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而言,孫權被罵的有點委屈。


    他並沒有說自己已經決定這麽做了,特來通知一下你孔融。


    孫權完全是把孔融當成和魯肅一樣的良師益友。


    拋出問題,讓其幫忙分析一下這問題的可行性有多少?


    如果不可行,再說出理由,討論一下其他的應對之策。


    然而,孫權卻忽略了一個問題。


    魯肅和孔融本就不是一類人。


    魯肅會根據實際局勢和各方利益做出理智的分析,提出問題,想出對策,並找到一個恰當且能讓主公接受的溝通方式,使主公能夠接受。


    他最在意的是東吳的長遠發展和主公的切身利益。


    亦有著超高的情商,懂得如何與主公相處。


    屬於實幹家。


    孔融則不然,他是文士是腐儒。


    他不會給你分析問題,更不會幫你解決問題。


    但他有自己的行為標準和道德底線。


    非白即黑,涇渭分明!


    你為人處世,符合我的標準,我就推崇你。


    如果做事不符合我的標準,我就要罵,而且是往死裏罵。


    什麽大局為重,什麽人情世故,什麽利弊權衡,在孔融眼中皆一文不值。


    在他眼中,立場永遠是王道。


    偏偏人家口才奇佳,名望還高,還能站在道德的製高點。


    說的你根本無從辯駁。


    孫權被說的是一肚子火。


    但到底忍住了沒有爆發。


    他咬著牙,對孔融說道:


    “文舉先生,孤隻為誠心相詢,以求先生解惑,先生何以以出言不遜,莫非我孫權對先生有照顧不周之處?”


    孔融冷然一笑,傲慢道:“主公非三尺童子,待人接物,豈需問於他人。此事昭然若揭,乃曹操誘公為其所用,以顛覆漢室江山。汝既為人主,竟猶疑不決,反求問於人,豈不謬哉?


    吳侯待我屬實恩厚,孔融非忘恩負義之人,故言辭激烈,實乃不忍見公踏入歧途,萬劫不複也!”


    “你……”


    孫權戟指孔融,忿忿頷首,終複收手:“文舉先生,飽讀詩書,久負盛名,既尊孤為主公。然經籍所載,便是教先生以此等倨傲之態事主乎?”


    “當然不是!然……”


    孔融負手卓然而立,直視孫權,朗聲道:“天下共主,唯當今聖上。今奸佞擅權,朝堂傾危,搖搖欲墜。


    主公既承江東之業,當懷漢家之誌,興正義之師,翦除曹賊,方為明主所為 。


    若主公與曹賊沆瀣一氣,上則有負漢室列祖列宗之靈,下則愧對江東萬千黎庶。如此,吾又安能以君為主?”


    這番話,即便有很多人心裏這樣想,但沒一個人敢當著主公的麵這麽說出來。


    但偏偏孔融就敢!


    而且說得理直氣壯,毫無忌憚。


    偏偏又與正統思想無半點相悖。


    孫權真有種寒心的感覺。


    “文舉先生啊……”


    遂長歎一聲,轉身離去。


    孫權卻不知,孔融實則也以其為賢主,故而剖心瀝血,義正言辭相諫。


    不然,似對曹操那般,諸事不與論爭。


    凡君舉措皆高唱反調,冷嘲熱諷,陰陽怪氣,此境方為至苦。


    孫權在孔融這裏沒獲得想要的答案,隻得迴頭又去問張昭。


    張昭的態度很明確:


    “主公啊,看到沒有,曹操不僅有招降之心,而且態度極為誠懇。


    此時主公若改旗易幟,堅決表達擁護曹公之意,聯姻之後,再將幼子主動送到許都為質,到時天下大定,您是首屈一指的大功臣,必封侯列爵,永世享榮。”


    此前之言,孫權聞之覺得尚可接納。


    然及論及遣質子予曹操為質一事,頓覺心中厭憎,惡感叢生 。


    “倘若其平定天下後,曹操蓄謀害我,又當如何?”


    張昭嗬嗬一笑:“天下既定,曹公所患唯心懷異誌者耳。主公若於這等關鍵之時,誠心歸附曹公,且主動遣幼子入許都為質,足彰絕無爭雄之心。曹公為塞天下悠悠之口,安能不以厚禮相待?


    若錯失此良機,待曹公平定劉備之後再行歸附,彼時,主公手中可恃之籌碼,恐遠不及當下,望主公明察。”


    其實,張昭的話也有一定道理。


    但他忽略了一點。


    就算曹操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樣的人,自己還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樣的人麽?


    有沒有異心?


    肯定有!


    曹操會怎麽想?


    不知道。


    把自己的命運交給曹操,終究不是理智的選擇。


    這樣的問題,最終還是要去問魯肅。


    “子敬,曹操非執意求娶孤之小妹,卻欲以其小女許配於孤,此事當行否?”


    在孫權看來,不嫁妹給曹植,但自己卻娶了曹操的女兒。


    這怎麽看都是百利而無一害之舉。


    魯肅聽了孫權的話,侃侃迴道:“主公若娶曹公之女,看似於主公有利,實則不然。


    劉備若知此事,必不能安心與我結盟,曹操若攻伐劉備,主公相助掣肘。劉備亦不能安心禦敵,曹操方可逐一破之,此為曹操挑撥離間之計也!”


    簡簡單單的一番話,孫權醍醐灌頂。


    “如何拒之?”


    魯肅淡然一笑,卻搖了搖頭:“主公,不要拒,也不要應,先拖下來。”


    “子敬之意……”


    “前番吾出使荊州,依禮而行,不出兩月,荊州理應遣使迴訪。待荊使至,吾等便將此事相告。


    且言主公實感兩難,煩請使臣迴稟劉備與諸葛亮,望其代為籌謀良策。”


    “那諸葛亮若出計,讓孤斬了王朗,又當如何?”


    “劉備前番奪曹仁,夏侯惇,尚且未斬俘而放迴。我江東又豈會斬殺來使?這件事我們請教他們,但並不是他們怎麽說,我們就一定要這麽做。”


    孫權看著魯肅,嘴角露出一抹讚賞的笑意:


    “孤懂了,既向荊州表達會盟之誠,亦可以此搏會盟之利!”


    魯肅優雅的一拱手:“主公英明!”


    ……


    彼時,劉備依諸葛亮之策,上表舉薦張飛為鬱林太守。


    遂命張飛與龐統統兵南下,會合賴恭、吳巨,共圖交州之事。


    劉備亦就迴訪江東一事,與諸葛亮悉心商議,究竟何人出使江東最為適宜。


    諸葛亮心中早有定數,所選之人乃荊州別駕伊籍伊機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滿地是菠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滿地是菠蘿並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