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日也,由於劉備撤軍,荀攸騰出手來,領兩萬兵馬來援,荀彧則率剩餘兵馬坐鎮兗州,以備不測。


    眼看著搖搖欲墜,三兩日內便要打下的許縣,因此而穩固安定。


    袁術又聽聞士卒來報,紀靈於豫州攻勢同樣受阻,陳兵與之對峙的正是關羽,梁國、陳國、沛國餘下諸地,已盡數被劉備占據。


    他不由眸光轉冷,罵了句。


    “大耳賊,我道戲誌才哪來的援兵,原來是你背盟投曹。”


    此時又聽人報,紀靈將軍派人領了個叫簡雍的人來,說是劉備使節。


    袁術聽聞都笑了,謂眾人曰:


    “這大耳賊無端奪我州郡,竟還有臉出使說我?


    我與諸君且一同瞧瞧他還有何話說。”


    ......


    中軍大帳,袁術高居首座,俯視帳內諸臣。


    待簡雍入內,他微微抬眸,便見燭光映照下,晦明莫測的臉上不見喜怒,隻那漠然清冷的聲音好似雲端傳來。


    “汝主劉備,原是織席販履之輩,卑微鄙賤之人。


    我素聞他仁德,曉以大義,稱他一聲諸侯,請他會盟以伐國賊,同心以匡漢室。


    當日書信所言,相約於天子殿前共為漢臣,他今猶記否?


    安敢助國賊以挾天子,背聯盟而棄大義,無端奪我州郡,可是仁德之人其所為也?


    今命先生來此,汝來請降耶?汝來請罪耶!”


    話音落下,右邊武將刀劍森然,左側文臣眸光詭譎,簡雍孤身一人立於殿中,冷汗涔涔。


    袁營的氛圍和他在劉營時很不一樣,在劉營中,主公總是平易近人,與他們這些文臣、武將皆是朋友、兄弟相處,大家都很信服他。


    劉營維係統治基礎的是關係、是人情,大家單純為了和劉備的感情,就願意來幫助他,是以哪怕沒有利益、哪怕拋家舍業、哪怕窮途末路,也沒有人會背棄他。


    可在袁營之中,給簡雍的感覺截然不同。


    這裏壓抑的像是無形中有一張羅網張開,把帳內群臣各異的心思、不同的目的、追求的利益,緊緊裹縛纏繞,羅網編製凝聚,最終匯聚成一個聲音,一個意誌!


    他即是袁術,他即為整座袁營的集體意誌顯化!


    在這個集體意誌之下,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低伏,哪怕才絕如周瑜,武勇如孫策,也受困於羅網,“心甘情願”為袁公效力,終不得出。


    這整座袁營,便像是一架具象顯化的六馬車架,袁術獨立其上,拔劍所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這...這樣的人物,陳元龍,你說他不似明主?


    這等雄主到底是怎麽被傳成目中無人、鼠目寸光,當成塚中枯骨的?


    張三爺,你臨行前還告我說,袁公路小人也,不學無術很好騙的?


    這...這不是要坑煞我嗎?


    這一刻,直麵袁術,簡雍隻覺脊背發涼,因為他此刻麵對的根本就不是一個人。


    高台之上,燭火之下,明滅不定間照亮的,分明是一個將集體意誌集權於一身的怪物。


    如果說在他簡雍眼裏,自家主公劉備雖太祖高皇帝複生莫過如是,眼前這位竟恍似橫掃六合四海皆臣的秦皇當麵。


    請降耶?請罪耶!


    簡雍深深低下頭,強自穩下心神,自以為不卑不亢。


    “袁公明鑒,我主劉玄德絕不敢與您為敵。


    今漢室衰微,天下傾頹,非袁公孰與澄清寰宇,無我主誰來匡扶漢室?


    昔大將軍令方至,我主素知袁公忠義,無有半分懷疑,即刻奉令討賊,以全天子駕前同殿稱臣之約。


    分明是那呂布,背義投曹,違背袁公號令,趁襲徐州以奪我主基業。


    我主淪落至今,前無進退之路,後無基業立足,非為他人,皆為袁公也。


    此非怪罪袁公之意,隻為明我主寧失徐州,不惜一切也要相助袁公之情。


    值此窮途陌路之際,幸得天子明睿,詔稱我主一聲皇叔,敕封豫州牧,節製豫州諸郡。


    誠如是,我主亦不敢竊奪袁公州郡,今隻攻占曹操現有豫州諸地,以為立足之基業,也全會盟伐曹之誼。


    我主亦知豫州已為袁公囊中之物,此時暫領豫州實乃形勢所逼,今可立下字據借豫州一用。


    待來日攻伐呂布奪迴徐州,定將豫州歸還,我主劉備素有仁德之名,言而有信,天下皆知,袁公勿慮也。


    反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欺君罔上,國賊行徑,天下諸侯當共伐之。


    你我兩家共舉伐曹大旗,此乃順天時、承地利、應人和之舉。


    萬望袁公以聯盟大義為重,不使曹賊二虎競食之計得逞,為豫州三國之地,鷸蚌相爭攻伐,反教曹操漁翁得利,智者不為也。”


    簡雍一拜到底,久久不敢起身,


    “袁公以為如何?”


    “好個大耳賊,這是失了徐州,來我這找補來了。”


    袁術輕笑出聲,眸光逼視簡雍,意味深長。


    劉備跑來借豫州,確實出乎他所料,不過目下沒有頂級謀臣的劉備,得了徐州就能丟徐州,得了豫州就能丟豫州,不過塚中枯骨耳,早晚必擒之,誠不足慮。


    這豫州說是借他,那還真就是借他的,來日騰出手來,發兵討還便是。


    反觀曹操,文武兼備、群賢畢至,若再得了天子,更不可同日而語,方是他目下心頭之患。


    此戰若一舉平定曹操最好,即便事有未逮,也要打得他傷筋動骨,幾年不能起身。


    眼下他倒也確實不是自許縣抽身,縱曹操喘息之機,調頭同劉備爭奪豫州之時。


    能把握住這個時機,虎口奪食,火中取栗,劉備身邊還有這等謀士?誰給他出的主意?


    這也就是現在自己得權衡利弊,計較得失,換了原身袁術,一句:【大耳賊也敢來奪我州郡?】看他不當場命紀靈發兵十萬,打不死你?


    ......


    袁術思慮之間,沉默於大殿之內愈發壓抑,出乎簡雍預料,袁營之中似乎並未有陳登說的所謂賢人來為袁術獻策諫言,勸他以聯盟大義為重。


    聽到那句【“好個大耳賊,這是失了徐州,來我這找補來了。”】


    簡雍當時就慌了。


    他看看左邊文臣,又看看右側武將,急得坐立難安。


    賢人呢?謀主呢?


    倒是來個人勸勸啊!


    咱們兩家打起來對大家都不好,不是嗎?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朕,袁術,大漢忠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許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許君.並收藏三國:朕,袁術,大漢忠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