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幹什麽,看你好看。”
這心眼估計也不是隨了她爹,那估計是隔代隨了。
石頭被於玲這一句搞得有點不好意思,老夫老妻的了,還來這個。
也不對,雖然跟玲兒結婚快四年了,但是實際上跟自己在一起的時候,還真不長,總的算起來,能有一年?
這要是在城裏頭,那也得算是蜜月期吧?
難怪自己越看媳婦長得越好看,吃飯好看睡覺好看,就是一天衝著自己發脾氣,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時候,那也好看。
但是這個話,說出來有點不好。
這事兒過去沒幾天,石頭就跑鎮上醫院問了問,確實有疫苗針,但是不是老太太說的那樣。
這疫苗針是給學校和育紅班的孩子們準備的,小孩子這麽小,疫苗有限。
而且這會兒你要是去醫院打針,那都得自己花錢,那一針可不便宜,五六十一針呢!
石頭是覺得這玩意兒沒必要,人家大夫說了,打了疫苗不代表你不得這個病,不打也不一定就得,看個人體質。
這車軲轆話出來,這不是跟沒說一樣嗎?
他琢磨著要不再等等,反正現在就是想打,那醫院裏頭還沒有呢。
家裏頭這段時間算是穩定了下來。
但是前麵折騰的不少,基本上一分存款都沒有。
於玲有點焦慮了。
天天開店,眼看著不少掙錢,但是就是存不下來,這日子怎麽過?
她現在沒有車貸,沒有房貸,就這樣一天掙了一天花,隨手都揚了?
說白了,還是掙得少了唄?
這不行啊,得開源節流。
節流不能從嘴裏頭省,該花的還是得花。
那孩子老人得吃肉,魚蝦該吃的還是得吃。再說了,這東西在農村的夏天,便宜的不行。
就是肉,這一年都穩定了,一斤也就六七塊錢的。
那還是得找地方掙錢。
自己開著店呢,石頭偶爾開車去拉貨跟著自己拉鄉。
這一年人們的思想都放開了,什麽都不如錢重要,能出來幹的都出來幹了。
“你說我要是跑遠一點去拉點東西迴來,能不能有利潤?”
石頭這幾天一直琢磨這個事兒。
他嚐到了批發倒騰水果的甜頭。在自己村附近拉桃買西瓜,還有去山上拉貨,這倆都掙錢,但是真說起來,還是上山的利潤大。
山裏頭的東西太便宜了,便宜的跟撿錢一樣。
“跑遠一點?去哪?”
“你看咱今年進山裏頭拉桃。
那地方的桃遍地是,稀爛賤。
裏頭人守著林子賣不上價。”
這倒是,豐年穀賤傷農是有道理的。
當地市場需求飽和,供大於求,那肯定便宜,這玩意兒高中政治就講過。
“但是咱這地方,有不少廠子,我聽說郭店那地方還在劃地,打算蓋廠子。
那要是蓋廠子,那地方人就多。
其實咱每次拉著東西過去,賣的都還挺快的。”
於玲聽懂了,這就是二道販子,從山裏拉東西出來賣,倒一手唄?
“我心思著,不行我就往山裏頭跑跑,那地方的東西便宜呢,拉迴來賣,裏外裏的差價不算少,咱們趁著年輕有車多跑跑,三輪車開著也不累人。”
想的是挺好,但是有心去就得拉一車,這一車迴來賣的好不好還不一定呢。
“你這一車過去,拉迴來,得賣好幾天呢。這會兒那桃啥的都大批上市了不是?”
“拉迴來低價賣啊,隻要咱們進價比咱這附近的低,那就有的賺。
上迴那樣的,咱們比市場價低了兩毛,那不是賣的挺好嗎?”
