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曹孟德慢行,諸葛設八陣
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 作者:滿地是菠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近些時日,劉表雖臥病榻,然借伊籍之力,荊州上下諸事,無論巨細,皆入其耳。
兩敗曹操,皆以弱勝強。
仗打得太漂亮。
也太解氣。
使不可一世的曹操顏麵盡失,威風掃地!
劉表曾心有不服,然今目睹玄德這亮瞎眼的戰績,終於服得五體投地。
劉表也是真的看明白了!
大限將至,能據守荊州且善待其後嗣之人,唯劉玄德是也。
反觀曹操,連其摯友婁圭都能忍心屠戮,又怎會顧念他劉表的親眷?
曾搖擺不定的劉表,終於做了一個決定。
他要在臨死之前,為他的玄德賢弟統領荊州助一臂之力。
……
曹操引大軍徐徐而進,前驅精銳逢山則攀,詳加搜剿,遇水必查,清疏河道。
凡敵軍或可設伏之地,皆逐一細勘,斷不容有絲毫疏漏。
唯有隱患盡除,周遭確然無虞,方令大軍續進。
曹操痛思前番兩度受挫之鑒,誓不再蹈覆轍,今番定要將浩浩王師,安然直抵樊城之下!
荀攸建言道:“丞相,樊城易克,襄陽難取。今吾大軍壓境,襄陽城中必有欲歸附吾軍之人。宜頒告荊州,顯主公求賢若渴之心,主公許以厚利,必有內應前來聯絡。彼時,令其堅守漢水,截斷劉備退路,大事可成。”
曹操冷哼:“婁圭既死,襄陽怎有誠心歸士?”
荀攸正色道:“既如此,更該廣施恩義,示以大度,倘有一人歸附,丞相便厚待於他,以一人之遇,彰丞相寬宏,必能破其疑慮,令觀望者放心來投。”
曹操搖搖頭:“諸葛亮詭計多端,倘若差人詐降,又當如何?”
荀攸不疾不徐道:“詐降亦無妨,可仍將其厚待,不許其要職重兵,隻令其居於閑處,以觀後效,如此,既顯丞相愛才之心,又可防患未然,彼等縱有詐意,亦難掀起風浪。”
曹操嗬嗬一笑:“公達此言差矣。孤王師駕臨,何用討巧之計?再說,荊州既有相投之士,我不重用,不是一樣寒了人心,讓那些本欲歸附者望而卻步?”
荀攸不說話了。
按說,丞相說的也有道理。
細細思來,婁圭之死,真給南下荊州帶來了太大阻力。
難道,唯恃大軍強力壓境,才能攻破荊州麽?
大軍前隊,曹仁張遼之軍行至峴山,正欲清路,忽聞山間旌旗林立,塵土飛揚,張字大旗迎風飄擺,霸氣非常。
曹仁大驚,腦海中又浮現出被張飛生擒的慘痛經曆。
這次,他再不敢托大。
立即停止行軍,沿路駐紮,派斥候迴去稟報。
這樣一來,大軍行進的速度就更慢了。
張遼帶兵前去搜山,偶見山間有軍,見其即撤。
張遼迴去複命,大軍繼續緩行。
時值深夜,大軍沿路設帳歇腳,忽聞山間鼓聲驟起,喊殺聲震天。
曹仁聞此動靜,猛然起身,披甲佩劍而出,目光如炬掃視四周。眾將士亦紛紛驚醒,倉促間抄起兵器,奔出營帳列陣。
然而,就隻是一陣鼓聲而已。
遂再命大軍迴去歇息。
然又逾一更,鼓聲複起。
曹仁怒發衝冠,披甲躍馬,徑往山間探尋敵跡,奈何四野茫茫,竟不見絲毫人影。
此循環往複,無休無止,致使曹仁所率全軍將士皆被折騰得人困馬乏,精疲力竭。
曹操聞得此訊,急令傳至曹仁處,敕其切莫輕舉妄動,萬事當以沉穩為要。
而這樣一來,曹軍的行軍速度就慢上加慢了。
反複數日,曹仁軍身心疲憊。
偏在此時,第二路人馬遇襲!
趙雲率輕騎於分叉山路突然殺出,其行軍其快,殺滅駐守護軍,竟繞至輜重處,一頓亂殺,揚長而去。
雖損失不多,卻令夏侯淵心驚肉跳。
夏侯淵不禁嗔目而怨:“曹子孝行軍如此迂緩拖遝,方使敵軍覓得可乘之機!”
