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天亡我也,仗義每是屠狗輩
三國渣男,開局撿屍華雄 作者:山風木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孫瓚轉頭看去,但見西北方向的夜空中,有成百上千的光團正飄浮在半空中,向易京方向晃悠晃悠地飄蕩而來。
“這是神馬情況?!”
公孫瓚驚恐地叫出聲來,身邊的將領和親兵們皆臉有懼色。
“恐是陰兵過境!”
掾屬(秘書)樂何當用顫抖的聲音說道:“大兄,小弟……小弟多年前曾聽有人說過,說是什麽……‘陰兵過境,鬼火森森;所遇人獸,奪魄攝魂’!
沒想到……沒想到袁賊軍中竟有如此異能者,竟能導引陰兵過境!”
眾人聞言,更加驚懼。
若是旁人這麽說,那也罷了。可這話出自樂何當之口,那就不一樣了。這樂何當,乃是公孫瓚的結義兄弟中的老四,擔當公孫瓚的掾屬。
不隻是劉備有結義兄弟。
公孫瓚也有,而且是四結義,比桃子三兄弟還多一人。四兄弟分別是:公孫瓚、李移子、劉緯台、樂何當。
李移子、劉緯台、樂何當這三人,都是公孫瓚的發小,在公孫瓚出仕前便是公孫瓚的玩伴並結為兄弟。
其中李移子是“販繒者”(擺攤販賣布匹的),劉緯台是“卜數師”(街頭擺攤算命的),樂何當是“賈人”(街頭擺攤賣雜貨的)。
古人重然諾。
公孫瓚出身將門,祖上世代為官。但其母親出身低微,跟袁紹的母親一樣,都隻是大戶人家府中的丫環,被公孫瓚的父親酒醉之後撒下種子而得公孫瓚。
當真是造化弄人。
當初誰會想到,漢末的北方霸主之爭,會在公孫瓚和袁紹這兩個同是丫環所生的孩子之間展開?
因為出身不好,公孫瓚年輕時被族人們瞧不起,後來出仕也隻能從書佐做起。
在出仕之前,經常混跡於市井,故而與李移子、劉緯台、樂何當等人結為兄弟。後來發跡了之後,就將這三人帶在身邊,均為掾屬(秘書)之職。
……
樂何當這句話,對本就動搖的軍心,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卜算師出身的劉偉台,則站出來說道:
“大兄,小弟以前在街頭給人算卦時,曾聽一位道人說過,若遇鬼怪之事,隻需以黑狗之血噴之,則鬼怪必遁,邪祟自消!”
“可是,現在到哪去找什麽黑狗?”
“沒有黑狗,黑公雞也行。”
“黑公雞也沒有。”
“沒有黑公雞,黑公鴨也行。”
“黑公鴨也沒有。”
“黑公豬也行。”
“黑公豬也沒有。”
“黑人也行。”
“你是說昆侖奴?”
“是的。”
“……”
公孫瓚瞪了劉緯台一眼,沒好氣地說道:“為兄倒是聽說荊州黃承彥家有昆侖奴,可那黃承彥家與此地相距數千裏之遙,鞭長莫及啊!”
劉緯台被嚇了一跳,趕緊說道:“其實黑公馬也是可以……”
“三弟何不早說。”
公孫瓚長籲了一口氣,趕緊讓人殺數十匹黑馬,取黑馬之血備用,隻待那鬼怪經過,便用勺子舀黑馬之血朝天上揮灑,以防鬼怪攝魂。
……
不得不說,這一招還真的有一些效果。
至少給了幽州軍將士們一些心理安慰。
當那些鬼臉燈籠飄蕩到易京城的上空時,並沒有導致城內的幽州軍崩潰或發生營嘯。
但是,那些士卒們聽說是“陰兵過境”,也都是心存畏懼,有不少人竟然放下武器,伏地而拜。
而就在此時!
早就隱藏在城外黑夜中的袁軍,突然點起無數的火把,在猛將文醜的親自帶領下,對易京城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戰場之上,高下立判。
公孫瓚一方的士卒心中惶恐,甚至還在向“陰兵”求饒,或正在用黑馬血驅邪。就算沒有潰敗,也士氣低迷,兵無戰心。
而袁紹一方的士卒,卻被告知自己的主帥乃天命所歸之主,有“陰兵”相助。將士們盡皆戰意高昂,士氣如虹。
文醜等統兵之將,更是舉槍高唿:“建功立業之機,便在此時!”
