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起源於並州,從太行山的深穀中穿過,流經燕趙之地,貫於渤海。而在並州階段,則為雁門郡與太原郡之間的界河,河道南岸為太原郡,河道北岸為雁門郡。


    此地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其戰略位置何其重要,曾有人在此作詩一首:


    咽喉鎖鑰通燕趙,


    血脈縱橫貫九垓。


    自古兵家爭戰地,


    洪流猶帶箭聲哀。


    ……


    正如詩中所說,縱是數千年之後。


    洪流猶帶箭聲哀!


    這是一個英雄男兒馬革裹屍、揮灑熱血的地方。亦是一個白骨累累的地方!對山西的漢人來說,一旦雁門關被攻破,這裏就是抵禦北方胡人的最後一道防線。


    因為,胡人隻要過了這滹沱河,就進入了無險可阻的太原盆地。所以,數千年來,每當胡人突破了雁門關之後,漢軍就會退到滹沱河南岸據河死守。


    在我國數千年的戰爭史上,有很多次都是胡人突破了雁門關後,被漢軍死死地擋在滹沱河以北,從而確保了太原、上黨等並州腹地的安全。


    無數的漢族男兒,為了保護身後的父母妻兒,曾經在這裏與胡人浴血廝殺,奮不顧身,灑熱血拋頭顱,拚死抵禦北方胡人獸兵的進攻,譜寫了一首首鐵血交迸的壯烈悲歌!


    乃至於,後世百姓種地,或工程隊修整河道時,經常會挖到一些森森白骨。


    如果挖到了白骨,這裏的村民也不會害怕。


    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很可能這就是戰死英烈的遺骨。村民們會懷著崇敬之心,將這些白骨妥妥收集起來,點上三柱檀香,再燒上四疊紙錢,將這些英烈的白骨好好安葬。


    家還在,民族安好!


    從來都沒有什麽歲月靜好,隻因有人在為我們遮風擋雨,負重前行;從來都沒有什麽躊躇滿誌,昂首闊步,隻因有人為我們撐起了民族的脊梁;從來都沒有什麽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隻因有無數英烈用鮮血和生命,在守護著這片天地!


    ……


    王通的軍隊到了滹沱河北岸,就過不去了。


    此時,滹沱河水流異常湍急,袁熙手下大將郭援,已經率軍一萬,趕到了滹沱河南岸,並放火燒毀了浮橋,在南岸據河而守。


    進攻受阻,王通也是很無奈


    麵對著湍急的河水,他緩緩地褪下褲子,朝著對岸撒出了一泡熱氣騰騰的尿液。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將士們見狀,也盡皆褪下褲子,朝著對岸撒尿。


    一萬五千人撒尿,按平均每人300計算,總計。還得加上一萬匹戰馬,每匹戰馬按800計算,又,


    總計大!


    尿流成溪,混入河水之中,河麵上多了很多泡泡。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河麵上的泡泡。)


    ……


    撒完尿之後,王通覺得輕鬆了很多,問賈詡道:“文和,你剛才撒了沒有?”


    “撒了。”


    “可有渡河之法?”


    “沒有。


    賈詡很幹脆地答道:“河水湍急,濁浪排空,怒濤裂岸,若用木筏渡河,至少有半數木筏會被河水掀翻。北方人不習水性,又加上天氣已經很冷,落入如此湍急的河水中,斷無生還之理。”


    “那該怎麽辦?”


    “等!”


    “等到什麽時候?”


    “大約在冬季。”


    賈詡道:“滹沱河每年大約在十月底開始結冰,到次年正月冰才融化。河麵結冰之後,河道天險也就不存在了。”


    頓了一下,又道:“隻不過,袁熙在主公手上吃了虧,肯定會去找袁紹。袁紹財大氣粗,兵馬眾多,肯定會調集更多的軍隊給袁熙。屆時,攻守易勢,將不再是主公進攻太原郡,而是袁熙進攻雁門郡。”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曆史上的每一次滹沱河大戰,都是發生在冬季。地處北方,士卒們不習水性,又加上水流湍急,要想渡河也隻能等到河麵封凍之後。


    無奈之下,王通隻好罵罵咧咧地迴陰館城去了。


    臨走之時,下令徐晃帶一萬人馬守在滹沱河北岸,防止袁熙的軍隊前來進攻。


    至於渡河的事,得等到十一月份再說。


    現在還是八月初,還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可以預料的是在三個月之後,肯定會有一場大戰。


    所以,王通也決定利用這段時間,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大戰做好充分的準備。


    ……


    迴到雁門郡的治所陰館城後,王通召集眾將開會,討論接下來的對策。


    荀攸首先站出來對王通道:“主公現在已經有了三郡之地,除了西河郡有李宗在擔任太守之外,其它兩郡的太守都還是主公親自兼任。屬下覺得,對於三郡的治理人員,應該進行一些調整了。”


    王通聞言,點了點頭,覺得荀攸所言很有道理。


    之前沒有任命上郡太守,是因為上郡就隻有40多萬人口,而且,王通的州牧府也在上郡,完全沒有再增加一套太守府人員。


    而現在王通離開上郡,並且計劃在收複太原郡後,將州牧府搬到太原郡的晉陽城中。


    想到這裏,便開口說道:


    “任命牛金為上郡太守,李宗為西河郡太守,而雁門郡太守,則由華峰擔任。郡丞的人選,由州牧別駕——本將的嶽父蔡邕,從文官中挑選。”


    略一停頓,又道:“本將的治下,需要改變之前太守軍政一起管的舊例,實行軍政分離。太守隻負責軍事,民政則由郡丞負責。


    除此之外,還要實行任期製,即:太守、郡丞、縣令、縣丞等官職,以三年為一個任期,通常情況下,三年之後就得調整到別的州郡擔任官職。


    如果有特殊需要,可以由本將親自批準連任二期,但是,兩期便是極限,絕對不可以超過兩期。


    此種做法,旨在避免官吏們在同一地方任職太久,形成割據一方的實力。”


    眾人聞言,盡皆說道:“主公英明。”


    (備注:任期製和終身製各有優劣,具體要看是什麽時代背景。古代的情況不同於現代,請大家不要在這裏討論,山風木魚三叩首:跪謝,跪謝,跪謝!)


    ……


    任命完太守和郡丞之後,王通對州牧屬官也做了一些調整:


    由蔡邕擔任州牧別駕兼治中從事。


    荀攸擔任兵曹從事兼左軍師。


    賈詡擔任長史兼右軍師,


    這種調整,也對應於王通剛才所說得“軍政分離”。在內政方麵由蔡邕全權負責,而軍事方麵,則由增設的左、右兩位軍師負責戰略策劃。


    如此一來,蔡邕的權力將變得很大,各郡的郡丞都由蔡邕挑選、任命和管理。


    蔡邕乃海內名士,文壇領袖,學生很多,在讀書人中威望甚高。通過這種調整,可以有效緩解王通手下文官不足的現狀。


    ……


    軍事戰略方麵。


    賈詡和荀攸各有千秋。


    王通讓荀攸擔任左軍師,位在賈詡之上,也是有原因的,主要是雙方的工作態度不同。


    荀攸的工作態度比較積極,經常主動發言,獻計獻策。


    而賈詡這鳥人,開會的時候很少主動發言。經常是王通在上麵高談闊論,他在下麵閉養神。


    論謀略,也許賈詡勝過荀攸。


    但是,態度決定一切。


    考慮到兩人的工作態度問題,王通還是決定將荀攸的職位放在賈詡之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渣男,開局撿屍華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風木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風木魚並收藏三國渣男,開局撿屍華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