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山水畫和23冊永樂大典
我也穿越到1987年了? 作者:西區二巷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迎接客人的準備工作基本上做足了,李永恆便開始整理二樓的書房。
這間書房,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了。堆放在書房裏的各種古董級別的書法、畫作、簿子、冊子……一時間也無法統計有多少。
最讓老李掛念的,當然是從老朱家的大橫梁取下來的那個卷軸。
他翻出了卷軸,洗了手,拿一把鋒利的長嘴剪刀,小心翼翼的把卷軸的一頭剪開。慢慢地把裏麵的一幅字畫給拉出來。
從第一次知道這個卷軸的存在之後,直到現在,終於可以親眼目睹裏麵的畫作了!
李永恆懷著激動和期待的心情,把卷成一根棍子的字畫,放到了書桌上,慢慢地展開。
這幅畫完全展開了之後,我們的老李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唿吸——好字,好畫!
隻見這是橫幅的水墨山水畫。自右至左,右邊從上到下,寫著十列文字。字體是真書小楷,很有點兒文徵明的筆意。
文字的左邊,畫的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和一條江水,筆法老到,構圖疏落有致。讓人一看就有一種胸襟開闊、賞心悅目的感覺。
整幅畫作,其實是已經裝裱好了的,高約一尺,長約三尺。
仔細看畫作的最左邊,左下角有小小的文注:嘉靖十二年自作府中,子孫切勿輕舉妄動。
這列文字,是什麽意思呐?
李永恆摸不著頭腦。嘉靖十二年?讓他馬上想到了那些嘉靖九年的金元寶。
原來這幅畫的作畫時間,比金元寶的鑄就時間還要晚了三年。
那麽,“自作府中,子孫切勿輕舉妄動”,指的是誰的府中,又是什麽方麵的切勿輕舉妄動呢?
他練過書法,毛筆小楷還專門臨帖過文徵明的《琴賦》等作品。對這幅畫的書法文筆,一看就感覺很熟悉。
看來,這幅水墨山水畫的作者,當年也一定學過文徵明的筆法和畫法。
為什麽這樣的一幅畫,要單獨拿出來,跟金元寶們藏在高高的大橫梁上麵呢?
李永恆下意識地拿起這幅三尺畫作,雙手把它舉高了,對準書房的led燈光,要好好的賞析一番。
在強光的照射下,他從右至左,一字一句地念右邊的十列文字。
看著念著,他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地方!
再仔細地進行對比,沒錯了,整幅畫作裏麵,有幾個文字,和其中一個位置,它們對應的背後,有明顯的濃墨給標記出來了!
發現這個秘密之後,李永恆唿吸變得急促起來!
他放下了這幅水墨山水畫,馬上找出圓珠筆和一張草稿紙,再次把畫作舉高,對準了書房的強光燈,一字一字地把濃墨標記的文字抄寫出來:
遙山風光此處獨好
好家夥!遙山這個山名,正是七星市的一處地點。位於七星市東郊,是七星市一座有名的高山啊!
畫作裏麵,其中有一座山峰的半山腰的位置,對應的背後,也有濃墨的特別標識。
李永恆緊皺雙眉,反複閱讀那幾個字,一邊想著畫作裏那座山峰半山腰的墨點標記。
是不是說,那座被濃墨標識的山峰,就是文字裏所說的“此處風光獨好”?
在畫作標識的位置那兒,是不是有什麽秘密?
他反複地想了又想,越想就越覺得是這個道理。那座山峰的半山腰,一定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畫作最後的文注,還特別提醒了,子孫切勿輕舉妄動。
前後聯係起來思考,讓李永恆心中感到一陣興奮,一陣期待,一陣惶恐。
這可是距今四、五百年前的秘密啊!怎麽落到自己的手裏,還被自己破解了呢?
咳咳!現在還談不上什麽破解,隻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而已。
不如把這幅畫拍下來,發到網絡上?
萬一被什麽專家學者看到了,能引起他們的注意,給出更精確的解釋呢?
好想法啊。李永恆忍不住誇了誇自己聰明的腦袋。
他在幾個網絡平台上,都注冊有自己的賬號。
現在,馬上就把這幅畫給張貼起來,進行拍照和拍視頻。
他找出了透明膠,把這張作者佚名的橫幅水墨山水畫,張貼在書房靠窗的右側牆上。
張貼這幅畫最高的高度,也就跟自己的額頭那麽高。
這可是為了方便自己欣賞、拍攝而特別選擇的高度啊。
做好了這些工作之後,我們的老李拿出了一台藍廠的旗艦手機,開始對這幅水墨山水畫進行拍照。
拍了十幾張照片之後,接著開始拍一段幾十秒的短視頻。
他趁熱打鐵,打開了筆記本電腦,把這些照片和視頻傳到電腦裏,方便今後的操作。
登陸了兩個網站之後,在自己的賬號裏,開始發帖,選了其中幾張比較清晰的照片,發到網站上。
標題是——明朝嘉靖十二年的水墨山水畫,你敢信?
