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太極八卦無形色,政治宣傳有至哲。
現境亟需宣教在,精神也要貨帛擇。
人民分歧流言倍,幹部團結道理奢。
假假真真魔鬼過,真真假假萬民嗑。
天色漸晚,落日的餘暉灑在練武場上,給這片充滿活力的場地鍍上了一層金黃。
彭大軍對群眾體育極為重視,趁著傍晚時分來到練武場,想看看大家練武的情況。
溫利喜眼尖,一眼就瞧見了彭大軍,趕忙停下手中的動作,挺直腰杆,扯著嗓子高喊:“歡迎首長視察!”
他的徒弟們聽到這一嗓子,也紛紛停下,整齊劃一地跟著喊道:“歡迎首長視察!”
彭大軍臉上帶著和藹的笑容,擺了擺手說道:“同誌們,你們繼續練,別管我,我就是過來瞧瞧。”
溫利喜重新組織大家投入練武,一招一式,虎虎生風。彭大軍看著,不住地點頭,眼神裏滿是認可。
同一時間,宋東方家中,晚飯桌上擺著簡單的飯菜,他剛喝了一杯酒,妻子拿起酒桶準備再給他倒一杯時,宋東方抬手攔住,說道:“不喝了,下午和老李、老謝約好了,晚上一起去看看老葛頭練武。”
妻子有些疑惑,問道:“看那幹嘛?你還想練武不成?”
宋東方放下筷子,認真地說:“練什麽武,這是落實‘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指示。”
吃完飯,宋東方出了門,路上碰到幾名職工,便和大家一邊閑聊,一邊往十二樓南走去。
沒一會兒,謝雲旺和李文化也來了,宋東方跟周圍的人說道:“不跟你們聊了,我們去看看老葛頭練武。”
職工們紛紛感慨:“下了班領導還這麽忙。”
與群眾分別後,三人來到橋頭,和葛根柱以及正在練武的職工們就群眾體育活動展開了深入交談。
到了星期天,彭大軍沒有離開,他主持召開了一場革委會委員、中層幹部參加的專題會議,主題是“如何支持群眾文化體育活動”。
彭大軍坐在會議桌前,神情嚴肅又認真地說道:
“今年是偉大領袖、偉大導師、偉大舵手毛主席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二十周年。
上半年,我們開展了拔河、跳繩、登山等職工們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實事求是地講,這點成果和上級的要求相比,還差得很遠。
主要原因在於,我們剛搬到三線,很多條件都不具備。
同時,大家心裏也存在‘先基建、先生產、等一等’的想法,當然,這種想法也無可厚非。
不過這幾天,早上和下班的時候,我們革委會的領導同誌做了些調研,發現職工同誌們已經走在了我們前麵,他們自發地開展跑步、登山、練武等活動。
同誌們啊,這是不是給我們出了道難題?
我覺得是,但這難題出得好,出得對!
革命群眾有需求,我們幹部該怎麽做?
是不是得抓緊工作,滿足大家的要求?”
“說到這兒,有的同誌可能會說,不是已經幫著修了個練武場了嗎?沒錯,是修了,但這遠遠不夠。那該怎麽辦呢?開會,就是要集思廣益,大家一起想辦法。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在這條溝裏,在現有的條件下,少花錢甚至不花錢,搞出一個能讓革命群眾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
與會的同誌們紛紛點頭,對軍代表彭大軍的意見表示讚同。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想法,也提出了不少適合建設活動場地的位置。
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最後會議決定由袁國嶺牽頭,具體落實這件事。
袁國嶺接到任務後,輾轉反側想了一整晚。
第二天一上班,他就來到王國慶辦公室,又叫來了賈飛龍和候煥東,一起研究群眾體育、文化活動場所的事兒。
賈飛龍昨天參加了會議,率先發言:
“昨天開會我就說過我支持,開完會後我迴家和鄰居們聊了聊,大家也都非常支持。同誌們普遍認為開展群眾文體活動,能夠堅定革命群眾的革命立場,有利於貫徹文化大革命的路線方針,建設革命活動場所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時。”
候煥東接著說:“會後我去保衛科找了小溫,小溫同誌聽了之後特別高興。他說廠領導就是有水平,看問題透徹,他們可期待了。不過談到活動場所具體建在哪兒,他也說不上來,畢竟前一陣他找練武的地方就費了好大勁。”
袁國嶺把目光投向王國慶,心裏想著老同誌肯定有辦法。
等大家都說完了,王國慶緩緩開口:“開完會,我也琢磨了好久,還找高豐收和他嶽父,聽了聽他們的意見,高豐收建議把場地建在平頂山下大漢溝口。”
“那地方不是亂石崗嗎?哪有地啊?”有人提出疑問。
“有地,把石頭清理了不就是地了嗎!”王國慶胸有成竹地迴答。
袁國嶺點上一支煙,沉思片刻後說道:“哎!主席講得對,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說清了就行,可我得看到測繪數據,沒數據不好拍板啊。”
王國慶說:“數據有,我為啥提這個地方呢,因為建廠初期測繪過。”
“你這麽一說我想起來了,當時你們提過,是不是女兒河東岸那片地方?”