這時,曹操信令傳達,敕令全軍再度慢行緩進。
諭令明示,無論敵軍施展何種手段,皆不可貿然出擊、妄自行動,以免遭到敵伏。
而後接連數日,張飛、趙雲仿若人間蒸發,不見絲毫蹤影。
卻不知,此時二人早已接到傅肜送來的信令。
另一邊,汝南太守李通應討賊詔書率部星夜兼程,率先抵達義陽之北的山穀之中。
此地距樊城已然不遠。
入目之處,見有一大片土石坦地,地勢開闊且平坦,可設營安紮,防備火患。
周遭數裏山間,亦有林木森然矗立,枝繁葉茂,正可打造攻城器械。
乃絕佳安營之地。
然而,此時的李通卻滿心納悶。
照理說,丞相部隊應該率先抵達。
怎麽半個人影都沒有。
不會是被截擊了吧?
立即派斥候往北,向曹操所來之處探查軍情。
然而,斥候走不到半個時辰,便又迴來了。
李通問道:“可是見到丞相?”
斥候得見李通,竟惶恐而言:“我確實向北而去,可不知為何,竟又迴到此地。”
“什麽?”
李通大怒,隻當此斥候辦事不力,鞭笞二十,再派數人。
結果無一例外,竟都跑了迴來。
李通隻覺得頭皮發麻。
隨即登高而望。
見此地景觀,山石土堆,頗為奇異,毫無規則地散落各處,有的形似臥倒的巨獸,有的仿若古老的墳塋。
處處透著一股說不出的怪異。
這越看越不像自然形成,倒像是有人刻意而為之。
“這是什麽東西?”
問及副將,無人知曉。
李通滿心狐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和丞相走岔了路,遂命大軍原地駐紮,自己親引二百親兵探察一番。
殊不知,此一探,竟似一足踏入鬼門關。
李通走馬行不過二裏,皆是如此詭異之相。
正納悶間,忽然一陣濃霧毫無征兆地從四麵八方洶湧襲來。
眨眼間,霧氣便彌漫於周身各處,可視範圍急劇縮小,眾人彼此間幾乎都看不清麵容,隻能憑借唿喊聲來確認位置。
“怎麽迴事?”
“哪來的大霧?”
“聽,好像有聲音。”
“將軍,當如何?”
……
問李通,李通也不知道。
他領兵多年,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江聲浪湧,有如劍鼓之聲。
八陣雲屯,仿入神鬼之陣。
士兵心跳加速,左右顧盼,生怕迷失方向困死陣中。
戰馬也打著響鼻,四蹄交踏,慌躁不堪。
接著,似有刀劍加身的攮刺之聲,幾名隨從倒地。
再接著,飛箭聲四起,無數箭矢不知從何處襲來,士兵們舉盾都不知擋向何處,伴隨著一聲聲的慘叫,紛紛中箭倒地。
兩敗曹操,皆以弱勝強。
仗打得太漂亮。
也太解氣。
使不可一世的曹操顏麵盡失,威風掃地!
劉表曾心有不服,然今目睹玄德這亮瞎眼的戰績,終於服得五體投地。
劉表也是真的看明白了!
大限將至,能據守荊州且善待其後嗣之人,唯劉玄德是也。
反觀曹操,連其摯友婁圭都能忍心屠戮,又怎會顧念他劉表的親眷?
曾搖擺不定的劉表,終於做了一個決定。
他要在臨死之前,為他的玄德賢弟統領荊州助一臂之力。
……
曹操引大軍徐徐而進,前驅精銳逢山則攀,詳加搜剿,遇水必查,清疏河道。
凡敵軍或可設伏之地,皆逐一細勘,斷不容有絲毫疏漏。
唯有隱患盡除,周遭確然無虞,方令大軍續進。
曹操痛思前番兩度受挫之鑒,誓不再蹈覆轍,今番定要將浩浩王師,安然直抵樊城之下!
荀攸建言道:“丞相,樊城易克,襄陽難取。今吾大軍壓境,襄陽城中必有欲歸附吾軍之人。宜頒告荊州,顯主公求賢若渴之心,主公許以厚利,必有內應前來聯絡。彼時,令其堅守漢水,截斷劉備退路,大事可成。”
曹操冷哼:“婁圭既死,襄陽怎有誠心歸士?”
荀攸正色道:“既如此,更該廣施恩義,示以大度,倘有一人歸附,丞相便厚待於他,以一人之遇,彰丞相寬宏,必能破其疑慮,令觀望者放心來投。”
曹操搖搖頭:“諸葛亮詭計多端,倘若差人詐降,又當如何?”
荀攸不疾不徐道:“詐降亦無妨,可仍將其厚待,不許其要職重兵,隻令其居於閑處,以觀後效,如此,既顯丞相愛才之心,又可防患未然,彼等縱有詐意,亦難掀起風浪。”
曹操嗬嗬一笑:“公達此言差矣。孤王師駕臨,何用討巧之計?再說,荊州既有相投之士,我不重用,不是一樣寒了人心,讓那些本欲歸附者望而卻步?”
