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風格
導演:煤老板的審美你別挑 作者:我的魔法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藍雨心說你們群星的戲裏能不知道?可她也沒繼續追問,示意周遊繼續往下說。
“你看過《黃金甲》嗎?”
“看過的。”
“那我們來迴憶一下,我印象裏全片隨著劇情推進,隻有三次關鍵性的整體色澤基調的轉換。
第一次是開頭,發哥帶著騎兵歸來。那時候的色彩應該是以灰黑為主,一股‘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壓迫感撲麵而來。”
藍雨點頭表示她知道這個片段。
“第二次是發哥派殺手刺殺妻子勸架,那裏的黑色透著戾氣,也意味著詭詐狠毒與陰謀。第三次則是發哥平叛,黑色的軍隊同樣滿是肅殺。
三次轉換都跟主色調金色產生鮮明的反差,而且三次轉換都跟發哥飾演的皇帝有關,為什麽?
因為金色是皇家的麵子,而黑色所代表的陰謀與人性的暗麵才是皇家真實的裏子,是他們骨子裏為了統治可以放棄一切的毒辣。並且每次轉換都有人性的掙紮與沉淪,你看過黑澤明的《亂》嗎?”
周遊繼續發問。
藍雨迴憶了一下,搖頭表示自己沒看過。
“這部電影的風格跟《黃金甲》很相似,不同的是它改編自莎士比亞的《李爾王》,他同樣擅長色彩,我推薦你去看一下,而且黑澤明的鏡頭語言堪稱‘大師級’。”
眼瞅著周遊越說越興奮,心裏驚訝於他閱片量的同時藍雨反駁道:“那您覺得這部片子是部好電影?”
“談不上。”
周遊攤手笑道,坦誠的說道,對於他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沒有絲毫避諱。
“我剛才提到了《亂》,那部電影是在1985年拍的,它的色彩構圖即便放在幾天都無與倫比,我們不討論內核,《黃金甲》跟《亂》的差距就在尺度上,顯然張導沒有把握好尺度,不過我是想替他說一句話。
這部片子出來多說他是在‘賣弄’色彩而不是‘玩弄’色彩,其實這是錯誤的,這種工整嚴謹奢華的布景跟鏡頭其實是象征著權力的巴洛克藝術,我個人覺得他是在嚐試進行一種文化輸出,是中西藝術的結合,畢竟你真要整一出原汁原味的京劇上去人家也看不懂啊?甚至看都不想看,你知道巴洛克藝術嗎?”
周遊陳懇的問道。
藍雨搖搖頭,有且求助一般的看向旁邊的幾個導演,被她可憐巴巴眼神看著的幾人同時抬頭看天。
啥巴洛克?
是不是踢足球那個啊?
藍雨迴頭看向周遊,隻能試圖把話題再度拉迴來。
“那其他幾位導演呢?”
“唔.....我說我看的片子比較多的吧,你比方說王佳偉,我們公司是跟他有過合作呢,外麵總說他拍戲不帶劇本,拍片子不計成本....可他片子裏那種‘小資’的情調誰能拍出來?反正我是自愧不如的,你就是給我再多的錢我該拍不出來還是拍不出來。”
“李安導演我們在美麗國聊過很多,他最大的優勢是中西合璧的觀念,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張導的問題,如果張導是還在嚐試或者說是水土不服的話,那麽李安導演已經把東方的理性、內斂和西方的感性以及釋放的力量感結合的很好了。
比如《少年派》,也是今年奧斯卡的提名電影,你看過嗎?”
“.....看過。”
藍雨硬著頭皮道,心說你是采訪我還是我采訪你啊?
我問你問題你迴答不就得了唄,咋還抓著我一直互動呢?!
不過...
她看著侃侃而談的周遊,仿佛談起電影時候的他渾身都在發光。
采訪之前如果隻看周遊的履曆很那你相信他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可這麽接觸下來....雖然他身上沒有什麽富家子弟的跋扈以及年少成名的目中無人,可那份獨屬於年輕人的少年意氣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還挺戳她的。
她這個年紀自然不可能喜歡什麽老男人,或者說每個女孩的審美偏好其實和男人差不多。
比如男人有的喜歡黑絲,有的喜歡白絲,有的喜歡吊帶。
有的喜歡手,有的喜歡腿,有的喜歡腳。
女人其實也是這一樣的,比如有的喜歡商務成熟的,有的就喜歡這種少年感十足又才華橫溢的人。
可就在她感歎於自己心裏的這種感覺時,腦子裏莫名其妙的就出現了劉一菲的臉。
嘖....