“對,就是那兒!當年測繪主要是想在那裏建設工房,但當時省三線指揮部主要領導考慮那幾座山太矮,不利於靠山隱蔽,就放棄了。”
“對對,你說得沒錯。但當時測繪的具體情況,好像你們沒細說,到底啥情況啊?”
“是這樣的,總體來說女兒河東這幾條溝的特點是,東偏北,西偏南,也就是說溝裏向北偏,溝口向南偏。還有個特點是溝口寬,溝裏窄。每條溝靠陰坡山下都有條河,河有大有小。礦洞溝那條河最大,它衝下來的亂石崗從平頂後山到大漢溝河邊有600多米長,200多米寬,我們研究了,那裏可以建個活動廣場。”
候煥東又問:“考察過了嗎?要是石頭有根,是不是得用炸藥啊?”
“不用,考察過了。據當地老年人講,亂石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清末到1932年左右,日本人探礦挖礦破壞了這一帶山體,經過多次山洪、泥石流,把山石衝到河邊形成的,石頭沒有根。”
袁國嶺聽完,覺得這個方案可行,便要求出圖,把任務交給了王國慶。
王國慶帶著高豐收來到現場再次測繪,測繪完後畫了一張圖,做了預算,還提出了新的建議。
袁國嶺得知他們出圖並且有了新的建設思路,便讓他們來辦公室開會。
袁國嶺的辦公室十分簡陋,一張老舊的辦公桌,一把同樣老舊的辦公椅,辦公椅的一條腿是斷的,用兩根木條夾著斷腿,再用釘子釘上,外麵還用鐵絲緊緊地綁著。
牆上釘著兩個用木條做成的掛物架,一個掛著工衣,另一個掛著文件本。牆角用木板和磚頭搭了個資料架,架子上放滿了各種書本。
王國慶將圖平整地放在辦公桌上,袁國嶺站在椅子旁,候煥東和賈飛龍圍在桌子邊,高豐收則靜靜地站在王國慶身後,一場關於群眾體育活動場所建設的討論即將再次展開。
現境亟需宣教在,精神也要貨帛擇。
人民分歧流言倍,幹部團結道理奢。
假假真真魔鬼過,真真假假萬民嗑。
天色漸晚,落日的餘暉灑在練武場上,給這片充滿活力的場地鍍上了一層金黃。
彭大軍對群眾體育極為重視,趁著傍晚時分來到練武場,想看看大家練武的情況。
溫利喜眼尖,一眼就瞧見了彭大軍,趕忙停下手中的動作,挺直腰杆,扯著嗓子高喊:“歡迎首長視察!”
他的徒弟們聽到這一嗓子,也紛紛停下,整齊劃一地跟著喊道:“歡迎首長視察!”
彭大軍臉上帶著和藹的笑容,擺了擺手說道:“同誌們,你們繼續練,別管我,我就是過來瞧瞧。”
溫利喜重新組織大家投入練武,一招一式,虎虎生風。彭大軍看著,不住地點頭,眼神裏滿是認可。
同一時間,宋東方家中,晚飯桌上擺著簡單的飯菜,他剛喝了一杯酒,妻子拿起酒桶準備再給他倒一杯時,宋東方抬手攔住,說道:“不喝了,下午和老李、老謝約好了,晚上一起去看看老葛頭練武。”
妻子有些疑惑,問道:“看那幹嘛?你還想練武不成?”
宋東方放下筷子,認真地說:“練什麽武,這是落實‘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指示。”
吃完飯,宋東方出了門,路上碰到幾名職工,便和大家一邊閑聊,一邊往十二樓南走去。
沒一會兒,謝雲旺和李文化也來了,宋東方跟周圍的人說道:“不跟你們聊了,我們去看看老葛頭練武。”
職工們紛紛感慨:“下了班領導還這麽忙。”
與群眾分別後,三人來到橋頭,和葛根柱以及正在練武的職工們就群眾體育活動展開了深入交談。
到了星期天,彭大軍沒有離開,他主持召開了一場革委會委員、中層幹部參加的專題會議,主題是“如何支持群眾文化體育活動”。
彭大軍坐在會議桌前,神情嚴肅又認真地說道:
“今年是偉大領袖、偉大導師、偉大舵手毛主席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二十周年。
上半年,我們開展了拔河、跳繩、登山等職工們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實事求是地講,這點成果和上級的要求相比,還差得很遠。
主要原因在於,我們剛搬到三線,很多條件都不具備。
同時,大家心裏也存在‘先基建、先生產、等一等’的想法,當然,這種想法也無可厚非。
不過這幾天,早上和下班的時候,我們革委會的領導同誌做了些調研,發現職工同誌們已經走在了我們前麵,他們自發地開展跑步、登山、練武等活動。
同誌們啊,這是不是給我們出了道難題?
