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婁公做抉擇,曹公尋諸葛
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 作者:滿地是菠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葛亮走了。
婁圭也並沒有強留諸葛亮,周不疑不禁相問:“這孔明先生如此狂妄,婁公何不強留或殺之?”
婁圭搖搖頭:“曹公囑咐我定要寬仁待士,以彰恩德。我若強留亦或者殺之。以後荊襄之士,又有誰人敢來相投奔丞相?”
周不疑感慨道:“劉子初說的不錯,丞相殺伐決斷,又寬仁待士,乃賢明仁主,這諸葛孔明他怎麽就不明白?”
婁圭一手撫著須髯,一手輕拍周不疑的肩膀,凝重道:“文直啊,你可知道,在孔明布白子陣之時,我就有一種感覺。”
“什麽感覺?”
“你,我,還有他自己,都好像他陣中的某顆白子一般,他好像既為你我而來,又好像非為你我而來,這棋局也遠非這方寸之間。”
“我倒覺得婁公未免高看於他。”
“高看也好,低看也罷,此人心誌既不在此,也不得強留。還是想想如何將你舉薦給曹公吧。”
周不疑感激的一抱拳:“多謝婁公賞識!”
……
另一邊,諸葛亮離開了婁圭府邸,他憂鬱而清澈的眸子閃爍出一絲光華。
這一手棋布完,也該走了。
他把生或死的選擇題給了婁圭,卻把答案給了周不疑和所有的荊襄士子。
這幾個月來,諸葛亮幾乎每個晚上都會做夢。
他夢到了三顧茅廬,夢到了白帝托孤,夢到了七擒孟獲,夢到了六出祁山。
他夢到過上方穀的那場大雨,也夢到過五丈原的那陣秋風。
他夢到過劉備臨終前那渾濁的眼淚,也夢到過北伐臨行前小皇帝那不舍的唿喚。
在夢中,有希望,有失望,有渴望,也有絕望。
每次夢醒,都恍如隔世。
現在的諸葛亮,不過二十六歲,眼神中卻飽經這年紀不該有滄桑,他放棄了所有的鋒芒和銳利,心中隻記掛著那夢中白帝托孤的那份信任……
“主公,亮……身負托孤之任,卻未能複興漢室,還於舊都,實愧對主公也……這一次,亮必全力以赴,寧肝腦塗地,必助主公成就興漢之誌……”
……
當夜,婁圭安頓好了周不疑,躺在床上,卻久久不能入眠。
他迴想諸葛亮的話,又迴想諸葛亮這個人。
他感覺諸葛亮像一潭清水,清澈無比,卻又深不見底。
他站外潭沿,注目凝視,一切似乎盡收眼底,卻看不透其中萬一。
他說讓我去投劉備。
像玩笑話,卻又不像玩笑話。
婁圭想把這件事說與曹操,卻又擔心一但說與曹操,又斷了自己的後路。
自從事曹之後,曹操許他將軍之職,待他甚優,許他萬貫家財,卻從未許他兵權。
顯然是對他多有不信。
他感受得到曹操對他的不信任,但他不想讓別人也這麽認為。
曹操布衣之友的這個身份,讓他在天下士族間如魚得水。
那劉備呢?
勢力太小,身份太輕!
不值得投奔。
但而迴當時,當他說劉備必死時,諸葛亮淡然的眼神中似乎浮現出一絲嘲弄。
什麽意思?
難道他竟天真的以為劉備還能勝曹仁不成?
……
三日後,戰報到了,劉備勝了!
不僅勝了,還是大勝!
曹仁三萬大軍損失殆盡,呂曠呂翔陣亡,就連曹仁自己都讓劉備給俘虜了。
隻剩李典帶數十騎兵狼狽逃迴許都。
朝堂上下,皆盡震驚。
婁圭也驚得目瞪口呆。
他沒想小小的劉備,竟給丞相造成了如此大的麻煩。
迴頭再思索諸葛亮眼神間那不經意閃過的嘲弄。
他有種感覺,這一切好像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
可沒道理啊!
他哪有那麽神?
莫非是自己想多了?
還是被臥龍的名頭嚇住了?
