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高瞻遠矚,何止多看500年
三國渣男,開局撿屍華雄 作者:山風木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華歆走了,管寧卻留下來了。
各自理念不同,分道揚鑣在所必然。
據驛館的黑冰閣成員迴報,當天晚上,管寧和華歆坐在一張席子上辯論了很久,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後,管寧拔出刀來。
將他們所坐的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以示絕交。
而華歆則高聲大叫:
“管幼安,這是你割壞的第20張席子了,你可不可以不要再鬧……!”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割席斷交。)
……
管寧留下來之後,用了三天時間。
給王通上交了一份辦學預算。
在管寧看來,這份預算的費用已經很大,也許王通並不會簽字同意。因此,心中早就想好了如果王通不簽字,自己該怎樣解釋,或要怎樣修改,以減少開支。
果然,王通看到管寧的這份預算後,臉色凝重,眉頭皺成了一個疙瘩。
“這……”
管寧想要開口解釋。
卻見王通拿起筆來,將管寧的預算總額直接一筆劃掉。然後,在管寧有些驚訝的目光中,填上了一個比原來預算大五倍的數字。
管寧為此而驚訝不已。
王通站起身來,也不做解釋,隻是對管寧道:“先生,請隨我去外麵走走。”
然後,就大步向外走去。
……
出了城門,走向郊外的田野。
一路之上,王通都不怎麽說話。
直到兩人來到一塊新翻的耕地前,王通才彎下腰來,在地裏挑了一塊很大的土疙瘩,轉身塞在管寧的手上。
一本正經地說道:“先生請看看這塊泥巴。”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土疙瘩。)
……
管寧接過土疙瘩。
有些發懵。
端在手上,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正看斜看,橫看豎看;翻過來看翻過去看,順著光看,背著光看;睜大眼睛看眯著眼睛看。
看了半天。
也看不出什麽門堂。
隻好開口問道:“主公的意思是……”
“這是一塊泥巴。”
“就一塊泥巴?”
“是的。”
你確定……這隻是一塊普通的泥巴?
“確定,肯定,加一定!”
“裏麵,沒有寶貝?”
“這……你咋想的?”
“主公剛才將辦學經費提高五倍,又給我一塊泥巴,我還以為裏麵有什麽寶貝。”
“…………”
王通有些無語,隻好耐心地解釋道:
“通嚐聞先生曾親自耕種過數畝良田,應該知道,耕地的泥土大量結塊,莊稼的產量就會很低。
如果大量的泥土板結在一起,莊稼將會欠收,甚至無法生存。
而當今天下的士族世家,經過數百年的互相通婚,或互為師徒、互為同僚,早已盤根錯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緊緊地“板結”在一起,使整個社會變成了一個“板結”社會。
板結的土壤,會使莊稼不能茁壯成長。同理,板結的社會,也使這個民族無法發展。
要想讓莊稼茁壯成長,就得耕地、耙地,碎土,使泥土不要板結在一起。
同理!
要想這個民族發展,就得采取措施,不要讓世家變得太過板結,那樣,這個民族才有活力,才有前途,才不至於衰敗甚至衰亡。
而要做到這一點,唯有讓普通百姓有機會學到各種知識,並參與到官府之中來。
這,就是我要大力辦學的原因!”
……
管寧不笨,經王通這一指點,終於明白過來了。
而王通的這番話。
也讓管寧深刻認識到,大力辦學並不是為了踐行孔子的“有教無類”,而是為了……拯救這個民族!
一種強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撲通”一聲拜倒在泥地裏,大聲說道:“今日始知,主公的眼界,比我多看500年!”
