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將樊城布防圖呈予劉表後,劉備敏銳察覺,漢水一帶的戒嚴態勢明顯緩和。


    就拿轉運新野鄉民之事來說,過往盤查繁瑣,如今卻寬鬆不少,百姓往來通行變得暢順,周轉效率自然是大幅提升。


    數日後,劉表的迴函和新一批的糧草一並送達。


    信中,劉表對劉備所提一並遷移樊城鄉民至油江口之議表示認可,並承諾積極配合。


    不但批準於油江築城安置樊城之民,各級官吏相隨遷移至此,以圖保境安民、共禦外敵。


    但派兵攻打許都之事,劉表認為事關重大,請容再議。


    一切都按徐庶的規劃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而就在這時,斥候又帶迴一個令劉備無比驚喜和振奮的消息:諸葛亮遊江東而歸,可能已經迴到了隆中……


    沒人能知道,劉備當時的心情激動到什麽程度。


    連他自己也無法形容。


    如此一來,便又有機會去請孔明了。


    他立刻和部將屬下提出七入隆中的決定。


    但大家對此事的態度卻都顯得十分消極。


    張飛首先表態:


    “大哥啊,你該不會真要去請他個千八百迴吧!六次啊,六次人家都不理咱,咱還去那自討沒趣作何?!


    咱有徐元直先生,自不怕拿曹軍再來,沒必要非在一棵樹上吊死啊!”


    就連平時沉穩持重的趙雲也表達出自己的不理解:“主公,三哥說的在理,在下也認為此人心誌不在此地,不必過分強求!”


    簡雍也勸道:“此人有意躲著主公,就算這次歸來,想來也是在別處碰壁,無所去處才迴隆中。其若有意,自會來樊城自薦,我看不必去也!”


    “別處碰壁?”


    聽到這四個字,劉備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他心中暗道:孔明別處碰壁,定是旁人有眼無珠,我若誠心相待,其必然安心歸我。


    前世孔明先生為我大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今生我必傾盡全力護其周全!


    於公,委以重任,悉心問詢,讓其才略得以盡情施展!


    於私,待之如手足兄弟,解其生活之憂煩,予其高位,護其子嗣,以報其前世之恩情,亦不負我求賢之赤誠也。


    想到這,劉備朝眾人莊嚴道:“各位,我堅信孔明絕非自作清高之人!我曾言,即便千顧萬顧也要將其尋來,此非一時衝動之妄言,而是我深思熟慮後認定的結果。


    各位兄弟友朋若還相信我劉備的識人之明與用人之誠,便莫要再勸。待我求得孔明,自見分曉!”


    劉備將話說到這個份上,其他人也不好再說什麽。


    但都不大願意跟劉備去了。


    劉備也不介意,他理解屬下的情緒。


    這次,他將新野樊城托付給徐庶等人,自己帶上劉封關平二將,準備七入隆中,去請孔明!


    ……


    此時此刻,寒冬已盡,正值早春。


    諸葛亮確實迴到了隆中。


    此時的隆中,已舊貌換新顏。


    精美的欄杆環繞四周,嶄新的屋舍在春光下顯得格外寧靜,朱紅色的門窗透著古樸而典雅的光輝,庭院中的青石小徑蜿蜒曲折,小溪水潭,涼亭步廊,布局考究,真乃絕妙雅致之地。


    看到此時的茅廬,諸葛亮苦笑著搖搖頭:


    “主公啊,此地我又不能久住,你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閉上眼,又想起劉備的樣子,心中又泛起無盡的愧疚和感動!


    皇叔待我如此,我若不能助其恢複漢室,真有負皇叔的知遇之恩!


    接著,他要將家中之事做最後的安排。


    這時候,周不疑暫時作別了諸葛亮,去武陵見舅父劉先,說明此次北行見聞。


    諸葛亮也要說服黃承彥帶著家眷去江陵,此事不難,他前番已做妥當安排。


    然後,說服二姐一家也一並去江陵。


    倘若能躲過荊州之劫,二姐夫龐山民便不會被曹軍所得,其歸順劉皇叔自然也水到渠成。


    龐山民之才雖不及龐統,但亦善於處理民生諸事,精通規劃田畝開墾,可治百裏之地。


    是劉皇叔正需要的中高層人才骨幹。


    龐山民既歸順劉皇叔,孟公威,石廣元自然也跑不了。


    此時此刻,他們都在觀望。


    看曹公能否速下荊州,看劉景升能否堅守基業,亦看劉皇叔能否扭轉乾坤。


    當然,大家也都互相看著別人的選擇,以做參考。


    諸葛亮為此特地拜訪二姐夫龐山民。


    龐山民的意思非常明確:“不如暫且蟄伏於鄉野,等待時機。而後憑借才學以持家族之安,至於舉家逃難之事,還是牽扯太大,容慎重而行。”


    聽聞此話,諸葛亮嘲弄的一笑:“荊北為四戰之地,怎允你蟄伏?為保家安,當南遷油江或荊南四郡為妙,若嫌地界偏遠,去江陵也可。今若不走,待大戰將至,恐難脫身矣。


    曹操之性,既擅屠城,又喜人婦,我不為你,亦為二姐之身安著想!”


    龐山民沉思良久,搖頭道:“孔明此言差矣!曹公亦廣發求賢令,其禮賢下士,以廣納天下賢才,未必會害我等。”


    再明顯不過,龐山民亦有心蟄伏荊北以求入仕於曹操。


    可諸葛亮接下來的一番話徹底斷了龐山民的念想。


    “你可知曉,曹操已殺南陽籍謀士婁圭。你比婁圭如何?他殺婁圭,又怎會善待於你?!”


    龐山民大驚:“曹操殺了婁公?”


    “哼,消息還未傳來,但已成實事,再過幾日消息,定有更多消息傳來,你自知分曉。”


    龐山民知道諸葛亮不會在這種事上說謊。


    故而陷入長久的沉思。


    南陽大儒婁圭乃曹操布衣之交,可入曹操之寢臥,原奉曹操之命接納投北之士。


    曹操在這節骨眼上處死了他,意味著什麽?


    不用說,相信大家心裏都明白。


    他沉思良久,終於長歎一口氣:“也罷!孔明且放心,明日我便舉家南遷!”


    諸葛亮拱手一拜:“多謝姐丈!”


    勸動了二姐一家,諸葛亮安下心來。


    他知道,自己的家眷也不得留在隆中,免得大戰之時被曹操所奪。


    事不宜遲,諸葛亮作別龐山民,欲速歸隆中,讓諸葛均以安頓家小。


    他自己則沐浴更衣,整裝束帶,準備將一切收拾妥當後去樊城求見劉皇叔。


    可偏就在收拾妥當之時,外出購買馬車的書童就跑了迴來了。


    “二公子,二公子,我剛下隆中,卻見一馬隊又往隆中而來,你猜是何人馬隊?”


    諸葛亮正整理著領口,眉宇微微一動,驟然轉過身:“何人?”


    “是劉皇叔,劉皇叔他又來了!”


    “啊???”


    盡管已經差不多猜到了答案,諸葛亮還是心頭一顫。


    緊接著,眼眶已經開始微微泛紅,他雙唇輕顫,喉頭哽咽。


    七次啊!


    “皇叔啊,夢中三顧茅廬之恩亮便感激涕零,今皇叔來顧我七次,你讓亮何以為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滿地是菠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滿地是菠蘿並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