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玲沒想明白塑料紙能有什麽毛病。
她迴家就跟石頭說了大姑和大姑夫跟她說的。
因為不太懂,她隻能盡可能的原話複述大姑他們說的,具體的內容,石頭問的再深一點,她就說不好。
“我也不太懂,她倆就是這麽跟我說的。”
石頭想了想,確實是,他倆這麽蒙頭幹,其實有好些事兒都不懂。
“我下午去一趟大姑那,有些事兒得問問去,咱家裏頭也就大姑和大姑父懂這個。”
這話沒毛病,專業的事兒找專業的人,就算大姑他們不是專業的,是個半吊子,那也比他倆啥都不會的強。
“趕緊吃飯,吃了飯,你跟我一塊去,咱倆也去看看人家的那個嶗山棚。”
“咱不上高溫棚?”
“咱上不起高溫棚。”高溫棚好是好,就是成本太高了。
村裏頭起高溫棚的,一個棚一百來米,後麵一堵大厚牆,裏頭水泥柱子鋼筋,再加上都是簾子和棉被,這得多少錢?
自己家啥情況自己知道,有多少錢幹多少活兒,弄個嶗山棚先幹著,以後有錢了,規模大了,再說。
石頭和於玲匆匆吃了飯,就去了大姑家。
大姑不在家,去幫人家弄大棚了。
有一家的舊塑料棚破了,新的還沒來,他們得先把舊塑料紙扯下來。
“這會兒也蒙著塑料?”
“昂,人家這樣的棚子,一年四季的塑料不扯,破了舊了換新的。”
大姑父想了想,“走,我領你去看看去,你也好好看看,有些事兒你去看了就知道。”
三個人又馬不停蹄的去了大姑幫忙的那家。
“唉呀媽呀,你個老東西,嫩老婆來幹點活你都得看著?”
一個四十來歲的女人跟大姑父開玩笑。
“昂,俺家就這一個媳婦,叫你給我拐跑了我上哪去找去。”
“嘖嘖嘖,真是沒眼看,腚前腚後跟著。”
“嫩倆咋來了?”
大姑看著石頭倆人,這上午才去看了玲兒,這怎麽還上這來了。
“我領他來看看,順便幫幫忙,幹點活兒。”
“老於,這是誰?”
中年女人問大姑。這倆小年輕,看著不認得,這不是自己村的?來幹什麽的?
“這俺侄女和侄女婿,他今年也打算起個嶗山棚,這嘎巴聽著換塑料,過來看看,學學。”
哦,確實,這會兒村裏有嶗山低溫棚的,也就自己家跟老於家,還有東頭那邊兩家子。
老於家的棚這會兒光禿禿的,除了水泥柱子就是水泥柱子,什麽也沒有,自己家這個棚,可是不掀棚,就是為了一年四季想種就種。
“大姑,這棚上帶著塑料,夏天也不拿下來?”
“不拿,她家這棚子,就是裏頭不種,也不抽。她家這棚,再過十天半個月的好往裏頭栽苗了,趕著年前這柿子就下來了。
正好過年前那十天半個月正是貴的時候,她自己趕集賣都不夠賣的。”
“那咱家那個棚,我咋看著還都是個架子?”
“咱那個棚不著急,等著上凍前蒙上就成。咱家種黃瓜,趕春下來。”
哦,哎,那個是啥?
“姑父,那個小棚是啥?”
“那個是苗席,專門育苗的。”
石頭看了看,又跑前麵去看看,前前後後的仔仔細細的看了看,然後問大姑父,“我看著這個棚子裏頭是有東西嗎?我能進去看看不?”
“看看怕什麽?”大姑父過去跟人說了一聲,“看吧,進去看,這怕什麽?”
在人家主人家帶著,石頭跟大姑父進去了。
從外麵看,北麵是一堵一人高的牆,不算高,也就能有一米五?反正他這個頭,站後麵是擋不住的,也就到自己這肩膀。
從北往南斜坡下去塑料蒙著,南邊最底下塑料拉了起來。
從側麵小門進去,謔。
一下子下去了得有四五十公分?