低價出售,薄利多銷?倒是也行。
“我也不清楚,不過我覺得你考慮的應該成,盡管試試吧,不然光靠著那一個小店,一天進個七八十塊的,根本不夠用的。”
兩口子定好了基調,石頭就開始往山裏頭跑了。
這會兒正是三伏天水果大批下來的時候。
他打算就從水果開始,畢竟熟門熟路,而且已經幹過一迴了。
騎著三輪車也不想跑遠了,先從這附近開始。
還是上迴那個同學給他聯係的。
這迴不是他那個村了。
他騎著三輪車,跑了比他那個村子還要靠裏頭的一個村,過這個村再往前,就上別的縣城地界了。
這地方,都挨著山,山連著山。
如果說石頭住的地方是平原,那這地方真的山溝溝裏頭了。
石頭算是土著人,但是長這麽大,也沒來過這地方。
他看著這村裏頭,明顯覺得比自己那窮,還是窮的厲害的那種。
這裏頭不怨窮。
牆上標語都寫了,要想富先修路。
可是這進山的路,也太小了。
黃土沙子鋪的路,就一條,窄的不成,石頭騎著三輪車,將將能過去。
不過土路嘛,怎麽走都可以。
這一進村,就是山地。那房子一家一家,沿著坡地建的,也就能有那麽幾十家的房子,他估摸著不能有一百來戶。
看著村子前麵有那麽一片平地方,都是地,再遠了,又是山地。
一眼看過去,哪有什麽好地?
跟自己那村子比起來,他那地方一眼看去都是大平地,一馬平川的,地都是連片的。這裏可倒好,東一片西一片的,零零散散的,還有開在山上的,一條條的,不大點地方。
“這村裏頭就兩家種西瓜的,還有兩家種藥材的,其他的人家都是靠著種點地。”
“這種地能掙著什麽錢?
退迴去二十年,種地幹活兒,人家村就是能掙著錢,這裏頭能養活自己夠吃的就不錯了。
一年幹到頭,剩不下幾個錢。”
老同學站在這跟他解釋,“我們這倆村都差不多,我姥就是這個村。”
站在老屋前頭,他叉著腰看著前麵的山地。
“以前大家都窮,看不出開差距,這會兒改革開放都多少年了?你們那都是工廠靠著縣城,那打個零工也能掙點錢。”
“咱這地方不行,出去了的年輕人不想迴來。
大多數老一輩的人還是縮在山溝溝裏頭,別說老一輩人,就是我這一輩的年輕人都不想著出去。”
窮慣了,也不想著出去幹,一個是不會幹,一個是出去了打怵見人,怕闖蕩,怕花錢,怕掙不著錢,前怕狼後怕虎的。
“今年村裏頭有人種了西瓜,也就那麽兩三家,學著種的,還不錯,但是咱這地方西瓜也不知道咋滴,人家外頭的都下來了,這才熟。”
這心眼估計也不是隨了她爹,那估計是隔代隨了。
石頭被於玲這一句搞得有點不好意思,老夫老妻的了,還來這個。
也不對,雖然跟玲兒結婚快四年了,但是實際上跟自己在一起的時候,還真不長,總的算起來,能有一年?
這要是在城裏頭,那也得算是蜜月期吧?
難怪自己越看媳婦長得越好看,吃飯好看睡覺好看,就是一天衝著自己發脾氣,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時候,那也好看。
但是這個話,說出來有點不好。
這事兒過去沒幾天,石頭就跑鎮上醫院問了問,確實有疫苗針,但是不是老太太說的那樣。
這疫苗針是給學校和育紅班的孩子們準備的,小孩子這麽小,疫苗有限。
而且這會兒你要是去醫院打針,那都得自己花錢,那一針可不便宜,五六十一針呢!
石頭是覺得這玩意兒沒必要,人家大夫說了,打了疫苗不代表你不得這個病,不打也不一定就得,看個人體質。
這車軲轆話出來,這不是跟沒說一樣嗎?
他琢磨著要不再等等,反正現在就是想打,那醫院裏頭還沒有呢。
家裏頭這段時間算是穩定了下來。
但是前麵折騰的不少,基本上一分存款都沒有。
於玲有點焦慮了。
天天開店,眼看著不少掙錢,但是就是存不下來,這日子怎麽過?
她現在沒有車貸,沒有房貸,就這樣一天掙了一天花,隨手都揚了?
說白了,還是掙得少了唄?
這不行啊,得開源節流。
節流不能從嘴裏頭省,該花的還是得花。
那孩子老人得吃肉,魚蝦該吃的還是得吃。再說了,這東西在農村的夏天,便宜的不行。
就是肉,這一年都穩定了,一斤也就六七塊錢的。
那還是得找地方掙錢。
自己開著店呢,石頭偶爾開車去拉貨跟著自己拉鄉。
這一年人們的思想都放開了,什麽都不如錢重要,能出來幹的都出來幹了。
“你說我要是跑遠一點去拉點東西迴來,能不能有利潤?”
