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二年,二月,後將軍袁術再起刀兵,命令揚威將軍孫策,率領兩萬兵馬攻打廬江。


    上一次孫策攻打廬江未果,但這一次,盡管依然是廬江太守陸康坐鎮皖縣,但城中的世家卻沒有上一次的信心,許多都充滿了擔憂。


    陸康在廬江的威望是非常高的,可是他年事已高,都七十歲了。


    更重要的是,豫章的劉備、劉繇已經被袁術擊敗,逃往荊州,廬江再也沒有援軍,皖縣也是一座孤城。


    在這種情況下,又能守多長時間呢?


    大漢天子劉協,派太常馬日磾來壽春勸解,希望袁術能夠罷兵。


    當然還有一層意思,是討要傳國玉璽。


    但袁術豈會聽朝廷的意見?


    如今朝堂被袁紹把持,袁術更不會聽從了,自從袁紹和他爭奪豫州開始,兄弟二人就已經反目。


    不過大漢其他地方倒是出現了太平。


    連諸侯都不太關注的益州,也暫息了刀兵。


    內部的叛亂已經平定,漢中險關重重,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攻下的,劉璋命令龐羲撤兵。


    當時劉璋攻打漢中,也隻是為了表明一個強硬的態度。


    現在張任守在劍閣,嚴顏守在葭萌關,黃權守在江州,趙韙守在朐忍。


    整個益州固若金湯,劉璋需要大力發展,休養生息,內施仁政,使百姓安居樂業,同時秣馬厲兵,以抗外麵的各路諸侯。


    開疆拓土,劉璋沒有魄力,但父親劉焉給他留的基業,他必須要守住。


    洛陽的發展趨勢非常好,開春之後,當初到各地避難的世家陸續又搬了迴來,人口逐漸增長,荒廢的土地也開始進行播種。


    那些無主的土地,暫時收為國有,司隸校尉府統一管理,播種。


    這個時代,土地本質上的私有,是無法改變的,公孫續在幽州、並州、青州等地,包括曹操屠城後徐州的彭城、下邳,由於人口太少,大量的閑置土地當時隻能采取屯田的方式,但後來也都漸漸的封賞了出去。


    這個時代所說的賞金,以及官員的俸祿,並不是金銀,也不一定是流通的五銖錢,大多數都是糧食和土地。


    商人為了便於交易,比較重視五銖錢,可是那些將領和官員,看中的還是糧食和土地,因為他們要養活很多人。


    世家子弟有家族,寒門子弟需要重振家族,糧食和土地才是硬頭貨。


    那麽,洛陽周圍的閑置土地也一樣,現在隻不過是司隸校尉府代管,將來立功受賞的將領、官員,還要進行適當的封賞。


    在這一方麵,任何一個諸侯,包括公孫續在內,都不敢吝嗇。


    什麽造福百姓?這些都是附帶的。


    最主要的就是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封妻蔭子。


    好在經過一個亂世之後,以前的勳爵,肯定要重新洗牌,立不了新功,就別想當貴族,等著慢慢淪為寒門,顯赫的地位自然會被其他家族取代。


    這種更替,也是一個動力。


    經過了新年,客商比年前少了許多,因為他們需要在其他地方走動,讓貨物流通。


    公孫續非常注重商業,致使手工作坊也發展迅速,提升了工匠的地位,各種農具在不斷的改進。


    作為後世人,盡管知道火藥的成分,但是以這個時代的工業程度,還製造不出來,公孫續也不瞎琢磨。


    但是冶煉技術在這個時代發展非常迅速,隻要你舍得投資,就能煉出好鋼。


    一些工匠掌握了炒鋼、灌鋼等技術,在公孫續大力支持下,精鐵的產量逐漸提高。


    用在兵器上,優勢也非常明顯。


    打造出來的環首刀又輕又鋒利,與其他諸侯所用的刀對砍,總是占據著上風,對方的刀都斷了,而自己的刀最多隻是出現一些裂口。


    冷兵器中唐刀為什麽那麽厲害,主要原因不在於刀形,而在於精鐵,好鋼用在了刀刃上,當然厲害了。


    冶煉技術和兵器的製作是鎮北軍的秘密,由司隸校尉戲忠負責。


    由於洛陽是以前的帝都,現在有了重新繁榮的跡象,也吸引了許多讀書人。


    公孫續與戲忠、郭嘉等商議,決定成立洛陽書院,既招攬人才,又培養人才。


    手抄本的書也越來越多了,現在許多人著書立說,已經不用再刻竹簡了,而是直接用文房四寶。


    這比刻竹簡的速度快多了。


    聽說要在洛陽成立書院,孔融大力支持,接著,管寧、邴原、王烈、邊讓等人也都辭去了自己的職務,要來洛陽著書立說。


    盡管北海也有書院,但是太偏了。


    做學問需要和大賢交流,隻有在洛陽才,能吸引各處的賢者。


    公孫續當然不會阻攔,現在自己麾下的人才也很多,他們的位置自然有人接替。


    荀攸被公孫續封為青州刺史,刺史府的官員及各地太守、國相等,由荀攸自己招募、任命,最後隻需要告知鎮北將軍府備案就行。


    由於孔融等人的到來,直接吸引了一些人才,比如北海徐幹,陳留阮瑀,汝南應陽,東平劉楨等。


    他們都有大才,但卻並不精於治理州郡,不過寫的詩詞文賦都很好,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現實,既有戰亂不斷的慷慨悲憤,又有公孫續平定叛亂之後,百廢待興的欣欣向榮。


    他們品性高潔,為人正直,正好可以做學院的先生。


    公孫續不會像曹操一樣唯才是舉,就算人才再少,也要德才兼備。


    當然除了他們教授儒家學說和思想之外,公孫旭還在書院中開設兵法,律法以及治理天下方麵的知識門類。


    郭嘉、戲忠、荀諶、鍾繇等,皆可以授課。


    這個時代所說的那些人才,都是全才,都是按照出將入相的標準培養的。


    公孫續想過改變,但不能是現在。


    自己的一些新的思想,唯有在真正得了天下之後,才能慢慢灌輸。


    比如培養一些工匠,培養一些郎中等。


    最後想了想,這還得設專門的機構,不能放在書院中。


    在北海曾經做過嚐試,許多人還是無法接受的。


    現在將華佗的地位提高了,將軍府專職醫者的地位也提高了,可其他郎中的地位還不能提高。


    工匠之中將來把馬鈞弄來,可以提高其地位,其他工匠的地位隻能慢慢提,否則讀書人就會反對。


    為了地位,有些讀書人簡直能頭鐵的不要命。


    思想的進步,認識的提升都要緩慢的進行,步子邁的太大,就容易出事。


    王莽的前車之鑒,一定要吸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酒西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酒西風並收藏三國之龍騰幽州,開局三千騎兵最新章節