……
就這樣,在整個並州地區。
瘋狂的辦學開始了。
首先是修建晉陽書院。
那個選址……就在後世的理工的那一個地方。占地麵積的100頃,計劃搭建校舍、宿舍共60棟,其間還包括運動場,圖書室、實驗室、舞廳、琴房、生活區等等。
所設專業也與其它書院不同。
晉陽書院除了儒科之外,還設很多專業,包括:經學科、法學科、匠科、數科、兵科、醫科、藥科、商科、農科、畜科、漁科、男科、女科、小兒科、前科……等等共20幾個科。
麵向全天下招收學生。
麵向全天下招聘老師。
按照王通的計劃,晉陽書院將被建成全天下最大的書院,其師生規模將超過漢末四大書院,即:潁川書院、襄陽書院、鄭公書院、封龍書院的總和。
而且,還是包分配的。
在這個人才匱乏的古代,隻要能學到一些文化,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如果能夠從晉陽學院畢業,那肯定是可以輕鬆進入“官吏框架”內工作的。
……
晉陽書院麵向全天下招生的消息傳出,天下嘩然。
在這個時代,世家被稱之為“門閥”,而“門閥”又分為。豪門和寒門。很多豪門都有自己的家族書院,他們是不需要去外麵的書院讀書的。
免學費和獎學金對他們來說,也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寒門卻不一樣,晉陽書院開出的那些就學條件,對寒門士子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有不少寒門士子不遠千裏來到晉陽參加考核,就讀於晉陽書院。
老師也招聘了不少,這其中就包括了管寧的好友邴原和王烈等等。
於是,王通任命管寧為書院祭酒,邴原和王烈為副祭酒。
……
除了晉陽書院之外,其它郡學、縣學、鄉學、亭學也在同步創建之中。
王通在撥下大量辦學錢財的同時,也將“適齡兒童”的入學率,考核成績等等,做為太守、縣令、鄉長、亭長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沒有達成指標的官吏,被記過處分甚至撤職處理。
在這個辦學過程中。
太原王氏幫了王通很大的忙。
自從太原王氏為王通續上族譜之後,就開始在明裏暗裏給予王通幫助。並州境內的世家士族本來就少,很多豪門氏族都搬離了並州,使得太原王氏成為了整個並州最大的士族。
在太原王氏的支持下。
王通的瘋狂辦學計劃,得以順利的進行。
……
就這樣,忙忙碌碌的。
一晃又是兩個月過去。
這一天,正當王通在州牧議事時,有親兵過來稟報:
“府門外有人求見,那人自稱來自幽州,名叫趙雲。”
……
(附錄圖片:趙雲。)
……
各自理念不同,分道揚鑣在所必然。
據驛館的黑冰閣成員迴報,當天晚上,管寧和華歆坐在一張席子上辯論了很久,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後,管寧拔出刀來。
將他們所坐的席子,從中間割成兩半,以示絕交。
而華歆則高聲大叫:
“管幼安,這是你割壞的第20張席子了,你可不可以不要再鬧……!”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割席斷交。)
……
管寧留下來之後,用了三天時間。
給王通上交了一份辦學預算。
在管寧看來,這份預算的費用已經很大,也許王通並不會簽字同意。因此,心中早就想好了如果王通不簽字,自己該怎樣解釋,或要怎樣修改,以減少開支。
果然,王通看到管寧的這份預算後,臉色凝重,眉頭皺成了一個疙瘩。
“這……”
管寧想要開口解釋。
卻見王通拿起筆來,將管寧的預算總額直接一筆劃掉。然後,在管寧有些驚訝的目光中,填上了一個比原來預算大五倍的數字。
管寧為此而驚訝不已。
王通站起身來,也不做解釋,隻是對管寧道:“先生,請隨我去外麵走走。”
然後,就大步向外走去。
……
出了城門,走向郊外的田野。
一路之上,王通都不怎麽說話。
直到兩人來到一塊新翻的耕地前,王通才彎下腰來,在地裏挑了一塊很大的土疙瘩,轉身塞在管寧的手上。
一本正經地說道:“先生請看看這塊泥巴。”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土疙瘩。)
……
管寧接過土疙瘩。
有些發懵。
端在手上,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正看斜看,橫看豎看;翻過來看翻過去看,順著光看,背著光看;睜大眼睛看眯著眼睛看。
看了半天。
也看不出什麽門堂。
隻好開口問道:“主公的意思是……”
“這是一塊泥巴。”
“就一塊泥巴?”
“是的。”
你確定……這隻是一塊普通的泥巴?
“確定,肯定,加一定!”
“裏麵,沒有寶貝?”
“這……你咋想的?”