打不過。
算求!
“沒看過的話我就簡單點說,之所以說這部片子是因為好萊塢電影有三大禁忌,動物、小孩和水。”
藍雨想了想道:“是因為他們都不可控?”
“沒錯,而且動物還有動物保護協會,你還不能用藥物或者某些特殊的手段,不然人家一定找上門。”
周遊輕笑道,“可這部電影這三個要素全都給占了,這三者不僅難拍,而且很容易超支.....可這部電影依舊成功了,我要說的是李導在這個年紀依舊在嚐試不同的風格,甚至是自己都沒有涉獵過的風格。”
“所以您這幾年來拍的幾部電影也都是不同風格?”
“沒有因果關係,但是事實是這樣的,這麽比起來也不公平,我還年輕,他們多年來已經有了一套自己擅長且經過市場和影迷認證的東西,再跳出這個東西比我難太多了。”
“現在很多人都提到了‘周氏電影風格’,說了這麽多其他導演的,您覺得您的風格是什麽?”
“我其實不怎麽喜歡‘風格’這個詞。”
“怎麽說?”
藍雨好奇道。
“這就要說說我對導演的看法了,很多年輕導演.....當然我也是年輕導演。”
周遊跟藍雨相視一笑,他繼續道:“他們總會試圖去模仿一些成熟導演的拍攝風格,但是隻得其形不得其骨,最終結果就是四不像,我覺得別去在乎什麽所謂的‘風格’,什麽是導演?如果把電影比作一艘船那麽導演就是它的船長,你要做的首先是達到目的地——就是把故事講好,其次才是讓你的這艘船變的與眾不同,不是嗎?
在航行的過程中所謂的‘風格’其實就是經驗,他會隨著你成功到達目的地自然而然的到來,不然你一定死在海上,每個達到目的地的人都會有所收獲,多少不同而已。”
“你看過《黃金甲》嗎?”
“看過的。”
“那我們來迴憶一下,我印象裏全片隨著劇情推進,隻有三次關鍵性的整體色澤基調的轉換。
第一次是開頭,發哥帶著騎兵歸來。那時候的色彩應該是以灰黑為主,一股‘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壓迫感撲麵而來。”
藍雨點頭表示她知道這個片段。
“第二次是發哥派殺手刺殺妻子勸架,那裏的黑色透著戾氣,也意味著詭詐狠毒與陰謀。第三次則是發哥平叛,黑色的軍隊同樣滿是肅殺。
三次轉換都跟主色調金色產生鮮明的反差,而且三次轉換都跟發哥飾演的皇帝有關,為什麽?
因為金色是皇家的麵子,而黑色所代表的陰謀與人性的暗麵才是皇家真實的裏子,是他們骨子裏為了統治可以放棄一切的毒辣。並且每次轉換都有人性的掙紮與沉淪,你看過黑澤明的《亂》嗎?”
周遊繼續發問。
藍雨迴憶了一下,搖頭表示自己沒看過。
“這部電影的風格跟《黃金甲》很相似,不同的是它改編自莎士比亞的《李爾王》,他同樣擅長色彩,我推薦你去看一下,而且黑澤明的鏡頭語言堪稱‘大師級’。”
眼瞅著周遊越說越興奮,心裏驚訝於他閱片量的同時藍雨反駁道:“那您覺得這部片子是部好電影?”
“談不上。”
周遊攤手笑道,坦誠的說道,對於他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沒有絲毫避諱。
“我剛才提到了《亂》,那部電影是在1985年拍的,它的色彩構圖即便放在幾天都無與倫比,我們不討論內核,《黃金甲》跟《亂》的差距就在尺度上,顯然張導沒有把握好尺度,不過我是想替他說一句話。
這部片子出來多說他是在‘賣弄’色彩而不是‘玩弄’色彩,其實這是錯誤的,這種工整嚴謹奢華的布景跟鏡頭其實是象征著權力的巴洛克藝術,我個人覺得他是在嚐試進行一種文化輸出,是中西藝術的結合,畢竟你真要整一出原汁原味的京劇上去人家也看不懂啊?甚至看都不想看,你知道巴洛克藝術嗎?”
