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連忙擺手道:“孫道長,小子就是胡亂搞出來的,任誰問都是這樣說。一切都是道長的功勞。”
葛明不是不想要賞賜,萬一真的能做個小官,都算是光宗耀祖了,問題是萬一給自己弄個醫官可怎麽辦?
孫思邈還想說點什麽,葛三爺已經快步從葛糧房間出來了。
激動的拉著孫思邈的手問道:“孫神醫,倉兒沒事了?”
孫思邈迴答道:“多虧了明府家小郎君的酒精和傷口縫合之術,其實葛明府不用謝老道,相反老道應該感謝令郎才是。”
葛三爺以前覺得葛明救了張二黑是運氣好,聽到孫思邈這樣說,心中又是為葛明感到自豪,又是為了葛倉擔心,表情變得更加糾結。
葛糧並不知道傷口縫合跟葛明有關係,此時一聽這話一把抓住葛明問道:“老四,這麽說還是你救了老二?”
葛明掰開葛糧的雙手,趕緊說道:“大哥放手。”
到了下午的時候袁老道和福伯等人全都趕了迴來,當袁老道聽說葛倉受了重傷,經過孫思邈的醫治之後暫時保住了性命,袁老道趕緊到了孫思邈房間。
袁老道看到孫思邈正在床上小憩,不過等袁老道進了房間之後孫思邈很快就醒了過來。孫思邈見到是袁老道,開口說到:“老道還以為是若雲,原來是袁師弟。”
袁老道說到:“若雲就在門外,小弟沒讓他進來。”
孫思邈坐了起來,問道:“可是有事?”
袁老道說到:“小弟進府就聽到道兄救了重傷的葛倉,看來傷口縫合之術是可行的。”
孫思邈點頭說到:“確實如此,不但可行而且非常有效。”
袁老道說到:“當時莊子上的莊戶受傷,後麵都是小弟幫忙換藥和擦傷口,當時傷口居然沒有一點紅腫。”
孫思邈說到:“如果真的如此,葛倉這條命算是保住了。看來酒精果然是防止傷口感染的一味良藥,葛明這小子確實神奇。”
袁老道說到:“不但神奇,而且總能讓人意想不到。他最開始非要在莊子上弄個造紙的作坊,費盡心思造出了紙,結果隻是為了如廁方便。看到產量有些大,順便拿出去賣。”
“酒精這東西說起來同樣如此,這小子很喜歡釣魚,開始弄點烈酒是為了泡小米,用這東西打窩子。然後就有了烈酒,看我們幾人喜歡喝酒,就拿出來給我們嚐嚐。”
“這小子好像什麽東西都信手拈來,但是又說不清楚為何知道這些事。以前都是搪塞書上看到的,問急了就說好像本來就知道,還說什麽夢到一個老者牽著青牛。”
袁老道說完這些陷入了沉思,孫思邈在一旁聽得內心無比波瀾、
沉思了片晌,孫思邈才說到:“袁師弟對於看相比較精通,難道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袁老道迴答道:“小弟初次見到這小子時,正剛上他上樹拿風箏被雷劈,命懸一線。小弟怎麽看他都是早夭的命格,沒想到居然康複了。而且從此變得聰慧異常,小弟後來怎麽看也看不出他的來路。”
“不過這孩子善良,對身邊的人非常友善,所以小弟後來也就懶得看了。”
孫思邈說到:“既然人品出眾,又何必在乎他的來路和去處,徒生煩惱。”
袁老道說到:“確實如此,所以小弟有件事想要拜托道兄。”
孫思邈問到:“不知是何事?為兄必定鼎力相助。”
袁老道說到:“這小子拍胸脯說讓莊子上的人今年家家都能養上牛,所以拜托小弟去奚族走一趟,用烈酒和飴糖換點牛馬迴來。如果這小子是自己想賺錢,老道或許不答應,但是為了莊戶人家,小弟自然責無旁貸。”
“今天早上小弟已經看過烈酒和糖霜,估計很快就要去趟草原,到時候希望師兄能夠幫小弟教他讀書認字。”
孫思邈笑著說到:“此子不願拜你為師,沒想到賢弟還如此費心,此事老道答應了,再說老道也打算在這裏多住些日子。老道經常跟此子閑聊,這小子常有驚世駭俗的言論,但是細想又非常有道理。老道教他讀書識字,也能從他身上學到不少東西。”
