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玲終於知道女人拜年是怎麽拜年的了,看上去也沒什麽特別的,就是奶奶帶著她跟苗苗,去了大爺爺家和三奶奶家,在那串了串門子,很普通的串門子,不過是見麵說了吉祥話而已。
她覺得女人間的拜年不好玩,她還是想跟著男人去。
等他們迴來,都半上午了,九點半多快十點了。
石頭昨晚上四點多才迴來的,老太太攆著他趕緊睡覺。
都說初一初二走姑姑,石頭沒有親姑姑,所以走的姑姑是於玲的姑姑。
老太太心裏念著姑姑的好,這之前隻要趕集她姑就來看孩子,帶著吃的喝的,補貼她們,這兩年真的是吃了人家不少。
就是於玲跟著賣菜,她姑也沒少貼補,帶著孩子手把手的教。
沒有她姑,這家還不定什麽樣兒呢!
老太太心裏記著好,給收拾東西的時候就可著好的拿。
玲兒過年前買的香蕉,橘子,罐頭點心,自己做的花生羊奶糖,還有兩瓶子酒,收拾了幾個包。
看著時候差不多了,催著石頭起來。
“該起了,起來醒醒神,帶著她娘倆去看看她姑。
咱這家可是借著她姑不少濟,你這迴來了,可得去門上看看,可不能不懂禮數。”
“我知道,玲兒也跟我說來著,我都懂。奶,我長大了,不是小孩了,你放心,我以後都好好的。”
“哎,哎,奶知道知道。”
老太太眼淚汪汪的,大過年的不興哭,她忍著。
於玲看看天,倒是很好,可是她們坐著三輪車,在帶上苗苗,就怕風太大,再給孩子凍著,這可不成。
大過年的,再嘚瑟感冒了。
“奶,要不,苗苗留家裏吧?”
他倆都走了,老太太自己在家,也太孤單了。
“不用,你姑也好長時候沒看著孩子了,帶去給她看看。
不用怕凍著孩子,一會兒石頭起來了,讓他拿竹拱搭個棚子,一點風都不透,不怕啊。”
石頭真的是心靈手巧,他拿著四根竹片拱著綁在三輪車車鬥上,然後上麵搭上墨綠色的不透水防雨布,在外麵拿繩子綁起來,一個車棚就出來了。
老太太給裏麵鋪著之前編織袋做的草褥子,又拿了一床大厚棉被。
雖然裏麵光線有點暗,造型也很土氣,安全性上來講也不夠安全,但是不得不說,這個還是很不錯的。
於玲穿著新棉襖,換上條絨褲,穿著新買的旅遊鞋,帶上針織帽,苗苗更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石頭外頭穿上軍大衣,帶著摩托車頭盔,造型別致又新穎,土氣中突然就有那麽一點潮流前線的感覺。
三口之家出發了。
石頭是去過姑姑家的,他認識路,門戶也很好找。
這會兒開著三輪車,沿著大路一直開,走到大姑他們村村碑的地方拐進去,一直開到村委會,村委會大院後麵第一排第一家就是。
石頭一路開過去,直接停在家門口。
他停下車熄火,這才下車,先把頭盔拿下來,唿嚕唿嚕了頭發。
然後跑後麵看自己媳婦和閨女。
還好,於玲靠著車後背,抱著孩子在胸前,倆人蓋著大花被,一點不覺得冷,就是路上跑的時候也不冷。
這一路除了柏油馬路就是進村的小土路。
大姑他們村還挺有錢,給進村的路兩邊都修了,村裏的路居然都鋪了水泥地。
這跑起來就更穩當了,一點不顛簸。
“咋樣?”
“挺好,不冷。”
於玲摸摸孩子的臉和手,“手心都熱乎的。”
“你搭把手給她接下去,我下車。”
石頭伸手給孩子接過來,於玲這才挪著自己慢慢爬下來。
石頭抱著孩子去推門,邊推門邊叫人,“姑姑?姑夫?”
“哎,我怎麽聽著有人呢?誰來了?”
大姑跟自己閨女正在炕上看電視呢,就聽有人推門叫人,她趴在窗戶上朝外一看,“哎呀,來客了。”
大姐和小妹一起朝外看,“誰啊?”
“還能是誰,於玲哪一家子唄。”
小妹不喜歡她,覺得她傻子一個,缺心眼,嫁人,說的好聽,還不是被自己爹給賣了。
“你今兒給我裝也裝出個笑來,別惹事兒啊,她也就來一天,吃飯就走了。
你懂點事兒,她腦子不好,你可是正常的。
來的就是客,你最起碼尊重一下人家,聽懂沒?”