婁圭搖搖頭,想把這想法趕走。
可那嘲弄的眼神卻總揮之不去。
他披上了衣服,走到廳堂。
見周不疑還坐在棋盤前,思索著那日的棋局。
“文直,還不睡?”
“婁公!”周不疑起身見禮。
“還在尋思這棋局?”
周不疑悠悠的歎了一口氣:“沒想到,曹仁將軍竟然敗了。而且還敗得這麽徹底!”
“攻守之道,勝負難料。”婁圭也歎了一口氣:“我記得孔明說過,你的計策可奪樊城?”
“婁公請看!”
周不疑笑了笑,將一份絹帛遞給婁圭,絹帛上清楚的寫著:“破樊城之計!”
婁圭仔細看來,周不疑已事無巨細將破城之法寫於絹帛上!
竟總結出十計!
“不錯,曹公若得見此十計,必然欣喜。”
“婁公,你覺得樊城又或是柳城,哪個更難破些?”
“若看天時地利,秋冬時節,北風正盛,築冰固城,柳城難破。
若看人和,劉備此人身經百戰,又會招攬人心,則樊城難破!然文直此十計,卻既可破樊城,又可破柳城。”
“婁公,可否煩勞將此帛獻與曹公?以助曹公攻破樊城!一雪前恥!”
婁圭想了想:“我也在想,如何舉薦方得使曹公重視!隻是就這麽把絹帛給曹公,又顯得過於草率……”
“嗯……”
周不疑深以為然。
高級的謀士,當然要有高級謀士的做派。
入仕也要與眾不同。
周不疑思索片刻,想出一計:“婁公可將絹帛故意遺落,曹公拾而見之必然驚訝,而好奇出計之人究竟是誰,到時便煩請婁公直言舉薦。”
婁圭點頭,撫髯微笑點頭:“如此甚好,甚好也!”
……
而同一時間,奉命去潁川監視徐庶母親的於禁撲了個空。
他派出了斥候向曹操稟報了軍情:“丞相:徐庶之母已被人帶離潁川,往南陽而去,徐府人去樓空,請丞相定奪!”
看著於禁呈上的軍情,曹操麵無表情,隻有額頭上的青筋不失時機的挑了挑。
“莫非他早知會有此節?”
程昱思索片刻,遂問那斥候:“可有打探出,徐庶之母幾時離開潁川?”
“十五日之前!”
斥候不假思索,顯然於禁已經將重要事項打探清楚,才來迴複。
“時間不算太遠,可知何人接徐母親離開?”
“稟丞相:乃一個二十六七歲的男子,身高八尺,羽扇綸巾,頗為儒雅雋逸,有名士之範,徐母鄰裏有言,此人複姓諸葛,大家都叫他諸葛先生。”
“諸葛先生……”
荀彧倒吸一口涼氣,喃喃道:“哦?莫非是臥龍先生諸葛亮?”
曹操好奇:“文若,你可知此人?”
荀彧拱手迴道:“丞相,在下有所耳聞。相傳此人號臥龍,身居南陽隆中,年紀輕輕便有經天緯地之才,荊襄名士司馬徽曾有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曹操點頭感慨道:“那如此說來,此又是一高士,那此人之才比先生如何啊?”
“勝我十倍。”
荀彧沉思片刻,又改口道:“恐十倍不止!”
曹操心累的歎了一口氣,自己的這幫謀士,一個比一個離譜,自謙咱理解,能不能別動不動就十倍之說。
當然,曹操也沒心思在此事糾結,他也不太相信,遂問道:
“這諸葛亮既有如此才華,怎又投了劉備?”
荀彧思索片刻,轉身問那斥候:“可知此人又去了何處?”
斥候迴答:“其曾向鄉鄰問去許都之路,有人說,他將徐母托付朋友後,隻身來了許都。”
曹操納悶:“他來許都做什麽?”
“不管他來做什麽!”
荀彧神色一凜,抱拳道:“丞相,下官建議,立刻捉拿諸葛亮,扣留許都,以做留用!”
曹操捋著須髯思索片刻,點點頭:“仲康!”
一身形魁梧的彪悍虎將出列抱拳:“末將在!”
“傳孤密令,於許都城內暗中打探此人行蹤,若得其蹤,立刻拿住,孤要親見此人!”
