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陳知文在酒店裏享受了一份典型的上海早茶,之後來到文華大學醫學院。


    在知道陳知文到來之後,亞曆山大親自下樓來迎接陳知文。


    “陳,上一次見麵我就知道你的醫術非常不錯,幸好我當時就對你發出邀請,要不然你也不會接受我的邀請來到我們醫學院。”


    在一番簡單的寒暄之後,兩人就進入正題,開始對陳知文上次在《柳葉刀》上發表的那篇論文進行討論。


    亞曆山大不僅是一位有名的醫學教育家,同時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醫生。


    他之前在法國當外科醫生,之後是在自己好友的邀請下來到中國,在這裏擔任醫學院的院長兼教授。


    “我對你在論文中對於成立兒科的建議非常感興趣,希望可以在你這裏得到更多的想法。”


    陳知文來到這裏,就是希望可以和他人得到更多的交流。


    兒科醫學現在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畢竟給孩子治病的概率要比給成年人更大。


    亞曆山大在自己的醫療生涯中,經常遇見給孩子看病的情況,而這也是他最頭疼的時候。


    兒童表達自己的不舒服好像隻有啼哭這一招,很多時候就算他們已經能夠交流,對於亞曆山大的專業用語也是不知所措。


    首先是判斷疾病的困難,之後還有治療的困難,給兒童治病必然要考慮更多的事情。


    亞曆山大曾經給一個貪玩的孩子治療傷口。


    這個孩子因為戲弄一頭公牛,被牛踩到大腿,這一下子就讓這個孩子的大腿變成一攤爛泥一樣的東西。


    亞曆山大當時沒有相關的經驗,原本他是有把握將孩子的腿給接上去,但是考慮到孩子後續的恢複問題,他選擇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將孩子的腿給鋸掉。


    他認為這樣就會解決孩子的問題,但是他忽略了一件事情。


    這個孩子還在生長過程中,他的骨骼還在不斷生長。


    對於那些還處於生長期的孩子來說,截肢就像一場淩遲。


    被切斷的骨骼還在不斷生長,但是骨骼外邊已經包上一層肉,這層肉在不斷地和生長的骨骼進行摩擦。


    要知道孩子的生長速度是相當快的,有時候一個月下來就能長個兩三厘米。


    亞曆山大以為一次性就能解決的事情實際上折磨了這個孩子好幾年的時間。


    亞曆山大不得不去給這個受傷的孩子進行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截肢,將之後生長的骨骼再次截掉。


    對於陳知文關於兒科的一些觀點,他是非常讚同的。


    “你是否可以在我們醫學院裏開展兒童腫瘤的專題課程?”


    “給這些本科生嗎?”陳知文有些猶豫,他認為在本科階段給這些醫學生教授這樣細致的知識實際上是對他們的限製。


    “哦,我還沒有給你介紹我們醫學院的培養機製。”


    “我們的本科學製是六年。”亞曆山大說道。


    “六年?陳知文對於文華大學醫學院的學製表示非常驚訝,因為現在正常來說都是五年。”


    培養一個正常的醫生隻需要大概五年的時間,在這五年的時間裏前四年是理論學習,最後一年去醫院裏邊進行實踐。


    但是這並不代表醫學生能夠有能力去做手術,因為他們之後還要在醫院裏邊進行更加深入地學習。


    醫生這個職業是要終生實習的,而不是用幾年的時間就能夠完全掌握所有的手術操作。


    但是這裏的醫學院不是這樣的,他的學製六年,讓醫學生們在學校裏就能掌握一些簡單的手術技能,這對於他們以後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就算再後世,陳知文也見過三十多歲的主治醫生從醫這麽多年都沒有主刀過一台手術,因為在醫院裏邊,任何一台手術都是錢。


    “咱們醫院的教育方式真的很棒!”陳知文認為文華大學醫學院的教育方式確實是很難得的,正常來說很少有醫學生能夠在自己上學期間得到上手去做手術的機會。


    “咱們醫學院的手術病人是怎麽來的?”陳知文最好奇的是這一點,因為同樣是花錢做手術,誰願意是實習生給自己做手術,肯定都是希望是那些老醫生給自己做手術。


    “我們醫學院得到了法國教會的讚助,教會會在教徒中宣傳,他會給教徒減免手術費用,隻是這些手術就會交給實習生來完成。”


    “當然,每一台手術我們這些教授都會在旁邊指導,不會讓他們因為犯錯誤導致手術失敗。”


    陳知文對於醫學院的學生們非常羨慕,要知道自己主刀的第一台手術還是在自己讀博士的時候,在那個時候他已經二十八歲了。


    亞曆山大同時也給陳知文潑了一盆冷水。


    “雖然我希望你可以將幼兒腫瘤的手術方法傳授給那些學生,但是你有一個小小的阻礙,你要讓學生們主動來上你的課程。”


    陳知文這才知道原來醫學院裏給大五大六的醫學生們準備了多種發展方向,幼兒腫瘤隻是其中的一個。


    整個醫學院兩個年級加起來一共是一百多位學生,但是學院提供了三種發展方向,陳知文這個是領域最小的。


    人家都是直接胸外科,普外科,還有一個骨科,陳知文直接就是一個幼兒腫瘤,肯定是沒法和其他幾個方向競爭的。


    但是陳知文也不氣餒,他認為總會有識貨的醫學生來選擇他這個方向。


    來到醫學院當老師,陳知文同時還在外邊準備開設一間診所。


    當老師的同時自己也要堅持在臨床醫學上進行鑽研。


    陳知文很快就把成立診所的地方給物色好,這裏原本是一家咖啡店,位於法租界原本應該是不缺少客源的,但是因為老板被全球金融危機波及,他隻能轉讓這裏的咖啡店,迴籠資金去挽救自己的產業。


    這是一棟臨街的兩層小樓,上下兩層都很開闊,適合陳知文在裏邊進行隨意的設計改造。


    而且這裏的租金也比較合適,一年隻需要五千塊錢。


    隻是陳知文現在身上的錢還不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民國大醫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橘小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橘小貓並收藏抗日:民國大醫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