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戶部的主管薛敬之深夜帶著大批人馬前來拜訪時,朱白玉便知道,聞潮生從寧國公府裏拿走的那塊魔方非常重要。
裏麵藏著重要的秘密,薛敬之當初是平山王提拔上來的官員,這些年暗中幫平山王在官場人員分布上動了不少手腳,如今他來尋東西,幾乎也是側麵印證了傳聞不假,平山王真的跟寧國公一事有關。
朱白玉如今是聽到「平山王」這三個字便覺得頭疼不已。
風城一事過後,這人儼然成為了國家最大的蛀蟲,偏偏他身上的幹涉實在太多,輻射向了齊國各個機關,真若是要鏟除平山王與他麾下的勢力,幾乎等同於讓齊國大換血,屆時輕則引動朝綱內部動亂,重則會讓其餘三國趁虛而入。
雖然四國之間明麵上簽訂了條約,有著微妙平衡,但在邊關行軍這麽多年的朱白玉當然知曉,永安曆的平衡正在逐漸崩塌。
自古以來,所謂的戰爭,幾乎都是大多數人來為少數人的野心埋單。
如今也是這樣。
最初一同平息戰爭的那些大修行者想要創立一個沒有戰爭的大同世界,然而人與人之間的紛爭是不會停歇的,有了壓迫與剝削,平衡開始傾斜,慢慢就會有反抗,兩股相反的力量交錯,最終便會引發紛爭甚至是戰爭。
當然,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朱白玉也是其中之一,可明白道理不代表他能從中跳出。
他跳不出來。
他早就已經是這棋盤上的一枚落子。
因為與齊王交涉頗深,所以朱白玉對於齊國的情況了解要比許多官場上的人還清楚明白,所以在遇見聞潮生這樣的人時,他動了惜才之心。
齊王、齊國都很需要這樣的人。
到了第二日傍晚,盤坐於碧水籠中修行「鯨潛」的聞潮生聽到了外麵傳來的腳步聲,他收功卻未曾睜眼,不徐不急地將那根毛筆藏於袖間。
直至那腳步聲停滯於他的麵前,聞潮生才睜開了自己的眸子,入目正是滿麵嚴肅的崔聞,身為書院明玉堂的長老,崔聞身上有一股濃鬱的上位者氣息,他一襲灰色長袍,穿著極素,給人一種鐵麵無私的嚴明感,但偏偏看聞潮生的那雙眼睛裏有著遮掩不住的私人恩怨。
“聞潮生,你目無尊長,目無院規,而今落得這般下場,心中可有悔意?”
麵對崔聞的質問,聞潮生卻道:
“我若有悔,便能不死?”
崔聞冷笑道:
“當然不能,你在書院犯下這般人神共憤之舉,按照書院條規,必須處死!”
聞潮生平靜道:
“不就是砍了幾條手臂,書院中不是有太醫閣麽,接迴去不就行了?”
崔聞見他輕描淡寫講出這句話,心中怒火更甚:
“豎子,死到臨頭,還不知悔!”
“不就是砍了幾條手臂……說得輕巧!”
“那倘若是沒有接迴去,又當如何?!”
“他們可都是你的同門!”
“書院這等聖賢傳法傳道的聖明之地,豈容你從江湖市井裏學來的蠻橫無端褻瀆?”
聞潮生瞥了麵色慍怒的崔聞一眼,忽然緩然一笑:
“聖明之地?”
“你的意思是,一群仗著自己早些進入書院,修為更深一些,便肆意淩辱欺侮後入門的同門?”
“某位女學生被扒光了衣服,扔到書院後山湖畔讓蚊蟲啃咬、被強行索要生活的銀錢時,書院這等聖明之地怎麽沒見管管?”
崔聞拂袖冷哼道:
“豈能一樣?”
“我大齊書院本是四國天下底蘊道統最為深厚的傳承,合理競爭反而能夠激發這些後輩們的上進之心!”
“你以為書院的學生皆像你那般生於蠻野之地,下手不知輕重,不懂分寸?!”