婁圭也並沒有強留諸葛亮,周不疑不禁相問:“這孔明先生如此狂妄,婁公何不強留或殺之?”
婁圭搖搖頭:“曹公囑咐我定要寬仁待士,以彰恩德。我若強留亦或者殺之。以後荊襄之士,又有誰人敢來相投奔丞相?”
周不疑感慨道:“劉子初說的不錯,丞相殺伐決斷,又寬仁待士,乃賢明仁主,這諸葛孔明他怎麽就不明白?”
婁圭一手撫著須髯,一手輕拍周不疑的肩膀,凝重道:“文直啊,你可知道,在孔明布白子陣之時,我就有一種感覺。”
“什麽感覺?”
“你,我,還有他自己,都好像他陣中的某顆白子一般,他好像既為你我而來,又好像非為你我而來,這棋局也遠非這方寸之間。”
“我倒覺得婁公未免高看於他。”
“高看也好,低看也罷,此人心誌既不在此,也不得強留。還是想想如何將你舉薦給曹公吧。”
周不疑感激的一抱拳:“多謝婁公賞識!”
……
另一邊,諸葛亮離開了婁圭府邸,他憂鬱而清澈的眸子閃爍出一絲光華。
這一手棋布完,也該走了。
他把生或死的選擇題給了婁圭,卻把答案給了周不疑和所有的荊襄士子。
這幾個月來,諸葛亮幾乎每個晚上都會做夢。
他夢到了三顧茅廬,夢到了白帝托孤,夢到了七擒孟獲,夢到了六出祁山。
他夢到過上方穀的那場大雨,也夢到過五丈原的那陣秋風。
他夢到過劉備臨終前那渾濁的眼淚,也夢到過北伐臨行前小皇帝那不舍的唿喚。
在夢中,有希望,有失望,有渴望,也有絕望。
每次夢醒,都恍如隔世。
現在的諸葛亮,不過二十六歲,眼神中卻飽經這年紀不該有滄桑,他放棄了所有的鋒芒和銳利,心中隻記掛著那夢中白帝托孤的那份信任……
“主公,亮……身負托孤之任,卻未能複興漢室,還於舊都,實愧對主公也……這一次,亮必全力以赴,寧肝腦塗地,必助主公成就興漢之誌……”
……
當夜,婁圭安頓好了周不疑,躺在床上,卻久久不能入眠。
他迴想諸葛亮的話,又迴想諸葛亮這個人。
他感覺諸葛亮像一潭清水,清澈無比,卻又深不見底。
他站外潭沿,注目凝視,一切似乎盡收眼底,卻看不透其中萬一。
他說讓我去投劉備。
像玩笑話,卻又不像玩笑話。
婁圭想把這件事說與曹操,卻又擔心一但說與曹操,又斷了自己的後路。
自從事曹之後,曹操許他將軍之職,待他甚優,許他萬貫家財,卻從未許他兵權。
顯然是對他多有不信。
他感受得到曹操對他的不信任,但他不想讓別人也這麽認為。
曹操布衣之友的這個身份,讓他在天下士族間如魚得水。
那劉備呢?
勢力太小,身份太輕!
不值得投奔。
但而迴當時,當他說劉備必死時,諸葛亮淡然的眼神中似乎浮現出一絲嘲弄。
什麽意思?
難道他竟天真的以為劉備還能勝曹仁不成?
……
三日後,戰報到了,劉備勝了!
不僅勝了,還是大勝!
曹仁三萬大軍損失殆盡,呂曠呂翔陣亡,就連曹仁自己都讓劉備給俘虜了。
隻剩李典帶數十騎兵狼狽逃迴許都。
朝堂上下,皆盡震驚。
婁圭也驚得目瞪口呆。
他沒想小小的劉備,竟給丞相造成了如此大的麻煩。
迴頭再思索諸葛亮眼神間那不經意閃過的嘲弄。
他有種感覺,這一切好像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
可沒道理啊!
他哪有那麽神?
莫非是自己想多了?
還是被臥龍的名頭嚇住了?
