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他們能成嗎?”
於玲坐在凳子上,脫了襪子,抬起腳放進粗矮的木桶裏頭。
石頭提著燒水壺一點點的兌熱水。
“好了好了,有點燙人了。”
他放下燒水壺,拿起幹淨的抹布擦擦手,順手扔邊上的架子上。
“這我哪知道。”
成不成的,跟自己也沒啥大關係。
成了,帶著幾個兄弟掙點錢挺好,不成也不影響自己賣菜販水果。
“不是,這怎能就不知道了?”
石頭看自己小媳婦,就教育她:“我又不是他們爹,就是本家的兄弟而已。咱們在村裏頭,一起長起來的。要說關係有多麽親近,那確實是。”
三服五服以內的都有,都是一個祖宗。
但是自己也沒那麽大能耐。
他自己都還沒發上財呢,怎麽帶著人掙錢?
“他們不想在家裏頭吃閑飯,想找點事兒幹,沒毛病。”
石頭自己洗完了腳,拿著擦腳布擦幹淨水,這才穿上家常做的棉布拖鞋。
大冬天的,塑料拖鞋太涼腳,老太太不止一次聽孫媳婦嘟囔這破鞋破鞋紮腳,她拿著石頭放家裏頭不穿的破衣服破褲子,打上漿糊,給貼了千層底,做了這個棉布拖鞋。
還挺軟和,就是不能沾水。
不過這也很好了,她帶著孩子閑著沒事,抽著閑工夫兩三天的就做了兩雙。
玲兒穿著還特意走了走,不錯,真不錯。
就這手藝,要擱以後,那都是純手工製作,便宜不了。
沒看那什麽外國大牌,做的還不如這個好看呢!
就這麽地,家裏頭連著苗苗一人一雙,倒是方便。
“他們想找點事兒幹,跟我一樣去賣菜,也挺好。但是他們家裏頭兄弟姊妹多,能不能幹,這事兒咱說了不算。”
於玲沒懂,“這是掙錢的好事兒,又不偷不搶的,有什麽不能幹的?”
這事兒不怨她不懂。
以前她跟著奶奶長大,奶奶有點什麽都是她自己的,別人也不給,自己家就自己,老太太也是什麽都給他們留著,沒什麽人爭搶。
再說了,她以前除了吃上精,別的也不太在乎。
“你當那是咱家呢,你看看其他幾人家裏頭,那兄弟姊妹,侄子侄女的一大堆,都是一大家子。”
……那又怎麽了?
出去掙錢還不好?總不至於因為都住一起,就不讓人掙錢吧?
“剛開始幹,最不濟得有二十塊錢本錢吧?得有車吧?
這些都得是從家裏出,掙錢了還好,掙不著錢那能有什麽好臉看。”
“……”,她想想都覺得難以理解。
“那就因為有虧本的可能,就不幹了?”
“嘿,”石頭笑笑,“不幹一定不會虧本,幹了有可能虧本,你怎麽選?”
她怎麽選,她都幹了還怎麽選?
“為什麽沒等幹呢,就先琢磨虧本呢?”
窮鬧的唄,老農民看天吃飯,一家子就那點地,每年打了糧食,交夠國家和集體的,剩下的除了自己吃,都賣糧所裏頭。
才能剩下幾個錢?
就他知道的,好些人家裏頭窮的叮當響,過年連條魚都不舍得買。
“所以他們不上學後,就一直在家窩著?也不出去打工嗎?”
石頭沒說話,他琢磨著,村裏頭跟自己這班年輕人,沒出去打工上班,估計是讓自己的事兒給嚇著了。
這話是他猜的。
“管人家呢,那能不能幹的,就看他們自己的了。”
確實得看他們自己。
大發家裏頭正在開大會。
“我看著快算了吧。你一個小年輕,二十出頭,跟著去幹什麽?”
“我跟著拉菜賣菜唄。”
“就你,三腳卷不出個屁來,那嘴笨的,你還出去賣菜?在家種地得了。”
“媽,你這話說的,我種地,咱一年才進幾個錢。”
“管進幾個錢,夠你花的就行了。發啊,我不圖你大富大貴的,你就好好的,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的,就行了。”
……
“我不想在家幹活,我不愛幹地裏的活兒。”
“不愛幹地裏的活兒, 那就找個班上。”
大發媽不同意。
她想的多,賣菜這事兒不好幹,沒看人家吃苦受累的,一天天風裏來雨裏去的。
吃苦倒是其次的,關鍵是外頭亂著呢,她兒子那性子,就不是幹買賣的那塊料。
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她還能不知道?