聞潮生笑容愈發燦烈,言語化為利刃,單刀直入:
“崔長老,你還真是一套又一套,「道貌岸然」這四個字真是被你玩明白了。”
“講了那麽多,不就是因為我聞潮生「生於蠻野之地」,而那些被我砍去手臂的同門大都家世顯赫,你擔心自己若是不給他們一個合理的交代,迴頭自己的家族在外會受到影響,所以怨氣才這般大麽?”
被聞潮生剖開內心,戳中心事,崔聞那張老臉倏然之間皺紋拉扯,陰沉得可怕。
“院長讓你這樣的人進入書院真是個天大的錯誤,一身未褪的江湖臭氣,自己心胸狹隘,手段毒辣,還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憑你這等心性,再有天賦未來也難有作為!”
聞潮生緩緩拿出了書院的章印,放於身前。
“我其實有一件事挺好奇,若是你趁著院長不在把我殺了,迴頭院長迴來,你會不會為此付出代價。”
崔聞見到了聞潮生掌中章印,眉頭一皺,不過很快,他便微微仰起頭,淡淡道:
“老夫秉公辦事,無愧殿中聖賢與本心,既然老夫未曾做錯,院長又為何會怪罪老夫?”
“你這廝刁民,莫不是以為得了院長兩三分偏愛,便能在書院為所欲為?”
“愚昧!”
崔聞的態度堅決,讓聞潮生看見了很多平日裏接觸不到的東西。
書院不是院長的一言堂,很多事情,她說了也不算。
沉默片刻後,聞潮生對著麵色冷冽的崔聞說道:
“我也並非完全沒有底牌,院長不在,還有其他人會幫我。”
崔聞搖頭:
“沒有人會幫你,你死定了。”
“明日書院流程一過,最遲再過一日,你就會被處決。”
未能從聞潮生的臉上瞅出恐懼之色,崔聞始終覺得內心缺失了什麽,他一早便不喜歡聞潮生這名特招進入書院的「學生」,因為當初聞潮生在苦海縣殺死的宮椿是他在書院中的「臂膀」,後來聞潮生在思過崖內斬斷那些前去挑戰者的臂膀,這些人因為失去手臂,又無法複仇,怨念鬱結之下,隻能告上明玉堂。
柳稚島便是其中一個。
那時候,崔聞便去找過院長,要求立即處死聞潮生這名學生,但院長對此完全沒有理會,那個時候崔聞便已經頂著巨大壓力了。
書院的學生,每一批入門,皆是由「無涯堂」精挑細選,名額之中不少是王公侯貴之嗣,這些人都被納入了特別的名單裏,書院裏的先生一般會對這些人重點關注與培養,主動打好關係,不會輕易得罪。
而今聞潮生在食堂中怒斬二十七名同門臂膀,崔聞哪兒能輕易放過他?
正巧此時院長也不在書院了,在崔聞看來,便是天要收聞潮生。
籠中的聞潮生盯著麵前的灰衣老者,表情格外平靜,完全沒有臨死之人的恐懼與慌張,隻迴道:
“還望崔長老屆時記住自己此時說過的話,不要讓我失望。”
崔聞袖中拳頭緊攥,皮笑肉不笑道:
“放心,絕對不會。”
“也希望你被處死的時候都保持著此刻的淡定,千萬別求饒。”
…
一封封的急報早在昨日清晨便從玉龍府中快馬加鞭發出,馳往了齊國諸多重城大州,傳達王諭的那些使者胯下皆是赤髯千裏汗血馬,這些馬匹尋常時候不會被輕易挪用,唯有極為重要的急報需要派送。
短短一日的時間,許多崔氏官員便隨王諭傳達的使者來了王城,一批人前後十九,心中諸多猜測,但料想皆是業績出眾,或秦侯發力,使得他們被齊王看上,官通大道了。
然而,當眾人於王宮門前互一相見時,才驚覺竟全是同族官員,他們心中的驚喜逐漸消退,隱隱覺得事情與預想之中不大一樣,不祥的預感開始浮現。
“大人……王上此次傳我等進宮,所為何事?”