袁老道也笑著說到:“這小子不是不願意拜師,而是不願當道士。小弟說了無數做道士才好處,這小子說當了道士怕是會影響他以後當官,甚至影響他妻妾成群。”
孫思邈一聽哈哈大笑,眼淚水都差點流出來,說到:“這小子,道士也能做官,也能妻妾成群。”
袁老道正色說到:“這小子打算憑本事自己考進士。”
孫思邈搖著頭說到:“有誌氣是好的,恐怕不易實現。老道在長安住了不少年頭,大唐立國以來就沒科舉過,就算有科舉,進士必定是世家子弟。還不如跟著賢弟做道士,將來賢弟推薦下還真能混個官做做。”
袁老道笑著說到:“要是他願意跟師兄學醫,怎麽也能進太醫院當個官做做。”
孫思邈說到:“如果這小子能學醫,怕是大唐國民的福氣。不過個人有個人的誌向,老道相信他憑借自己也能過得舒適自在。”
袁老道點頭說道:“確實如此,我們兩個老道倒是不用替人擔心。”
。。。
經過孫思邈的細心照顧,葛倉果然神奇的保住了小命,失血過多導致的臉色依舊蒼白,但是脈搏變得更加有力。隻是每次孫思邈給葛倉用酒精擦拭傷口時,都如同殺豬一般。每當此時葛明必定會陪在旁邊,看著慘叫的二哥心中波瀾起伏,二哥的武力值怕是渣渣吧?居然幹不過強盜。
看著葛倉身體逐漸好了起來,孫思邈又給開了一些補身體的方子,打算繼續去莊子上“深造”。
還是同樣的幾個人,同樣的牛車和驢車,再次把眾人送到了葛家莊子。
葛明又開始陪著孫思邈看殺豬,縫豬肉,閹豬仔的悲慘生活。
袁老道到了莊子上之後就比較忙碌,開始跟著福伯和祿伯點算已經蒸好的烈酒,還有專門準備弄到草原上的飴糖。
因為自己沒有商隊,點算好貨物之後還需要雇人去草原走上一趟。不過這都難不倒福伯,作為縣令家的管家,在城裏也算人頭熟悉。經過城裏生意人的介紹,找到了一個願意去草原的商隊,帶頭的居然是個姓梅知的。
梅知本來是奚族五部的部落名,後來就慢慢變成了姓氏,算是奚族中的貴族了,這個商隊據說全是奚族人。
不過自家人不可能隻有袁老道一個人去,雖然袁老道武力超群。畢竟這是為了莊子上的莊戶,祿伯也想跟著去,還要再從莊子上抽調一些青壯,一起去趟草原。
不管是作坊裏做工的,還是在城裏做木匠的,都要抽調部分出來,因為去草原上換牛,才是最重要的事。
葛明本不想祿伯去,畢竟祿伯年紀不小了。在後世不過是從河北去趟東北,其實並沒有多遠。但是那個時代交通不便,這一路也算千山萬水了。而且莊子上的作坊都是祿伯在管著,這要是沒人看著也是不行。
葛明本以為到了秋天再去時間就比較充足,但是被袁老道否定了。袁老道認為到了秋天應該從那邊迴轉才對,不然下雪了就迴不來了,趕早不趕晚。
袁老道對此行非常樂觀,對葛明說到:“小子,不用擔心,奚族從南北朝的時候就跟中原王朝有商業往來。前隋的時候還專門建市交易,現在已經對大唐稱臣,此行自然不會有什麽大問題,說不定老道還能趕迴來參加葛糧的婚禮。”
草原民族跟中原民族好像永遠是砍砍殺殺的,至少葛明知道的曆史中大多如此。這一路上怕是不安全啊,不過就算出任何事,袁老道完全能夠自保,不過祿伯就未必了。
然後葛明去勸說祿伯,莊子上去點青壯也就是了,沒必要親自去。
但是祿伯的話還是打消了葛明的這種想法。
“小郎君,此去草原是為了整個莊子上的莊戶,老仆自然責無旁貸。至於作坊現在不用怎麽看著,工錢高待遇好,從沒一個偷奸耍滑的,再說每個作坊都有莊子上的人做頭頭,肯定出不來岔子。”
“老仆已經老了,總要把這些事情分出去的,也趁這個機會看看莊子裏的年輕一輩能不能承擔得起。”
“小郎君,老仆也想走不動之前再為莊子做點事,還有比牛馬對莊子更重要的事嗎?”
