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英眼中的夫君幾乎無所不能,無論遇見什麽樣的困難都一向談笑風生,從容不迫,輕描淡寫間便能將問題解決得妥妥當當。


    她從未見過諸葛亮這般驚亂,趕緊撫背安慰。


    “夫君,何故如此慌亂?”


    諸葛亮拭幹眼角的淚水,搖搖頭沒說話。


    黃月英也沒繼續問,她給丈夫披上了衣服,下了床掌了燭,又倒了一杯暖茶。


    “夫君,明天還是去鄉裏看看醫郎吧,這樣不是辦法。”


    “我……沒事。”


    黃月英關心道:“你看看你的樣子,哪像沒事。”


    “放心吧,我真的沒事。”


    黃月英一手拿著蠟燭,一手遞來了茶,諸葛亮沒有接過茶杯,而是接過了燭火,然後也下了床,穿上木屐,就著燭光,在桌案上鋪開了地圖。


    腦海中不斷複盤著夢中的局勢。


    防住了江東,關羽也不會死,關羽不死,張飛也不會死,張飛不死,劉備自不會親征江東!


    那些優秀的二代將領們也不用死。


    炎漢的國力才會更加強大!


    複興漢室才真的有望。


    可如何才在打贏曹軍向北擴張的同時,還能防住江東背刺……


    他的腦海裏出現了無數構想和方案,但還是找不出一個可靠合理的辦法。


    “一定有辦法,一定有辦法……”


    黃月英看諸葛亮這個樣子,不禁憂心忡忡:


    “夫君,你今次出遊,去哪家入仕了嗎?”


    “沒有。”


    她看了看地圖:“那為何如此執著於此?”


    “這隻是一個夢?”


    “夢?既是夢,你又何必當真?”


    一句話點醒了諸葛亮。


    “夢……是啊,既是夢,又何必當真……”


    諸葛亮沉默了一會,忽然搖頭苦笑一聲,坐了下來。


    最近做了很多夢,弄得自己都難辨真假。


    可夢終究是夢!


    還這麽認真的分析夢中的局勢到底為哪般?


    再這樣下去,可能自己真就得了臆症。


    他長出了一口氣,終於妥協了:“可能是最近想得太多了,明日我便去鄉間醫郎那裏看看。”


    “對了,要尋醫郎,不用去別處,原長沙太守仲景先生就暫住南陽,距此地不遠,他是咱們荊襄之地最有名的醫官,又與父親有舊。可讓他幫你看看。”


    “張仲景……”


    諸葛亮眼睛一亮,他好像看到了什麽契機。


    “如此甚好,明日便去!”


    尋常小病,諸葛亮自己便能采藥自醫,但如此癔症非得專門的郎中醫治不可。


    翌日,諸葛亮與黃月英便去張機(張仲景)那裏看病。


    張機為諸葛亮診脈瞧病,未發現什麽異常。


    又聞其半夜驚起,便問諸葛亮:“公子最近可有心事?”


    諸葛亮凝重點頭。


    “可否一問,是何心事?”


    諸葛亮看著張機:“乃荊州百姓生死存亡之事。”


    “哦?此話怎講?”


    諸葛亮便將徐州之事說與張機。


    “曹操南下,徐州之殤,荊州恐難逃也!無力救荊州之民於水火,故而心憂。”


    張機歎了一口氣:“曹操屠城之名在下已有耳聞,然天命難違,不如順天應時。你還應該知道,曹操除了屠城,還廣發求賢令,賢侄有臥龍才名,若得舉薦,必能於朝中謀取一官半職。”


    諸葛亮點點頭,他知道,當今荊州,和張機一般想法之人不在少數。


    而以現在自己的身份,很難將其說服。


    索性不說。


    但自己說不動,他知道有人能說動。


    迴到草廬,小童告訴他:“前幾天,那個劉皇叔又來了,我說二公子尋醫看病去了。”


    他點點頭,沒說什麽。


    但眼中閃過的那一絲光華,卻被黃月英看在眼裏。


    黃月英冰雪聰明,問他:“可有想過輔佐劉皇叔?”


    諸葛亮搖搖頭:“現在不是時候。”


    黃月英不懂:“不是時候?”