一名鬢染微霜的中年人快步上前,到了領路甲士麵前,從兜裏摸出了一塊成色極佳的玉佛陀,拱手送上。
甲士沒接,隻是瞥了他一眼,一言不發,依舊在前麵帶路,這名中年人臉上卑微的笑意變得僵硬,內心愈發覺得不安。
一行人抵達了蟠龍宮內,在長殿之外便聽見了裏麵的鶯歌燕舞,聞到了一股浸人心脾的酒香,這股子要命的糜爛味讓眾人心頭稍微安定了些許,這麽些年來,齊王幾乎都在蟠龍宮中酒池肉林,很少過問朝中事情,如果今日是來找他們問罪的話,此刻該不能還在飲酒賞舞。
持刀甲士領著他們來到了殿外,便立於一旁,示意眾人自己進去。
眾人麵麵相覷,略有些忐忑,最後排成了一條隊伍,來到了殿內,站在一群妖豔的舞女身後,對著殿上王褟棲臥的齊王下跪行禮。
“臣等,參見齊王!”
王褟上,喝得微醺的齊王眼睛睜開了一條縫,他輕輕拍了拍懷中美人的後背,女人便乖巧地起身,退讓到了一旁。
齊王見到因為打擾而停下的舞女與樂師們,揮了揮袖,笑道:
“莫停,諸位且把這段「金陵春」舞完。”
他話落,笙歌再起。
齊王起身,搖搖晃晃下了王褟,對著舞女背後的那群崔氏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上前來,而後又讓服侍的那些下人端來了刻著精美社稷雕紋的木幾,邀請他們坐下,一同飲酒賞舞。
木幾上盡是王宮內果園最鮮美的水果與糕點,起初崔氏那群人十分忐忑,不知道齊王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在這般祥和散漫的氛圍下也逐漸放鬆了下來,開始有說有笑,時不時拍拍齊王的馬屁,試探一下齊王的意圖。
直至這一曲「金陵春」舞罷,舞女與樂師向齊王行過禮,徐徐退出,他們走後,先前立於門外的甲士竟出現,將大殿的門關上。
明媚的陽光被如鍘刀一般的殿門斬斷,黑暗籠罩,殿內竟然不剩下一丁點兒光芒,伸手不見五指。
這場忽然降下的黑暗讓眾人才放鬆下來的心情忽然又如弓弦一般拉緊,他們盤坐於黑暗與死寂中,渾身都繃緊,不敢大口喘息,腦中蔓延的是與黑暗完全相反的空白。
眾人不知齊王到底賣的什麽藥,隻覺得脖子後麵涼颼颼的,仿佛有人正拿著大刀立於他們身後,隨時都會斬下。
“王上……您這是……”
黑暗中,有人顫顫巍巍地問出一句。
齊王於黑暗中「噓」了一聲,而後緩緩而行,一步一步來到了眾人的中間,接著他似乎從身上取出了什麽,嘩啦啦地散落一地,接著他掌心輕晃,一根火燭忽而自黑暗中燃亮,照出了中心狹小的一塊區域,照出了齊王那張模糊朦朧的麵容。
接著,齊王當著眾人的麵點燃了第二根蠟燭、第三根……一直到他點燃了第二十根蠟燭,才終於停下。
齊王自己持一根燭火,將剩下的火燭分給了在場的十九人,接著他坐於眾人中間,招唿他們圍著自己坐下。
“諸位,手裏的火燭千萬拿好,這是你們的「命燭」……”
齊王說著,露出了一個神秘而瘮人的笑容,看得在場的十九人後背發涼。
“王上,臣等都是為齊國盡忠職守,絕無二心,王上若是有何吩咐,隻顧交待便是,臣等便是赴湯蹈火,也定不辱命!”
