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苑君璋見天子,見太子
大唐:四象不過李承乾! 作者:酒闌牽絲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成宮。
李世民望著匍匐在他身前的苑君璋輕笑了兩聲,“苑卿,起身吧。”
“汝能浪子迴頭,朕很滿意。”
“日後為我大唐好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朕便不會苛待於你。”
咚咚。
身為降將,並且還有過不良記錄的苑君璋依舊踏踏實實的磕了兩個響頭後這才起身。
“臣,領旨謝恩!”
“好好當好你的安州都督,莫要讓朕臉上無光!國公府已經在長安給你置辦好了,汝可攜帶家眷前去長安安頓,然後便去安州上任!”
“臣,遵旨!”
苑君璋沒有一絲絲的不滿,說真的,李世民待他算是相當可以的了,甚至,還給了他一個國公的位置,做人,得知足,也得知恩圖報。
無非就是將子嗣壓在長安罷了,倒也不算什麽大事。
隻要他日後不再想些不該想的,做些不該做的,一切無憂。
況且,事到如今,他也得認。
李世民非常人,更不是李淵,非一般帝王,他認頭,不丟人。
“二郎,承乾還在長安,以承乾對待突厥的態度,怕是不會給苑君璋什麽好臉色的吧?”長孫氏不知從哪兒走了出來,看向李世民有些擔憂道。
畢竟,是自己的兒子,長孫氏還是十分了解的,雖然李承乾現在年幼,但,自己兒子對於異族的態度當真不算好。
李世民笑著搖搖頭,“無妨,乾兒會處理好的,區區一個苑君璋罷了,若他真再起反意,哼!”
言罷,李世民雙眸之中再次爆發出一陣殺意。
“朕,不介意提兵討伐了他!”
身為天策上將,李世民說這話是有這個底氣的,也沒人會去質疑李世民的能耐。
“再說了,承乾雖年幼,但在處理大事上麵還是沒什麽問題的,放心吧。”李世民輕輕摟住長孫氏笑道,“朕對於咱們自己的兒子還是信得過的。”
“那就好。好了,妾要去陪麗質休息去了。”
長孫氏離開了某位天子的懷抱,笑吟吟地離開了。
她還有事兒呢,不能總陪著李世民。
老李咂咂嘴,有些無奈,這邊地界倒是涼快不少,閑來無事,幹脆去溜達溜達。
李世民也是個沒什麽架子的,想到就去做,溜溜達達的出了宮殿,周圍悄無聲息間多了些許玄甲軍護衛。
“麗質想吃魚了,朕去釣魚!”
李世民笑眯眯的從一旁的太監手裏接過魚竿兒,跟個女兒奴似的就去河畔。
——
東宮,崇仁殿。
李承乾高坐於上,文官列於東,武官列於西。
一左一右。
左列文官不多,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僅此而已;右列武官也是如此,李靖,秦瓊,程咬金,尉遲恭。
(排名不分先後。)
如此陣容用來‘歡迎’新的芮國公苑君璋已經是給他臉了。
苑君璋不能不來,來了長安,甚至他都沒來得及安頓家裏人,便急匆匆的上報東宮,匆匆前來了。
一路上他倒是也聽說過如今這位九歲的監國太子的名號,很得李世民喜歡,不然也不可能九歲監國不是?
但是,這位太子有一點讓他心裏忐忑。
那就是極為仇視異族,甚至,渭水河畔,太子指頡利怒罵一事,已然傳遍大唐南北。
黎民百姓所聞,無不高唿大唐有幸!
巧了,他當過突厥的狗,呃,歸降過突厥,這就很尷尬了。
“臣,拜見太子殿下。”
苑君璋一入崇仁殿,納首便拜,相當誠懇至極。
最起碼,他還是國公不是?但他卻依舊如此了,不得不說,這人是個有意思的。
“芮國公,起來吧。”
“唯。”
聽見李承乾開口,苑君璋這才鬆了口氣起身,低眉順目的等著李承乾的後話。
“孤不管芮國公之前如何,孤隻希望芮國公記住一件事。”
“那就是,汝現在身為大唐國公,便要為我大唐子民出力,明白麽?”
