的指示,支援其它單位三十三台。
三線建設取得了較好成績。
幾天後,迴到三線的彭大軍,來到了政工科。
賈飛龍正在辦公室看著工廠計劃部門統計報表,並將相關數據記入日記時,彭大軍走了進來:“記日記,這個習慣好!”
賈飛龍抬頭一看,站了起來:“領導什麽時候迴來的,好多天沒看見您了,領導有什麽安排?”
“沒事,出門好多天,迴來上班,過來想看看大家”!彭大軍一邊看一邊說:“都很忙,挺好。”
大家站了起來,都說:“領導您坐。”
“ 不了,沒事”,他走到賈飛龍身邊:“你的日記,記的好,記的全,你記日記多少年了?”
說著拿起來翻了翻……
“十幾年了。”
“好,好,沒事。你們忙吧。”
彭大軍倒扣日記本走了。
賈飛龍坐在椅子上拿起領導翻的這頁,陷入沉思,為什麽領導翻到這頁?
他放下手中的日記本,將桌上的統計報表整理好收了起來。
隨後走到報刊架前,拿起一夾報紙翻看起來,看了一會兒,又換了一夾,就這樣看了許久。
突然,一種驚恐的感覺湧上心頭...
迴過神後,他下意識地拿起日記本,心裏猛地一緊,領導之前翻到這一頁,是不是發現有什麽問題?
他放下日記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怔愣了許久,還是不放心,又再度拿起日記本,逐行逐字仔細檢查,越看越心慌……
一位科員走了進來:“領導,查資料呢,用不用我?”
“沒查什麽,隨便看看。”
擔心自己查看日記的舉動,被科裏同事注意,他放下日記,重新拿起了統計報表。
下班時間到了,大家走了,他將日記本翻出並放入布袋中,拿迴了家。
周紅已經到家,搬過來後離家近了,下班不用坐二等了,再加上三線進了自行車,她分到了票買了車,迴家更方便了。
這會做完晚飯正擺放飯桌,見他帶迴布袋就問:“什麽東西?”
“ 沒事,先吃飯。”
飯後賈飛龍對著賈新藝說:“今天怎麽不去玩?”
“一會兒就去”,孩子走了。
周紅小聲的問:“出什麽事了?”
“不知道,”賈飛龍將今天彭政委及翻看報紙的情況說了一遍。
周紅說:“不能吧!”
“難說啊。別想了,我把日記本帶迴來了,包括在保東的,一會兒,你幫我一本一本的看,有寫到的,用紙條先夾上,放家櫃裏。”
檢查日記忙了好多日,過段時間,文件來了,知道出事了,文件要求傳達到廠級,賈飛龍列席了會議。
會上要求大家表態,每個人雖不太清楚事件的始末,但心裏知道,必須堅決支持黨中央,必須永遠跟隨主席。
賈飛龍迴到家,將櫃裏夾上紙條的那頁紙小心的扯了下來,這個辦法他用過多次,扯下來的紙,放入炕洞燒掉。
也許參會人員保密工作出現了問題,第二天消息傳了出去,大家不知道應說什麽、不應說什麽。
他們來到三線,是為了讓主席放心,可是才來不到兩年,就發生了變故。
三線建設還要不要堅持下去。迷茫的人,不知,也不敢說什麽。
又過了十幾天,中央來了文件。
安得誌像往常一樣,趁著午休間隙,來到單位的報刊架前。
他熟練地拿起一疊報紙,逐頁翻看。
當他看到報道時,隻覺一股熱血直衝腦門,心中瞬間怒火中燒。
在他心中,主席就是光明與希望的象征,是他一生的信仰與依靠!
“這個叛徒!”
安得誌咬牙切齒地吼道,雙手緊緊握拳,手背上青筋暴起,恨不得立刻把這個叛徒徹底打倒。
安得誌對主席的愛和忠誠,是深入骨髓的。
平日裏,不管是在單位,還是在生活中,隻要一有機會,他就會滔滔不絕地講述主席的偉大功績。
他常說:“沒有主席,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主席永遠是我心中的紅太陽,我對他的忠誠,至死不渝!”
沒過多久,單位科室組織了一次會議。
會議剛開始,氣氛凝重得讓人喘不過氣,知識分子們都低著頭,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輕敲,似乎在字斟句酌,找尋最恰當的發言措辭。
這時,安得誌“噌”地一下站起身,他的聲音因憤怒微微顫抖,卻又充滿力量:“同誌們!我們堅決擁護黨中央!”
他的眼神堅定而熾熱,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仿佛在向大家傳遞著一種不可動搖的信念 。
王國慶緊接著站起身,用力地點點頭,附和道:
“老安說得對!咱們黨,從成立之初,就跟著中央幹革命,曆經無數艱難險阻,才走到今天。黨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帶領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必須永遠跟黨保持一致,這是我們的根本!”
他攥緊了拳頭,臉上寫滿了憤慨,話語間滿是對主席的崇敬與維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