婁圭搖搖頭,想把這想法趕走。
可那嘲弄的眼神卻總揮之不去。
他披上了衣服,走到廳堂。
見周不疑還坐在棋盤前,思索著那日的棋局。
“文直,還不睡?”
“婁公!”周不疑起身見禮。
“還在尋思這棋局?”
周不疑悠悠的歎了一口氣:“沒想到,曹仁將軍竟然敗了。而且還敗得這麽徹底!”
“攻守之道,勝負難料。”婁圭也歎了一口氣:“我記得孔明說過,你的計策可奪樊城?”
“婁公請看!”
周不疑笑了笑,將一份絹帛遞給婁圭,絹帛上清楚的寫著:“破樊城之計!”
婁圭仔細看來,周不疑已事無巨細將破城之法寫於絹帛上!
竟總結出十計!
“不錯,曹公若得見此十計,必然欣喜。”
“婁公,你覺得樊城又或是柳城,哪個更難破些?”
“若看天時地利,秋冬時節,北風正盛,築冰固城,柳城難破。
若看人和,劉備此人身經百戰,又會招攬人心,則樊城難破!然文直此十計,卻既可破樊城,又可破柳城。”
“婁公,可否煩勞將此帛獻與曹公?以助曹公攻破樊城!一雪前恥!”
婁圭想了想:“我也在想,如何舉薦方得使曹公重視!隻是就這麽把絹帛給曹公,又顯得過於草率……”
“嗯……”
周不疑深以為然。
高級的謀士,當然要有高級謀士的做派。
入仕也要與眾不同。
周不疑思索片刻,想出一計:“婁公可將絹帛故意遺落,曹公拾而見之必然驚訝,而好奇出計之人究竟是誰,到時便煩請婁公直言舉薦。”
婁圭點頭,撫髯微笑點頭:“如此甚好,甚好也!”
……
而同一時間,奉命去潁川監視徐庶母親的於禁撲了個空。
他派出了斥候向曹操稟報了軍情:“丞相:徐庶之母已被人帶離潁川,往南陽而去,徐府人去樓空,請丞相定奪!”
看著於禁呈上的軍情,曹操麵無表情,隻有額頭上的青筋不失時機的挑了挑。
“莫非他早知會有此節?”
程昱思索片刻,遂問那斥候:“可有打探出,徐庶之母幾時離開潁川?”
“十五日之前!”
斥候不假思索,顯然於禁已經將重要事項打探清楚,才來迴複。
“時間不算太遠,可知何人接徐母親離開?”
“稟丞相:乃一個二十六七歲的男子,身高八尺,羽扇綸巾,頗為儒雅雋逸,有名士之範,徐母鄰裏有言,此人複姓諸葛,大家都叫他諸葛先生。”
“諸葛先生……”
荀彧倒吸一口涼氣,喃喃道:“哦?莫非是臥龍先生諸葛亮?”
曹操好奇:“文若,你可知此人?”
荀彧拱手迴道:“丞相,在下有所耳聞。相傳此人號臥龍,身居南陽隆中,年紀輕輕便有經天緯地之才,荊襄名士司馬徽曾有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曹操點頭感慨道:“那如此說來,此又是一高士,那此人之才比先生如何啊?”
“勝我十倍。”
荀彧沉思片刻,又改口道:“恐十倍不止!”
曹操心累的歎了一口氣,自己的這幫謀士,一個比一個離譜,自謙咱理解,能不能別動不動就十倍之說。
當然,曹操也沒心思在此事糾結,他也不太相信,遂問道:
“這諸葛亮既有如此才華,怎又投了劉備?”
荀彧思索片刻,轉身問那斥候:“可知此人又去了何處?”
斥候迴答:“其曾向鄉鄰問去許都之路,有人說,他將徐母托付朋友後,隻身來了許都。”
曹操納悶:“他來許都做什麽?”
“不管他來做什麽!”
荀彧神色一凜,抱拳道:“丞相,下官建議,立刻捉拿諸葛亮,扣留許都,以做留用!”
曹操捋著須髯思索片刻,點點頭:“仲康!”
一身形魁梧的彪悍虎將出列抱拳:“末將在!”
“傳孤密令,於許都城內暗中打探此人行蹤,若得其蹤,立刻拿住,孤要親見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