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公孫續兵力部署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 作者:醉酒西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78章 公孫續兵力部署
公元195年,即大漢興平二年,十一月。
兗州之戰結束了。
這也預示著公孫續、袁紹、曹操和孫堅之間的這一場地跨司州、豫州、兗州、冀州、青州,總兵力達到六十餘萬的大戰,徹底結束了。
泰山和濟陰的四萬曹軍全軍覆沒,統兵將領曹仁、曹純、程昱、史渙等,皆戰死。
曹洪、陳群、滿寵等知道攻打東郡無望,率軍撤迴了內黃。
因為鎮北軍在濮陽周圍,就已經超過了十萬,他們若是再不撤,肯定會被圍殲。
沮授也從平原撤迴了渤海,他隻有一萬兵馬,本來就隻是為了牽製。
在所有大軍都撤了之後,公孫瓚自然也撤兵了,盡管這一次和其他幾次都一樣,他被顏良文醜擋在了中山,似乎什麽也沒有得到。
但是公孫瓚非常滿意,兒子的河內、並州都守住了,而且還奪取了整個兗州,眼看著就要統一北方了,他能不滿意嗎?能不驕傲嗎,這是自己的麒麟子啊!
而且這一次他的作用也蠻大的,騎兵幫助兒子擊敗了袁尚,擋住了曹操,守住了壺關,他也牽製住了冀州的許多兵馬,這就是大功勞啊!
當然,他不會向兒子公孫續去邀功,但也要讓兒子知道,他這個老爹是有能力幫助兒子一統天下的。
公孫瓚就是這麽想的,他對公孫續的愛是非常無私的,這在諸侯之家難能可貴。
兗州定,大戰畢,公孫續自然要重新進行一番部署。
在整合了所有的俘虜,挑出其中的青壯,編入各軍之中後,公孫續的總兵力已經接近五十萬。
現在在北方,能給公孫續造成一點麻煩的,自然是冀州和豫州。
經過與郭嘉、戲忠、鍾繇等人多次商議,鎮北軍進行了重新的部署。
在兗州,陳留駐紮三萬兵馬,以田豫為統帥,臧霸、糜芳為大將。
豫州刺史孫堅除了在潁川陽翟集結了大軍之外,陳國和梁國也駐紮了兵馬,雖然他攻打兗州的可能性不大,以守為主,但公孫續必須要有所防備。
東郡駐紮五萬兵馬,以管亥為統帥,董昭為軍師,孫觀為大將。
魏郡有近十萬兵馬,曹操這一次受到的打擊非常大,一定不會死心,因此東郡,尤其是濮陽城,要重兵把守。
與此同時,青州也不能大意,平原駐紮三萬兵馬,以武安國為統帥,辛毗為軍師,濟南和樂安共駐紮三萬兵馬,以荀攸為統帥,吳敦、尹禮為大將,他們的目標,一是防備渤海和河間的袁軍,同時也對這兩處形成威脅。
除此之外,青州的東萊也駐紮一萬兵馬,由甄堯和宗保統領。
這裏已經成為最大的商貿基地,而且有海鹽坊、兵器坊、造船坊等重要的軍工業,筆墨紙硯在這裏也大量生產,還有一些釀酒的作坊。
既是軍事重地,也是商業重地。
這裏生產出來的任何物品可以很快通過海路運往各處,整個半島上碼頭遍布,肯定要有兵馬維持秩序了。
徐州,在彭城駐紮三萬兵馬,以徐晃為統帥,陳宮為軍師,昌豨為大將。
下邳駐紮三萬兵馬,以太史慈為統帥,陳登為軍師,潘璋為大將。
三萬水軍依舊駐紮在廣陵,以魯肅為統帥,徐盛、蔣欽、周泰為大將。
他們麵對的是豫州沛國,揚州的九江、丹陽、吳郡等。
袁術雖然在做著皇帝夢,無心進取,可孫堅孫策父子二人野心不小,也有能力,他們隻是時運不濟,一旦乘風而起,肯定會對徐州造成威脅,因此徐州必須要有重兵把守。
冀州的常山依舊是三萬兵馬,由張楊統領,閔純、耿武為副將。