照片上傳成功之後,馬上就是登陸視頻網站,把那段幾十秒的視頻也發上去了。
視頻的標題,也是用了上麵的文字:明朝嘉靖十二年的水墨山水畫,你敢信?
把這件重要的事情完成之後,李永恆像是放下了一副重擔,全身輕鬆。
他喝了半瓶的礦泉水,緩了緩,呆在書房裏,繼續整理數不清的文物。
其中一個鑲金鑲銀、雕龍畫鳳的棕紅色大木匣子,引起了老李的關注。
到底會是什麽了不得的好東西,值得放進這麽好的匣子裏保管呢?
把這個一看就非常貴重的匣子放在書桌上,尋找了一會兒,在匣子的底部,找到了打開匣子的一個暗扣。
帶著期待,老李輕輕撥起了暗扣,哢噠一聲,終於可以像是拉開抽屜一樣,把這個木匣子給拉開了。
什麽情況?!
木匣子裏,豎著碼放了十幾本冊子而已。
不是金銀珠寶啊,可惜可惜。
我們的老李心中失望,隨手抽出一本冊子,看了看冊子的封麵。
真是不看還好,一看之下,讓他差點兒跳起來——永樂大典!
這是一冊永樂大典?!
臥槽!
太嚇人了啊喂!
李永恆全身發麻,用顫抖的手指,把木匣子裏的另外的冊子都拿出來,看它們的封麵,無一例外的,都是永樂大典!
太奇怪了!這是真的永樂大典嗎?為什麽會出現在這個木匣子裏?
他對這部鴻篇巨著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略知一二,知道傳到後世的永樂大典,缺失了很多冊。
而第一版的原本,是不是在永樂帝的皇陵中,那還是個未知數。
慢慢地、小心地翻開了其中一冊永樂大典,李永恆驚奇地發現,這冊永樂大典的其中幾頁紙上,居然畫有精美的插圖!
不是吧?
他忍不住迴過頭來看封麵,手中這一冊的永樂大典,標有編號,寫的是什麽“卷之一百八十二”。
再看其它冊的封麵,每一冊都有各自的編號。從“卷之一百七十六”一直到“卷之一百九十八”。
好家夥!
數了一下,一共有23冊。
玩笑開大了啊喂!手中這23冊永樂大典,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這間書房,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了。堆放在書房裏的各種古董級別的書法、畫作、簿子、冊子……一時間也無法統計有多少。
最讓老李掛念的,當然是從老朱家的大橫梁取下來的那個卷軸。
他翻出了卷軸,洗了手,拿一把鋒利的長嘴剪刀,小心翼翼的把卷軸的一頭剪開。慢慢地把裏麵的一幅字畫給拉出來。
從第一次知道這個卷軸的存在之後,直到現在,終於可以親眼目睹裏麵的畫作了!
李永恆懷著激動和期待的心情,把卷成一根棍子的字畫,放到了書桌上,慢慢地展開。
這幅畫完全展開了之後,我們的老李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唿吸——好字,好畫!
隻見這是橫幅的水墨山水畫。自右至左,右邊從上到下,寫著十列文字。字體是真書小楷,很有點兒文徵明的筆意。
文字的左邊,畫的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和一條江水,筆法老到,構圖疏落有致。讓人一看就有一種胸襟開闊、賞心悅目的感覺。
整幅畫作,其實是已經裝裱好了的,高約一尺,長約三尺。
仔細看畫作的最左邊,左下角有小小的文注:嘉靖十二年自作府中,子孫切勿輕舉妄動。
這列文字,是什麽意思呐?
李永恆摸不著頭腦。嘉靖十二年?讓他馬上想到了那些嘉靖九年的金元寶。
原來這幅畫的作畫時間,比金元寶的鑄就時間還要晚了三年。
那麽,“自作府中,子孫切勿輕舉妄動”,指的是誰的府中,又是什麽方麵的切勿輕舉妄動呢?
他練過書法,毛筆小楷還專門臨帖過文徵明的《琴賦》等作品。對這幅畫的書法文筆,一看就感覺很熟悉。
看來,這幅水墨山水畫的作者,當年也一定學過文徵明的筆法和畫法。
為什麽這樣的一幅畫,要單獨拿出來,跟金元寶們藏在高高的大橫梁上麵呢?
李永恆下意識地拿起這幅三尺畫作,雙手把它舉高了,對準書房的led燈光,要好好的賞析一番。
在強光的照射下,他從右至左,一字一句地念右邊的十列文字。
看著念著,他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地方!
再仔細地進行對比,沒錯了,整幅畫作裏麵,有幾個文字,和其中一個位置,它們對應的背後,有明顯的濃墨給標記出來了!