將士聞之,無不高聲呐喊,奮勇爭先。其勢如排山倒海,摧嶽拔山,無可抵擋!
如利刃之破青竹。
若熱刀之切牛油。
幽州軍卒們本就心慌,在袁軍的強勢進攻下,觸之即潰,遇之即降。
很快,城西的八條由深壕和山丘組成的防線便盡皆落入文醜所率的先驅軍之手。而與此同時,顏良、淳於瓊、趙睿等將,也率軍分從東、北、南三方殺入,連奪數道防線。
那些鬼臉燈籠越城而過時,有些掉落下來,倒也沒有對守軍造成什麽傷害。
但是,公孫瓚苦心構築的10道堅固的“壕溝山丘”防線,卻如同紙糊的一般被輕鬆撕裂開來。戰場上死屍遍地,血流成溪,連壕溝都被死屍填平了。上萬幽州軍在慌亂中被殺死,而投降的幽州軍更是不計其數。
……
到了淩晨天亮之時。
公孫瓚的十道防線已經被攻破了九道,隻剩下相當於內城的易京城。此時守在易京城內的幽州軍已不到五千,而圍在城外袁紹的大軍,卻有七八萬之眾。
袁軍攻城甚急,一波強過一波,內城也岌岌可危。
堂兄公孫範被顏良射殺!
結義兄弟李移子、劉偉台兩人,為了保護公孫瓚,盡皆身受重傷,一個接一個死在公孫瓚的懷裏。
隻剩下四弟樂何當,雖渾身浴血,連一隻胳膊都被砍掉了,卻依舊手持戰刀,以身為盾,緊緊地護在公孫瓚身前。
仗義每是屠狗輩!
公孫瓚的三位結義兄弟,出身於市井之間,雖非大才,卻在生死之間,與公孫瓚不離不棄,拚盡最後一口氣也要護得公孫瓚周全。
公孫瓚自己的肩上也中了一箭,雖不致命,但已揮不動刀槍。
敗局已定,無力迴天!
雖然內城的五千多軍隊,大部分都是跟隨公孫瓚多年的精銳。但是,麵對袁紹七八萬大軍的猛烈進攻,已是險象環生。如此下去,恐怕連半個時辰都撐不下去了。
“天亡我也!”
公孫瓚仰天悲唿,淚流滿麵。
痛哭一場之後,便讓人在易京樓上澆上火油,意欲與失去左臂的結義兄弟樂何當,在易京樓上自焚而亡。
也正好踐了當年結拜時,“唯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然而,就在公孫瓚手舉火把,將要扔向地上的火油時,突然,在西邊傳來了異樣的呐喊聲。
展眼看去。
一支數千人的騎兵衝了過來,那數千騎兵的戰馬全都是白馬,馬上的騎士也都是白盔白甲。
“白馬義從?”
公孫瓚一眼就看出了那是白馬義從的裝扮,心中有些納悶:自己的白馬義從不是全軍覆滅了嗎,莫非是自己眼花。
抬起左手,用力擦了擦眼睛。
可是,看到的依然是白馬義從。這難道是幻覺?想到這裏,又拉過身邊的樂何當,在樂何當的臉上使勁地掐了一把。
“大兄,疼!”
“疼,那就不是幻覺了。”
公孫瓚再次向那支“白馬義從”看去,卻見那支“白馬義從”已經如離弦之箭般衝進了袁軍之中,將所遇之袁軍盡皆衝得東倒西歪,人仰馬翻。
而那支白馬義從的最前麵。
有兩人!
其中一人揮動長槍,疾如靈蛇,所遇之敵盡被一槍刺死。雖然相距較遠還看不清麵目,但公孫瓚隻要一看那架式,便知道那人就是趙雲。
而趙雲左側的另外一人,則手持大刀,左右劈砍,所遇者不論人馬,都是一刀砍翻。再看那人身後的帥旗,是一個大大的“王”字!