見情況不對,立時便有人以最快的速度表明忠心,其餘眾人即刻附和起來,聲音此起彼伏。
坐於眾人中心的齊王拿出了一張文卷,緩緩攤開,接著便說道:
“忠心不忠心,嘴上說了可不算……崔兆,你先來。”
被點名的那人即刻站立起來,弓腰持燭於眾人身後繞行,來到齊王的前方,而後雙手持燭,跪於地上,將火燭高高舉過頭頂,擲地有聲道:
“臣,聽令!”
齊王看了他一眼,平靜的聲音在黑暗中穿行,落地成泥,長成了壓得人喘不過氣的山嶽:
“四年前的春末,你巡查涼州青亭縣時,看上了一名良家女子,想要納其做妾,那女子不肯,你便令人強搶,失手打死了她的父親,後來女子報官,你買通了當地的縣令,並承諾其好處,那名女子一家便因「汙蔑要官」的重罪入獄,此後再無聲響。”
“可有此事?”
齊王話音徐徐落下,崔兆雙目死死盯著地麵,恐懼與震驚爬滿了他的麵容,若不是他此刻低著頭,怕是已全讓齊王看見。
但他很快便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深深唿吸了一口氣,抬頭神色堅毅地對著齊王道:
“王上,此事純屬外界風言風語,切不可信啊!”
“臣為齊國做事十四年有餘,一向以齊國國律規勸自身,不敢絲毫鬆懈,怎會幹出欺壓良民之事?”
齊王與他對視,那雙原本醉醺醺的雙目,不知何時竟完全褪去了酒氣,利得讓人頭皮發麻。
“這麽快就忘了啊……你還真是貴人多忘事。”
“不過你忘了,她卻沒忘。”
崔兆一聽這話,身子猛地一僵。
齊王笑道:
“沒認出來?”
“剛才那名在你麵前一直跳舞,翻轉長袖的那位……”
在齊王的提醒下,崔兆漸漸迴憶起來,腦海中早已經被他淡去的記憶開始重新翻滾,他的鬢間滲出了豆大汗珠,一滴一滴落下。
“王上……”
崔兆開口,咬著牙道:
“臣的確未曾做過此事!”
“還請王上明察!”
齊王點點頭。
“明察,必須明察。”
他對著黑暗揮了揮手,淡淡說道:
“都聽見了……拖下去,查清楚。”
崔兆渾身僵硬,其餘人皆是看向了他的身後,黑暗中忽然吹來了一道陰風,熄了他手中燭火,接著便伸出了一隻手,抓住崔兆的頭發,在他淒厲的慘叫和求饒聲中將他拽入了黑暗的深處,最終徹底與那片燭火照不亮的黑暗死寂融為一體。
感受著這份噪雜背後的寂靜,剩餘的十八人後背已是冷汗淋漓,開始絞盡腦汁迴想著自己曾經做過的那些「虧心事」。
“諸位莫急,今日時間充足,咱們挨個挨個來。”
齊王開口,接著便又點名一人:
“崔誌恆。”
崔誌恆瞳孔驟然縮緊,雖然心頭拔涼,卻還是隻能硬著頭皮自眾人身後繞行於齊王眼前,跪伏於地。
他一言不發,心中恐懼,此刻被煌煌天威一照,竟不知該說點什麽。
齊王單手拿著火燭照在了文卷上,視線隨光影向下,徐徐道:
“也是四年前,仲夏時分,你負責征收祁城稅務的時候,有顧姓一家因為男人在行商途中離世,家中斷了收入,恰逢男人母親重病,女人花了家中存續,以至於沒有餘錢賦稅,你便拿那女人的兒子作脅,逼女人去了青樓賣身,後來那女人的兒子因此被塾中欺辱,跳河自殺,女人也徹底成了瘋子,死於城外荒山……此事可真?”
崔誌恆渾身發冷。
這些小事……連他自己都快忘了,齊王為何會知道,而且還知道得這般詳盡?
眼前這位年輕的王,不是一向花天酒地,不問朝政麽?
