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像很疑惑。”


    將要入城,朱白玉與聞潮生二人皆慢了下來,朱白玉看出聞潮生有心事。


    後者稍微迴神,說道:


    “兩件事。”


    “第一,我們的行蹤、計劃,很可能早已經暴露……這不是廢話,我口中的「暴露」指的不是對方的簡單揣測,而是徹徹底底,完完全全。”


    聞潮生指出,當初他離開朱白玉小院兒的時候見到有麻雀飛過,因為王城風暖水柔,有鳥兒蟲鳴出現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所以他沒有多想。


    但如今在路上他們遇見那隻定位他們的麻雀之後,聞潮生迴顧先前在朱白玉院子裏遇見的鳥,隻覺得自己天靈蓋都在冒著寒氣。


    如果那是平山王對於他們的監視,那平山王已經監視了他們多久?


    “所以,這世上有沒有奇人可以溝通鳥類?”


    聞潮生用極為認真的話問出了這樣荒謬的問題,倘若是原來的世界,他自然不必這樣疑神疑鬼,毫無疑問科學就是第一生產力,求神拜佛無非求個心安,但迷信大可不必。然而如今這個世界裏,聞潮生可不確定有沒有這樣超出正常人認知的情況出現。


    麵對聞潮生的提問,朱白玉猶豫了小片刻,最終有些不大確定地迴道:


    “應該……沒有吧?”


    聞潮生側目與他對視,許久後篤定道:


    “那就是有。”


    “所以平山王麾下的門客裏,囊括了天下諸多奇人,其中有一個是個玩鳥的高手。”


    朱白玉理解聞潮生的擔憂,卻說道:


    “再厲害的人也總不可能跟鳥類溝通,許多鳥兒倒是聰慧,能聽懂甚至模仿出人類的言語,可退一萬步講,哪怕那些鳥兒真是開了識慧,麻雀總不能說人話,人也很難學得會鳥兒的語言,我在江湖上遊蕩了這麽多年,還真沒聽說過這等奇人軼事……”


    聞潮生腦子裏閃過靈光,嘴上徐徐說道:


    “如果有人馴鳥極為厲害,他能通過訓練鳥兒的行為來補償他聽不懂鳥類語言的空缺,從而與鳥兒獲得簡單的溝通……譬如他扔出幾粒穀子,鳥兒吃一粒代表「對」,吃兩粒代表「不對」。”


    “當然,這件事本身也夠匪夷所思,可如今敵人在暗,我們在明,事情往糟糕的方向去想,對我們沒什麽壞處。”


    朱白玉對此沒有做出任何迴應,他思索了許久,忽然對聞潮生道:


    “第二件事呢?”


    聞潮生聲音穩重但低沉:


    “如果上一個猜測是成立的,那麽平山王這一次應該不是奔著我們手中的線索來的。”


    朱白玉雖是老江湖,尋常做事還算心思縝密,但仍舊跟不上如今聞潮生的想法。


    “這又怎麽講?”


    如今二人周遭盡是曠野草甸,官道行至此處,林木之線已然拉向了遠方,確認沒有鳥類監聽,聞潮生才說道:


    “雖然我先前問過你有沒有其他準備,但實則我既然能跟你奔襲這麽久,便也是默認了你最初的想法……此去廣寒城,如果平山王真是奔著「沉塘寶藏」和那個方塊中的線索而來,便不會在路上對我們動手。”


    “魚死網破,他的損失難以估量。”


    朱白玉被聞潮生這麽一點,握住韁繩的手指倏然之間抓緊了些。


    “你的意思是……他是奔著我們來的?”


    言罷之後,朱白玉又覺得這樣的想法實在過於自大:


    “我們這樣的小人物,哪裏能值得他這般興師動眾?”


    聞潮生:


    “除非……他有「特別的動機」。”


    朱白玉一怔。


    “特別的動機?”


    聞潮生望著前方遠處已然逐漸出現的巨大城門,緩緩道:


    “這件事情說來話長,一時半會兒講不清楚,先入城休整,我慢慢與你說。”


    …


    冀青城是一座「極具曆史文化氣息」的大城,每當有外地人來此的時候,當地的老百姓最津津樂道的,便是與外地人講述與古城有關的「近代史」。


    二十三年前,王城刑部尚書郭玉珍忽然接到了一封完整的舉報信,冀青城城主「官君安」結黨營私,欺壓百姓,暗抬賦稅,私下裏作惡無數,信中除了將「官君安」的惡行一一羅列出來之外,還標注詳細的人證物證,方便郭玉珍迴頭予以查證。


    當年郭玉珍也並非良善之輩,一生也幹了不少醃臢下作的事情,手裏殺過忠臣,斬過良民,誰知老來之後背上生了大片膿瘡,尋遍天下名醫無果,後適逢西陳有一僧醫行遊此處,名作「淨覺」,替郭玉珍查看了一遍,說郭玉珍這是此生作惡太多,積了大怨無法排解,如此荒謬之言,不曾想郭玉珍竟然信了。


    自此後為了治病,他竟換了一個人一般,不但公事上秉公無私,又每日行善積德,恰逢遇見了「官君安」這般惡徒,郭玉珍隻道這是上天給予他贖惡的機會,於是立刻羅集人手,暗中前往查證,待證據確鑿,便直接將官君安下獄,最後問斬。


    至於官君安一家卻非但未受牽責,兒子官文奚反而得到了朝中給予的賞賜,還繼承了他爹官君安的城尉之職。


    原因無他,那封舉報信,正是官文奚寫給郭玉珍的,這手大義滅親當年是傳得沸沸揚揚,後來官君安問斬的那日,官文奚並未親臨現場,而是在家中張燈結彩,與他的繼母顧柿霜大婚,一年後,顧柿霜為官文奚生下了一對龍鳳胎,一家其樂融融,再無人提及官君安此人。


    民間有傳言,官文奚之所以要滅掉他的父親,就是因為看上了他父親的女人,事實上,顧柿霜的確是冀青城難得一見的美人,當年也是迫於無奈才嫁給了官君安,她比官文奚大十三歲,但當年看上去卻與官文奚年齡相仿。


    顧柿霜形顏嬌俏,身姿窈窕纖美,如春柳蕩漾,我見猶憐,外界風言風語一向不少,但官文奚從未對此做出過任何迴應,於是漸漸這些傳言便成了民間默認的事實。


    二人入城,即刻便有人前來接應,帶著朱、聞前往了一處臨水小築,此地山青水美,建築獨具匠心,以「白、灰」為主色調,讓小築仿佛融於這片山水之間,乃天地雕刻。


    一覺睡醒後,二人星夜坐於倒映銀河的湖畔,微冷的風拂麵而來時,將明鏡上的星月吹成了一片,聞潮生點上了些許好菜,在朱白玉確認無毒之後,才開始動筷。


    “白天的事,你好像隻說了一半。”


    朱白玉拿起筷子,對著猛猛炫飯的聞潮生說道。


    後者目光始終都在菜品之上,眼皮都不抬一下。


    “因素很多。”


    他含糊不清道。


    “我迴顧了一下,不對勁的不僅僅是平山王,還有玉龍府、書院……甚至是齊王。”


    …


    ps:吃個飯迴來繼續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不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來風雨聲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來風雨聲丶並收藏天不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