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初試的選拔,複試的幾個人,都各有千秋。


    但論印象深刻,冷清秋首推書畫鑒定師喬林。


    二十九歲,戴著一副金絲眼鏡,看起來斯文有禮。他父親是高校美院教師,自己自小耳濡目染,能書善畫,畫作還參加過青年國畫展,很出了些風頭。


    幾年前,喬林右手受了傷,畫畫受到影響,便轉行做了書畫鑒定師。


    因他擅長的門類是工筆畫,所以,冷清秋首先便問他,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為何現當代工筆畫,比其他畫種更易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喬林略思考了一時,便答:“在我看來,首先是因為耗時比較長。在曆史上,工筆畫因為文人水墨畫的興起,影響力減小。但在拍賣市場,尤其是國際性的市場上,投資們普遍認為,水墨畫構圖、用筆比較隨意,可說是逸筆草草,同時藝術門檻更高,受眾不太多。所以,投資者擔心,貿然投資會遭遇貶值。


    “當然,名家的工筆畫受眾很多,不在我說的情況裏。至於工筆畫。每位畫家在創作時,都會耗費十天半個月,甚至幾個月。投資者會認為,一件商品耗時多,就應該賣高價。”


    “有道理。”冷清秋點頭,“還有嗎?”


    “其次,當代工筆畫家,往往博采眾長,去吸收其他畫種的藝術技巧。這樣一來,畫家的風格就逐漸與當代審美相融合,異彩紛呈。


    “最後,現在高樓大廈林立,需要一些畫作來裝點環境。比起水墨畫來說,巨幅工筆畫更具有雍容莊重的氣象。”


    對於這番迴答,冷清秋頗為滿意。


    她想了想,又從文件夾裏拿出兩張圖片,問他是否能分辨真偽。


    兩幅戲曲人物畫作品,都來自於近代油畫、國畫名家關良。


    近年來,關良被冠以“20世紀被忽略的大師”之名,受到市場追捧,價格逐漸上揚。


    以2018年藝術品市場為例,在關良的24件油畫作品中,就成交了21件,每平尺到達了近100萬元的高位;在193件國畫作品中,成交152件,每平尺拍出約10萬元的高價。


    但也有很多人大惑不解。關良的畫,尺寸不算大,風格也宛若天真稚童,逸筆草草,到底好在哪裏?如果不夠好,為何市場上又有如此之多的偽作?


    問及關良作品的辨偽,是冷清秋突然冒出來的想法。因為,喬林剛剛還在說,“水墨畫構圖、用筆比較隨意,可說是逸筆草草”。


    她倒想看看,喬林如何釋讀關良的“逸筆草草”。這位畫家,在三十年前,沒有受到廣泛的認同。


    喬林思索了一會兒,便從容應答:“我想先借用關先生的一句話,來說明他在戲曲人物畫方麵的風格。‘古人畫馬,能忘心於馬,即無見馬之累,成象已俱,寓之胸中,興來則信筆一揮,騰驤而至,盡入我縑帛中也。畫戲亦然,意不在於畫,則得於畫也。蘇東坡說,無意於佳乃佳。’一言以蔽之,便是‘得意忘形’。”


    他凝視著兩幅戲曲人物畫,迅速做出判斷:“兩幅畫,都是偽作。”


    “說說看。”冷清秋不動聲色。


    喬林答對了,但有沒有可能是撞上的?


    “左邊這一幅,畫的是《貴妃醉酒》,乍看筆墨韻味十足,但眼神不對,沒有眸子兩點,焦墨一戳的味道。右邊這一幅,畫的是《捉放曹》,人物形態以拙求樸,沒有矯揉造作之態,但構圖不太對。”


    冷清秋露出一絲笑意:“說說構圖吧。”


    “很多人會誤以為,關先生國畫作品的構圖比較幼稚,實際上,細看下去,會發現,他畫作的構圖,大到人物、布景,小到衣紋、色彩,都呈現出團塊、幾何化的特點。這是因為他同時兼善油畫。”


    話音落下,他微微一笑。


    冷清秋沉吟一時,和他握手:“你答得很好。關先生的畫作,洋溢著一種率真的意趣,用筆講究‘鈍、滯、澀、重’,哪裏是隨便學得來的?”


    一個不留神,便是東施效顰。但世人逐利之心太重,一直有人在造假路上“前仆後繼”……


    點評時,冷清秋也著意觀察喬林的神色,見他波瀾不驚、言笑從容,心裏已有了判斷。


    結束複試後,幾位候選人先後步出會議室。


    冷清秋和鑒定師蔡田,低聲商量起來。其實,會議室裏有攝像頭,每個人的表現,老總歐瑞宏都看在眼裏,他自有一番評價。


    但是,他倆作為主考官,必須給出自己的判斷。


    (本卷結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煙雲過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靈犀無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靈犀無翼並收藏煙雲過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