反正是不算小的高度。
這樣子在裏頭看著就不那麽憋屈人了。
他仔細的看著,於玲就在外頭蹲在南麵從底下往裏看。
石頭抱著學習的態度,仔仔細細的看著。
這是給地挖下去一塊啊,從外頭看小棚不高,裏頭確實也不算高。
反正他這個個頭,在裏頭最高的地方,將將站直溜。
再往南,就得低頭了。
這裏頭也有水泥柱子,隔著能有一兩米的地方就有一根柱子,上麵都是拉著鋼筋還有竹劈支撐起來的棚架子。
看著這個裝備,看來這鋼筋水泥柱不能少了,還有這個大竹劈,這東西是一整根劈的吧?
“大姑,咱家那個我怎麽不記得還有竹子?”於玲去過大姑家的棚子,她記得好像沒有這個啊?
“咱那個撤了。等著弄得時候插上就行。”
哦,原來還是可拆卸的,還可以重複利用唄?
對啊,那小拱棚的竹子也都是可重複利用的啊?,比自己原來用的那個棉條子要結實吧?
石頭看著裏頭這地,“這裏頭的……”
“你問這些泥巴?”
主人家跟他解釋,“從外頭拉的。”
“咱這個下去這麽一塊,挖出來的泥育苗不行,把那塊泥拉出去,換成好的,你就從地裏表麵上那塊拉就行。”
“不過我家的這些,都是從菜園地裏頭拉的,一年一換。”
“每年都換?”
“得換,這地你不想換也行,但是不換這個土時間長了就不行了。”
石頭不大明白,但是想來就是土不給力了,沒勁兒了。
“使上化肥不行嗎?”
“人老師教來,育苗的泥,還是的得注意,最好是用發酵的肥料。
用之前還得打碎了過篩,這個可不能胡來,弄不好容易燒苗。”
哦,他說呢,這土看著就細,他上手捏了捏,看不出裏頭摻和了什麽。
“你說的發酵的是?”
“養雞場和養豬場都有。
人家那邊弄糞,都是高溫殺菌,捂著,叫什麽腐熟。
說是這麽弄好。
你不會也不要緊,可以上養殖場裏直接去買現成的,你留他個電話,去訂就行。到時候他就給你打電話了,人家就開車給你送家去。
不想要熟好了的,也可以自己拉迴來坊坑裏頭,蒙上塑料紙,一個夏天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嗯?這是什麽操作?
她迴家就跟石頭說了大姑和大姑夫跟她說的。
因為不太懂,她隻能盡可能的原話複述大姑他們說的,具體的內容,石頭問的再深一點,她就說不好。
“我也不太懂,她倆就是這麽跟我說的。”
石頭想了想,確實是,他倆這麽蒙頭幹,其實有好些事兒都不懂。
“我下午去一趟大姑那,有些事兒得問問去,咱家裏頭也就大姑和大姑父懂這個。”
這話沒毛病,專業的事兒找專業的人,就算大姑他們不是專業的,是個半吊子,那也比他倆啥都不會的強。
“趕緊吃飯,吃了飯,你跟我一塊去,咱倆也去看看人家的那個嶗山棚。”
“咱不上高溫棚?”
“咱上不起高溫棚。”高溫棚好是好,就是成本太高了。
村裏頭起高溫棚的,一個棚一百來米,後麵一堵大厚牆,裏頭水泥柱子鋼筋,再加上都是簾子和棉被,這得多少錢?
自己家啥情況自己知道,有多少錢幹多少活兒,弄個嶗山棚先幹著,以後有錢了,規模大了,再說。
石頭和於玲匆匆吃了飯,就去了大姑家。
大姑不在家,去幫人家弄大棚了。
有一家的舊塑料棚破了,新的還沒來,他們得先把舊塑料紙扯下來。
“這會兒也蒙著塑料?”
“昂,人家這樣的棚子,一年四季的塑料不扯,破了舊了換新的。”
大姑父想了想,“走,我領你去看看去,你也好好看看,有些事兒你去看了就知道。”
三個人又馬不停蹄的去了大姑幫忙的那家。
“唉呀媽呀,你個老東西,嫩老婆來幹點活你都得看著?”
一個四十來歲的女人跟大姑父開玩笑。
“昂,俺家就這一個媳婦,叫你給我拐跑了我上哪去找去。”
“嘖嘖嘖,真是沒眼看,腚前腚後跟著。”
“嫩倆咋來了?”
大姑看著石頭倆人,這上午才去看了玲兒,這怎麽還上這來了。
“我領他來看看,順便幫幫忙,幹點活兒。”
“老於,這是誰?”