石頭這幾天一直琢磨這個事兒。
他嚐到了批發倒騰水果的甜頭。在自己村附近拉桃買西瓜,還有去山上拉貨,這倆都掙錢,但是真說起來,還是上山的利潤大。
山裏頭的東西太便宜了,便宜的跟撿錢一樣。
“跑遠一點?去哪?”
“你看咱今年進山裏頭拉桃。
那地方的桃遍地是,稀爛賤。
裏頭人守著林子賣不上價。”
這倒是,豐年穀賤傷農是有道理的。
當地市場需求飽和,供大於求,那肯定便宜,這玩意兒高中政治就講過。
“但是咱這地方,有不少廠子,我聽說郭店那地方還在劃地,打算蓋廠子。
那要是蓋廠子,那地方人就多。
其實咱每次拉著東西過去,賣的都還挺快的。”
於玲聽懂了,這就是二道販子,從山裏拉東西出來賣,倒一手唄?
“我心思著,不行我就往山裏頭跑跑,那地方的東西便宜呢,拉迴來賣,裏外裏的差價不算少,咱們趁著年輕有車多跑跑,三輪車開著也不累人。”
想的是挺好,但是有心去就得拉一車,這一車迴來賣的好不好還不一定呢。
“你這一車過去,拉迴來,得賣好幾天呢。這會兒那桃啥的都大批上市了不是?”
“拉迴來低價賣啊,隻要咱們進價比咱這附近的低,那就有的賺。
上迴那樣的,咱們比市場價低了兩毛,那不是賣的挺好嗎?”
低價出售,薄利多銷?倒是也行。
“我也不清楚,不過我覺得你考慮的應該成,盡管試試吧,不然光靠著那一個小店,一天進個七八十塊的,根本不夠用的。”
兩口子定好了基調,石頭就開始往山裏頭跑了。
這會兒正是三伏天水果大批下來的時候。
他打算就從水果開始,畢竟熟門熟路,而且已經幹過一迴了。
騎著三輪車也不想跑遠了,先從這附近開始。
還是上迴那個同學給他聯係的。
這迴不是他那個村了。
他騎著三輪車,跑了比他那個村子還要靠裏頭的一個村,過這個村再往前,就上別的縣城地界了。
這地方,都挨著山,山連著山。
如果說石頭住的地方是平原,那這地方真的山溝溝裏頭了。
石頭算是土著人,但是長這麽大,也沒來過這地方。
他看著這村裏頭,明顯覺得比自己那窮,還是窮的厲害的那種。
這裏頭不怨窮。
牆上標語都寫了,要想富先修路。
可是這進山的路,也太小了。
黃土沙子鋪的路,就一條,窄的不成,石頭騎著三輪車,將將能過去。
不過土路嘛,怎麽走都可以。
這一進村,就是山地。那房子一家一家,沿著坡地建的,也就能有那麽幾十家的房子,他估摸著不能有一百來戶。
看著村子前麵有那麽一片平地方,都是地,再遠了,又是山地。
一眼看過去,哪有什麽好地?
跟自己那村子比起來,他那地方一眼看去都是大平地,一馬平川的,地都是連片的。這裏可倒好,東一片西一片的,零零散散的,還有開在山上的,一條條的,不大點地方。
“這村裏頭就兩家種西瓜的,還有兩家種藥材的,其他的人家都是靠著種點地。”
“這種地能掙著什麽錢?
退迴去二十年,種地幹活兒,人家村就是能掙著錢,這裏頭能養活自己夠吃的就不錯了。
一年幹到頭,剩不下幾個錢。”
老同學站在這跟他解釋,“我們這倆村都差不多,我姥就是這個村。”
站在老屋前頭,他叉著腰看著前麵的山地。
“以前大家都窮,看不出開差距,這會兒改革開放都多少年了?你們那都是工廠靠著縣城,那打個零工也能掙點錢。”
“咱這地方不行,出去了的年輕人不想迴來。
大多數老一輩的人還是縮在山溝溝裏頭,別說老一輩人,就是我這一輩的年輕人都不想著出去。”
窮慣了,也不想著出去幹,一個是不會幹,一個是出去了打怵見人,怕闖蕩,怕花錢,怕掙不著錢,前怕狼後怕虎的。
“今年村裏頭有人種了西瓜,也就那麽兩三家,學著種的,還不錯,但是咱這地方西瓜也不知道咋滴,人家外頭的都下來了,這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