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諸葛亮談兵論戰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叔父,征東將軍準備出兵了?”太守府後宅,諸葛亮給諸葛玄請安之後,問道。
“孔明,你一直說不想為官,為何對這些事卻如此上心?”諸葛玄笑著問道。
諸葛瑾投到了主公麾下,做了巨鹿太守,這讓諸葛玄非常滿意。
而且他也覺得現在諸葛家不應該再觀望了,主公已經統一了整個北方,就算將來攻不下南方,那也是天下最大的諸侯。
徐州作為四戰之地,在主公治下,是絕對安全的,還需要等待什麽呀?
而他們諸葛家的麒麟子,當屬諸葛亮,今年雖然隻有十七歲,可表現出的才能,已經和自己相差無幾。
現在繼續學習,還不如為官,進行曆練。
江東才俊孫策周瑜,是從十五歲開始便領兵打仗。
可是他無論如何勸說,諸葛亮總是拒絕。
既然不想出仕,為何又要關注這些?
“叔父,孩兒隻是想推演一下,此戰結果如何?”
“征東將軍已經集結了二十三萬大軍,太史慈、管亥、徐晃等大將,戲忠、郭嘉、陳宮、沮授、陳登、魯肅等智謀之士,這個結果還有什麽可推演的,袁術的敗亡,隻是時間問題。”
“叔父說的沒錯,這一戰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征東將軍取勝,隻是到底要打多長時間?過程如何?孩兒想推演一下!叔父也曾說過,學習兵法,就是要以實戰為例!”
“那若是你,該如何用兵?”諸葛玄聽了諸葛亮這番話,突然來了興趣,順便想要考校一下,“你不是最喜歡看兵法書,最喜歡學習管仲、樂毅等名將的戰例嗎?”
“徐晃的兵馬掃蕩淮南,斷了張勳大軍的後路,然後與太史慈兩麵夾擊將其徹底擊潰,最後再圍攻壽春!”諸葛亮說道。
“孔明你果然才思敏捷!”諸葛玄微笑著點了點頭。
主公公孫續大廳議事時,他雖然沒有說一句,但一直都在聽。
諸葛亮的辦法,就是郭嘉最先提出來的,盡管被否決了,但足以看出,諸葛亮對打仗的敏銳性。
“征東將軍也是用這個策略嗎?”諸葛亮此時畢竟少年心性,笑容中帶著自信,也有一些驕傲。
“非也!”諸葛玄搖了搖頭。
“不是這樣,莫非是令太史慈強渡淮水,徐晃橫掃淮南,然後兩軍會師於壽春?”
“孔明以為此法如何?”
“勝是肯定能勝,隻是太史慈的兵馬恐怕會折損很大,張勳也是久經沙場,他在淮水南岸駐防已有一年多,恐怕早已做好了半渡而擊的準備!”
“非也!”諸葛玄又搖了搖頭。
“那……那用什麽策略?”諸葛亮有些疑惑。
諸葛玄將公孫續的策略詳細說了一遍。
諸葛亮眉頭緊鎖,一邊看著地圖,一邊在想。
諸葛玄沒有打擾。
過了好一會兒,諸葛亮的眉頭展開了,他點了點頭。
“征東將軍果然厲害,孩兒還是考慮的不周!”
“你能想到這些,已經非常不錯了,征東將軍曾有言,打仗,未慮勝,先慮敗,藐視所有的敵人,但要重視每一戰的過程!”
在戰略上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重視一切敵人。
這句原話諸葛玄肯定沒聽過,他從其他人的轉述中知道,不過有些變了。
但盡管這樣,給諸葛亮的啟發也非常大。
怪不得征東將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對戰爭的認識,比所有人都深遠呀!
統兵者藐視敵人,那就會讓所有的將士充滿自信,而重視每一戰,又不會讓他們驕傲。
驕兵必敗啊!
征東將軍公孫續的幾道命令傳出之後,沛國、彭城、廣陵的兵馬開始了行動,幾處太守府也忙碌起來。
斥候將各種消息傳到了張勳的大營。
張勳並不慌張,自從去年年底,公孫續將對麵的兵力增加到了十萬,他就知道,這裏免不了一場大戰。
淮水防線已經被他修築的如銅牆鐵壁,公孫續想從這裏渡河,那就得付出代價,那就得讓征中軍將士的屍體填滿淮水!