葛明隻能同意了,隻怪自己年紀太小,不然親自去一趟多好。想想遼闊的草原,牛馬成群,遠看羊群時,分不清是羊群還是雲朵。要是草原民族跟中原民族能夠和平相處就好了,可惜這是不可能的,李世民即位之後,休養生息幾年就會對北方草原亮出獠牙。
打打殺殺,打打殺殺之後融合,曆史就是如此。
福伯帶著四個護衛,還有莊子上抽調出來的一些青壯,還是跟著袁老道出發了。這讓葛明傷心了很久,袁老道對於葛明來說亦師亦友,如果不是葛明執著的不願做道士,說不定還真的成了師徒。
。。。
葛倉的身體逐漸康複,相信不久之後又是一條好漢,到時候葛三爺必定會施壓,讓葛倉勤練武藝。
孫思邈每天都很忙,忙著熟悉、記錄豬的器官位置,忙著在豬身上割口子再縫合,要不是葛明知道這是神醫,估計會當成虐待動物的典範。抽空再教教葛明讀書識字,孫思邈或許因為帶過徒弟的緣故,好像更會教書一些,葛明也在這時候受到了比較傳統的儒家教育,雖然孫思邈是個道家。
葛糧等著自己婚禮的到來,抽空還要去看看葛倉,抽空再去酒樓看看張春來有沒有什麽新菜式,有好東西就給未來嶽父、小舅子和老婆送過去。
雖然祿伯不在,莊子上的作坊運轉正常。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這一點非常難得。或許是因為過多了窮日子,日子因為有作坊之後變得好了很多,每個人都倍加珍惜。
莊子上外來的人逐漸變多,不過都是周圍村莊跟葛家莊子有親戚關係的人,有的人借住在親戚家,有的人每天來迴跑,好在距離並不遠。
張春來每天研究新的菜式,廚藝變得更加精湛。葛明好像給了張春來一個加速度,或者是一雙翅膀,讓原本酷愛廚藝的他從此慢慢直通大唐頂級廚師。
劉掌櫃還是每月來上貨一次洗麵奶,而且每月的數量都在增加。雖然這東西不便宜,但是有錢人從來不缺。再說誰家閨女不喜歡把臉洗的白白的?一臉油汙還敢自稱小娘子?
酒樓的裝修已經基本完工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細節末支的活兒,老戴總算有了時間,跟著葛糧開始籌備家具作坊的事宜,葛明不知道等劉掌櫃知道之後會是什麽反應。不過最近賣洗麵奶怕是已經過賺了不少,葛明甚至覺得這貨怕是要放棄自己的木匠坊了。
王大發跟著張春來努力學習,從燒火開始,逐漸成為張春來做菜不可或缺之人,或許有一天也能成為大廚也說不定。葛明本打算讓王大發做個跑堂夥計之類的,不過王大發有自己的想法,覺得做夥計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學上一點做菜的本事也算有一技之長。
小丫、丁香,努力做一個稱職的丫鬟。
隻有葛明抱著番茄,顯得跟其他人格格不入,好像突然成了最閑的人。不過這好像也是葛明追求的,教會別人,讓他們忙,本小郎君隻負責指揮和出出主意。
偶爾釣釣魚,畢竟番茄的飯食不能差了,雖然番茄可能是大唐最胖的一隻貓。
偶爾把戴健、張富貴等人叫在一起,考考拚音和識字。本來葛明想要挑出來幾個帶迴府裏教,不過現在沒了這種念頭,還是全教算了。
因為孫思邈說,這是你小子以後的根,多了總比少了好。
歲月真是靜好。
葛明不是不想要賞賜,萬一真的能做個小官,都算是光宗耀祖了,問題是萬一給自己弄個醫官可怎麽辦?