這到底……
見他遲遲不迴話,齊王冷冷一笑。
“寡人記得齊國有明確律法,百姓若是當年無閑錢賦稅,可以順延至多三年,而且如今並非戰時,為了一點兒稅務,逼死一家老小,你們……就是這麽為我齊國盡忠職守的?”
ps:5000字請查收。
裏麵藏著重要的秘密,薛敬之當初是平山王提拔上來的官員,這些年暗中幫平山王在官場人員分布上動了不少手腳,如今他來尋東西,幾乎也是側麵印證了傳聞不假,平山王真的跟寧國公一事有關。
朱白玉如今是聽到「平山王」這三個字便覺得頭疼不已。
風城一事過後,這人儼然成為了國家最大的蛀蟲,偏偏他身上的幹涉實在太多,輻射向了齊國各個機關,真若是要鏟除平山王與他麾下的勢力,幾乎等同於讓齊國大換血,屆時輕則引動朝綱內部動亂,重則會讓其餘三國趁虛而入。
雖然四國之間明麵上簽訂了條約,有著微妙平衡,但在邊關行軍這麽多年的朱白玉當然知曉,永安曆的平衡正在逐漸崩塌。
自古以來,所謂的戰爭,幾乎都是大多數人來為少數人的野心埋單。
如今也是這樣。
最初一同平息戰爭的那些大修行者想要創立一個沒有戰爭的大同世界,然而人與人之間的紛爭是不會停歇的,有了壓迫與剝削,平衡開始傾斜,慢慢就會有反抗,兩股相反的力量交錯,最終便會引發紛爭甚至是戰爭。
當然,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朱白玉也是其中之一,可明白道理不代表他能從中跳出。
他跳不出來。
他早就已經是這棋盤上的一枚落子。
因為與齊王交涉頗深,所以朱白玉對於齊國的情況了解要比許多官場上的人還清楚明白,所以在遇見聞潮生這樣的人時,他動了惜才之心。
齊王、齊國都很需要這樣的人。
到了第二日傍晚,盤坐於碧水籠中修行「鯨潛」的聞潮生聽到了外麵傳來的腳步聲,他收功卻未曾睜眼,不徐不急地將那根毛筆藏於袖間。
直至那腳步聲停滯於他的麵前,聞潮生才睜開了自己的眸子,入目正是滿麵嚴肅的崔聞,身為書院明玉堂的長老,崔聞身上有一股濃鬱的上位者氣息,他一襲灰色長袍,穿著極素,給人一種鐵麵無私的嚴明感,但偏偏看聞潮生的那雙眼睛裏有著遮掩不住的私人恩怨。
“聞潮生,你目無尊長,目無院規,而今落得這般下場,心中可有悔意?”
麵對崔聞的質問,聞潮生卻道:
“我若有悔,便能不死?”
崔聞冷笑道:
“當然不能,你在書院犯下這般人神共憤之舉,按照書院條規,必須處死!”
聞潮生平靜道:
“不就是砍了幾條手臂,書院中不是有太醫閣麽,接迴去不就行了?”
崔聞見他輕描淡寫講出這句話,心中怒火更甚:
“豎子,死到臨頭,還不知悔!”
“不就是砍了幾條手臂……說得輕巧!”
“那倘若是沒有接迴去,又當如何?!”
“他們可都是你的同門!”
“書院這等聖賢傳法傳道的聖明之地,豈容你從江湖市井裏學來的蠻橫無端褻瀆?”
聞潮生瞥了麵色慍怒的崔聞一眼,忽然緩然一笑:
“聖明之地?”
“你的意思是,一群仗著自己早些進入書院,修為更深一些,便肆意淩辱欺侮後入門的同門?”
“某位女學生被扒光了衣服,扔到書院後山湖畔讓蚊蟲啃咬、被強行索要生活的銀錢時,書院這等聖明之地怎麽沒見管管?”
崔聞拂袖冷哼道:
“豈能一樣?”
“我大齊書院本是四國天下底蘊道統最為深厚的傳承,合理競爭反而能夠激發這些後輩們的上進之心!”
“你以為書院的學生皆像你那般生於蠻野之地,下手不知輕重,不懂分寸?!”