無論是袁尚袁譚,還是沮授、顏良、文醜等,都很多次的想要奪迴常山,因為這就像一根刺紮在了他們心上,不隻是讓他們難受,而且稍不留神,就會對他們進進行致命一擊。
但沒有辦法,因為公孫瓚在涿郡駐紮著五萬兵馬,對中山和河間虎視眈眈,他們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由於北方的大戰,讓匈奴、鮮卑等外族又有些蠢蠢欲動,公孫續封田疇為護匈奴中郎將,統領兩萬兵馬,駐紮的雁門,同時,也向父親公孫瓚借了他的騎兵營,也駐紮在雁門關外。
公孫瓚當然支持了,對於外族,公孫家的意見是絕對統一,那就一定要打,要將他們打服,而不是當初劉虞的懷柔政策。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絕不能信任他們,隻能奴役,一點一點的漢化。
遊牧民族,毀壞莊稼,要把土地變為牧場,農耕民族,要將牧場開墾成良田,種植莊稼,這本身就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這個時代,懷柔政策,治標不治本。
除此之外,公孫瓚還給公孫續補充了許多戰馬,以及精通騎射的北方外族兵士,讓公孫續將幽州鐵騎擴充到一萬。
這讓公孫續非常高興,幽州鐵騎趙雲統率四千,陳到和張遼各統率三千,任何一隊都可以獨立出戰了。
而一旦聚集在一起,將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勢力。
壺關駐紮一萬兵馬,依舊由並州刺史牽招統領。
在司州,河東的安邑駐紮一萬兵馬,由蔣奇統領,風陵渡駐紮一萬兵馬,有薛洪、繆尚統領。
上一次,劉備率軍從風陵渡偷襲河東雖然失敗了,可也說明他們發現了這一兵家要地,因此一定要派更多有兵馬駐守。
河內的朝歌駐紮兩萬兵馬,由鮮於輔、鮮於銀統領,虎牢關駐紮兩萬兵馬,由閻柔統領。
弘農駐紮三萬兵馬,以於禁為統帥,賈逵為副將。
在壺關之戰中,賈逵表現出了很強的軍事才能,牽招舉薦,公孫續立即對其重用。
其實公孫續比牽招更了解賈逵,那可是讓司馬懿都睡不著覺的一個將領啊!
洛陽城內和城外一共駐紮五萬兵馬,公孫續為統帥,郭嘉、戲忠為軍師,典韋、齊周、潘鳳為大將。
雖然大漢朝廷羸弱,但此時依舊人心思漢,而且在許多人心中,洛陽依舊是真正的帝都。
所以公孫續決定將洛陽打造成經濟、政治的中心,自然要駐紮重兵了。
公元195年,即大漢興平二年,十一月。
兗州之戰結束了。
這也預示著公孫續、袁紹、曹操和孫堅之間的這一場地跨司州、豫州、兗州、冀州、青州,總兵力達到六十餘萬的大戰,徹底結束了。
泰山和濟陰的四萬曹軍全軍覆沒,統兵將領曹仁、曹純、程昱、史渙等,皆戰死。
曹洪、陳群、滿寵等知道攻打東郡無望,率軍撤迴了內黃。
因為鎮北軍在濮陽周圍,就已經超過了十萬,他們若是再不撤,肯定會被圍殲。
沮授也從平原撤迴了渤海,他隻有一萬兵馬,本來就隻是為了牽製。
在所有大軍都撤了之後,公孫瓚自然也撤兵了,盡管這一次和其他幾次都一樣,他被顏良文醜擋在了中山,似乎什麽也沒有得到。
但是公孫瓚非常滿意,兒子的河內、並州都守住了,而且還奪取了整個兗州,眼看著就要統一北方了,他能不滿意嗎?能不驕傲嗎,這是自己的麒麟子啊!
而且這一次他的作用也蠻大的,騎兵幫助兒子擊敗了袁尚,擋住了曹操,守住了壺關,他也牽製住了冀州的許多兵馬,這就是大功勞啊!