孫思邈還想說點什麽,葛三爺已經快步從葛糧房間出來了。
激動的拉著孫思邈的手問道:“孫神醫,倉兒沒事了?”
孫思邈迴答道:“多虧了明府家小郎君的酒精和傷口縫合之術,其實葛明府不用謝老道,相反老道應該感謝令郎才是。”
葛三爺以前覺得葛明救了張二黑是運氣好,聽到孫思邈這樣說,心中又是為葛明感到自豪,又是為了葛倉擔心,表情變得更加糾結。
葛糧並不知道傷口縫合跟葛明有關係,此時一聽這話一把抓住葛明問道:“老四,這麽說還是你救了老二?”
葛明掰開葛糧的雙手,趕緊說道:“大哥放手。”
到了下午的時候袁老道和福伯等人全都趕了迴來,當袁老道聽說葛倉受了重傷,經過孫思邈的醫治之後暫時保住了性命,袁老道趕緊到了孫思邈房間。
袁老道看到孫思邈正在床上小憩,不過等袁老道進了房間之後孫思邈很快就醒了過來。孫思邈見到是袁老道,開口說到:“老道還以為是若雲,原來是袁師弟。”
袁老道說到:“若雲就在門外,小弟沒讓他進來。”
孫思邈坐了起來,問道:“可是有事?”
袁老道說到:“小弟進府就聽到道兄救了重傷的葛倉,看來傷口縫合之術是可行的。”
孫思邈點頭說到:“確實如此,不但可行而且非常有效。”
袁老道說到:“當時莊子上的莊戶受傷,後麵都是小弟幫忙換藥和擦傷口,當時傷口居然沒有一點紅腫。”
孫思邈說到:“如果真的如此,葛倉這條命算是保住了。看來酒精果然是防止傷口感染的一味良藥,葛明這小子確實神奇。”
袁老道說到:“不但神奇,而且總能讓人意想不到。他最開始非要在莊子上弄個造紙的作坊,費盡心思造出了紙,結果隻是為了如廁方便。看到產量有些大,順便拿出去賣。”
“酒精這東西說起來同樣如此,這小子很喜歡釣魚,開始弄點烈酒是為了泡小米,用這東西打窩子。然後就有了烈酒,看我們幾人喜歡喝酒,就拿出來給我們嚐嚐。”
“這小子好像什麽東西都信手拈來,但是又說不清楚為何知道這些事。以前都是搪塞書上看到的,問急了就說好像本來就知道,還說什麽夢到一個老者牽著青牛。”
袁老道說完這些陷入了沉思,孫思邈在一旁聽得內心無比波瀾、
沉思了片晌,孫思邈才說到:“袁師弟對於看相比較精通,難道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袁老道迴答道:“小弟初次見到這小子時,正剛上他上樹拿風箏被雷劈,命懸一線。小弟怎麽看他都是早夭的命格,沒想到居然康複了。而且從此變得聰慧異常,小弟後來怎麽看也看不出他的來路。”
“不過這孩子善良,對身邊的人非常友善,所以小弟後來也就懶得看了。”
孫思邈說到:“既然人品出眾,又何必在乎他的來路和去處,徒生煩惱。”
袁老道說到:“確實如此,所以小弟有件事想要拜托道兄。”
孫思邈問到:“不知是何事?為兄必定鼎力相助。”
袁老道說到:“這小子拍胸脯說讓莊子上的人今年家家都能養上牛,所以拜托小弟去奚族走一趟,用烈酒和飴糖換點牛馬迴來。如果這小子是自己想賺錢,老道或許不答應,但是為了莊戶人家,小弟自然責無旁貸。”
“今天早上小弟已經看過烈酒和糖霜,估計很快就要去趟草原,到時候希望師兄能夠幫小弟教他讀書認字。”
孫思邈笑著說到:“此子不願拜你為師,沒想到賢弟還如此費心,此事老道答應了,再說老道也打算在這裏多住些日子。老道經常跟此子閑聊,這小子常有驚世駭俗的言論,但是細想又非常有道理。老道教他讀書識字,也能從他身上學到不少東西。”