我覺得是,但這難題出得好,出得對!
革命群眾有需求,我們幹部該怎麽做?
是不是得抓緊工作,滿足大家的要求?”
“說到這兒,有的同誌可能會說,不是已經幫著修了個練武場了嗎?沒錯,是修了,但這遠遠不夠。那該怎麽辦呢?開會,就是要集思廣益,大家一起想辦法。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在這條溝裏,在現有的條件下,少花錢甚至不花錢,搞出一個能讓革命群眾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
與會的同誌們紛紛點頭,對軍代表彭大軍的意見表示讚同。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了許多想法,也提出了不少適合建設活動場地的位置。
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最後會議決定由袁國嶺牽頭,具體落實這件事。
袁國嶺接到任務後,輾轉反側想了一整晚。
第二天一上班,他就來到王國慶辦公室,又叫來了賈飛龍和候煥東,一起研究群眾體育、文化活動場所的事兒。
賈飛龍昨天參加了會議,率先發言:
“昨天開會我就說過我支持,開完會後我迴家和鄰居們聊了聊,大家也都非常支持。同誌們普遍認為開展群眾文體活動,能夠堅定革命群眾的革命立場,有利於貫徹文化大革命的路線方針,建設革命活動場所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時。”
候煥東接著說:“會後我去保衛科找了小溫,小溫同誌聽了之後特別高興。他說廠領導就是有水平,看問題透徹,他們可期待了。不過談到活動場所具體建在哪兒,他也說不上來,畢竟前一陣他找練武的地方就費了好大勁。”
袁國嶺把目光投向王國慶,心裏想著老同誌肯定有辦法。
等大家都說完了,王國慶緩緩開口:“開完會,我也琢磨了好久,還找高豐收和他嶽父,聽了聽他們的意見,高豐收建議把場地建在平頂山下大漢溝口。”
“那地方不是亂石崗嗎?哪有地啊?”有人提出疑問。
“有地,把石頭清理了不就是地了嗎!”王國慶胸有成竹地迴答。
袁國嶺點上一支煙,沉思片刻後說道:“哎!主席講得對,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說清了就行,可我得看到測繪數據,沒數據不好拍板啊。”
王國慶說:“數據有,我為啥提這個地方呢,因為建廠初期測繪過。”
“你這麽一說我想起來了,當時你們提過,是不是女兒河東岸那片地方?”
“對,就是那兒!當年測繪主要是想在那裏建設工房,但當時省三線指揮部主要領導考慮那幾座山太矮,不利於靠山隱蔽,就放棄了。”
“對對,你說得沒錯。但當時測繪的具體情況,好像你們沒細說,到底啥情況啊?”
“是這樣的,總體來說女兒河東這幾條溝的特點是,東偏北,西偏南,也就是說溝裏向北偏,溝口向南偏。還有個特點是溝口寬,溝裏窄。每條溝靠陰坡山下都有條河,河有大有小。礦洞溝那條河最大,它衝下來的亂石崗從平頂後山到大漢溝河邊有600多米長,200多米寬,我們研究了,那裏可以建個活動廣場。”
候煥東又問:“考察過了嗎?要是石頭有根,是不是得用炸藥啊?”
“不用,考察過了。據當地老年人講,亂石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清末到1932年左右,日本人探礦挖礦破壞了這一帶山體,經過多次山洪、泥石流,把山石衝到河邊形成的,石頭沒有根。”
袁國嶺聽完,覺得這個方案可行,便要求出圖,把任務交給了王國慶。
王國慶帶著高豐收來到現場再次測繪,測繪完後畫了一張圖,做了預算,還提出了新的建議。
袁國嶺得知他們出圖並且有了新的建設思路,便讓他們來辦公室開會。
袁國嶺的辦公室十分簡陋,一張老舊的辦公桌,一把同樣老舊的辦公椅,辦公椅的一條腿是斷的,用兩根木條夾著斷腿,再用釘子釘上,外麵還用鐵絲緊緊地綁著。
牆上釘著兩個用木條做成的掛物架,一個掛著工衣,另一個掛著文件本。牆角用木板和磚頭搭了個資料架,架子上放滿了各種書本。
王國慶將圖平整地放在辦公桌上,袁國嶺站在椅子旁,候煥東和賈飛龍圍在桌子邊,高豐收則靜靜地站在王國慶身後,一場關於群眾體育活動場所建設的討論即將再次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