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文將東京帝國大學附屬醫院作為自己的第一個突破點自然是有自己的理由。


    首先就是東京帝國大學附屬醫院在全日本醫學界的特殊地位,這決定其他醫院都會學習東京帝國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療與運營方式。


    如果將東京帝國大學附屬醫院的大門打開,以後打開其他醫院的大門就會更加簡單。


    中島由一夫對陳知文的請求沒有太多猶豫就直接答應下來,但是他還是對陳知文囑咐道,“我們醫院對這些醫療器械的采購還是有比較嚴格的要求的,你們公司的注射器一定要符合我們的使用要求。”


    陳知文信心滿滿,在迴東京之前,他已經和中村次郎一起將注射器的設計圖給設計好,並且已經選擇了一款新型不鏽鋼,比現在市麵上的注射器要更好掌控,更好使用。


    陳知文簡單講解了自己公司注射器的不同之處。


    首先就是可以提供多種大小的針頭。


    現在市麵上的注射器針頭還是統一大小,為了減少製作難度,針頭被設計得很粗,如果遇到血管很細的老年人或者孩子,根本就紮不上,隻能去尋找身上的其他部位。


    陳知文公司提供了多種規格的針頭,可以應對不同群體。


    然後就是針頭的強度,新型不鏽鋼強度更高,耐用程度也更好。


    因為現在陳知文手上還沒有實物,所以中島讓陳知文在實物製作出來以後第一時間拿給他看,到時候再決定是否要進行更換。


    迴到醫院之後,陳知文開始了正常的上班生活,開始重新接收病人。


    在加入日本國籍之後,陳知文享受到的待遇也大為不同,本來自己隻是實習醫生,雖然有獨立手術的能力,但還是沒法享受到對等的待遇。


    但是現在他居然被特批享受正式醫生的待遇,在醫院裏邊有獨立的辦公室,同時還給自己換了一套設備齊全的單身公寓。


    不僅如此,現在陳知文除了享受學生的補貼,醫院還給自己正式醫生的工資待遇,一個月的工資能達到三四百元。


    當然陳知文也知道醫院為什麽給了自己這麽好的待遇,首先就是因為自己身份的變化,從以前的卑微中國人變成現在的華族日本人。


    之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醫院想要招攬陳知文,畢竟大家都能看出來,陳知文以後的醫術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他們希望可以用優厚的待遇將陳知文留在醫院或者在醫學院裏當個老師。


    但是陳知文知道自己未來的出路不在這裏,所以在接受待遇之後並沒有表態自己以後要留在醫院,而是在這件事情上保持了沉默。


    陳知文在醫院裏繼續進行他關於癌症的研究,他希望自己在迴到上海前還能再發表一篇高水平的文章。


    很快他就迎來一個新的挑戰,不過這個新的挑戰同時也給他帶來巨大的名聲。


    這天是尋常的一天,但是發生了一件不尋常的事情。


    陳知文早上正常上班,但是沒過多久,護士通知他去會議室裏進行會診。


    會診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陳知文感到稀奇的是一般來說科室會診就是在病房裏圍著病人進行,很少有去會議室會診的。


    陳知文來到會議室,發現醫院裏的醫生都已經來得差不多了,自己親愛的帶教老師佐藤也在現場,隻不過他坐在角落裏。


    陳知文也找了一個角落裏的位置坐下。


    前麵是一群最權威的醫生,中島由一夫坐在中間眉頭緊鎖,顯然是遇到難題了。


    每個醫生對於疑難雜症都有強烈的好奇心,陳知文也不例外,作為醫生,最喜歡去做的事情就是研究疑難雜症。


    經過一番了解,陳知文才了解到病人的情況。


    這是一個出生才不到一歲的嬰兒,孩子出生的時候一切正常,但是很快孩子的母親就發現這個孩子的肚子好像越來越大。


    帶到醫院檢查之後發現,這個孩子的肚子裏邊長出來一個巨大的腫瘤。


    要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陳知文的第一反應就是讓父母再生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這樣放棄。


    但是陳知文了解情況之後才知道,這個孩子大有來頭,屬於那種不能被放棄的。


    中島由一夫沒有介紹這個孩子是什麽身份,隻是告訴大家這個孩子最好救活,救活之後對大家都有好處。


    陳知文翻看這個孩子的病曆,病曆上麵記錄的信息非常完善,上麵密密麻麻地記錄著這個孩子日常的行為,包括幾點吃飯,幾點上廁所都非常詳細。


    其中還有一張比較清楚的x光照片,照片中嬰兒的腹部有一個巨大的腫瘤,可以看出情況是十分危急。


    麵對這樣的情況,陳知文也沒有什麽好辦法。


    首先就是患者現在還是一個嬰兒。


    兒科本來就是最難的學科,特別是這種非常小的孩子,因為現在沒有合適的麻醉藥物,也沒有合適的醫療器械。


    麻醉劑量應該給多少,消炎藥物劑量應該給多少,這些都是問題。


    而且嬰幼兒本身身體就非常脆弱,不如成年人的身體素質,陳知文怕這個孩子剛上手術台就撐不下去。


    這個手術就算放到後世都不是一場簡單的手術,需要多學科會診之後才能研究出一個比較完善的方案,而且手術的成功率也是相當低。


    在這種環境下,陳知文不知道這個孩子的成功概率能有多少。


    陳知文本來以為這個孩子應該是惡性腫瘤,因為根據病曆中內容的記載,孩子的腹部是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就長到這麽大的,速度這樣快,肯定不是什麽良性腫瘤。


    會診現場,所有人的眉頭都是緊鎖的,大家都沒有什麽好方法。


    但是陳知文在仔細觀察之後,有了一個驚人的想法,他本來以為這隻是自己的胡思亂想,但是越想越覺得是有可能的。


    “有沒有可能這不是惡性腫瘤,而是其他的境況?”陳知文大膽的發言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的身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民國大醫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橘小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橘小貓並收藏抗日:民國大醫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