李承乾雖然年幼,可聲音卻無比的沉穩有力,好似幼虎一般,雖年幼,卻已有吞天之勢。
“苑君璋定然謹記殿下教導!”
這人是個聰明的,李承乾喜歡跟聰明人打交道,因為不會讓自己過於費勁。
“如此便好,芮國公且先安頓家中事務,安頓好了之後打個條子上來,孤準了,汝便去安州上任即可。”
“唯。”
眾多文武臉上均是帶著笑容,對著這位芮國公頷首,當然,太子沒開口,他們也不會開口的。
隻不過,現在苑君璋得到了大唐天子和太子的認同,他們倒是不介意對著苑君璋露出個笑模樣就是了。
待到眾人散去之後,趙弘智這才出現在李承乾身側,他啊,剛剛一直在殿外候著來著。
“少詹事,這安州的環境孤不是很了解,還望少詹事為孤解惑。”李承乾忙完今日課業之後看向趙弘智,他身為少詹事,且兼管東宮經學教育,對於大唐境內十道諸州還是有很多的了解的。
“唯。”
“殿下,據臣所知,安州隸屬於淮南道,地處江漢平原北部,地勢以平原為主,間有丘陵。西鄰大洪山餘脈,東接溳水(今府河),土地肥沃,水係發達,民生相對富裕。”
“且此地位於南北交通要衝,北接中原,南通荊楚,西連巴蜀,東達江淮。溳水、漢水等河流構成水運網絡,是我大唐代南北物資轉運和軍事布防的關鍵節點。”
“現在是淮南道西部的核心區域之一。”
“孤了解了。”李承乾頷首表示清楚了,沒想到,自家老爹手筆還是不小的。
挺豪橫!
說上句魚米之鄉都不為過了。
鑒於李承乾對於原時空的苑君璋的了解,安州,日後也是能繼續安穩了。
原時空中,此人雖不曉文字,但天資習於政事,任職期間很有政績,受到官民稱讚。
嗯,倒也算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兒。
不錯,滿足感還是相當可以的。
有道是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他一個太子,能為大唐多貢獻一份力量,也是應該的。
說句不好聽的,畢竟,這天下姓李不是?
自己家!
李世民望著匍匐在他身前的苑君璋輕笑了兩聲,“苑卿,起身吧。”
“汝能浪子迴頭,朕很滿意。”
“日後為我大唐好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朕便不會苛待於你。”
咚咚。
身為降將,並且還有過不良記錄的苑君璋依舊踏踏實實的磕了兩個響頭後這才起身。
“臣,領旨謝恩!”
“好好當好你的安州都督,莫要讓朕臉上無光!國公府已經在長安給你置辦好了,汝可攜帶家眷前去長安安頓,然後便去安州上任!”
“臣,遵旨!”
苑君璋沒有一絲絲的不滿,說真的,李世民待他算是相當可以的了,甚至,還給了他一個國公的位置,做人,得知足,也得知恩圖報。
無非就是將子嗣壓在長安罷了,倒也不算什麽大事。
隻要他日後不再想些不該想的,做些不該做的,一切無憂。
況且,事到如今,他也得認。
李世民非常人,更不是李淵,非一般帝王,他認頭,不丟人。
“二郎,承乾還在長安,以承乾對待突厥的態度,怕是不會給苑君璋什麽好臉色的吧?”長孫氏不知從哪兒走了出來,看向李世民有些擔憂道。
畢竟,是自己的兒子,長孫氏還是十分了解的,雖然李承乾現在年幼,但,自己兒子對於異族的態度當真不算好。
李世民笑著搖搖頭,“無妨,乾兒會處理好的,區區一個苑君璋罷了,若他真再起反意,哼!”
言罷,李世民雙眸之中再次爆發出一陣殺意。
“朕,不介意提兵討伐了他!”
身為天策上將,李世民說這話是有這個底氣的,也沒人會去質疑李世民的能耐。
“再說了,承乾雖年幼,但在處理大事上麵還是沒什麽問題的,放心吧。”李世民輕輕摟住長孫氏笑道,“朕對於咱們自己的兒子還是信得過的。”
“那就好。好了,妾要去陪麗質休息去了。”
長孫氏離開了某位天子的懷抱,笑吟吟地離開了。
她還有事兒呢,不能總陪著李世民。
老李咂咂嘴,有些無奈,這邊地界倒是涼快不少,閑來無事,幹脆去溜達溜達。
李世民也是個沒什麽架子的,想到就去做,溜溜達達的出了宮殿,周圍悄無聲息間多了些許玄甲軍護衛。
“麗質想吃魚了,朕去釣魚!”