“知道。”
小妹其實也不是真的嫌棄她,一起長大的,半得班的,她就是生氣,你腦子不好,性子也不成,你就在家好好待著,怎麽就看臉看的,跟人家了?
連孩子都養了,惹的自己媽天天惦記著。
不過還算有良心,知道大過年的來給自己媽拜拜年。
她跟著姐姐出去了。
老媽這會兒抱著孩子樂的,大牙都呲出來了。
“叫姑姥姥,叫我一聲。”
“姥,年好。”苗苗嘴裏塞了糖,含糊不清的問好。
“好,我們苗苗也好。”
石頭推著車停在院子裏,於玲一樣一樣的從車鬥子裏往外拿東西。
“姑,過年好。”
“好,好,都好,你奶奶也好啊?”
“哎,都挺好的,我奶也好。”
“你這孩子,來就來,拿這麽多東西幹什麽!”
於玲提著,她也不知道啊,這都是奶奶買的,要她說,她可能就買點水果買箱奶,然後給錢。
但是老太太她收拾的,“我奶收拾的。”
“都進屋進屋。”
招唿著都進了家,石頭給軍大衣脫了直接扔車鬥子裏。
大姐笑盈盈的哄著苗苗下地玩。
小妹也熱情的招唿他們吃瓜子吃糖,於玲覺得這姐妹們真熱情。
“我大姑夫呢?”
“出去拜年去了,完事兒去大棚看看,到點就迴來了。”
“你這是騎得誰的車?”玲家裏沒有三輪摩托,這是誰的?
“剛買的,年前剛買的,花了這個數。”
“不算貴,你買了車還租著店,錢還夠?”
大姑不放心,雖說她知道賣菜大概能掙多少,但是買了羊又買車,還租房,這麽花,可有些不夠。
“大姑,你不知道,我們買了車,就開始趕大集,奶奶看著店,你知道就過年前這幾天掙了多少嗎?”
於玲悄悄的跟她說,“這個數。我都想著再賣幾天呢!我車錢都快賺迴來了。”
“過年前就那幾天,你當天天那麽掙錢呢?掙了錢你就省著點花,你也知道這個錢不容易了,多少攢著點,這還有孩子呢!”
於玲點點頭,“我知道,車就是這半年攢錢攢出來的。”
小妹和大姐都驚訝了,這個表妹,開始賣菜了,還賺錢了?
這是,這是好了?
她覺得女人間的拜年不好玩,她還是想跟著男人去。
等他們迴來,都半上午了,九點半多快十點了。
石頭昨晚上四點多才迴來的,老太太攆著他趕緊睡覺。
都說初一初二走姑姑,石頭沒有親姑姑,所以走的姑姑是於玲的姑姑。
老太太心裏念著姑姑的好,這之前隻要趕集她姑就來看孩子,帶著吃的喝的,補貼她們,這兩年真的是吃了人家不少。
就是於玲跟著賣菜,她姑也沒少貼補,帶著孩子手把手的教。
沒有她姑,這家還不定什麽樣兒呢!
老太太心裏記著好,給收拾東西的時候就可著好的拿。
玲兒過年前買的香蕉,橘子,罐頭點心,自己做的花生羊奶糖,還有兩瓶子酒,收拾了幾個包。
看著時候差不多了,催著石頭起來。
“該起了,起來醒醒神,帶著她娘倆去看看她姑。
咱這家可是借著她姑不少濟,你這迴來了,可得去門上看看,可不能不懂禮數。”
“我知道,玲兒也跟我說來著,我都懂。奶,我長大了,不是小孩了,你放心,我以後都好好的。”
“哎,哎,奶知道知道。”
老太太眼淚汪汪的,大過年的不興哭,她忍著。
於玲看看天,倒是很好,可是她們坐著三輪車,在帶上苗苗,就怕風太大,再給孩子凍著,這可不成。
大過年的,再嘚瑟感冒了。
“奶,要不,苗苗留家裏吧?”