中年女人問大姑。這倆小年輕,看著不認得,這不是自己村的?來幹什麽的?
“這俺侄女和侄女婿,他今年也打算起個嶗山棚,這嘎巴聽著換塑料,過來看看,學學。”
哦,確實,這會兒村裏有嶗山低溫棚的,也就自己家跟老於家,還有東頭那邊兩家子。
老於家的棚這會兒光禿禿的,除了水泥柱子就是水泥柱子,什麽也沒有,自己家這個棚,可是不掀棚,就是為了一年四季想種就種。
“大姑,這棚上帶著塑料,夏天也不拿下來?”
“不拿,她家這棚子,就是裏頭不種,也不抽。她家這棚,再過十天半個月的好往裏頭栽苗了,趕著年前這柿子就下來了。
正好過年前那十天半個月正是貴的時候,她自己趕集賣都不夠賣的。”
“那咱家那個棚,我咋看著還都是個架子?”
“咱那個棚不著急,等著上凍前蒙上就成。咱家種黃瓜,趕春下來。”
哦,哎,那個是啥?
“姑父,那個小棚是啥?”
“那個是苗席,專門育苗的。”
石頭看了看,又跑前麵去看看,前前後後的仔仔細細的看了看,然後問大姑父,“我看著這個棚子裏頭是有東西嗎?我能進去看看不?”
“看看怕什麽?”大姑父過去跟人說了一聲,“看吧,進去看,這怕什麽?”
在人家主人家帶著,石頭跟大姑父進去了。
從外麵看,北麵是一堵一人高的牆,不算高,也就能有一米五?反正他這個頭,站後麵是擋不住的,也就到自己這肩膀。
從北往南斜坡下去塑料蒙著,南邊最底下塑料拉了起來。
從側麵小門進去,謔。
一下子下去了得有四五十公分?
反正是不算小的高度。
這樣子在裏頭看著就不那麽憋屈人了。
他仔細的看著,於玲就在外頭蹲在南麵從底下往裏看。
石頭抱著學習的態度,仔仔細細的看著。
這是給地挖下去一塊啊,從外頭看小棚不高,裏頭確實也不算高。
反正他這個個頭,在裏頭最高的地方,將將站直溜。
再往南,就得低頭了。
這裏頭也有水泥柱子,隔著能有一兩米的地方就有一根柱子,上麵都是拉著鋼筋還有竹劈支撐起來的棚架子。
看著這個裝備,看來這鋼筋水泥柱不能少了,還有這個大竹劈,這東西是一整根劈的吧?
“大姑,咱家那個我怎麽不記得還有竹子?”於玲去過大姑家的棚子,她記得好像沒有這個啊?
“咱那個撤了。等著弄得時候插上就行。”
哦,原來還是可拆卸的,還可以重複利用唄?
對啊,那小拱棚的竹子也都是可重複利用的啊?,比自己原來用的那個棉條子要結實吧?
石頭看著裏頭這地,“這裏頭的……”
“你問這些泥巴?”
主人家跟他解釋,“從外頭拉的。”
“咱這個下去這麽一塊,挖出來的泥育苗不行,把那塊泥拉出去,換成好的,你就從地裏表麵上那塊拉就行。”
“不過我家的這些,都是從菜園地裏頭拉的,一年一換。”
“每年都換?”
“得換,這地你不想換也行,但是不換這個土時間長了就不行了。”
石頭不大明白,但是想來就是土不給力了,沒勁兒了。
“使上化肥不行嗎?”
“人老師教來,育苗的泥,還是的得注意,最好是用發酵的肥料。
用之前還得打碎了過篩,這個可不能胡來,弄不好容易燒苗。”
哦,他說呢,這土看著就細,他上手捏了捏,看不出裏頭摻和了什麽。
“你說的發酵的是?”
“養雞場和養豬場都有。
人家那邊弄糞,都是高溫殺菌,捂著,叫什麽腐熟。
說是這麽弄好。
你不會也不要緊,可以上養殖場裏直接去買現成的,你留他個電話,去訂就行。到時候他就給你打電話了,人家就開車給你送家去。
不想要熟好了的,也可以自己拉迴來坊坑裏頭,蒙上塑料紙,一個夏天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嗯?這是什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