當然,他不會向兒子公孫續去邀功,但也要讓兒子知道,他這個老爹是有能力幫助兒子一統天下的。
公孫瓚就是這麽想的,他對公孫續的愛是非常無私的,這在諸侯之家難能可貴。
兗州定,大戰畢,公孫續自然要重新進行一番部署。
在整合了所有的俘虜,挑出其中的青壯,編入各軍之中後,公孫續的總兵力已經接近五十萬。
現在在北方,能給公孫續造成一點麻煩的,自然是冀州和豫州。
經過與郭嘉、戲忠、鍾繇等人多次商議,鎮北軍進行了重新的部署。
在兗州,陳留駐紮三萬兵馬,以田豫為統帥,臧霸、糜芳為大將。
豫州刺史孫堅除了在潁川陽翟集結了大軍之外,陳國和梁國也駐紮了兵馬,雖然他攻打兗州的可能性不大,以守為主,但公孫續必須要有所防備。
東郡駐紮五萬兵馬,以管亥為統帥,董昭為軍師,孫觀為大將。
魏郡有近十萬兵馬,曹操這一次受到的打擊非常大,一定不會死心,因此東郡,尤其是濮陽城,要重兵把守。
與此同時,青州也不能大意,平原駐紮三萬兵馬,以武安國為統帥,辛毗為軍師,濟南和樂安共駐紮三萬兵馬,以荀攸為統帥,吳敦、尹禮為大將,他們的目標,一是防備渤海和河間的袁軍,同時也對這兩處形成威脅。
除此之外,青州的東萊也駐紮一萬兵馬,由甄堯和宗保統領。
這裏已經成為最大的商貿基地,而且有海鹽坊、兵器坊、造船坊等重要的軍工業,筆墨紙硯在這裏也大量生產,還有一些釀酒的作坊。
既是軍事重地,也是商業重地。
這裏生產出來的任何物品可以很快通過海路運往各處,整個半島上碼頭遍布,肯定要有兵馬維持秩序了。
徐州,在彭城駐紮三萬兵馬,以徐晃為統帥,陳宮為軍師,昌豨為大將。
下邳駐紮三萬兵馬,以太史慈為統帥,陳登為軍師,潘璋為大將。
三萬水軍依舊駐紮在廣陵,以魯肅為統帥,徐盛、蔣欽、周泰為大將。
他們麵對的是豫州沛國,揚州的九江、丹陽、吳郡等。
袁術雖然在做著皇帝夢,無心進取,可孫堅孫策父子二人野心不小,也有能力,他們隻是時運不濟,一旦乘風而起,肯定會對徐州造成威脅,因此徐州必須要有重兵把守。
冀州的常山依舊是三萬兵馬,由張楊統領,閔純、耿武為副將。
無論是袁尚袁譚,還是沮授、顏良、文醜等,都很多次的想要奪迴常山,因為這就像一根刺紮在了他們心上,不隻是讓他們難受,而且稍不留神,就會對他們進進行致命一擊。
但沒有辦法,因為公孫瓚在涿郡駐紮著五萬兵馬,對中山和河間虎視眈眈,他們根本不敢輕舉妄動。
由於北方的大戰,讓匈奴、鮮卑等外族又有些蠢蠢欲動,公孫續封田疇為護匈奴中郎將,統領兩萬兵馬,駐紮的雁門,同時,也向父親公孫瓚借了他的騎兵營,也駐紮在雁門關外。
公孫瓚當然支持了,對於外族,公孫家的意見是絕對統一,那就一定要打,要將他們打服,而不是當初劉虞的懷柔政策。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絕不能信任他們,隻能奴役,一點一點的漢化。
遊牧民族,毀壞莊稼,要把土地變為牧場,農耕民族,要將牧場開墾成良田,種植莊稼,這本身就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這個時代,懷柔政策,治標不治本。
除此之外,公孫瓚還給公孫續補充了許多戰馬,以及精通騎射的北方外族兵士,讓公孫續將幽州鐵騎擴充到一萬。
這讓公孫續非常高興,幽州鐵騎趙雲統率四千,陳到和張遼各統率三千,任何一隊都可以獨立出戰了。
而一旦聚集在一起,將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勢力。
壺關駐紮一萬兵馬,依舊由並州刺史牽招統領。
在司州,河東的安邑駐紮一萬兵馬,由蔣奇統領,風陵渡駐紮一萬兵馬,有薛洪、繆尚統領。
上一次,劉備率軍從風陵渡偷襲河東雖然失敗了,可也說明他們發現了這一兵家要地,因此一定要派更多有兵馬駐守。
河內的朝歌駐紮兩萬兵馬,由鮮於輔、鮮於銀統領,虎牢關駐紮兩萬兵馬,由閻柔統領。
弘農駐紮三萬兵馬,以於禁為統帥,賈逵為副將。
在壺關之戰中,賈逵表現出了很強的軍事才能,牽招舉薦,公孫續立即對其重用。
其實公孫續比牽招更了解賈逵,那可是讓司馬懿都睡不著覺的一個將領啊!
洛陽城內和城外一共駐紮五萬兵馬,公孫續為統帥,郭嘉、戲忠為軍師,典韋、齊周、潘鳳為大將。
雖然大漢朝廷羸弱,但此時依舊人心思漢,而且在許多人心中,洛陽依舊是真正的帝都。
所以公孫續決定將洛陽打造成經濟、政治的中心,自然要駐紮重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