聞潮生笑容愈發燦烈,言語化為利刃,單刀直入:
“崔長老,你還真是一套又一套,「道貌岸然」這四個字真是被你玩明白了。”
“講了那麽多,不就是因為我聞潮生「生於蠻野之地」,而那些被我砍去手臂的同門大都家世顯赫,你擔心自己若是不給他們一個合理的交代,迴頭自己的家族在外會受到影響,所以怨氣才這般大麽?”
被聞潮生剖開內心,戳中心事,崔聞那張老臉倏然之間皺紋拉扯,陰沉得可怕。
“院長讓你這樣的人進入書院真是個天大的錯誤,一身未褪的江湖臭氣,自己心胸狹隘,手段毒辣,還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憑你這等心性,再有天賦未來也難有作為!”
聞潮生緩緩拿出了書院的章印,放於身前。
“我其實有一件事挺好奇,若是你趁著院長不在把我殺了,迴頭院長迴來,你會不會為此付出代價。”
崔聞見到了聞潮生掌中章印,眉頭一皺,不過很快,他便微微仰起頭,淡淡道:
“老夫秉公辦事,無愧殿中聖賢與本心,既然老夫未曾做錯,院長又為何會怪罪老夫?”
“你這廝刁民,莫不是以為得了院長兩三分偏愛,便能在書院為所欲為?”
“愚昧!”
崔聞的態度堅決,讓聞潮生看見了很多平日裏接觸不到的東西。
書院不是院長的一言堂,很多事情,她說了也不算。
沉默片刻後,聞潮生對著麵色冷冽的崔聞說道:
“我也並非完全沒有底牌,院長不在,還有其他人會幫我。”
崔聞搖頭:
“沒有人會幫你,你死定了。”
“明日書院流程一過,最遲再過一日,你就會被處決。”
未能從聞潮生的臉上瞅出恐懼之色,崔聞始終覺得內心缺失了什麽,他一早便不喜歡聞潮生這名特招進入書院的「學生」,因為當初聞潮生在苦海縣殺死的宮椿是他在書院中的「臂膀」,後來聞潮生在思過崖內斬斷那些前去挑戰者的臂膀,這些人因為失去手臂,又無法複仇,怨念鬱結之下,隻能告上明玉堂。
柳稚島便是其中一個。
那時候,崔聞便去找過院長,要求立即處死聞潮生這名學生,但院長對此完全沒有理會,那個時候崔聞便已經頂著巨大壓力了。
書院的學生,每一批入門,皆是由「無涯堂」精挑細選,名額之中不少是王公侯貴之嗣,這些人都被納入了特別的名單裏,書院裏的先生一般會對這些人重點關注與培養,主動打好關係,不會輕易得罪。
而今聞潮生在食堂中怒斬二十七名同門臂膀,崔聞哪兒能輕易放過他?
正巧此時院長也不在書院了,在崔聞看來,便是天要收聞潮生。
籠中的聞潮生盯著麵前的灰衣老者,表情格外平靜,完全沒有臨死之人的恐懼與慌張,隻迴道:
“還望崔長老屆時記住自己此時說過的話,不要讓我失望。”
崔聞袖中拳頭緊攥,皮笑肉不笑道:
“放心,絕對不會。”
“也希望你被處死的時候都保持著此刻的淡定,千萬別求饒。”
…
一封封的急報早在昨日清晨便從玉龍府中快馬加鞭發出,馳往了齊國諸多重城大州,傳達王諭的那些使者胯下皆是赤髯千裏汗血馬,這些馬匹尋常時候不會被輕易挪用,唯有極為重要的急報需要派送。
短短一日的時間,許多崔氏官員便隨王諭傳達的使者來了王城,一批人前後十九,心中諸多猜測,但料想皆是業績出眾,或秦侯發力,使得他們被齊王看上,官通大道了。
然而,當眾人於王宮門前互一相見時,才驚覺竟全是同族官員,他們心中的驚喜逐漸消退,隱隱覺得事情與預想之中不大一樣,不祥的預感開始浮現。
“大人……王上此次傳我等進宮,所為何事?”