“鎮北將軍王通!”
公孫瓚呆立當場,手中一鬆,火把掉向澆滿火油的地上……
……
“這是神馬情況?!”
公孫瓚驚恐地叫出聲來,身邊的將領和親兵們皆臉有懼色。
“恐是陰兵過境!”
掾屬(秘書)樂何當用顫抖的聲音說道:“大兄,小弟……小弟多年前曾聽有人說過,說是什麽……‘陰兵過境,鬼火森森;所遇人獸,奪魄攝魂’!
沒想到……沒想到袁賊軍中竟有如此異能者,竟能導引陰兵過境!”
眾人聞言,更加驚懼。
若是旁人這麽說,那也罷了。可這話出自樂何當之口,那就不一樣了。這樂何當,乃是公孫瓚的結義兄弟中的老四,擔當公孫瓚的掾屬。
不隻是劉備有結義兄弟。
公孫瓚也有,而且是四結義,比桃子三兄弟還多一人。四兄弟分別是:公孫瓚、李移子、劉緯台、樂何當。
李移子、劉緯台、樂何當這三人,都是公孫瓚的發小,在公孫瓚出仕前便是公孫瓚的玩伴並結為兄弟。
其中李移子是“販繒者”(擺攤販賣布匹的),劉緯台是“卜數師”(街頭擺攤算命的),樂何當是“賈人”(街頭擺攤賣雜貨的)。
古人重然諾。
公孫瓚出身將門,祖上世代為官。但其母親出身低微,跟袁紹的母親一樣,都隻是大戶人家府中的丫環,被公孫瓚的父親酒醉之後撒下種子而得公孫瓚。
當真是造化弄人。
當初誰會想到,漢末的北方霸主之爭,會在公孫瓚和袁紹這兩個同是丫環所生的孩子之間展開?
因為出身不好,公孫瓚年輕時被族人們瞧不起,後來出仕也隻能從書佐做起。
在出仕之前,經常混跡於市井,故而與李移子、劉緯台、樂何當等人結為兄弟。後來發跡了之後,就將這三人帶在身邊,均為掾屬(秘書)之職。
……
樂何當這句話,對本就動搖的軍心,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卜算師出身的劉偉台,則站出來說道:
“大兄,小弟以前在街頭給人算卦時,曾聽一位道人說過,若遇鬼怪之事,隻需以黑狗之血噴之,則鬼怪必遁,邪祟自消!”
“可是,現在到哪去找什麽黑狗?”
“沒有黑狗,黑公雞也行。”
“黑公雞也沒有。”
“沒有黑公雞,黑公鴨也行。”
“黑公鴨也沒有。”
“黑公豬也行。”
“黑公豬也沒有。”
“黑人也行。”
“你是說昆侖奴?”
“是的。”
“……”
公孫瓚瞪了劉緯台一眼,沒好氣地說道:“為兄倒是聽說荊州黃承彥家有昆侖奴,可那黃承彥家與此地相距數千裏之遙,鞭長莫及啊!”
劉緯台被嚇了一跳,趕緊說道:“其實黑公馬也是可以……”
“三弟何不早說。”
公孫瓚長籲了一口氣,趕緊讓人殺數十匹黑馬,取黑馬之血備用,隻待那鬼怪經過,便用勺子舀黑馬之血朝天上揮灑,以防鬼怪攝魂。
……
不得不說,這一招還真的有一些效果。
至少給了幽州軍將士們一些心理安慰。
當那些鬼臉燈籠飄蕩到易京城的上空時,並沒有導致城內的幽州軍崩潰或發生營嘯。
但是,那些士卒們聽說是“陰兵過境”,也都是心存畏懼,有不少人竟然放下武器,伏地而拜。
而就在此時!
早就隱藏在城外黑夜中的袁軍,突然點起無數的火把,在猛將文醜的親自帶領下,對易京城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戰場之上,高下立判。
公孫瓚一方的士卒心中惶恐,甚至還在向“陰兵”求饒,或正在用黑馬血驅邪。就算沒有潰敗,也士氣低迷,兵無戰心。
而袁紹一方的士卒,卻被告知自己的主帥乃天命所歸之主,有“陰兵”相助。將士們盡皆戰意高昂,士氣如虹。
文醜等統兵之將,更是舉槍高唿:“建功立業之機,便在此時!”