孫堅反叛之後,對大仲朝廷的影響太大了,揚州六郡已經丟失了五郡。
好在合肥守住了,孫堅的兵馬暫時無法攻打九江。
公孫續雖然在沛國、彭城、廣陵等地集結了二十三萬兵馬,但他們也有十五萬大軍,在淮水消耗公孫續許多兵馬,然後再沿路堅守幾座城池,讓公孫續一城一城的攻打,等到最後到了壽春,征東軍消耗肯定很大了,壽春城中有五萬兵馬,肯定能守住。
當然,他們大仲朝廷最終的命運如何,張勳也不看好,他隻要以死來報陛下的知遇之恩就行了。
馬革裹屍,乃為將者最好的歸宿。
於是他一麵巡查淮水防線,一麵派人將情報送往壽春。
前線的張勳不緊張,但壽春的袁術很緊張。
後宮之中,又是罵又是摔東西。
公孫續都拿下整個北方了,你還做一個征東將軍,圖個啥呀?
就算不稱帝,那也應該稱王呀!
咱們是一樣的,對於長安朝廷來說都是叛逆,包括那個庶子袁紹。
不是應該一起瓜分大漢天下嗎?
為何要攻打朕呢?
孫策當初攻打合肥,他不擔心,可是公孫續不一樣,冀州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人才濟濟,可不到一年時間就被公孫續奪去了。
九江如何守得住?
後宮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趕緊把眾臣召集來議事。
“陛下不必擔憂,公孫續雖然有二十多萬兵馬,可是太史慈想要渡過淮水,肯定要消耗許多兵馬,而徐晃要攻下淮南的幾座縣城,也要消耗不少兵馬,等他們真正到壽春的時候,兵馬並不多,我們一定能夠守住!”紀靈如今已是大仲朝廷的大將軍,當然要率先說話了。
“主公,大將軍說的有理,我們一定能守住九江!”
“我們兵強馬壯,糧草充足,有何懼之!”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讓袁術緊張的心情總算平靜了很多。
但他們真的是這麽想的嗎?
其實他們和袁術一樣悲觀!公孫續和孫堅不一樣,實力太強了,最終壽春肯定守不住。
但必須要給陛下一些信心啊!
想當年陛下在兗州兵敗,可到了淮南之後,依舊是信心滿滿,勢如破竹。
但自從稱帝之後,隻顧享樂,整天沉迷於後宮之中,銳氣早已沒了,一遇到其他諸侯出兵攻打,便慌亂無比。
若是不把陛下的信心找迴,朝中重臣,各地官員還有誰會堅守,恐怕都會想著開城歸降。
“孔明,你一直說不想為官,為何對這些事卻如此上心?”諸葛玄笑著問道。
諸葛瑾投到了主公麾下,做了巨鹿太守,這讓諸葛玄非常滿意。
而且他也覺得現在諸葛家不應該再觀望了,主公已經統一了整個北方,就算將來攻不下南方,那也是天下最大的諸侯。
徐州作為四戰之地,在主公治下,是絕對安全的,還需要等待什麽呀?
而他們諸葛家的麒麟子,當屬諸葛亮,今年雖然隻有十七歲,可表現出的才能,已經和自己相差無幾。
現在繼續學習,還不如為官,進行曆練。
江東才俊孫策周瑜,是從十五歲開始便領兵打仗。
可是他無論如何勸說,諸葛亮總是拒絕。
既然不想出仕,為何又要關注這些?
“叔父,孩兒隻是想推演一下,此戰結果如何?”
“征東將軍已經集結了二十三萬大軍,太史慈、管亥、徐晃等大將,戲忠、郭嘉、陳宮、沮授、陳登、魯肅等智謀之士,這個結果還有什麽可推演的,袁術的敗亡,隻是時間問題。”
“叔父說的沒錯,這一戰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征東將軍取勝,隻是到底要打多長時間?過程如何?孩兒想推演一下!叔父也曾說過,學習兵法,就是要以實戰為例!”
“那若是你,該如何用兵?”諸葛玄聽了諸葛亮這番話,突然來了興趣,順便想要考校一下,“你不是最喜歡看兵法書,最喜歡學習管仲、樂毅等名將的戰例嗎?”
“徐晃的兵馬掃蕩淮南,斷了張勳大軍的後路,然後與太史慈兩麵夾擊將其徹底擊潰,最後再圍攻壽春!”諸葛亮說道。
“孔明你果然才思敏捷!”諸葛玄微笑著點了點頭。
主公公孫續大廳議事時,他雖然沒有說一句,但一直都在聽。
諸葛亮的辦法,就是郭嘉最先提出來的,盡管被否決了,但足以看出,諸葛亮對打仗的敏銳性。
“征東將軍也是用這個策略嗎?”諸葛亮此時畢竟少年心性,笑容中帶著自信,也有一些驕傲。
“非也!”諸葛玄搖了搖頭。
“不是這樣,莫非是令太史慈強渡淮水,徐晃橫掃淮南,然後兩軍會師於壽春?”