大發爹歲數也不小了,大發算是最小的一個兒子了。
這孩子一天的招貓逗狗的,他前麵還有兩個兒,出不出息的,反正以後他要跟著老大養老的。
大兒媳婦和二兒媳婦沒啥表示,他們是覺得賣菜這活兒不錯,怎麽說呢?
雖然都覺得幹個體戶丟人,但是這都十來年了,人家幹個體的不說個個掙錢吧,那也有掙錢的。
但是家裏頭沒分家,她倆又不當家不把錢的,說了也沒人聽。
自己手裏有倆錢,那也是給孩子們攢的,拿出來支援小叔子,那不用想。
“爹,你說句話啊。”
“聽你娘的吧,少折騰這些。”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呢,這會兒也就不到五點半,石頭正在檢查車子,大發垂頭喪氣的來了。
“石頭,我娘他們不同意,我說借錢家裏頭也不同意。你說我該咋辦?”
石頭看著大發這個樣兒。
他其實早就知道了,大發爹媽都是小膽氣的人,沒那出去闖蕩的想法,不光他爹媽這樣,就是他那倆哥都這樣。
“不成你就聽你爹媽的吧,真想出去掙錢,就找個班上吧。”
哪怕上廠子裏頭擰螺絲呢,一個月還有進項呢。
大發要鬱悶死了。
前怕狼後怕虎的,他才二十歲,這個年紀人家好些都開始相看了,自己家啥情況自己知道,那媒人都不往自家溜達。
為啥?沒錢唄。
這會兒的姑娘們都多現實啊?
要找都找長得好看的,家裏又有錢的,要不就是念書的,自己這是一點不沾著。
等著家裏頭給自己娶媳婦,那估計跟倆嫂子一個樣兒。
他不是說嫂子們不好,倆嫂子都是好人。
長得隻能說一般化,從小幹慣了農活,沒上學,這麽說吧,大嫂就會寫自己的名兒,這還是來了之後村裏婦女主任強製要求的,全村不識字的婦女必須會寫自己的名兒。
大哥二哥那會兒,說媳婦就難,到最後都是人家挑剩下的了。
他不想,他也想找個好看的,找個識字兒的。
於玲坐在凳子上,脫了襪子,抬起腳放進粗矮的木桶裏頭。
石頭提著燒水壺一點點的兌熱水。
“好了好了,有點燙人了。”
他放下燒水壺,拿起幹淨的抹布擦擦手,順手扔邊上的架子上。
“這我哪知道。”
成不成的,跟自己也沒啥大關係。
成了,帶著幾個兄弟掙點錢挺好,不成也不影響自己賣菜販水果。
“不是,這怎能就不知道了?”
石頭看自己小媳婦,就教育她:“我又不是他們爹,就是本家的兄弟而已。咱們在村裏頭,一起長起來的。要說關係有多麽親近,那確實是。”
三服五服以內的都有,都是一個祖宗。
但是自己也沒那麽大能耐。
他自己都還沒發上財呢,怎麽帶著人掙錢?
“他們不想在家裏頭吃閑飯,想找點事兒幹,沒毛病。”
石頭自己洗完了腳,拿著擦腳布擦幹淨水,這才穿上家常做的棉布拖鞋。
大冬天的,塑料拖鞋太涼腳,老太太不止一次聽孫媳婦嘟囔這破鞋破鞋紮腳,她拿著石頭放家裏頭不穿的破衣服破褲子,打上漿糊,給貼了千層底,做了這個棉布拖鞋。
還挺軟和,就是不能沾水。
不過這也很好了,她帶著孩子閑著沒事,抽著閑工夫兩三天的就做了兩雙。
玲兒穿著還特意走了走,不錯,真不錯。
就這手藝,要擱以後,那都是純手工製作,便宜不了。
沒看那什麽外國大牌,做的還不如這個好看呢!
就這麽地,家裏頭連著苗苗一人一雙,倒是方便。
“他們想找點事兒幹,跟我一樣去賣菜,也挺好。但是他們家裏頭兄弟姊妹多,能不能幹,這事兒咱說了不算。”
於玲沒懂,“這是掙錢的好事兒,又不偷不搶的,有什麽不能幹的?”