袁老道也笑著說到:“這小子不是不願意拜師,而是不願當道士。小弟說了無數做道士才好處,這小子說當了道士怕是會影響他以後當官,甚至影響他妻妾成群。”
孫思邈一聽哈哈大笑,眼淚水都差點流出來,說到:“這小子,道士也能做官,也能妻妾成群。”
袁老道正色說到:“這小子打算憑本事自己考進士。”
孫思邈搖著頭說到:“有誌氣是好的,恐怕不易實現。老道在長安住了不少年頭,大唐立國以來就沒科舉過,就算有科舉,進士必定是世家子弟。還不如跟著賢弟做道士,將來賢弟推薦下還真能混個官做做。”
袁老道笑著說到:“要是他願意跟師兄學醫,怎麽也能進太醫院當個官做做。”
孫思邈說到:“如果這小子能學醫,怕是大唐國民的福氣。不過個人有個人的誌向,老道相信他憑借自己也能過得舒適自在。”
袁老道點頭說道:“確實如此,我們兩個老道倒是不用替人擔心。”
。。。
經過孫思邈的細心照顧,葛倉果然神奇的保住了小命,失血過多導致的臉色依舊蒼白,但是脈搏變得更加有力。隻是每次孫思邈給葛倉用酒精擦拭傷口時,都如同殺豬一般。每當此時葛明必定會陪在旁邊,看著慘叫的二哥心中波瀾起伏,二哥的武力值怕是渣渣吧?居然幹不過強盜。
看著葛倉身體逐漸好了起來,孫思邈又給開了一些補身體的方子,打算繼續去莊子上“深造”。
還是同樣的幾個人,同樣的牛車和驢車,再次把眾人送到了葛家莊子。
葛明又開始陪著孫思邈看殺豬,縫豬肉,閹豬仔的悲慘生活。
袁老道到了莊子上之後就比較忙碌,開始跟著福伯和祿伯點算已經蒸好的烈酒,還有專門準備弄到草原上的飴糖。
因為自己沒有商隊,點算好貨物之後還需要雇人去草原走上一趟。不過這都難不倒福伯,作為縣令家的管家,在城裏也算人頭熟悉。經過城裏生意人的介紹,找到了一個願意去草原的商隊,帶頭的居然是個姓梅知的。
梅知本來是奚族五部的部落名,後來就慢慢變成了姓氏,算是奚族中的貴族了,這個商隊據說全是奚族人。
不過自家人不可能隻有袁老道一個人去,雖然袁老道武力超群。畢竟這是為了莊子上的莊戶,祿伯也想跟著去,還要再從莊子上抽調一些青壯,一起去趟草原。
不管是作坊裏做工的,還是在城裏做木匠的,都要抽調部分出來,因為去草原上換牛,才是最重要的事。
葛明本不想祿伯去,畢竟祿伯年紀不小了。在後世不過是從河北去趟東北,其實並沒有多遠。但是那個時代交通不便,這一路也算千山萬水了。而且莊子上的作坊都是祿伯在管著,這要是沒人看著也是不行。
葛明本以為到了秋天再去時間就比較充足,但是被袁老道否定了。袁老道認為到了秋天應該從那邊迴轉才對,不然下雪了就迴不來了,趕早不趕晚。
袁老道對此行非常樂觀,對葛明說到:“小子,不用擔心,奚族從南北朝的時候就跟中原王朝有商業往來。前隋的時候還專門建市交易,現在已經對大唐稱臣,此行自然不會有什麽大問題,說不定老道還能趕迴來參加葛糧的婚禮。”
草原民族跟中原民族好像永遠是砍砍殺殺的,至少葛明知道的曆史中大多如此。這一路上怕是不安全啊,不過就算出任何事,袁老道完全能夠自保,不過祿伯就未必了。
然後葛明去勸說祿伯,莊子上去點青壯也就是了,沒必要親自去。
但是祿伯的話還是打消了葛明的這種想法。
“小郎君,此去草原是為了整個莊子上的莊戶,老仆自然責無旁貸。至於作坊現在不用怎麽看著,工錢高待遇好,從沒一個偷奸耍滑的,再說每個作坊都有莊子上的人做頭頭,肯定出不來岔子。”
“老仆已經老了,總要把這些事情分出去的,也趁這個機會看看莊子裏的年輕一輩能不能承擔得起。”
“小郎君,老仆也想走不動之前再為莊子做點事,還有比牛馬對莊子更重要的事嗎?”