將士聞之,無不高聲呐喊,奮勇爭先。其勢如排山倒海,摧嶽拔山,無可抵擋!
如利刃之破青竹。
若熱刀之切牛油。
幽州軍卒們本就心慌,在袁軍的強勢進攻下,觸之即潰,遇之即降。
很快,城西的八條由深壕和山丘組成的防線便盡皆落入文醜所率的先驅軍之手。而與此同時,顏良、淳於瓊、趙睿等將,也率軍分從東、北、南三方殺入,連奪數道防線。
那些鬼臉燈籠越城而過時,有些掉落下來,倒也沒有對守軍造成什麽傷害。
但是,公孫瓚苦心構築的10道堅固的“壕溝山丘”防線,卻如同紙糊的一般被輕鬆撕裂開來。戰場上死屍遍地,血流成溪,連壕溝都被死屍填平了。上萬幽州軍在慌亂中被殺死,而投降的幽州軍更是不計其數。
……
到了淩晨天亮之時。
公孫瓚的十道防線已經被攻破了九道,隻剩下相當於內城的易京城。此時守在易京城內的幽州軍已不到五千,而圍在城外袁紹的大軍,卻有七八萬之眾。
袁軍攻城甚急,一波強過一波,內城也岌岌可危。
堂兄公孫範被顏良射殺!
結義兄弟李移子、劉偉台兩人,為了保護公孫瓚,盡皆身受重傷,一個接一個死在公孫瓚的懷裏。
隻剩下四弟樂何當,雖渾身浴血,連一隻胳膊都被砍掉了,卻依舊手持戰刀,以身為盾,緊緊地護在公孫瓚身前。
仗義每是屠狗輩!
公孫瓚的三位結義兄弟,出身於市井之間,雖非大才,卻在生死之間,與公孫瓚不離不棄,拚盡最後一口氣也要護得公孫瓚周全。
公孫瓚自己的肩上也中了一箭,雖不致命,但已揮不動刀槍。
敗局已定,無力迴天!
雖然內城的五千多軍隊,大部分都是跟隨公孫瓚多年的精銳。但是,麵對袁紹七八萬大軍的猛烈進攻,已是險象環生。如此下去,恐怕連半個時辰都撐不下去了。
“天亡我也!”
公孫瓚仰天悲唿,淚流滿麵。
痛哭一場之後,便讓人在易京樓上澆上火油,意欲與失去左臂的結義兄弟樂何當,在易京樓上自焚而亡。
也正好踐了當年結拜時,“唯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然而,就在公孫瓚手舉火把,將要扔向地上的火油時,突然,在西邊傳來了異樣的呐喊聲。
展眼看去。
一支數千人的騎兵衝了過來,那數千騎兵的戰馬全都是白馬,馬上的騎士也都是白盔白甲。
“白馬義從?”
公孫瓚一眼就看出了那是白馬義從的裝扮,心中有些納悶:自己的白馬義從不是全軍覆滅了嗎,莫非是自己眼花。
抬起左手,用力擦了擦眼睛。
可是,看到的依然是白馬義從。這難道是幻覺?想到這裏,又拉過身邊的樂何當,在樂何當的臉上使勁地掐了一把。
“大兄,疼!”
“疼,那就不是幻覺了。”
公孫瓚再次向那支“白馬義從”看去,卻見那支“白馬義從”已經如離弦之箭般衝進了袁軍之中,將所遇之袁軍盡皆衝得東倒西歪,人仰馬翻。
而那支白馬義從的最前麵。
有兩人!
其中一人揮動長槍,疾如靈蛇,所遇之敵盡被一槍刺死。雖然相距較遠還看不清麵目,但公孫瓚隻要一看那架式,便知道那人就是趙雲。
而趙雲左側的另外一人,則手持大刀,左右劈砍,所遇者不論人馬,都是一刀砍翻。再看那人身後的帥旗,是一個大大的“王”字!
“鎮北將軍王通!”
公孫瓚呆立當場,手中一鬆,火把掉向澆滿火油的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