這事兒不怨她不懂。
以前她跟著奶奶長大,奶奶有點什麽都是她自己的,別人也不給,自己家就自己,老太太也是什麽都給他們留著,沒什麽人爭搶。
再說了,她以前除了吃上精,別的也不太在乎。
“你當那是咱家呢,你看看其他幾人家裏頭,那兄弟姊妹,侄子侄女的一大堆,都是一大家子。”
……那又怎麽了?
出去掙錢還不好?總不至於因為都住一起,就不讓人掙錢吧?
“剛開始幹,最不濟得有二十塊錢本錢吧?得有車吧?
這些都得是從家裏出,掙錢了還好,掙不著錢那能有什麽好臉看。”
“……”,她想想都覺得難以理解。
“那就因為有虧本的可能,就不幹了?”
“嘿,”石頭笑笑,“不幹一定不會虧本,幹了有可能虧本,你怎麽選?”
她怎麽選,她都幹了還怎麽選?
“為什麽沒等幹呢,就先琢磨虧本呢?”
窮鬧的唄,老農民看天吃飯,一家子就那點地,每年打了糧食,交夠國家和集體的,剩下的除了自己吃,都賣糧所裏頭。
才能剩下幾個錢?
就他知道的,好些人家裏頭窮的叮當響,過年連條魚都不舍得買。
“所以他們不上學後,就一直在家窩著?也不出去打工嗎?”
石頭沒說話,他琢磨著,村裏頭跟自己這班年輕人,沒出去打工上班,估計是讓自己的事兒給嚇著了。
這話是他猜的。
“管人家呢,那能不能幹的,就看他們自己的了。”
確實得看他們自己。
大發家裏頭正在開大會。
“我看著快算了吧。你一個小年輕,二十出頭,跟著去幹什麽?”
“我跟著拉菜賣菜唄。”
“就你,三腳卷不出個屁來,那嘴笨的,你還出去賣菜?在家種地得了。”
“媽,你這話說的,我種地,咱一年才進幾個錢。”
“管進幾個錢,夠你花的就行了。發啊,我不圖你大富大貴的,你就好好的,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的,就行了。”
……
“我不想在家幹活,我不愛幹地裏的活兒。”
“不愛幹地裏的活兒, 那就找個班上。”
大發媽不同意。
她想的多,賣菜這事兒不好幹,沒看人家吃苦受累的,一天天風裏來雨裏去的。
吃苦倒是其次的,關鍵是外頭亂著呢,她兒子那性子,就不是幹買賣的那塊料。
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她還能不知道?
大發爹歲數也不小了,大發算是最小的一個兒子了。
這孩子一天的招貓逗狗的,他前麵還有兩個兒,出不出息的,反正以後他要跟著老大養老的。
大兒媳婦和二兒媳婦沒啥表示,他們是覺得賣菜這活兒不錯,怎麽說呢?
雖然都覺得幹個體戶丟人,但是這都十來年了,人家幹個體的不說個個掙錢吧,那也有掙錢的。
但是家裏頭沒分家,她倆又不當家不把錢的,說了也沒人聽。
自己手裏有倆錢,那也是給孩子們攢的,拿出來支援小叔子,那不用想。
“爹,你說句話啊。”
“聽你娘的吧,少折騰這些。”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呢,這會兒也就不到五點半,石頭正在檢查車子,大發垂頭喪氣的來了。
“石頭,我娘他們不同意,我說借錢家裏頭也不同意。你說我該咋辦?”
石頭看著大發這個樣兒。
他其實早就知道了,大發爹媽都是小膽氣的人,沒那出去闖蕩的想法,不光他爹媽這樣,就是他那倆哥都這樣。
“不成你就聽你爹媽的吧,真想出去掙錢,就找個班上吧。”
哪怕上廠子裏頭擰螺絲呢,一個月還有進項呢。
大發要鬱悶死了。
前怕狼後怕虎的,他才二十歲,這個年紀人家好些都開始相看了,自己家啥情況自己知道,那媒人都不往自家溜達。
為啥?沒錢唄。
這會兒的姑娘們都多現實啊?
要找都找長得好看的,家裏又有錢的,要不就是念書的,自己這是一點不沾著。
等著家裏頭給自己娶媳婦,那估計跟倆嫂子一個樣兒。
他不是說嫂子們不好,倆嫂子都是好人。
長得隻能說一般化,從小幹慣了農活,沒上學,這麽說吧,大嫂就會寫自己的名兒,這還是來了之後村裏婦女主任強製要求的,全村不識字的婦女必須會寫自己的名兒。
大哥二哥那會兒,說媳婦就難,到最後都是人家挑剩下的了。
他不想,他也想找個好看的,找個識字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