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一些簡單的手術不如掌握一個比較難的手術。
更主要的是他看過陳知文寫的那篇論文。
醫學院一直以來都鼓勵學生研究《柳葉刀》《蘇格蘭醫學雜誌》這些世界頂尖的醫學期刊,雖然不一定有什麽收獲,但是至少可以開拓自己的眼界。
林向東一直以來都在堅持看論文,這些論文都是英文的,而且裏邊有好多專業詞匯,他遇到不懂的詞語就去翻看字典,要是字典上找不到就去問教授。
在看完陳知文的論文之後,他認為幼兒腫瘤絕對是一個大有可為的領域。
研究幼兒腫瘤,不是說自己以後隻會給孩子做腫瘤手術,而是通過這一個小小的領域可以拓展到其他領域。
首先就是可以拓展到兒科,腫瘤都能切除治療,那些兒科常見的疾病自然也就有了一絲把握。
然後就是腫瘤這個大領域。
林向東雖然現在還處於學習的階段,但是他發現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而且是一種常見致人死亡的疾病。
兒童的腫瘤都能治療,那麽給成年人治療腫瘤不是一件更加簡單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這個領域還沒有人涉足,如果自己拜師陳知文,在陳知文後麵學習,自己以後就是幼兒腫瘤領域的權威。
所謂權威有時候不是你手術能力有多強,而是先來後到的排位置。
你先涉足這個領域,自然就有話語權。
林向東認為腫瘤這個學科絕對是大有可為的,所以他決定選擇陳知文的課程,跟著陳知文去開拓一個新領域。
實際上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選擇其他領域自己絕對是不缺飯吃的,但是林向東對於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是有要求的,他希望自己未來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醫生,而是應該成為一個大佬,能對醫學事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有林向東這樣的想法的學生數量不多,但是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考慮長遠。
當然陳知文還不知道已經有學生打算堅定地選擇自己,他還在為之後的宣講寫稿子。
亞曆山大為了讓學生們對陳知文的研究領域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安排陳知文進行一場宣講會,他將在這場宣講會上展現自己的研究思路還有研究成果。
陳知文對自己是很有信心的,他認為自己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厲害的醫生。
很快就到了宣講會那天,不僅是大五大六的學生過來,還有一批更小年級的醫學生過來。
陳知文首先根據自己的論文進行一些簡單的介紹,介紹自己為什麽要研究幼兒腫瘤這個領域。
“我研究幼兒腫瘤這個領域也是很巧合的機會。”
陳知文簡單說明他給一位神秘的患者做手術的經曆,雖然他沒有說明是誰,但是他透露出這位患者的地位是比較顯赫的。
然後他講解了自己在東京尋找案例的情況。
“東京是一個大城市,但是兒童的生病概率也是很高的,我在貧民窟旁邊開設診所的同事告訴我,這附近大概有一萬戶人家,在他這裏看過病的患有腫瘤的孩子就不下四十個。”
“這位同事在這裏開設診所的時間才不到三年。”
“也就是說,在這裏,兒童患有腫瘤的概率應該是在百分之一左右。”
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現在兒童患有腫瘤的概率大概是萬分之一,而這一片貧民窟的概率大概是百分之一。
當然陳知文隻是在心裏計算了一下這個概率。
“幼兒腫瘤已經成為一種在兒童中經常發生的疾病。”
“這種疾病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
同時陳知文還指出兒童腫瘤發生的原因。
“環境因素是首要的,根據我簡單的調查,位於貧民窟的兒童腫瘤發病概率是最高的,而富人區還有中產聚集的地區,兒童腫瘤發病概率隻有位於貧民窟的一半。”
但是不管怎麽說,兒童腫瘤都是一種常見的疾病。
醫學研究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解決病痛,而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
那些罕見的疾病沒有科研人員願意投入時間還有精力去研究,因為就算研究出來也不賺錢。
但是兒童腫瘤這個領域不一樣。
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有一種愛護,當孩子生病的時候,大部分父母的第一反應不是放棄治療,而是竭盡全力也要治好孩子。
更何況那些幼兒腫瘤裏邊有很多都是良性腫瘤,是能夠在手術之後就康複的。
所以在陳知文的宣講中,他認為幼兒腫瘤這個醫學領域算得上是需求旺盛。
宣講結束之後,是提問環節,好多學生都擠上來希望陳知文能夠解決他心中的疑惑。
林向東也擠進去,他主要就是想要確定,學習幼兒腫瘤這個領域之後對於自己在其他領域開展手術是有幫助的。
“是的,你掌握幼兒腫瘤的手術之後,你就能夠很輕鬆地掌握其他方麵的手術。”陳知文看林向東應該是高年級的醫學生,於是主動發出邀請,“成為我的學生,我還會給你提供很多的實習上手的機會,這種機會可不是別人能夠擁有的。”
在宣講會的最後,陳知文展示了自己的診所。
我手下的學生將會得到在我的診所裏邊實習還有上手的機會,我會給每個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確保他們能夠掌握其中的要領。
能提供實習還有上手的機會,這對於林向東這些學生來說是一種強烈的吸引力。
他們當中有些醫學生可能畢業之後就得不到上手手術的機會,因為現在能上手做手術的醫生無不是老醫生。
就算是民國,刀霸這種人也是存在的,實習醫生能上手去做一些簡單的手術,但是很難有機會去上手複雜的手術。
陳知文的宣講會是非常成功的,找到十一位學生願意在他手底下學習幼兒腫瘤的相關知識。
他們以為在陳知文手下的學習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卻沒想到這是一場噩夢。