發現這個秘密之後,李永恆唿吸變得急促起來!
他放下了這幅水墨山水畫,馬上找出圓珠筆和一張草稿紙,再次把畫作舉高,對準了書房的強光燈,一字一字地把濃墨標記的文字抄寫出來:
遙山風光此處獨好
好家夥!遙山這個山名,正是七星市的一處地點。位於七星市東郊,是七星市一座有名的高山啊!
畫作裏麵,其中有一座山峰的半山腰的位置,對應的背後,也有濃墨的特別標識。
李永恆緊皺雙眉,反複閱讀那幾個字,一邊想著畫作裏那座山峰半山腰的墨點標記。
是不是說,那座被濃墨標識的山峰,就是文字裏所說的“此處風光獨好”?
在畫作標識的位置那兒,是不是有什麽秘密?
他反複地想了又想,越想就越覺得是這個道理。那座山峰的半山腰,一定隱藏著巨大的秘密!
畫作最後的文注,還特別提醒了,子孫切勿輕舉妄動。
前後聯係起來思考,讓李永恆心中感到一陣興奮,一陣期待,一陣惶恐。
這可是距今四、五百年前的秘密啊!怎麽落到自己的手裏,還被自己破解了呢?
咳咳!現在還談不上什麽破解,隻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而已。
不如把這幅畫拍下來,發到網絡上?
萬一被什麽專家學者看到了,能引起他們的注意,給出更精確的解釋呢?
好想法啊。李永恆忍不住誇了誇自己聰明的腦袋。
他在幾個網絡平台上,都注冊有自己的賬號。
現在,馬上就把這幅畫給張貼起來,進行拍照和拍視頻。
他找出了透明膠,把這張作者佚名的橫幅水墨山水畫,張貼在書房靠窗的右側牆上。
張貼這幅畫最高的高度,也就跟自己的額頭那麽高。
這可是為了方便自己欣賞、拍攝而特別選擇的高度啊。
做好了這些工作之後,我們的老李拿出了一台藍廠的旗艦手機,開始對這幅水墨山水畫進行拍照。
拍了十幾張照片之後,接著開始拍一段幾十秒的短視頻。
他趁熱打鐵,打開了筆記本電腦,把這些照片和視頻傳到電腦裏,方便今後的操作。
登陸了兩個網站之後,在自己的賬號裏,開始發帖,選了其中幾張比較清晰的照片,發到網站上。
標題是——明朝嘉靖十二年的水墨山水畫,你敢信?
照片上傳成功之後,馬上就是登陸視頻網站,把那段幾十秒的視頻也發上去了。
視頻的標題,也是用了上麵的文字:明朝嘉靖十二年的水墨山水畫,你敢信?
把這件重要的事情完成之後,李永恆像是放下了一副重擔,全身輕鬆。
他喝了半瓶的礦泉水,緩了緩,呆在書房裏,繼續整理數不清的文物。
其中一個鑲金鑲銀、雕龍畫鳳的棕紅色大木匣子,引起了老李的關注。
到底會是什麽了不得的好東西,值得放進這麽好的匣子裏保管呢?
把這個一看就非常貴重的匣子放在書桌上,尋找了一會兒,在匣子的底部,找到了打開匣子的一個暗扣。
帶著期待,老李輕輕撥起了暗扣,哢噠一聲,終於可以像是拉開抽屜一樣,把這個木匣子給拉開了。
什麽情況?!
木匣子裏,豎著碼放了十幾本冊子而已。
不是金銀珠寶啊,可惜可惜。
我們的老李心中失望,隨手抽出一本冊子,看了看冊子的封麵。
真是不看還好,一看之下,讓他差點兒跳起來——永樂大典!
這是一冊永樂大典?!
臥槽!
太嚇人了啊喂!
李永恆全身發麻,用顫抖的手指,把木匣子裏的另外的冊子都拿出來,看它們的封麵,無一例外的,都是永樂大典!
太奇怪了!這是真的永樂大典嗎?為什麽會出現在這個木匣子裏?
他對這部鴻篇巨著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略知一二,知道傳到後世的永樂大典,缺失了很多冊。
而第一版的原本,是不是在永樂帝的皇陵中,那還是個未知數。
慢慢地、小心地翻開了其中一冊永樂大典,李永恆驚奇地發現,這冊永樂大典的其中幾頁紙上,居然畫有精美的插圖!
不是吧?
他忍不住迴過頭來看封麵,手中這一冊的永樂大典,標有編號,寫的是什麽“卷之一百八十二”。
再看其它冊的封麵,每一冊都有各自的編號。從“卷之一百七十六”一直到“卷之一百九十八”。
好家夥!
數了一下,一共有23冊。
玩笑開大了啊喂!手中這23冊永樂大典,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