一名鬢染微霜的中年人快步上前,到了領路甲士麵前,從兜裏摸出了一塊成色極佳的玉佛陀,拱手送上。
甲士沒接,隻是瞥了他一眼,一言不發,依舊在前麵帶路,這名中年人臉上卑微的笑意變得僵硬,內心愈發覺得不安。
一行人抵達了蟠龍宮內,在長殿之外便聽見了裏麵的鶯歌燕舞,聞到了一股浸人心脾的酒香,這股子要命的糜爛味讓眾人心頭稍微安定了些許,這麽些年來,齊王幾乎都在蟠龍宮中酒池肉林,很少過問朝中事情,如果今日是來找他們問罪的話,此刻該不能還在飲酒賞舞。
持刀甲士領著他們來到了殿外,便立於一旁,示意眾人自己進去。
眾人麵麵相覷,略有些忐忑,最後排成了一條隊伍,來到了殿內,站在一群妖豔的舞女身後,對著殿上王褟棲臥的齊王下跪行禮。
“臣等,參見齊王!”
王褟上,喝得微醺的齊王眼睛睜開了一條縫,他輕輕拍了拍懷中美人的後背,女人便乖巧地起身,退讓到了一旁。
齊王見到因為打擾而停下的舞女與樂師們,揮了揮袖,笑道:
“莫停,諸位且把這段「金陵春」舞完。”
他話落,笙歌再起。
齊王起身,搖搖晃晃下了王褟,對著舞女背後的那群崔氏擺了擺手,示意他們上前來,而後又讓服侍的那些下人端來了刻著精美社稷雕紋的木幾,邀請他們坐下,一同飲酒賞舞。
木幾上盡是王宮內果園最鮮美的水果與糕點,起初崔氏那群人十分忐忑,不知道齊王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在這般祥和散漫的氛圍下也逐漸放鬆了下來,開始有說有笑,時不時拍拍齊王的馬屁,試探一下齊王的意圖。
直至這一曲「金陵春」舞罷,舞女與樂師向齊王行過禮,徐徐退出,他們走後,先前立於門外的甲士竟出現,將大殿的門關上。
明媚的陽光被如鍘刀一般的殿門斬斷,黑暗籠罩,殿內竟然不剩下一丁點兒光芒,伸手不見五指。
這場忽然降下的黑暗讓眾人才放鬆下來的心情忽然又如弓弦一般拉緊,他們盤坐於黑暗與死寂中,渾身都繃緊,不敢大口喘息,腦中蔓延的是與黑暗完全相反的空白。
眾人不知齊王到底賣的什麽藥,隻覺得脖子後麵涼颼颼的,仿佛有人正拿著大刀立於他們身後,隨時都會斬下。
“王上……您這是……”
黑暗中,有人顫顫巍巍地問出一句。
齊王於黑暗中「噓」了一聲,而後緩緩而行,一步一步來到了眾人的中間,接著他似乎從身上取出了什麽,嘩啦啦地散落一地,接著他掌心輕晃,一根火燭忽而自黑暗中燃亮,照出了中心狹小的一塊區域,照出了齊王那張模糊朦朧的麵容。
接著,齊王當著眾人的麵點燃了第二根蠟燭、第三根……一直到他點燃了第二十根蠟燭,才終於停下。
齊王自己持一根燭火,將剩下的火燭分給了在場的十九人,接著他坐於眾人中間,招唿他們圍著自己坐下。
“諸位,手裏的火燭千萬拿好,這是你們的「命燭」……”
齊王說著,露出了一個神秘而瘮人的笑容,看得在場的十九人後背發涼。
“王上,臣等都是為齊國盡忠職守,絕無二心,王上若是有何吩咐,隻顧交待便是,臣等便是赴湯蹈火,也定不辱命!”
見情況不對,立時便有人以最快的速度表明忠心,其餘眾人即刻附和起來,聲音此起彼伏。
坐於眾人中心的齊王拿出了一張文卷,緩緩攤開,接著便說道:
“忠心不忠心,嘴上說了可不算……崔兆,你先來。”
被點名的那人即刻站立起來,弓腰持燭於眾人身後繞行,來到齊王的前方,而後雙手持燭,跪於地上,將火燭高高舉過頭頂,擲地有聲道:
“臣,聽令!”