李世民笑眯眯的從一旁的太監手裏接過魚竿兒,跟個女兒奴似的就去河畔。
——
東宮,崇仁殿。
李承乾高坐於上,文官列於東,武官列於西。
一左一右。
左列文官不多,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僅此而已;右列武官也是如此,李靖,秦瓊,程咬金,尉遲恭。
(排名不分先後。)
如此陣容用來‘歡迎’新的芮國公苑君璋已經是給他臉了。
苑君璋不能不來,來了長安,甚至他都沒來得及安頓家裏人,便急匆匆的上報東宮,匆匆前來了。
一路上他倒是也聽說過如今這位九歲的監國太子的名號,很得李世民喜歡,不然也不可能九歲監國不是?
但是,這位太子有一點讓他心裏忐忑。
那就是極為仇視異族,甚至,渭水河畔,太子指頡利怒罵一事,已然傳遍大唐南北。
黎民百姓所聞,無不高唿大唐有幸!
巧了,他當過突厥的狗,呃,歸降過突厥,這就很尷尬了。
“臣,拜見太子殿下。”
苑君璋一入崇仁殿,納首便拜,相當誠懇至極。
最起碼,他還是國公不是?但他卻依舊如此了,不得不說,這人是個有意思的。
“芮國公,起來吧。”
“唯。”
聽見李承乾開口,苑君璋這才鬆了口氣起身,低眉順目的等著李承乾的後話。
“孤不管芮國公之前如何,孤隻希望芮國公記住一件事。”
“那就是,汝現在身為大唐國公,便要為我大唐子民出力,明白麽?”
李承乾雖然年幼,可聲音卻無比的沉穩有力,好似幼虎一般,雖年幼,卻已有吞天之勢。
“苑君璋定然謹記殿下教導!”
這人是個聰明的,李承乾喜歡跟聰明人打交道,因為不會讓自己過於費勁。
“如此便好,芮國公且先安頓家中事務,安頓好了之後打個條子上來,孤準了,汝便去安州上任即可。”
“唯。”
眾多文武臉上均是帶著笑容,對著這位芮國公頷首,當然,太子沒開口,他們也不會開口的。
隻不過,現在苑君璋得到了大唐天子和太子的認同,他們倒是不介意對著苑君璋露出個笑模樣就是了。
待到眾人散去之後,趙弘智這才出現在李承乾身側,他啊,剛剛一直在殿外候著來著。
“少詹事,這安州的環境孤不是很了解,還望少詹事為孤解惑。”李承乾忙完今日課業之後看向趙弘智,他身為少詹事,且兼管東宮經學教育,對於大唐境內十道諸州還是有很多的了解的。
“唯。”
“殿下,據臣所知,安州隸屬於淮南道,地處江漢平原北部,地勢以平原為主,間有丘陵。西鄰大洪山餘脈,東接溳水(今府河),土地肥沃,水係發達,民生相對富裕。”
“且此地位於南北交通要衝,北接中原,南通荊楚,西連巴蜀,東達江淮。溳水、漢水等河流構成水運網絡,是我大唐代南北物資轉運和軍事布防的關鍵節點。”
“現在是淮南道西部的核心區域之一。”
“孤了解了。”李承乾頷首表示清楚了,沒想到,自家老爹手筆還是不小的。
挺豪橫!
說上句魚米之鄉都不為過了。
鑒於李承乾對於原時空的苑君璋的了解,安州,日後也是能繼續安穩了。
原時空中,此人雖不曉文字,但天資習於政事,任職期間很有政績,受到官民稱讚。
嗯,倒也算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兒。
不錯,滿足感還是相當可以的。
有道是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迴家賣紅薯,他一個太子,能為大唐多貢獻一份力量,也是應該的。
說句不好聽的,畢竟,這天下姓李不是?
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