他倆都走了,老太太自己在家,也太孤單了。
“不用,你姑也好長時候沒看著孩子了,帶去給她看看。
不用怕凍著孩子,一會兒石頭起來了,讓他拿竹拱搭個棚子,一點風都不透,不怕啊。”
石頭真的是心靈手巧,他拿著四根竹片拱著綁在三輪車車鬥上,然後上麵搭上墨綠色的不透水防雨布,在外麵拿繩子綁起來,一個車棚就出來了。
老太太給裏麵鋪著之前編織袋做的草褥子,又拿了一床大厚棉被。
雖然裏麵光線有點暗,造型也很土氣,安全性上來講也不夠安全,但是不得不說,這個還是很不錯的。
於玲穿著新棉襖,換上條絨褲,穿著新買的旅遊鞋,帶上針織帽,苗苗更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石頭外頭穿上軍大衣,帶著摩托車頭盔,造型別致又新穎,土氣中突然就有那麽一點潮流前線的感覺。
三口之家出發了。
石頭是去過姑姑家的,他認識路,門戶也很好找。
這會兒開著三輪車,沿著大路一直開,走到大姑他們村村碑的地方拐進去,一直開到村委會,村委會大院後麵第一排第一家就是。
石頭一路開過去,直接停在家門口。
他停下車熄火,這才下車,先把頭盔拿下來,唿嚕唿嚕了頭發。
然後跑後麵看自己媳婦和閨女。
還好,於玲靠著車後背,抱著孩子在胸前,倆人蓋著大花被,一點不覺得冷,就是路上跑的時候也不冷。
這一路除了柏油馬路就是進村的小土路。
大姑他們村還挺有錢,給進村的路兩邊都修了,村裏的路居然都鋪了水泥地。
這跑起來就更穩當了,一點不顛簸。
“咋樣?”
“挺好,不冷。”
於玲摸摸孩子的臉和手,“手心都熱乎的。”
“你搭把手給她接下去,我下車。”
石頭伸手給孩子接過來,於玲這才挪著自己慢慢爬下來。
石頭抱著孩子去推門,邊推門邊叫人,“姑姑?姑夫?”
“哎,我怎麽聽著有人呢?誰來了?”
大姑跟自己閨女正在炕上看電視呢,就聽有人推門叫人,她趴在窗戶上朝外一看,“哎呀,來客了。”
大姐和小妹一起朝外看,“誰啊?”
“還能是誰,於玲哪一家子唄。”
小妹不喜歡她,覺得她傻子一個,缺心眼,嫁人,說的好聽,還不是被自己爹給賣了。
“你今兒給我裝也裝出個笑來,別惹事兒啊,她也就來一天,吃飯就走了。
你懂點事兒,她腦子不好,你可是正常的。
來的就是客,你最起碼尊重一下人家,聽懂沒?”
“知道。”
小妹其實也不是真的嫌棄她,一起長大的,半得班的,她就是生氣,你腦子不好,性子也不成,你就在家好好待著,怎麽就看臉看的,跟人家了?
連孩子都養了,惹的自己媽天天惦記著。
不過還算有良心,知道大過年的來給自己媽拜拜年。
她跟著姐姐出去了。
老媽這會兒抱著孩子樂的,大牙都呲出來了。
“叫姑姥姥,叫我一聲。”
“姥,年好。”苗苗嘴裏塞了糖,含糊不清的問好。
“好,我們苗苗也好。”
石頭推著車停在院子裏,於玲一樣一樣的從車鬥子裏往外拿東西。
“姑,過年好。”
“好,好,都好,你奶奶也好啊?”
“哎,都挺好的,我奶也好。”
“你這孩子,來就來,拿這麽多東西幹什麽!”
於玲提著,她也不知道啊,這都是奶奶買的,要她說,她可能就買點水果買箱奶,然後給錢。
但是老太太她收拾的,“我奶收拾的。”
“都進屋進屋。”
招唿著都進了家,石頭給軍大衣脫了直接扔車鬥子裏。
大姐笑盈盈的哄著苗苗下地玩。
小妹也熱情的招唿他們吃瓜子吃糖,於玲覺得這姐妹們真熱情。
“我大姑夫呢?”
“出去拜年去了,完事兒去大棚看看,到點就迴來了。”
“你這是騎得誰的車?”玲家裏沒有三輪摩托,這是誰的?
“剛買的,年前剛買的,花了這個數。”
“不算貴,你買了車還租著店,錢還夠?”
大姑不放心,雖說她知道賣菜大概能掙多少,但是買了羊又買車,還租房,這麽花,可有些不夠。
“大姑,你不知道,我們買了車,就開始趕大集,奶奶看著店,你知道就過年前這幾天掙了多少嗎?”
於玲悄悄的跟她說,“這個數。我都想著再賣幾天呢!我車錢都快賺迴來了。”
“過年前就那幾天,你當天天那麽掙錢呢?掙了錢你就省著點花,你也知道這個錢不容易了,多少攢著點,這還有孩子呢!”
於玲點點頭,“我知道,車就是這半年攢錢攢出來的。”
小妹和大姐都驚訝了,這個表妹,開始賣菜了,還賺錢了?
這是,這是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