荀攸不說話了。
按說,丞相說的也有道理。
細細思來,婁圭之死,真給南下荊州帶來了太大阻力。
難道,唯恃大軍強力壓境,才能攻破荊州麽?
大軍前隊,曹仁張遼之軍行至峴山,正欲清路,忽聞山間旌旗林立,塵土飛揚,張字大旗迎風飄擺,霸氣非常。
曹仁大驚,腦海中又浮現出被張飛生擒的慘痛經曆。
這次,他再不敢托大。
立即停止行軍,沿路駐紮,派斥候迴去稟報。
這樣一來,大軍行進的速度就更慢了。
張遼帶兵前去搜山,偶見山間有軍,見其即撤。
張遼迴去複命,大軍繼續緩行。
時值深夜,大軍沿路設帳歇腳,忽聞山間鼓聲驟起,喊殺聲震天。
曹仁聞此動靜,猛然起身,披甲佩劍而出,目光如炬掃視四周。眾將士亦紛紛驚醒,倉促間抄起兵器,奔出營帳列陣。
然而,就隻是一陣鼓聲而已。
遂再命大軍迴去歇息。
然又逾一更,鼓聲複起。
曹仁怒發衝冠,披甲躍馬,徑往山間探尋敵跡,奈何四野茫茫,竟不見絲毫人影。
此循環往複,無休無止,致使曹仁所率全軍將士皆被折騰得人困馬乏,精疲力竭。
曹操聞得此訊,急令傳至曹仁處,敕其切莫輕舉妄動,萬事當以沉穩為要。
而這樣一來,曹軍的行軍速度就慢上加慢了。
反複數日,曹仁軍身心疲憊。
偏在此時,第二路人馬遇襲!
趙雲率輕騎於分叉山路突然殺出,其行軍其快,殺滅駐守護軍,竟繞至輜重處,一頓亂殺,揚長而去。
雖損失不多,卻令夏侯淵心驚肉跳。
夏侯淵不禁嗔目而怨:“曹子孝行軍如此迂緩拖遝,方使敵軍覓得可乘之機!”
這時,曹操信令傳達,敕令全軍再度慢行緩進。
諭令明示,無論敵軍施展何種手段,皆不可貿然出擊、妄自行動,以免遭到敵伏。
而後接連數日,張飛、趙雲仿若人間蒸發,不見絲毫蹤影。
卻不知,此時二人早已接到傅肜送來的信令。
另一邊,汝南太守李通應討賊詔書率部星夜兼程,率先抵達義陽之北的山穀之中。
此地距樊城已然不遠。
入目之處,見有一大片土石坦地,地勢開闊且平坦,可設營安紮,防備火患。
周遭數裏山間,亦有林木森然矗立,枝繁葉茂,正可打造攻城器械。
乃絕佳安營之地。
然而,此時的李通卻滿心納悶。
照理說,丞相部隊應該率先抵達。
怎麽半個人影都沒有。
不會是被截擊了吧?
立即派斥候往北,向曹操所來之處探查軍情。
然而,斥候走不到半個時辰,便又迴來了。
李通問道:“可是見到丞相?”
斥候得見李通,竟惶恐而言:“我確實向北而去,可不知為何,竟又迴到此地。”
“什麽?”
李通大怒,隻當此斥候辦事不力,鞭笞二十,再派數人。
結果無一例外,竟都跑了迴來。
李通隻覺得頭皮發麻。
隨即登高而望。
見此地景觀,山石土堆,頗為奇異,毫無規則地散落各處,有的形似臥倒的巨獸,有的仿若古老的墳塋。
處處透著一股說不出的怪異。
這越看越不像自然形成,倒像是有人刻意而為之。
“這是什麽東西?”
問及副將,無人知曉。
李通滿心狐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和丞相走岔了路,遂命大軍原地駐紮,自己親引二百親兵探察一番。
殊不知,此一探,竟似一足踏入鬼門關。
李通走馬行不過二裏,皆是如此詭異之相。
正納悶間,忽然一陣濃霧毫無征兆地從四麵八方洶湧襲來。
眨眼間,霧氣便彌漫於周身各處,可視範圍急劇縮小,眾人彼此間幾乎都看不清麵容,隻能憑借唿喊聲來確認位置。
“怎麽迴事?”
“哪來的大霧?”
“聽,好像有聲音。”
“將軍,當如何?”
……
問李通,李通也不知道。
他領兵多年,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江聲浪湧,有如劍鼓之聲。
八陣雲屯,仿入神鬼之陣。
士兵心跳加速,左右顧盼,生怕迷失方向困死陣中。
戰馬也打著響鼻,四蹄交踏,慌躁不堪。
接著,似有刀劍加身的攮刺之聲,幾名隨從倒地。
再接著,飛箭聲四起,無數箭矢不知從何處襲來,士兵們舉盾都不知擋向何處,伴隨著一聲聲的慘叫,紛紛中箭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