更主要的是他看過陳知文寫的那篇論文。
醫學院一直以來都鼓勵學生研究《柳葉刀》《蘇格蘭醫學雜誌》這些世界頂尖的醫學期刊,雖然不一定有什麽收獲,但是至少可以開拓自己的眼界。
林向東一直以來都在堅持看論文,這些論文都是英文的,而且裏邊有好多專業詞匯,他遇到不懂的詞語就去翻看字典,要是字典上找不到就去問教授。
在看完陳知文的論文之後,他認為幼兒腫瘤絕對是一個大有可為的領域。
研究幼兒腫瘤,不是說自己以後隻會給孩子做腫瘤手術,而是通過這一個小小的領域可以拓展到其他領域。
首先就是可以拓展到兒科,腫瘤都能切除治療,那些兒科常見的疾病自然也就有了一絲把握。
然後就是腫瘤這個大領域。
林向東雖然現在還處於學習的階段,但是他發現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而且是一種常見致人死亡的疾病。
兒童的腫瘤都能治療,那麽給成年人治療腫瘤不是一件更加簡單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這個領域還沒有人涉足,如果自己拜師陳知文,在陳知文後麵學習,自己以後就是幼兒腫瘤領域的權威。
所謂權威有時候不是你手術能力有多強,而是先來後到的排位置。
你先涉足這個領域,自然就有話語權。
林向東認為腫瘤這個學科絕對是大有可為的,所以他決定選擇陳知文的課程,跟著陳知文去開拓一個新領域。
實際上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選擇其他領域自己絕對是不缺飯吃的,但是林向東對於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是有要求的,他希望自己未來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醫生,而是應該成為一個大佬,能對醫學事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有林向東這樣的想法的學生數量不多,但是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考慮長遠。
當然陳知文還不知道已經有學生打算堅定地選擇自己,他還在為之後的宣講寫稿子。
亞曆山大為了讓學生們對陳知文的研究領域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安排陳知文進行一場宣講會,他將在這場宣講會上展現自己的研究思路還有研究成果。
陳知文對自己是很有信心的,他認為自己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厲害的醫生。
很快就到了宣講會那天,不僅是大五大六的學生過來,還有一批更小年級的醫學生過來。
陳知文首先根據自己的論文進行一些簡單的介紹,介紹自己為什麽要研究幼兒腫瘤這個領域。
“我研究幼兒腫瘤這個領域也是很巧合的機會。”
陳知文簡單說明他給一位神秘的患者做手術的經曆,雖然他沒有說明是誰,但是他透露出這位患者的地位是比較顯赫的。
然後他講解了自己在東京尋找案例的情況。
“東京是一個大城市,但是兒童的生病概率也是很高的,我在貧民窟旁邊開設診所的同事告訴我,這附近大概有一萬戶人家,在他這裏看過病的患有腫瘤的孩子就不下四十個。”
“這位同事在這裏開設診所的時間才不到三年。”
“也就是說,在這裏,兒童患有腫瘤的概率應該是在百分之一左右。”
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現在兒童患有腫瘤的概率大概是萬分之一,而這一片貧民窟的概率大概是百分之一。
當然陳知文隻是在心裏計算了一下這個概率。
“幼兒腫瘤已經成為一種在兒童中經常發生的疾病。”
“這種疾病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
同時陳知文還指出兒童腫瘤發生的原因。
“環境因素是首要的,根據我簡單的調查,位於貧民窟的兒童腫瘤發病概率是最高的,而富人區還有中產聚集的地區,兒童腫瘤發病概率隻有位於貧民窟的一半。”
但是不管怎麽說,兒童腫瘤都是一種常見的疾病。
醫學研究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解決病痛,而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
那些罕見的疾病沒有科研人員願意投入時間還有精力去研究,因為就算研究出來也不賺錢。
但是兒童腫瘤這個領域不一樣。
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有一種愛護,當孩子生病的時候,大部分父母的第一反應不是放棄治療,而是竭盡全力也要治好孩子。
更何況那些幼兒腫瘤裏邊有很多都是良性腫瘤,是能夠在手術之後就康複的。
所以在陳知文的宣講中,他認為幼兒腫瘤這個醫學領域算得上是需求旺盛。
宣講結束之後,是提問環節,好多學生都擠上來希望陳知文能夠解決他心中的疑惑。
林向東也擠進去,他主要就是想要確定,學習幼兒腫瘤這個領域之後對於自己在其他領域開展手術是有幫助的。
“是的,你掌握幼兒腫瘤的手術之後,你就能夠很輕鬆地掌握其他方麵的手術。”陳知文看林向東應該是高年級的醫學生,於是主動發出邀請,“成為我的學生,我還會給你提供很多的實習上手的機會,這種機會可不是別人能夠擁有的。”
在宣講會的最後,陳知文展示了自己的診所。
我手下的學生將會得到在我的診所裏邊實習還有上手的機會,我會給每個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確保他們能夠掌握其中的要領。
能提供實習還有上手的機會,這對於林向東這些學生來說是一種強烈的吸引力。
他們當中有些醫學生可能畢業之後就得不到上手手術的機會,因為現在能上手做手術的醫生無不是老醫生。
就算是民國,刀霸這種人也是存在的,實習醫生能上手去做一些簡單的手術,但是很難有機會去上手複雜的手術。
陳知文的宣講會是非常成功的,找到十一位學生願意在他手底下學習幼兒腫瘤的相關知識。
他們以為在陳知文手下的學習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卻沒想到這是一場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