“孔明以為此法如何?”
“勝是肯定能勝,隻是太史慈的兵馬恐怕會折損很大,張勳也是久經沙場,他在淮水南岸駐防已有一年多,恐怕早已做好了半渡而擊的準備!”
“非也!”諸葛玄又搖了搖頭。
“那……那用什麽策略?”諸葛亮有些疑惑。
諸葛玄將公孫續的策略詳細說了一遍。
諸葛亮眉頭緊鎖,一邊看著地圖,一邊在想。
諸葛玄沒有打擾。
過了好一會兒,諸葛亮的眉頭展開了,他點了點頭。
“征東將軍果然厲害,孩兒還是考慮的不周!”
“你能想到這些,已經非常不錯了,征東將軍曾有言,打仗,未慮勝,先慮敗,藐視所有的敵人,但要重視每一戰的過程!”
在戰略上藐視一切敵人,在戰術上重視一切敵人。
這句原話諸葛玄肯定沒聽過,他從其他人的轉述中知道,不過有些變了。
但盡管這樣,給諸葛亮的啟發也非常大。
怪不得征東將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對戰爭的認識,比所有人都深遠呀!
統兵者藐視敵人,那就會讓所有的將士充滿自信,而重視每一戰,又不會讓他們驕傲。
驕兵必敗啊!
征東將軍公孫續的幾道命令傳出之後,沛國、彭城、廣陵的兵馬開始了行動,幾處太守府也忙碌起來。
斥候將各種消息傳到了張勳的大營。
張勳並不慌張,自從去年年底,公孫續將對麵的兵力增加到了十萬,他就知道,這裏免不了一場大戰。
淮水防線已經被他修築的如銅牆鐵壁,公孫續想從這裏渡河,那就得付出代價,那就得讓征中軍將士的屍體填滿淮水!
孫堅反叛之後,對大仲朝廷的影響太大了,揚州六郡已經丟失了五郡。
好在合肥守住了,孫堅的兵馬暫時無法攻打九江。
公孫續雖然在沛國、彭城、廣陵等地集結了二十三萬兵馬,但他們也有十五萬大軍,在淮水消耗公孫續許多兵馬,然後再沿路堅守幾座城池,讓公孫續一城一城的攻打,等到最後到了壽春,征東軍消耗肯定很大了,壽春城中有五萬兵馬,肯定能守住。
當然,他們大仲朝廷最終的命運如何,張勳也不看好,他隻要以死來報陛下的知遇之恩就行了。
馬革裹屍,乃為將者最好的歸宿。
於是他一麵巡查淮水防線,一麵派人將情報送往壽春。
前線的張勳不緊張,但壽春的袁術很緊張。
後宮之中,又是罵又是摔東西。
公孫續都拿下整個北方了,你還做一個征東將軍,圖個啥呀?
就算不稱帝,那也應該稱王呀!
咱們是一樣的,對於長安朝廷來說都是叛逆,包括那個庶子袁紹。
不是應該一起瓜分大漢天下嗎?
為何要攻打朕呢?
孫策當初攻打合肥,他不擔心,可是公孫續不一樣,冀州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人才濟濟,可不到一年時間就被公孫續奪去了。
九江如何守得住?
後宮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趕緊把眾臣召集來議事。
“陛下不必擔憂,公孫續雖然有二十多萬兵馬,可是太史慈想要渡過淮水,肯定要消耗許多兵馬,而徐晃要攻下淮南的幾座縣城,也要消耗不少兵馬,等他們真正到壽春的時候,兵馬並不多,我們一定能夠守住!”紀靈如今已是大仲朝廷的大將軍,當然要率先說話了。
“主公,大將軍說的有理,我們一定能守住九江!”
“我們兵強馬壯,糧草充足,有何懼之!”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讓袁術緊張的心情總算平靜了很多。
但他們真的是這麽想的嗎?
其實他們和袁術一樣悲觀!公孫續和孫堅不一樣,實力太強了,最終壽春肯定守不住。
但必須要給陛下一些信心啊!
想當年陛下在兗州兵敗,可到了淮南之後,依舊是信心滿滿,勢如破竹。
但自從稱帝之後,隻顧享樂,整天沉迷於後宮之中,銳氣早已沒了,一遇到其他諸侯出兵攻打,便慌亂無比。
若是不把陛下的信心找迴,朝中重臣,各地官員還有誰會堅守,恐怕都會想著開城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