    “嗯!”


    諸葛亮抬起頭,很認真的看著她:“明日,可陪我入探望嶽父?”


    黃月英笑了笑,又問:“怎麽突然間有此想法?”


    “你可知,這些日子我為何心事重重?”


    “曹操今定北方,必然南下,當年徐州之事便要在荊州重演,故而心有憂慮?”


    “正是。”


    黃月英猜測道:“所以,你想通知父親,盡早離開荊州避難?”


    諸葛亮搖搖頭,很嚴肅的說道:“不,能救荊州萬千黎民百姓者,非嶽父不可!”


    “這……”黃月英盡管還不明白諸葛亮到底什麽用意,但她還是點點頭。


    她明白,丈夫的選擇,一定不會有錯。


    諸葛亮雖年紀輕輕便身負絕世之才,但能盡知其才者畢竟少數。


    但黃承彥絕對是一個。


    他自詡為活了半世,世間萬事萬物看了個八九不離十,但自從和女婿暢談一次後,他才明白,自己的見識和眼界和這個比自己年輕二十餘歲的女婿相比,就好像是個頑童。


    水鏡先生說的沒錯!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賢婿之才,可擎寰宇。


    所以,當諸葛亮說出荊州恐有屠城之危時,黃承彥也立刻就緊張起來。


    而當諸葛亮從嶽父口中得知蔡瑁被劉表貶出江陵這件事,他卻驚喜得說不出話來。


    始料未及,卻讓他看到了某種扭轉乾坤的契機。


    但同時,也讓他明白了,夢境畢竟是夢境,與現實存在著相當大的差別。


    布局決策決不可依賴夢境。


    要立足當下、洞察實情,才能掌控局勢、穩操勝券、做出精準判斷。


    他想,自己所有的夢大概是基於十六年前那場浩劫引發的一種聯想吧。


    黃承彥恐懼於曹操屠城,問計於諸葛亮。


    諸葛亮提出讓他攜張仲景以見劉表。


    但見到劉表後該說什麽,黃承彥心中卻沒個譜。


    諸葛亮又花了三天時間,整理一大摞竹簡,簡中竟已把見劉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話術事無巨細都寫了出來。


    黃承彥無比震驚,他不敢想想象,這些三天諸葛亮為了此事花費了多大的精力和心血。


    而且,每個決定都似在劉表的角度解決問題,卻悄無聲息的將劉表最強大的力量整合到了劉琦的身旁。


    莫非這劉琦是他理想中的主公嗎?


    不像啊!


    黃承彥猜想。


    孔明更在意的乃是荊州百姓的生死存亡。


    “孔明,你真用心了……”


    “嶽父大人,此事關係到荊州萬千黎民百姓生死存亡,小婿不敢有任何怠慢。荊州百姓能否安妥,全仰仗嶽父大人此行。小婿在此謝過了!”


    說著,屈膝下拜。


    黃承彥趕忙上前扶起諸葛亮:“賢婿有驚天之才,卻心係黎民蒼生,吾女甚幸也,吾甚幸也,荊州之民甚幸也!”


    黃承彥帶著他的使命去尋張仲景,說服張仲景後,二人結伴去見劉表了。


    諸葛亮卻不敢有片刻的安心。


    迴隆中之後,得知玄德公第三次拜訪。


    小童如實稟報:“我說公子去拜訪嶽父了,那黑臉將軍好像很生氣的樣子,唾沫星子都崩我臉上了。”


    “嗯,知道了。”


    可當晚輾轉反側,好容易睡著,卻又做夢了。


    夢中,他深入南中,七擒孟獲,讓南中之民徹底歸降於炎漢。


    後方平定,他欲出兵北伐。


    完成先帝夙願。


    臨行之前,他派使臣勸降孟達,試圖重新奪迴上三郡。


    可便在出征前的那晚,一個女人拉著兩個未成年孩子跪在他的府門前,痛哭流涕。


    乃是已故房陵太守蒯祺的遺孀。


    也是他的長姐。


    “孔明,你和阿姊說句掏心窩的話……你……你真要饒過那個孟達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滿地是菠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滿地是菠蘿並收藏二周目阿鬥,開局給劉備念出師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