“主公剛才將辦學經費提高五倍,又給我一塊泥巴,我還以為裏麵有什麽寶貝。”
“…………”
王通有些無語,隻好耐心地解釋道:
“通嚐聞先生曾親自耕種過數畝良田,應該知道,耕地的泥土大量結塊,莊稼的產量就會很低。
如果大量的泥土板結在一起,莊稼將會欠收,甚至無法生存。
而當今天下的士族世家,經過數百年的互相通婚,或互為師徒、互為同僚,早已盤根錯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緊緊地“板結”在一起,使整個社會變成了一個“板結”社會。
板結的土壤,會使莊稼不能茁壯成長。同理,板結的社會,也使這個民族無法發展。
要想讓莊稼茁壯成長,就得耕地、耙地,碎土,使泥土不要板結在一起。
同理!
要想這個民族發展,就得采取措施,不要讓世家變得太過板結,那樣,這個民族才有活力,才有前途,才不至於衰敗甚至衰亡。
而要做到這一點,唯有讓普通百姓有機會學到各種知識,並參與到官府之中來。
這,就是我要大力辦學的原因!”
……
管寧不笨,經王通這一指點,終於明白過來了。
而王通的這番話。
也讓管寧深刻認識到,大力辦學並不是為了踐行孔子的“有教無類”,而是為了……拯救這個民族!
一種強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撲通”一聲拜倒在泥地裏,大聲說道:“今日始知,主公的眼界,比我多看500年!”
……
就這樣,在整個並州地區。
瘋狂的辦學開始了。
首先是修建晉陽書院。
那個選址……就在後世的理工的那一個地方。占地麵積的100頃,計劃搭建校舍、宿舍共60棟,其間還包括運動場,圖書室、實驗室、舞廳、琴房、生活區等等。
所設專業也與其它書院不同。
晉陽書院除了儒科之外,還設很多專業,包括:經學科、法學科、匠科、數科、兵科、醫科、藥科、商科、農科、畜科、漁科、男科、女科、小兒科、前科……等等共20幾個科。
麵向全天下招收學生。
麵向全天下招聘老師。
按照王通的計劃,晉陽書院將被建成全天下最大的書院,其師生規模將超過漢末四大書院,即:潁川書院、襄陽書院、鄭公書院、封龍書院的總和。
而且,還是包分配的。
在這個人才匱乏的古代,隻要能學到一些文化,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如果能夠從晉陽學院畢業,那肯定是可以輕鬆進入“官吏框架”內工作的。
……
晉陽書院麵向全天下招生的消息傳出,天下嘩然。
在這個時代,世家被稱之為“門閥”,而“門閥”又分為。豪門和寒門。很多豪門都有自己的家族書院,他們是不需要去外麵的書院讀書的。
免學費和獎學金對他們來說,也沒有任何意義。
但是,寒門卻不一樣,晉陽書院開出的那些就學條件,對寒門士子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有不少寒門士子不遠千裏來到晉陽參加考核,就讀於晉陽書院。
老師也招聘了不少,這其中就包括了管寧的好友邴原和王烈等等。
於是,王通任命管寧為書院祭酒,邴原和王烈為副祭酒。
……
除了晉陽書院之外,其它郡學、縣學、鄉學、亭學也在同步創建之中。
王通在撥下大量辦學錢財的同時,也將“適齡兒童”的入學率,考核成績等等,做為太守、縣令、鄉長、亭長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沒有達成指標的官吏,被記過處分甚至撤職處理。
在這個辦學過程中。
太原王氏幫了王通很大的忙。
自從太原王氏為王通續上族譜之後,就開始在明裏暗裏給予王通幫助。並州境內的世家士族本來就少,很多豪門氏族都搬離了並州,使得太原王氏成為了整個並州最大的士族。
在太原王氏的支持下。
王通的瘋狂辦學計劃,得以順利的進行。
……
就這樣,忙忙碌碌的。
一晃又是兩個月過去。
這一天,正當王通在州牧議事時,有親兵過來稟報:
“府門外有人求見,那人自稱來自幽州,名叫趙雲。”
……
(附錄圖片:趙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