周遊陳懇的問道。
藍雨搖搖頭,有且求助一般的看向旁邊的幾個導演,被她可憐巴巴眼神看著的幾人同時抬頭看天。
啥巴洛克?
是不是踢足球那個啊?
藍雨迴頭看向周遊,隻能試圖把話題再度拉迴來。
“那其他幾位導演呢?”
“唔.....我說我看的片子比較多的吧,你比方說王佳偉,我們公司是跟他有過合作呢,外麵總說他拍戲不帶劇本,拍片子不計成本....可他片子裏那種‘小資’的情調誰能拍出來?反正我是自愧不如的,你就是給我再多的錢我該拍不出來還是拍不出來。”
“李安導演我們在美麗國聊過很多,他最大的優勢是中西合璧的觀念,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張導的問題,如果張導是還在嚐試或者說是水土不服的話,那麽李安導演已經把東方的理性、內斂和西方的感性以及釋放的力量感結合的很好了。
比如《少年派》,也是今年奧斯卡的提名電影,你看過嗎?”
“.....看過。”
藍雨硬著頭皮道,心說你是采訪我還是我采訪你啊?
我問你問題你迴答不就得了唄,咋還抓著我一直互動呢?!
不過...
她看著侃侃而談的周遊,仿佛談起電影時候的他渾身都在發光。
采訪之前如果隻看周遊的履曆很那你相信他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可這麽接觸下來....雖然他身上沒有什麽富家子弟的跋扈以及年少成名的目中無人,可那份獨屬於年輕人的少年意氣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還挺戳她的。
她這個年紀自然不可能喜歡什麽老男人,或者說每個女孩的審美偏好其實和男人差不多。
比如男人有的喜歡黑絲,有的喜歡白絲,有的喜歡吊帶。
有的喜歡手,有的喜歡腿,有的喜歡腳。
女人其實也是這一樣的,比如有的喜歡商務成熟的,有的就喜歡這種少年感十足又才華橫溢的人。
可就在她感歎於自己心裏的這種感覺時,腦子裏莫名其妙的就出現了劉一菲的臉。
嘖....
打不過。
算求!
“沒看過的話我就簡單點說,之所以說這部片子是因為好萊塢電影有三大禁忌,動物、小孩和水。”
藍雨想了想道:“是因為他們都不可控?”
“沒錯,而且動物還有動物保護協會,你還不能用藥物或者某些特殊的手段,不然人家一定找上門。”
周遊輕笑道,“可這部電影這三個要素全都給占了,這三者不僅難拍,而且很容易超支.....可這部電影依舊成功了,我要說的是李導在這個年紀依舊在嚐試不同的風格,甚至是自己都沒有涉獵過的風格。”
“所以您這幾年來拍的幾部電影也都是不同風格?”
“沒有因果關係,但是事實是這樣的,這麽比起來也不公平,我還年輕,他們多年來已經有了一套自己擅長且經過市場和影迷認證的東西,再跳出這個東西比我難太多了。”
“現在很多人都提到了‘周氏電影風格’,說了這麽多其他導演的,您覺得您的風格是什麽?”
“我其實不怎麽喜歡‘風格’這個詞。”
“怎麽說?”
藍雨好奇道。
“這就要說說我對導演的看法了,很多年輕導演.....當然我也是年輕導演。”
周遊跟藍雨相視一笑,他繼續道:“他們總會試圖去模仿一些成熟導演的拍攝風格,但是隻得其形不得其骨,最終結果就是四不像,我覺得別去在乎什麽所謂的‘風格’,什麽是導演?如果把電影比作一艘船那麽導演就是它的船長,你要做的首先是達到目的地——就是把故事講好,其次才是讓你的這艘船變的與眾不同,不是嗎?
在航行的過程中所謂的‘風格’其實就是經驗,他會隨著你成功到達目的地自然而然的到來,不然你一定死在海上,每個達到目的地的人都會有所收獲,多少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