葛明隻能同意了,隻怪自己年紀太小,不然親自去一趟多好。想想遼闊的草原,牛馬成群,遠看羊群時,分不清是羊群還是雲朵。要是草原民族跟中原民族能夠和平相處就好了,可惜這是不可能的,李世民即位之後,休養生息幾年就會對北方草原亮出獠牙。
打打殺殺,打打殺殺之後融合,曆史就是如此。
福伯帶著四個護衛,還有莊子上抽調出來的一些青壯,還是跟著袁老道出發了。這讓葛明傷心了很久,袁老道對於葛明來說亦師亦友,如果不是葛明執著的不願做道士,說不定還真的成了師徒。
。。。
葛倉的身體逐漸康複,相信不久之後又是一條好漢,到時候葛三爺必定會施壓,讓葛倉勤練武藝。
孫思邈每天都很忙,忙著熟悉、記錄豬的器官位置,忙著在豬身上割口子再縫合,要不是葛明知道這是神醫,估計會當成虐待動物的典範。抽空再教教葛明讀書識字,孫思邈或許因為帶過徒弟的緣故,好像更會教書一些,葛明也在這時候受到了比較傳統的儒家教育,雖然孫思邈是個道家。
葛糧等著自己婚禮的到來,抽空還要去看看葛倉,抽空再去酒樓看看張春來有沒有什麽新菜式,有好東西就給未來嶽父、小舅子和老婆送過去。
雖然祿伯不在,莊子上的作坊運轉正常。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做的事,這一點非常難得。或許是因為過多了窮日子,日子因為有作坊之後變得好了很多,每個人都倍加珍惜。
莊子上外來的人逐漸變多,不過都是周圍村莊跟葛家莊子有親戚關係的人,有的人借住在親戚家,有的人每天來迴跑,好在距離並不遠。
張春來每天研究新的菜式,廚藝變得更加精湛。葛明好像給了張春來一個加速度,或者是一雙翅膀,讓原本酷愛廚藝的他從此慢慢直通大唐頂級廚師。
劉掌櫃還是每月來上貨一次洗麵奶,而且每月的數量都在增加。雖然這東西不便宜,但是有錢人從來不缺。再說誰家閨女不喜歡把臉洗的白白的?一臉油汙還敢自稱小娘子?
酒樓的裝修已經基本完工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細節末支的活兒,老戴總算有了時間,跟著葛糧開始籌備家具作坊的事宜,葛明不知道等劉掌櫃知道之後會是什麽反應。不過最近賣洗麵奶怕是已經過賺了不少,葛明甚至覺得這貨怕是要放棄自己的木匠坊了。
王大發跟著張春來努力學習,從燒火開始,逐漸成為張春來做菜不可或缺之人,或許有一天也能成為大廚也說不定。葛明本打算讓王大發做個跑堂夥計之類的,不過王大發有自己的想法,覺得做夥計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學上一點做菜的本事也算有一技之長。
小丫、丁香,努力做一個稱職的丫鬟。
隻有葛明抱著番茄,顯得跟其他人格格不入,好像突然成了最閑的人。不過這好像也是葛明追求的,教會別人,讓他們忙,本小郎君隻負責指揮和出出主意。
偶爾釣釣魚,畢竟番茄的飯食不能差了,雖然番茄可能是大唐最胖的一隻貓。
偶爾把戴健、張富貴等人叫在一起,考考拚音和識字。本來葛明想要挑出來幾個帶迴府裏教,不過現在沒了這種念頭,還是全教算了。
因為孫思邈說,這是你小子以後的根,多了總比少了好。
歲月真是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