齊王看了他一眼,平靜的聲音在黑暗中穿行,落地成泥,長成了壓得人喘不過氣的山嶽:
“四年前的春末,你巡查涼州青亭縣時,看上了一名良家女子,想要納其做妾,那女子不肯,你便令人強搶,失手打死了她的父親,後來女子報官,你買通了當地的縣令,並承諾其好處,那名女子一家便因「汙蔑要官」的重罪入獄,此後再無聲響。”
“可有此事?”
齊王話音徐徐落下,崔兆雙目死死盯著地麵,恐懼與震驚爬滿了他的麵容,若不是他此刻低著頭,怕是已全讓齊王看見。
但他很快便調整了自己的心態,深深唿吸了一口氣,抬頭神色堅毅地對著齊王道:
“王上,此事純屬外界風言風語,切不可信啊!”
“臣為齊國做事十四年有餘,一向以齊國國律規勸自身,不敢絲毫鬆懈,怎會幹出欺壓良民之事?”
齊王與他對視,那雙原本醉醺醺的雙目,不知何時竟完全褪去了酒氣,利得讓人頭皮發麻。
“這麽快就忘了啊……你還真是貴人多忘事。”
“不過你忘了,她卻沒忘。”
崔兆一聽這話,身子猛地一僵。
齊王笑道:
“沒認出來?”
“剛才那名在你麵前一直跳舞,翻轉長袖的那位……”
在齊王的提醒下,崔兆漸漸迴憶起來,腦海中早已經被他淡去的記憶開始重新翻滾,他的鬢間滲出了豆大汗珠,一滴一滴落下。
“王上……”
崔兆開口,咬著牙道:
“臣的確未曾做過此事!”
“還請王上明察!”
齊王點點頭。
“明察,必須明察。”
他對著黑暗揮了揮手,淡淡說道:
“都聽見了……拖下去,查清楚。”
崔兆渾身僵硬,其餘人皆是看向了他的身後,黑暗中忽然吹來了一道陰風,熄了他手中燭火,接著便伸出了一隻手,抓住崔兆的頭發,在他淒厲的慘叫和求饒聲中將他拽入了黑暗的深處,最終徹底與那片燭火照不亮的黑暗死寂融為一體。
感受著這份噪雜背後的寂靜,剩餘的十八人後背已是冷汗淋漓,開始絞盡腦汁迴想著自己曾經做過的那些「虧心事」。
“諸位莫急,今日時間充足,咱們挨個挨個來。”
齊王開口,接著便又點名一人:
“崔誌恆。”
崔誌恆瞳孔驟然縮緊,雖然心頭拔涼,卻還是隻能硬著頭皮自眾人身後繞行於齊王眼前,跪伏於地。
他一言不發,心中恐懼,此刻被煌煌天威一照,竟不知該說點什麽。
齊王單手拿著火燭照在了文卷上,視線隨光影向下,徐徐道:
“也是四年前,仲夏時分,你負責征收祁城稅務的時候,有顧姓一家因為男人在行商途中離世,家中斷了收入,恰逢男人母親重病,女人花了家中存續,以至於沒有餘錢賦稅,你便拿那女人的兒子作脅,逼女人去了青樓賣身,後來那女人的兒子因此被塾中欺辱,跳河自殺,女人也徹底成了瘋子,死於城外荒山……此事可真?”
崔誌恆渾身發冷。
這些小事……連他自己都快忘了,齊王為何會知道,而且還知道得這般詳盡?
眼前這位年輕的王,不是一向花天酒地,不問朝政麽?
這到底……
見他遲遲不迴話,齊王冷冷一笑。
“寡人記得齊國有明確律法,百姓若是當年無閑錢賦稅,可以順延至多三年,而且如今並非戰時,為了一點兒稅務,逼死一家老小,你們……就是這麽為我齊國盡忠職守的?”
ps:5000字請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