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讚曰:


    子師運機籌,奸賊董卓休。


    獨斷不聽勸,暗藏廟堂憂。


    雞蛋分兩籃,剛烈貫鬥牛。


    城下一堆肉,魂繞宣平樓。


    ……


    如同原本曆史一樣,王允就這樣死了。所不同的是,由於聽了王通的勸告,隨王允一同死在長安的隻有他的長子王蓋。其次子王景和幼子王定,都返迴了太原老家,因此而躲過一劫。


    李傕等人殺了王允之後,又殺了黃琬等十餘人。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皇甫嵩。


    在原本的曆史上,皇甫嵩攻破郿塢殺了董卓全族,結果,當長安城被攻破後,李傕不但沒有殺皇甫嵩,還將皇甫嵩升官為三公之首的太尉。


    史書上隻記載了李傕封皇甫嵩為太尉,至於他們私下裏達成了什麽肮髒交易,史書並無記載。


    這一結果,堪稱“曆史之謎”。不排除是因為歸還了一部分郿塢之財。


    ……


    董卓專權時,皇甫嵩一直苟著。董卓被誅,他就去殺董卓全家。李傕等人攻破長安,他又苟著,並且還高升為太尉。其人品之低劣,由此可見一斑。


    而現在,如原本曆史一樣,在其侄皇甫酈去了一趟李傕軍營之後,李傕不但沒有殺皇甫嵩,還將楊彪貶為光祿大夫,而將皇甫嵩升為太尉。


    原因很難說,很可能是將黃巾之財拿出來,為李傕等西涼軍解決了糧草問題。當然,這隻是一種猜測,並無證據。


    總之,漢末三國:


    最善跑者是劉備,最騷包者是呂布,最殘暴者是董卓,最傲慢者是關羽。而最善“苟”者,非皇甫嵩莫屬。


    (備注:各位老大,你們怎麽看?)


    ……


    殺紅了眼的李傕,本來想將天子劉協也一起殺了。被張濟、楊奉等人勸止。


    隨後,李傕強迫劉協給他們封官:


    封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領司隸校尉假節鉞;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假節鉞,同秉朝政;楊奉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其餘李蒙、王方等人,皆授顯官。


    從此,長安朝廷開始進入李傕、郭汜作主的時代。


    ……


    在這段時間裏,天下諸侯也沒有閑著。


    中原大地到處都在一打仗。而打得最熱鬧的,當屬袁紹與與公孫瓚之間的戰爭。


    初平二年(191年)冬季,公孫瓚從磐河出兵,兵鋒直逼安平郡。袁紹出兵攔截,與公孫瓚戰於界橋(今河北威縣境內)。


    如圖的示:


    ……


    (附錄圖片:界橋戰略地圖。)


    ……


    在這一戰中,公孫瓚一開始便亮出了手中的王牌……白馬義從。


    白馬義從乃是公孫瓚苦心組建的一支騎兵勁旅,在草原上打得胡人望風逃,因之而名傳天下。


    而袁紹則令麹義率八百“先登營”為先鋒,再以強弩千張分置在“先登營”左右兩側為翼護,再親統數萬步兵緊跟“先登營”之後。


    白馬義從首領嚴剛見對方以步兵對騎兵,自以為必勝,下令白馬義從全速衝鋒。


    麴義見狀,令八百“先登營”將士全都蹲伏於地。


    待敵騎進入十數丈之內,麴義一聲令下,先登死士突然從地上躍起,以盾牌上磨得光亮發白的鐵片迎著陽光,將光線反射迴去,使敵軍騎兵的戰馬因強光刺目,產生“瞬間致盲”而發狂。


    戰馬發狂,迴頭亂跑亂撞,很多騎兵被撞落馬下,刹那間便人仰馬翻亂成一團。


    麴義再令強弩射殺,繼而先登營往前猛衝猛殺,殺敵數千,白馬義從幾乎全軍覆滅,騎兵統領嚴剛被麴義陣斬。


    麴義乘勝追到界橋。公孫瓚企圖死守界橋,但再次被麴義打敗了。此後袁紹揮軍急進,公孫瓚大敗而逃。


    不過,很快。


    公孫瓚又在巨馬水之戰中扳迴一局。


    初平三年(192年)春,袁紹在界橋之戰取得大捷後,派崔巨業領兵圍故安,久攻不下。撤退時被公孫瓚派三萬人追擊,在巨馬水(即拒馬河)大破袁紹軍,殺七八千人。


    其後公孫瓚乘勝追擊至平原郡。


    袁紹也率大軍過清河郡,向平原郡進發。


    龍湊之戰隨即拉開序幕!


    如圖所示:


    ……


    (附錄圖片:龍湊之戰形勢圖。)


    ……


    這個平原郡,就是劉備在駐守!


    此時的劉備,是平原相,也就是平原太守。隻是因為平原郡曾為郡國,所以,其軍政長官稱國相而非太守。


    平原郡是戰略要地,被稱為“青州門戶”。


    古黃河在改道之前,從平原郡經過,而其中的渡口“龍湊”,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劉備與公孫瓚曾經一同師從大儒盧植。由於劉備是公孫瓚的師弟,公孫瓚對劉備非常信任,才將這麽重要的戰略要地交給劉備駐守。


    不料,就在袁紹大軍進逼平原郡時,劉備卻帶著幾乎全部的郡兵……出現在了孔融的北海國。


    應孔融之邀,打黃巾管亥。


    劉備突然退走,平原城才留了幾百人防守。袁紹的軍隊長驅直入平原郡,打了公孫瓚一個措手不及。兩軍戰於龍湊,公孫瓚軍隊死傷近兩萬人,大敗逃迴幽州。


    可以說,袁紹與公孫瓚在北方霸主之爭中,真正的分水嶺便是……龍湊之戰。


    此戰過後,原本處於強勢地位的公孫瓚,徹底失去了與袁紹叫板的實力,並且,自此之後,便沒有再進入冀州。隻是死守範陽和易縣,由戰略主動轉為被動防守階段。


    劉備沒有再迴平原郡。


    也不再是平原相。


    在協助孔融打敗了管亥之後,劉備便寄住在北海國境內的昌安縣。直至後來曹操攻打陶謙的徐州,劉備才從昌安南下,去徐州幫陶謙,並得到陶謙的“讓位”,擔任徐州牧。


    在很多曆史記載中,隻記載了龍湊之戰的時間,以及劉備放棄平原相,跑去北海郡援助孔融的時間,這兩個時間剛好吻合。


    但是,並沒有明確指出劉備“棄官”與“龍湊之戰”的關係。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不排除是因為劉備被美化成了“正統”的緣故。


    正如同“三英戰呂布”一樣,明明是不講道義的群毆,卻仍冠以“三英”之名。


    在劉備的發展過程中,公孫瓚給過他很多幫助,收留他,給他兵馬,給他官職,倚為臂助。但是,自從龍湊之戰後,劉備便再也沒有與公孫瓚有過任何來往。


    師兄師弟之間從此分道揚鑣,徹底斷絕關係。


    一言以蔽之:


    在古代,曆史就是一隻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附錄圖片:東漢青州地圖。)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渣男,開局撿屍華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風木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風木魚並收藏三國渣男,開局撿屍華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